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排风隔热窗作为一种新型外窗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内侧玻璃表面与室内空气之间的温差,减少外窗形成的室内负荷,改善室内的热舒适性。利用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排风隔热窗的一维简化传热数学模型,研究了该结构外窗在夏热冬冷气候条件下的传热特性。将排风隔热窗的简化传热数学模型和区域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简化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排风隔热窗的传热特性,适用于研究初期的简化计算和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2.
胡孟娣  彭钦磊 《建筑科学》2012,28(6):106-109
本文建立了考虑绝热层向下传热的内嵌管式辐射地板传热的简化计算模型,并获取了其解析解。同时对该地板辐射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可作为评价解析解准确性的参考标准。计算结果表明,不考虑绝热层向下传热的地板表面温度及热流解析解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有很大的差异;考虑绝热层向下传热的地板表面温度及热流解析解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比较吻合,温度平均误差为0.22℃,热流平均相对误差为3.2%。  相似文献   

3.
地源热泵地下管群换热器设计施工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地源热泵地下管群换热器的常用型式、实验装置及其设计施工方法,并对建设造价和运行情况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地下结构在环境、人为、材料老化等多因素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结构的正常服役性能,因此对城市地下结构进行健康监测和损伤识别尤为重要。地下结构特点是沿纵向方向较长,隧道-土体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单元和结点多,若对整体隧道精确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基于模态特性灵敏度分析的损伤识别,往往效率很低,甚至难以收敛。为了解决大型复杂地下结构的损伤诊断,采用基于等效刚度原理的模型等效简化,将复杂隧道-土体体系简化成等效截面的环形梁,分析隧道结构纵向方向的模态特性,并利用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模型修正方法对隧道衬砌在裂缝、剥落和强度降低三种损伤情况下进行损伤识别。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有地下水渗流情况下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集成系统中竖直地下管群换热器的管间距问题,本文基于热渗耦合作用下的数学模型,采用整体求解方法求得冬、夏季工况下管内流体、地下埋管换热器及周围土壤的温度场数值解,从而分析了管间距对冬夏工况下不同联管方式管群换热器传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夏工况下管间距影响不同,应根据具体的建筑负荷情况选择联管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简化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传热计算,将多表面间的辐射传热简化为地板表面与非热表面间的辐射传热,以此建立了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简化传热计算模型。对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简化传热计算模型的计算精度及地板辐射传热量占总传热量的比例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研究计算得出简化传热计算模型的计算精度为±4%。地板传热量中辐射传热约占60%,在各非热表面中,屋顶面辐射传热比例最大,外墙较内墙大。  相似文献   

7.
空心砌块通风墙体是一种新型的建筑围护结构,该结构可以利用空调系统排风、地道风或夏季夜间凉风对空心砌块墙体的空腔进行通风,实现墙体内部冷、热量的转移。该技术将热回收或可再生能源利用与降低墙体内部冷/热量结合起来,可削弱室外气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减小墙体内表面温度的波动,从而改善人体的热舒适性。为了研究该新型通风墙体的传热特性,建立了空心砌块通风墙体的二维简化传热模型。并且在稳态情形下,计算分析了该通风墙体内表面的平均温度。还进一步研究了空心砌块通风墙体的当量热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空心砌块通风墙体能获得较低的墙体内表面温度和较高的当量热阻,同时,也降低了室内负荷。  相似文献   

8.
地源热泵地下管群换热器设计施工技术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龙恩深  韦强  陈金华 《暖通空调》2004,34(11):118-121
介绍了地源热泵地下管群换热器的常用型式,对8kW地源热泵系统的地下管群换热器的设计、施工方法、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目前较具代表性的地下埋管换热器模型、垂直U型埋管换热器模型、单井回灌式换热器传热模型、路桥融雪水平埋管模型作了分析,并根据现阶段的研究和应用情况,给出了地下埋管换热器传热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刘斌 《山西建筑》2011,37(5):123-124
针对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地下埋管换热器模型,单井回灌式换热器传热模型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现阶段的研究和应用情况,给出了地下埋管换热器传热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地下环境中水-岩作用的渗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地下水渗流过程是水(流动)-岩(变形)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水-岩相互作用对于环境问题及工程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流-固耦合力学理论,建立了低渗透地下环境中,水-岩相互作用的三维耦合数学模型,并采用分离变量法对一维模型进行了解析求解: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所建模型及求解方法在实际工程问题及环境问题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有限长线热源渗流传热模型,根据获得的解析解分析了地埋管换热器周围介质的温度响应。比较了有限长线热源和无限长线热源两种渗流模型,分析了地下水渗流速度及地埋管相关参数对热扩散的影响。研究表明,地下水渗流可改善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提高换热量,从而可降低系统的初投资。  相似文献   

13.
地下渗流系统的除污功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徐州奎河的试验结果表明,河流--地下水渗流系统对城市污水中的有机质、氮与挥发酚等具有高效、稳定的去除效果,其COD去除率>95%、挥发酚去除率>99%、氮去除率>95%,且未引起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土壤耦合热泵系统地下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在总结埋管传热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国外关于土壤耦合热泵系统地下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的研究进展,并给出了各传热模型的形式及其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考虑地应力场与地下水渗流场的耦合,介绍了其对衬砌结构的损伤与耐久性产生影响的方式与规律,阐述了渗流耦合作用下,建立地下混凝土结构劣化模型的过程,最后提出了对结构耐久性寿命开展评判与预测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相变材料是一种高效的贮能物质,相变技术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总结了相变材料的传热机理,以及相变材料的制备和热物理性能,并对相变墙房间模型的建立和求解的一般研究方法进行了汇总,最后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急需解决和进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岩体粗糙裂隙几何特征与其非线性渗流特性的相互关系,基于裂隙面分形特性提出了三维粗糙裂隙的几何结构表征模型,通过直接求解N-S(Navier-Stokes)方程,研究了不同开度均值、标准差和分形维数对岩体裂隙Forchheimer型渗流特性的影响规律,验证了Forchheimer方程描述流量与压力梯度非线性关系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流量较小时,随着裂隙开度均值减小、标准差增大,线性系数逐渐增大即水力开度逐渐减小,渗透能力下降,分形维数对其渗透能力的影响较小,并提出了水力开度与开度均值、标准差的经验关系式;当流量较大时,水流流态从线性流向非线性流转变,随着开度均值减小、标准差和分形维数的增大,非线性系数增大,临界雷诺数减小,测得Rec范围为11.16~39.3。

  相似文献   

18.
STM(Strut and TieModel)模型具有力学概念明晰、受力直观、简便和易于掌握等优点,已经被广泛用于结构复杂区域或构件配筋计算和梁柱节点强度校核等。基于STM模型的概念,本文提出一种由拉杆、压杆和刚性梁组成的剪力墙宏观单元模型,用于离散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剪力墙,尝试改进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剪力墙模拟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模型发展的过程和现状, 并给出了几种典型的模型形式。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裂隙岩体的非线性渗流传热数值模型,首先将Forchheimer方程与雷诺方程耦合得到非线性渗流控制方程,然后结合传热控制方程,考虑裂隙与岩石基质之间的热量交换,研究了非线性渗流对裂隙岩体渗流传热过程的影响.通过与裂隙网络非线性渗流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裂隙岩体非线性渗流模型的有效性.最后,通过二维单裂隙和三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