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东铁路这段历史过后遗留下来大量的铁路遗产,它们不仅承载了东北历史文明,还承载了工业文化。文章旨在从我国东北地区对于铁路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现状条件上,了解开发铁路工业遗产的价值,进而阐述了文化创意产业对中东铁路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王新英  陆瑄 《建筑》2022,(13):64-66
中东铁路工业遗产所包含的铁路建筑物、铁路线路、铁路修筑和运营技术等基本内容完全符合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发布《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2003)中对工业遗产的概念界定。经实地调研统计,中东铁路工业遗产建筑物现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36座市县乡镇,总量约2000余栋(座)。2017年,中东铁路工业遗产入选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共同承办、联合发布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同时,自2006年至今,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已有13座城镇的31处数百栋(座)中东铁路工业遗产先后列入第六至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相似文献   

3.
科学认识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的价值,是构建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线路的基本依据。以中东铁路成高子—横道河子段工业遗产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世界遗产话语体系中的遗产线路思想作为理论切入角度,结合中东铁路是由火车站点构成的特性,建立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理论框架,对研究范围内的工业遗产进行单体层次和站点层次的价值评价分级研究。为人们理解遗产线路视野下的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的价值提供参考,也为中国其他类似铁路工业遗产提供价值评价方法与依据。  相似文献   

4.
于泰  莫畏 《四川建材》2022,(3):54-55,81
中东铁路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的交通枢纽,是东北历史进程的见证者,对东北地区的历史、文化、科技、经济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是助力东北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大动脉".旅顺作为中东铁路南支线的起始地,有着众多工业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意义,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步伐加快,城市建设快速推进以及工业遗产的保护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后...  相似文献   

5.
在工业遗产的保护更新流程中引入数字技术,这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传统保护与再利用策略注入新活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以中东铁路支线附属建筑群窑门站区旧址为例,结合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的自身特征,探索数字技术在中东铁路工业遗产保护更新流程中具备的优势,提出以BIM+AR为引导的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空间信息数据库和成果展示路径.  相似文献   

