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星焕 《园林》2001,(10):8
瀑布形与圆环形插花,同属于圆弧线的线条插花,瀑布形也称下垂式插花,它只有一个中心点,而圆环形是多个中心点的聚合。作品:《飞扬》该作品采用高脚架作水平瀑布设计,洋兰、肾蕨下垂的柔美线条是作品的重点,白百合似高山冰雪,洋兰如冰雪融化的瀑布,直泻千里。整个作品情感飞扬,给人一种气势澎湃、奋发向上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李兴  王宾  徐良  李强 《施工技术》2006,35(12):114-115
结合国家体育场结构形式特点,针对Y形混凝土柱的测量控制、模板、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形与思     
高宏宇 《山西建筑》2002,28(11):2-3
通过对勒·柯布西耶 2 0世纪 3 0年代之后一些关于形的概要分析和阐释 ,指出要真正理解勒·柯布西耶 ,不能只局限于表面形式的探究 ,而更应关注形式背后所蕴涵的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传统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果果 《中国厨卫》2004,(4):54-56
厨房里难道只有单调的色彩.造型呆板的橱柜,烦琐的家务器具?为何要默守陈规?这里是烹饪进餐的地方不应有太多使人产生约束感的元素.这里需要自由和个性使置身其中的人感到如游戏般惬意将靓丽的色彩同极富个性的造型相结合,是一种自我肯定它使人愉悦舒畅这对于希望能在家中从各种社会规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得到自我释放的人而言无疑是绝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建筑是两种风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种是春夏秋冬的自然风,一种是古今中外的文化风.前者反映了个体的生存需要,后者表达着社会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6.
《城市住宅》2004,(3):62-67
  相似文献   

7.
《城市住宅》2004,(4):72-77
  相似文献   

8.
前后象     
甫见此案,便觉如获至宝,兴奋之情难掩,急欲与众人分享。没有工程期限之说,没有甲方乙方的契约文定,没有设计师对业主的妥协让步,它是真正意义上将设计之理念全盘发挥至极限的作品。林宪能先生倾其毕生心血,历经多年苦心规划,终将“前后象”呈现了出来。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馆主人在其中注入所有的爱与关怀。没有功利之心,不存炫鬻之意,林先生只是默默经营着这个最初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但这个收藏了珍贵古董家具,体现着设计师对空间美学独特思维的人文艺术空间终于掩盖不住其耀眼的光芒,而将世人一一吸引了去。  相似文献   

9.
“形是力的图解”可以理解为:作为处理结构的形与力的一种方式,通过安排结构“形”与“力”的互动与关联,实现结构内在的理性(力)与外在的表现(形)紧密而内敛的逻辑关系.文章从“形”与结构的内力、“形”与力流的传递及形态抵抗下的“形与力的结合”三个方面论述,具体阐述了“形是力的图解”这一建筑学命题的内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11.
"建筑意"这一思想最早由建筑师林徽因提出,既富有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特质,又融合西方经典现代建筑理论,其价值历久弥新.文章针对当前城市建设同质化的困境,重拾"建筑意"理念,从建筑"形""意""境"三个层面分析了延续传统建筑文化的路径,对创造东方美学的都市图像、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有“形”与无“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形的理解,可以说是西方人的传统,从古希腊神庙、罗马大教堂,一直到工业革命,现代主义建筑形成之前,西方建筑史的演变无一例外地是围绕著“形”的变革。而空间的概念毫无疑问是中国人的专利。老子早在2000年年前就已对空间做出了精辟的阐述。“空间”一词最开始出现在西方建筑师的设计语录里已经是19世纪末。赖特埋承老子“空间”论对他设计理念的形成举足轻重。空间的流动与自由也造就了密斯。另一个推动现代主义建筑形成的理论框架是理性主义(Rationalism)及由其演变而来的功能主义(Functionism)。应该说,功能主义的理论首先从根本上对传统上以“形”为主的建筑理念提供了突破点。这一点可以从现代建筑史的发展过程得到印证:现代建筑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是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和新艺术运行(ArtNouveau)以后,而这两项运动都是在空间形态上突破了传统。往后的荷兰风格派(de Stijl)和俄国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则是更彻底地摆脱了过去。  相似文献   

13.
解构形与材     
<正>在西方艺术史中,有一种流派被称为构成主义,它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movement)’,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构成主义既将立体派手法与传统雕塑进行重组,又将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运用于作品之中,对现代雕塑有着深远影响。通俗点来说,构成主义泛指那些抽象、几何风格的艺术作品,而它们往往是由不同的当代材料制作而成的。  相似文献   

14.
转象的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凯生 《时代建筑》2005,(4):107-114
从场所山水气象的承转到建筑群体城市形态的划分类比,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园给人们一种潜在的提示;恢复建筑构成者为物为事的存在完整性,重临传统营建观所面对的空间事物局面。在此,转象意味着建筑学重省面对存在和事物的谦逊。  相似文献   

15.
力学生形为建筑设计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切入点。它大大地延伸了建筑与结构协同的操作范围,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完成设计到建造的起点。以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7年"数字设计与建造"毕业设计及2017DADA建造营的搭建为例,通过阐述粒子—弹簧系统模拟和弹性弯曲计算两种力学生形的数字化设计与建造的全过程,揭示在力与形整合下的建筑设计及其建造的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16.
杭州国际名街是继北京、上海在中国内地又一顶级时尚品牌荟萃中心,她位于风光秀美的西子湖畔,在江南骑楼建筑的基础上,交融传统元素与现代精神,呈现出浓厚的新西湖地域文化特质。THREE就位于一栋紧邻建筑群内广场的独栋小楼之内,与Armani和Dolce&Gabbana毗邻。专卖店的室内设计尊重现有品牌风格,融合建筑特色并赋予了内部空间以新的内涵,从空间艺术层面上拓展了人们对THREE品牌的时尚观和创意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王兴鸿  戴航 《新建筑》2013,(6):120-123
从建筑构件中柱的受力特性出发,通过解析其水平力、侧向力、截面应力和力的矢量等,厘清柱形态衍生的内在力学动力,拓展出一条基于结构逻辑的形态设计方法。由此揭示出结构力学特性与建筑构件形态的关系,使结构思维真正在建筑设计中得以体现,实现建筑结构与形态的整合,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以城市夜景为研究对象,通过城市空间形态和灯光两个层面,对城市夜景观营造的特点进行了研究,使城市空间形态和灯光互为依托成为夜空下灿烂的城市景观,可为城市夜景观的塑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象城建筑     
《建筑师》2015,(3)
<正>旧城更新、活化历史建筑是我们未来的工作重点,\"古·城·象·计\"更是我们对待生活的城市的态度与方式。广州象城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由一组青年建筑师成立于二零零九年的春天。象城承担项目类型丰富,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设计、概念规划等实践型项目,到民居研究、古镇研究等学术型项目。尽管每个项目的背后都有不同的推动力,面向不同的群体,但是象城相信一个共同的前提:每一个项目的基地都蕴  相似文献   

20.
象城建筑     
《建筑师》2015,(5)
<正>旧城更新、活化历史建筑是我们未来的工作重点,\"古·城·象·计\"更是我们对待生活的城市的态度与方式。广州象城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由一组青年建筑师成立于二零零九年的春天。象城承担项目类型丰富,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设计、概念规划等实践型项目,到民居研究、古镇研究等学术型项目。尽管每个项目的背后都有不同的推动力,面向不同的群体,但是象城相信一个共同的前提:每一个项目的基地都蕴藏着独特的潜质,只有当这种特质得到巧妙而深刻地昭示,规划和设计才能得到真正的认同。无论项目本身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