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影像叙事、市民参与和社区公共空间再想象等视角论述了香港"妙想毡开"西营盘计划展开过程。作为香港发展缩影的山地社区,西营盘经历了卫生现代性考量下的殖民规划、战后垂直的都市景观以及市区重建与士绅化进程。在香港特定的都市社会转型的空间脉络下,本计划运用参与式影像、田野考察、在地实践、公众参与等方法,通过公共文化事件重塑社区公共空间的意义,唤起多元主体对社区公共空间的共同再想像。  相似文献   

2.
儒家影响下的中国农村空间是一种叙事教化的空间,这些如讲故事说教一样的地景空间,蕴含了赖以维系公共秩序的价值以及村民共享的集体记忆。这两年兴起的乡建风潮,建筑师如何利用机会将设计转化为新形式的公共空间,改善村民的环境,重建村落叙事的空间传统,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文章以徐甜甜的松阳樟溪红糖工坊设计,讨论结合产业的社区空间设计,以及场所感与建筑文化生产的舞台表演本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叙述视角,以“人”及更加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为切入点,对“事”这一主体在公共空间的行为特点进行考察,并以“物”来构建与主体诉求相一致的体验型城市公共空间。在尊重公众生命的真实感、以公众的记忆和经验为基础,使城市的文化脉络得以延续,避免因单一视角而导致城市面貌单调,同时也为公共空间的多样性与生态完整性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考。本文借助文学中的叙事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思想和方式,首先提出了空间叙事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接着对空间叙事理论与公共空间设计的含义进行说明;其次,提出了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总结了叙事理论背景下的公共空间设计策略,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总结概述。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我们每个人对于"城市"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也都有自己熟悉的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景观,并且留给了我们每个人不同的记忆,也书写了每一个人的故事.该书为我们讲述了关于文学与城市的故事.城市是由室内外空间与各种建筑构成的整体,文学家对城市的书写掺杂着个体的空间想象与文化记忆,此书以建筑书写为焦点,结合空间叙事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5.
文化建筑综合体是近年来涌现的一个建筑类型,营造具有叙事感的场所与空间,是这类建筑最为重要的设计倾向之一.作为城市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它需要很好地凝练城市地域文化、承载城市历史记忆、展现城市人文精神,成为表达城市文化地域特征的空间叙事载体.结合烟台市文化中心和牟平区文化中心两个建成案例,从建筑空间的叙事表达视角出发,探索文化建筑综合体设计中关于人、空间、功能使用之间互动感知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伟 《建筑与文化》2021,(5):137-138
城市表面、人的聚集和文化语境的结合形成一种城市介入,创建了能够激活公共空间并引导公众参与其中的动态平台,为想象力、自发性和社会互动提供机会,同时促进了城市自发性的自我完善和提升.文章首先辨析了城市化背景下公共空间的多重属性,进而着重探讨了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实施机制、参与路径、概念工具以及价值判断.这一空间媒介作为一种实现对话和激发叙事的工具和机制,使人们能够参与空间生产,建立创造性的应变能力,以适应区域政治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重塑与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徐凯旋  王琼 《城市建筑》2021,(12):94-97
园林主题酒店以其独特的主题定位和体验吸引客人前来.其中,廊空间作为酒店的重要交通空间,成为叙述酒店故事的载体.本文试图从建筑叙事学角度,研究园林主题酒店廊空间的叙事策略.通过案例研究与归纳总结,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园林主题酒店廊空间的叙事策略主要包括构思叙事主题内容、编排叙事空间结构和创造叙事知觉体验3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1月14日至11月29日,LCD举办了"叙事建筑"工作营。由伦敦大学Bartlett毕业的六位老师主持。工作营为期两周,以part time的形式召集11位学员,共同参与叙事建筑的解读和创作。导师从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Invisible City)这本小说里找到两个故事,推荐给学员。第一周由学员分组解读这两个故事,然后把故事中的元素和空间用建筑的手法呈现;第二周的工作内容是建立这个故事空间与北京的空间、场地现状、社会问题以及文化之间的联系,最终以拼贴图像的方式呈现。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外部空间是城市公共生活和历史文化展示的一个重要场所.该文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博物馆外部空间的多元化设计策略,旨在改善和提高博物馆外部空间品质,提升市民文化休闲生活的质量.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与城市公共空间结合的转化性设计策略;二是与建筑要素结合的衍生性设计策略;三是与场所精神结合的空间叙事...  相似文献   

