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Planning》2020,(3)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未来科技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复合型的创新人才。因此,培养学科交叉型人才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分析了机器人学科的特点与优势,从研究生导师、学生、政策以及培养模式等几个方面着手,对研究生学科交叉型人才培养途径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为高校学科交叉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杜建忠,理学博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美国化学会Biomacromolecules顾问编委,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教授、博导,东方学者,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分会委员,上海市侨联委员,同济大学侨联主席,杨浦区侨联副主席,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高分子材料系主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2)
以多元化融合为特征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给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已经成为应用型本科汽车类专业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学团队提出基于工程化项目教学的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地方产业集群与行业需求确定服务面向与人才培养定位,通过创新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的工程化项目训练,开展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供技术推广与服务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并结合南京工程学院新能源汽车及其智能化技术工程化项目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众多学科领域有着良好的交叉和融合,而学科交叉与融合往往能促成原创性科研和教学成果。面向实践的创新创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文章以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跨学科合作的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为实证,探讨了创新创业实践对风景园林学科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作用,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风景园学科教育培养领域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一个涉及土建类学科、信息类学科、电气类学科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相关专业人才的匮乏成为阻碍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培育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培养目标模糊、培养特色不明、培养环节脱节等4个重点问题,安徽建筑大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根据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要,提出集成学科优势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法,构建基于"新工科"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形成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1535"人才培养体系。该人才培养体系汇集了方法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等多种创新,展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应用成果,为建设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简讯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目前审核通过第八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同济大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4个学科通过了一级学科博士点的评审 .至此 ,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和材料加工工程 3个二级学科已都具备了博士点授予权。同济大学材料学 (原无机非金属材料 )二级学科是国家于 1 981年首批建立的博士点学科之一。1 987年本学科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1 990年在本学科内设立了“混凝土材料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1 997年成为“2 1 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学科 ,1 999年被批准为“长江计划”特聘…  相似文献   

7.
先进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于2005年.实验室依托于同济大学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结构工程和工程力学)、三个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学、结构工程和工程力学)和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和现状基础之上,针对我国材料学科高等教育中毕业生在"宽口径"、"厚基础"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不可兼顾的现状,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对如何培养兼顾"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等复合型人才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王诗若 《华中建筑》2023,(2):156-160
该文结合苏州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保护技术(一)”的教学实践,探讨将“材料病理学”作为创新教学内容的切入点,把微观的材料科学与中观的建筑学放在交叉学科视野下的历史建筑保护技术课程教学当中,尝试通过历史信息采集方法、历史建筑材料的种类与特性、历史建筑材料破损类型与机制、历史建筑材料修复技术四个单元来阐述。该文着重分析保护技术(一)课程构思与目的、组织与安排、准备与实践来探索兼有学科交叉和学科共融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期深化与优化建筑遗产保护科学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5)
艺术设计是多专业交叉形成的学科,培养跨专业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是适应综合性设计服务市场需要的具体体现。相较于以往较为狭窄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渠道,建立开放的、有关联的跨专业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创新创业渠道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探讨跨专业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1.
国土空间规划的推进对学科交叉融合与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城乡规划学科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从国土空间规划切入,论述了城乡规划学科的重要性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剖析了城乡规划本科教育需要解决的四个主要矛盾——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教学方式、理论类课程与设计实践类课程、旧知识体系与新规划体系、单一学科框架与交叉学科知识,从而得出了城乡规划学科亟待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和课程体系优化的结论。根据新时代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及时调整培养方案,确定了兼具实践思维、理论思维、逻辑思维和运算思维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从理清课程体系脉络、增设学科交叉类课程、促进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三个方面对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学校依托新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1)
基于国家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生物质材料人才的需求,课题组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制改革进行研究。课题组以安徽农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下称材料专业)为例,通过对创新创业型人才教育理念的强化、培养目标的定位、知识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明确、多元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课程体系的研究,构建符合生物质材料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展望未来"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新道路,并为农林院校特色的材料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陆伟(1981—),江苏连云港人,中共党员.200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2006年获同济大学材料学博士学位.自2006年6月起,先后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从事金属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2009年3月加入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历任讲师、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11)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以下简称新能源专业)是国家新设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具有开拓性、复杂性、前瞻性和紧迫性等特点。新能源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框架,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打造高品质校园文化,加强创新创业和实践教育,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能源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在矿区生态修复、采煤塌陷地生态恢复等教研工作实践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体会到城乡规划学科对生态学知识的需要和对"规划-生态"复合型人才的强烈渴求,基于此,培养"规划-生态"复合型人才的改革设想逐渐形成。通过创建生态学课程群,构建基于学科交叉的"规划+生态"课程模块,引入丰富的教学方法组织课程并实施教学实践;同时采用科研反哺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引入到科研课题中,通过"真题假做"和"真题真做"的方式,让学生站在科学研究的第一线,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前沿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拓宽国际化教育资源,打通国际交流渠道,实现以城乡问题为导向,以生态学理论与方法为手段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21)
<正>福建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隶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是省属公办的示范性软件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专业)硕士点和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工程(云计算方向)[闽台联合培养]、数字媒体技术(动画方向)[闽台联合培养]4个本科专业,其中软件工程专业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2年,软件工程学科遴选为省级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17.
黄蕴元先生是我国著名混凝土材料力学专家、我国预应力混凝土和物理化学力学学科的奠基人,为纪念他为我国混凝土材料科学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本期经典回放根据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提供的资料进行编辑,以《科学研究的先锋教书育人的楷模》为题追忆黄蕴元先生,并从他的论著中精选一篇题为《混凝土力学行为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论文作为其代表作,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8.
中外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建筑行业呼吁培养土木-法学复合型人才,同济大学针对此次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探索,开设建设工程法规课程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实践。文章将同济大学开设的建设工程法规课程与4所世界顶级名校开设的建设法规课程从课程设置、课程要求、课程内容、教学与评估4个方面进行比较,通过发现自身不足,从而结合中国教育实际,针对同济大学的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提出教学的改革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8)
聚焦国家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结合区域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优势,探索校地企深度协同模式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切实培养培养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  相似文献   

20.
吴科如 (WUKe ru) ,男 ,汉族 ,1937年 10月生 ,江西丰城人。 195 8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 (今华南理工大学 ) ,196 3年在同济大学完成研究生学业 ,1981年至1982年在德国Darmstadt大学作访问学者。曾任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混凝土材料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成员、全国高等院校无机非金属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材料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等职。现为同济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材料科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