6.
贾铮  莫畏 《四川建材》2022,(3):48-49,59
针对吉林省公主岭中东铁路工业遗产当前所面临的困境,阐明了BIM+技术在公主岭中东铁路工业遗产保护中的现实需要和应用优势,并通过对BIM+技术的梳理和介绍,进一步探索与研究基于BIM+技术的公主岭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7.
《工业建筑》2017,(11):61-67
伴随着现在遗产理论的发展,人们开始挖掘复合遗产的类型。中东铁路工业遗产就是复合遗产的典型代表。过往单纯类型遗产的研究已不再适用其价值评价研究,而是需要更深层次地挖掘中东铁路整体价值。通过引入世界遗产理论体系中的时序-区域研究框架,以动态的、持续的、非单一的研究思路改进了原来类型研究方法的局限,保证了在世界遗产研究框架下对中东铁路工业遗产进行同一时期内相似遗产的比较研究,来挖掘中东铁路的整体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中东铁路吉林段工业遗址建筑群保护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中东铁路吉林段在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的问题进行总结,因未认清线性遗产特殊性而导致的吉林段工业遗产保护中存在个体保护的片面性、区域划分的不明确性以及线性遗产的不连贯性等问题。以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为背景,从角度遗产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建筑风格的一致性、城镇形态的多样性、线性遗产的动态演变性入手,分析中东铁路吉林段的线性文化特征。提出科学有针对性的保护与利用策略,推进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9.
中东铁路属于历史性交通线路,是我国近现代产业发展及民族屈辱与奋进历史的典型例证,见证了中国20世纪早期工业化、近代化、城市化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具有空间分布完整、历史演化连续、文化内容多样和遗产价值典型等特征。通过对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综合价值、工业遗产的保护现状和对策的探讨,希望能够对中东铁路工业景观遗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俄国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东线横穿中国东北地区,造就了中东铁路的形成。文章以中东铁路沿线上的滨州线松花江铁路大桥为研究案例,在介绍和分析历史背景和建构特点的基础上,剖析其对铁路沿线城市和哈尔滨城市格局演变的影响,梳理技术史在历时性和共时性维度的发展脉络,探讨滨江地带在景观美学和文化旅游方面上更广阔的提升路径,旨在为工业建筑遗产价值的认知与评判、保护策略的选择与操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借助GIS技术对清代驿路体系和中东铁路文化线路进行历史地理分析,发现中东铁路不论是总体线路规划还是具体站点选址,以及先"站"后"市"城镇发展模式和军政一体管理模式,都呈现出对清代驿路体系的继承性。同时,中东铁路作为欧亚交通通道,对东北地区的国际化、城镇结构和经济模式的近代化都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东铁路对清代驿路体系的继承与发展,既是对东北地区特定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历史适应,也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的时代必然,探索其历史规律,对于当今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历史遗产保护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于"东北振兴"视角,借鉴遗产廊道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通过对中东铁路遗产廊道的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和整理分析,应用景观格局的空间分析方法,以文化的传播为主线,分析中东铁路遗产廊道格局构建对东北振兴的影响,明确中东铁路遗产廊道在实现东北全面振兴过程中的战略地位,提出以中东铁路遗产廊道保护带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可行性策略,以期实现中东铁路遗产廊道保护和促进东北全面振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历史建筑属于城市风貌不可或缺的构成成分,属于城市历史文脉的充分表现,严重影响着城市的未来发展战略。本文通过介绍吉林省德惠市概况、历史背景及中东铁路建筑遗产,分析德惠市中东铁路建筑价值,对德惠市中东铁路建筑遗产保护——以大白楼为例展开探讨,旨在为相关人员基于吉林省德惠市概况、历史背景、中东铁路建筑遗产以及德惠市中东铁路建筑价值的吉林省德惠市中东铁路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王晶  汪丽君 《工业建筑》2014,(12):48-52
以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先进理论和思想启发实践,通过对吉林四平市中东铁路遗产片区的铁路遗存条件和铁路历史文脉归纳剖析,在分析其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条件、城市功能、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铁路遗产片区的保护与利用模式与设计实践,形成有机再生。  相似文献   

15.
中东铁路南支线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资源,但保护形势面临巨大的挑战,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建设背景下,沿线的铁路遗存在许多重要设施和标志性建筑被拆掉。由于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缺乏整体性的保护研究,本文将结合遗产廊道的概念选取四平段进行保护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东铁路是我国近代重要的工业遗产和文物聚集地,文章着重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昂昂溪中东铁路建筑群为例,分析其重要的遗产价值和建筑冻害现象,并针对不同的建筑材料与不同的破损形态探讨其冻害机理,为日后的保护修复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东铁路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出现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条跨国铁路线,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一部分。它的出现开启了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影响延续至今。本文以中东铁路沿线扎兰屯、一面坡、博克图三镇为例,追溯其近代时期的城镇规划特色与结构特征,并从文化性、丰富性、独特性三方面挖掘其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东铁路工业遗产具有复杂的特征,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综合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指标的选取和优化,需要对中东铁路工业遗产整体特征进行分析,同时秉持系统性、借鉴性、科学性、方向性的原则,对文献中价值评价指标的频次进行分析,依据SPSS软件分析,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的获取和后续的计量分析,对指标进行优化,从而建立完整、准确的价值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中东铁路建筑遗产价值指标体系的影响因素,对遗产价值指标因子集进行了预设与筛选,从科技价值、艺术价值、使用价值等方面,阐述了筛选后的中东铁路建筑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遗产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为理清中东铁路线路遗产的基本构成与发展脉络,进而准确评估建筑遗产价值,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及归纳分类等方法,发掘并梳理中东铁路的历史背景和兴建过程,归纳其遗产构成、遗产类型及遗产特性,从而正确认识建筑遗产对于我国北方城市群的兴起所带来的促进作用,为后期文物建筑的保护及修复提供前期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