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明确了应对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进行标识评价。本文将结合首批授予评价标识的19个项目的实际情况,围绕围护结构保温系统、高性能门窗、气密性设计、无热桥处理、被动式技术、主动式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重点技术环节,对其技术应用水平和增量成本分布进行分析,为今后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研究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为推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2.
旨在探讨适宜江苏省气候特征的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技术路线。从江苏省开展低能耗建筑的工作背景入手,简要介绍了江苏省目前着力发展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的现状。结合江苏省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示范项目案例,对目前江苏省被动式建筑常用的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从围护结构保温性能、遮阳隔热、湿度控制、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方面讨论了适宜江苏省的被动式建筑技术路线,并指出了目前江苏省发展被动式建筑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介绍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六大关键技术,包括高效的保温隔热系统、高性能的门窗系统、无热桥结构设计、良好的气密性、高效的新风热回收系统、利用可再生能源辅助供冷和制热,并对"在水一方"C15#楼和布鲁克被动房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文章结尾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什么是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以下简称超低能耗建筑)是指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围护结构,采用高效热回收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并能满足绿色建筑基本要求的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定义对超低能耗的技术应用次序和目标进行了阐述,即被动优先,主动优化,保证良好的室内环境并减少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5.
兰晶晶 《石材》2023,(3):126-128
<正>1超低能耗建筑的特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主要是能够适应自然环境条件和气候特征的建筑。例如:气密度和保温隔热性、新风热回收,可通过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建筑营造更舒适的室内环境,超低能耗被动建筑已成为建筑业未来的主流。低能耗建筑具有技术含量低、成本低、高利用率和绿色环境的特点,与普通住宅相比,低能耗住宅的能耗约为85%。超低能耗建筑采用建筑本身的设计和结构,在对建筑布局进行优化时,  相似文献   

6.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一种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围护结构,采用新风热回收技术,并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舒适室内环境的建筑,可以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要。本文以秦皇岛"在水一方"项目为例,介绍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在施工中的具体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建筑能量需求边界与建筑能源使用边界是确定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能量体系的2种边界,在此基础上,通过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能量体系分析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具有高保温、高气密性、热回收新风系统、高保温性门窗以及无热桥设计5个特征,基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特征从高性能隔热保温材料、无热桥设计、高气密性、被动式门窗、防水隔汽系统、遮阳设计6个方面研究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方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将成为未来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预计到2020年,中国有30%的新建建筑达到超低能耗标准,新建建筑30%的能源供给由可再生能源提供,30%的既有建筑按当时的标准进行改造。在此情况下,我们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有很强的目标与追求方向。到2020年,预计建成5000栋左右超低能耗建筑,产业规模达到千亿级,建筑面积累计达到1亿平方米,这是我们行业发展的动力,它将推动中国建筑节能工作迈向4.0阶段,全面进入超低能耗时代。为此,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  相似文献   

9.
超低能耗建筑与装配式建筑技术结合存在风险和难点。河北省雄安新区某项目将超低能耗、钢结构、装配式及幕墙等体系融为一体。阐述该项目建筑围护结构技术,通过性能化设计对保温、断热桥、门窗、新风、气密性及可再生能源等技术进行优化,以建筑能耗值为导向,运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对该项目进行能耗计算,并对该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该项目满足国内外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被动式示范项目认证指标要求。这些成果对超低能耗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联盟各有关单位和专家:由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联盟牵头主办的"2015年全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大会暨第二届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国际研讨会"(简称"超低能耗大会")将于11月在中国青岛市召开。当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被广泛接受,逐步实现超低能耗也是我国在建筑领域"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重要抓手。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将引领我国建  相似文献   

11.
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和建筑用能特性的变化为供热空调系统设计提出了新挑战,也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供热空调系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以某超低能耗建筑为例,对供热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探讨,说明超低能耗建筑的供热空调系统设计应综合考虑多种能源形式,提高能源系统效率,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化利用。此外,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供热空调系统更为复杂,需要进行科学细致的计算分析和设计,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要持续、细致地进行调试与优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特殊时期出发,对特殊时期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新风系统、给排水系统、被动式门窗的优势及使用进行总结和探讨,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特殊时期的使用和今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及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特殊时期出发,对特殊时期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新风系统、给排水系统、被动式门窗的优势及使用进行总结和探讨。这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特殊时期的使用和今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及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山东城建学院被动式超低能耗实验实训中心项目进行介绍。首先介绍了德国被动房的定义及技术特征,以及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发展情况。山东城建学院被动式超低能耗实验实训中心项目是山东省首批被动式超低能耗示范项目中面积最大、功能最复杂的示范项目。就本项目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方案设计、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点设计、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机电系统3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示范项目的设计理念,本项目的设计经验将对国内类似项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建筑能耗比重大,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已成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目标的新型建筑形式。山东省济南市某公建项目是省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和住建部科技计划项目,采用了超厚保温层、新风置换与热回收、低能耗太阳能空调、光导管照明、智能控制与管理等众多节能设计,达到了综合节能85%的效果。结合该项目的具体情况,详细介绍和分析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中节能系统与技术的应用,为其他绿色建筑工程提供一定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6.
建筑能源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筑节能问题非常关键。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能较好地迎合国家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在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的同时,能够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论文结合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概念,就其设计基础和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供暖供冷新风形式大多数采用能源环境一体机系统,该系统在保证建筑的空气品质以及满足建筑冷热负荷需求的同时,提高环境控制的灵活性,进一步降低建筑用能量,使建筑的环境及能耗指标满足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的要求。以不同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为工程实例,从安装调试、运行数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方面对能源环境一体机系统进行研究,其中,经济效益采用3种系统方案分别对比投资效益和运行效益。经工程示范验证,得出能源环境一体机系统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路菲  邹瑜  余镇雨  柳松  叶少华 《建筑技术》2020,51(6):690-694
公共机构建筑是城市服务和市民互动的场所,建筑能源消耗大。在公共机构逐步迈向超低能耗的重要阶段,吸收和总结国内外超低能耗建筑经验,探索适用于我国的公共机构超低能耗建筑,对引导公共机构建筑走向高效节能具有重要意义。对比欧美国家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的定义、发展目标、能耗边界及主要技术指标等,讨论公共机构建筑实现超低能耗的主要技术措施即被动式技术措施、主动式技术措施和可再生能源,为引导公共机构实现超低能耗提供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前,建筑业正在朝着节能化、环保化的方向转变,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一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建筑,因此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首先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进行了简述,其次探讨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思路,最后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下推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进一步发展的策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指的是采取被动式节能措施的一种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20.
对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及流程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在负荷计算方面的特点,太阳能空调和辐射板末端在超低能耗建筑中的应用,以及一些超低能耗建筑中独有的设计理念及方法。论述了该项目空调系统的高效节能、健康舒适、精确控制的特点及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