10.
正主持人给了我三个题目:塑造国家形象的文化建筑、建构公共活动的集体空间和作为文化研究的建筑教育,后两个题目我都曾经讲过:"公共空间"我讲的是"公"与"私"的空间,不完全是"公"和"其"的,"公"和"共"可以是另一个主题,现在比较紧迫的问题是"公私关系";"中国建筑教育"我讲的是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关系。除了中国盛行的布扎-包豪斯体系之外,还有一些潜线索,包括瑞士、奥地利的工艺现代主义和中国园林。我今天讲的是没讲过的题目: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1.
《城市环境设计》2011,(9):I0017-I0017
我谈到的空间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内部的使用空间。从我的理解来讲它是建筑群组与群组之间的一个空间关系,我们希望这种空间关系和城市之间的空间建立一些内在的、必要的联系.也成为一些有故事的空间。空间的秩序以及空间与人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建筑的城市价值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和价值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体现城市文化的舞台,城市中的建筑塑造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则成为了建筑表达地域性的土壤。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反映了城市市民日常活动的特点,是当代建筑和城市形成地域特色的基础,良好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不仅是满足多样化、地域性的城市生活的前提,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从而上演更加生动的城市生活场景,人们的生活特色造就了城市的文化、文化造就了地域性,建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地域性主导下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彤宇 《城市建筑》2009,(8):107-109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体现城市文化的舞台,城市中的建筑塑造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则成为了建筑表达地域性的土壤。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反映了城市市民日常活动的特点,是当代建筑和城市形成地域特色的基础,良好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不仅是满足多样化、地域性的城市生活的前提,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从而上演更加生动的城市生活场景,人们的生活特色造就了城市的文化、文化造就了地域性,建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维仁建筑设计研究室在香港九龙东公园设计的集装箱展览亭,除了延续其"都市合院主义"对建筑与自然以及室内与室外二元过渡空间的探索,也开启了我们对都市发展、后工业建筑遗产、城市空间、以及社区文化的思考。文章解读该设计如何将社会对保育工业建筑遗产的期望,透过展示空间的开放,转化为地区共享的公共领域,建构社区平台化解社会.中突,也试图揭示公共建筑如何以构造语汇回应建构、社区、人文、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上海是一个进步与传统并存、现代化对城市肌理和本土社区不断冲击的地方。基于以上考虑,以上海虹口区提篮桥地区袖珍广场设计为例,采取城市针灸这种微干扰方式对该地区的公共空间体系进行整体性梳理,并在提升空间质量的过程中采取自下而上的社区参与模式,在落实设计时采取软硬设计相结合的方式以实现弹性空间的可能。“上海叙事”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社区导向的、强调公众参与的、自下而上的规划模式探讨,而非简单的设计成果呈现,期望能对城市更新策略的探索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任震  王钰 《建筑与文化》2022,(10):100-102
基于我国现有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状况——人文属性较弱、城市景观趋同性高,文章引入“景观叙事”理论,将城市文脉、历史文化内涵等进行转换,植入城市公共空间中,将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可读性,促进城市与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分析景观叙事理论的基础上,以任继愈先生纪念广场为实践案例,以期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18)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现当代美国作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杰作,它的叙事视角新颖独特,整个故事都是由作者想象的产物——叙述人尼克——根据回忆用第一人称"我"写的。尼克是一个多重性的第一叙述人——不仅仅是一个"个性化的、自叙述的"叙述人,是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戏中/同叙述人"的叙述者,同时还是一个"戏外/异叙述"的叙述人。也就是说,尼克既是故事中的次要人物,叙述自己见证的故事——盖茨比、黛西还有汤姆之间的爱恨纠葛;同时,他又不是故事中的人物,只是故事的旁观者,因此在叙述时更灵活。尼克在故事内叙述故事,起到了交代和解说故事的功能。另外该作的成功之处也在于其丰富的叙事内容,有着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叙事情节。本文将通过对该作品独特的叙事技巧以及小说中的人物和叙述主题"美国梦"进行分析,来展现其在形式和内容上完美结合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新建筑》2017,(6)
《影武者》《印度之行》《今天我休息》和《请君一舞》四部电影在讲述各自故事的同时,也展现了封建时代、殖民时代、社会主义时代或现当代不同时期的亚洲城市和建筑。它们不仅具有十分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而且涉及诸多与城市和建筑相关的专业议题:在建筑学方面,包括建筑类型与功能、建筑风格、建筑技术和构造,甚至包括建筑所体现的文化冲突与交融;在城市学方面,有城市政策、社会组织、城市管理、对公共领域的占领,以及城市的主观想象——"构形";在空间社会学方面,有权力的表现、性别的社会建构、身份认同和转变。对于城市和建筑的教学与研究,这些影视作品堪为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公共观演空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公共观演空间是城市中一类很重要、不可缺少且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公共活动空间。诚然,现在许多观演活动是在专门的观演建筑一如剧院、厅室内进行的。就广义而言,这类室内观演建筑也可归入城市公共观演空间的范畴,然而本文所要叙述的仅限于城市户外的比较方便公众参与的公共观演空间。这类空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观演活动历来是民众喜间乐见、乐于参与的乏术娱乐活动,是市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和艺术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准的提高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多,市民对参与观演娱乐的兴趣有增无减。因此,在城市设计中,应妥善…  相似文献   

20.
梅里雪山自然保护地内的藏族村落是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本文从藏族原住民社区治理的意识形态、文化行为、社会制度三个层面,探讨了生物文化多样性视角下藏族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动因,并分析了由此形成的村落所具有的可持续特征,主要表现为浑然天成的村落选址与空间格局、有机进化的公共空间与村落巷道、蕴含生存智慧的民居建筑营造三个方面,论证了自然保护地的可持续发展以生物文化多样性视角下的“原住民社区治理”为基础。此外,依据梅里雪山自然保护地藏族村落的经验,对自然保护地保护与原住民乡村社区发展协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