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星 《江西建材》2023,(1):89-91
文中以某深基坑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手段研究基坑施工过程中双排桩支护结构水平变形规律,并系统分析了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变形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双排桩排距对双排桩变形有显著影响,本工程合理的双排桩排距范围为5~6D。在一定范围内提升双排桩桩径和刚度,可以有效控制支护结构水平变形;当双排桩桩径和刚度增大到一定临界值后,增大双排桩桩径和刚度对控制双排桩水平变形效果有限,在连梁高度1.0m范围内增加连梁高度可有效减小双排桩水平变形。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综合实验楼深基坑桩锚支护工程现场试验,研究分析了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桩身土压力、钢筋应力及弯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基坑开挖和锚杆及其预应力施加是桩身内力变化的主要因素,预应力锚杆施加的影响较大;通过桩身钢筋应力反算土压力的大小与实测土压力大小及分布基本一致;实测土压力的大小介于朗金土压力和静止土压力之间。  相似文献   

3.
通过增设土钉对拉锚式钢板桩支护结构进行优化。打设土钉不仅可以减小岸坡土体的塑性变形,而且可以约束钢板桩的变形,从而起到减小钢板桩桩长的作用。土钉的横向连续布置还可以提高钢板桩墙整体性,更利于结构稳定。本文通过有限元计算的方法比较了拉锚式钢板桩支护结构与土钉联合拉锚式钢板桩支护结构的变形特性与典型工况下两种结构的边坡稳定性,证明了利用土钉进行优化设计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土钉的长度、倾角以及埋设位置对板桩位移的影响,对土钉参数也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滨州某深基坑为例,介绍了锚拉桩支护结构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技术。结合基坑监测数据,验证了锚拉桩支护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协同变形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锚支护是目前北京地区超深基坑应用最为普遍的支护形式,其设计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非常成熟,但现行规程设计理论在计算边坡位移时,一般是将桩身挠曲位移代替边坡位移,虽然已经考虑了土体抗力,但并未考虑土体与支护结构协同变形情况,即土体随着桩体的变形也相应的发生变形。由于土体对桩体变形的抵抗,直接影响了桩体自由变形,经过协同转化,最后土体与桩身变形达到一致。在协同变形过程中,土压力随着协同变形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最后达到一个平衡点。对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协同变形进行了研究,推导出适合于北京地区桩锚支护深基坑考虑协同变形的简化计算公式,并用案例进行简单对比,验证了改进公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特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考虑桩锚土的相互作用, 结合实例研究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土锚的位置、支护桩的刚度、被动区土的“m”值对桩锚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特性均有较大的影响, 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土层锚杆。  相似文献   

7.
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变形监测与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大量的实际工程监测数据为依据,总结出基坑工程桩锚支护结构最大变形的估计公式,阐述了最大变形与诸工程要素间的数学关系.  相似文献   

8.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采用规范中平面刚架结构模型对软土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变形性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将规范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利用有限元软件PLAXIS 2D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进行复核。研究结果表明,规范方法高估了后排桩的作用,建议适当增强桩间土传递土压力的作用,增强前排桩抵抗变形作用,弱化后排桩抵抗变形的作用;建议开挖段与嵌固段采取不同的土压力分配比例,且嵌固段的土压力分配比例宜较开挖段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深基坑中桩锚支护体系变形特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北京某深基坑为例,采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建立桩锚支护体系分析模型,并将数值分析结果与现行规范计算结果及实测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基坑位移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加大而逐渐增大;(2)阳角部位产生最大变形,阳角效应明显,易发生失稳现象;(3)阴角部位对基坑变形有一定的约束能力,但影响范围很小,在基坑设计中可不考虑阴角约束作用;(4)沿基坑长度方向上,位移分布未呈现明显差别,空间部分效应较不明显;(5)基坑桩顶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而最大水平位移产生在护坡桩桩顶以下至1/2基坑深度范围内,深基坑工程宜加强深层水平位移监测;(6)预应力锚索随空间分布的不同内力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西安某商住楼深基坑桩锚式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的计算与监测,研究分析了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桩锚支护体系的变形特性,得出支护桩的水平位移随开挖工况而变化的分布规律,认为在基坑工程常规设计中应考虑时空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军  贾卓然 《山西建筑》2010,36(1):148-149
根据汉口某深基坑工程的周边环境和水文地质资料,分别进行了单排悬臂桩的支护与双排桩支护的比较计算及分析,同时分析了双排桩在两种计算模式下的内力和位移变化,并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以期指导后续施工。  相似文献   

12.
《低温建筑技术》2020,(1):109-111
结合北京市某深基坑工程,通过现场原位监测试验,分析了支护桩变形、锚杆轴力、周边地表沉降变形与地下管线沉降变形随基坑开挖进程的变化情况。分析表明支护桩桩身水平位移的最大值发生在桩顶,基坑底面以上2~5m区域的桩身位移较大;基坑开挖对上部锚杆的轴力影响较大,对下部锚杆的轴力影响较小;周边地表沉降变形总体呈现V字型,最大沉降位移发生在距基坑边缘6.5m处,基坑边缘土体的竖向位移表现为反弹位移。地下管线的沉降变形总体呈现波浪型,最大差异沉降值为17mm。  相似文献   

13.
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中的土锚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吴文  徐松林 《土工基础》2000,14(1):27-30
通过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中的土锚的拔拉试验及土锚中的钢筋应用测试 ,研究了土锚的极限拔力与锚土界面位移及土锚中的钢筋应用分布 ,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在成都地区某基坑支护工程开展了深基坑条件下桩锚支护结构受力与变形特性现场试验,研究了冠梁上土压力与内力变化规律、锚索轴力及支护桩侧向位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在基坑中部,冠梁对桩顶侧向位移有一定的协调作用,角点处冠梁协调作用较弱,应适当提高冠梁刚度,并将其与其他部位断开;②锚索轴力沿基坑深度呈类抛物线型分布,且(0~2/3)倍基坑最终开挖深度he范围内的中上层锚索对支护桩顶侧向位移影响比较明显,施工时应尽量控制该深度范围的开挖速度及重点关注中上层锚索预应力损失;③受边界效应影响,基坑变形具有空间效应特征,具体表现为基坑中部大于角点处、长边大于较短边,边界效应对其影响范围大致为1he。  相似文献   

15.
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变形监测与实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量的实际工程监理数据为依据,总结出基坑工程桩锚支护结构最大变形的估计公式,阐述了最大变形与诸工程要素间的数学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沈阳地区某桩锚支护结构深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基于杆系有限元方法对桩锚支护结构的内力进行计算,得到了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规律,并对深基坑整体滑动稳定性、抗倾覆稳定性、抗隆起稳定性进行验算。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分析,总结了砂土地层桩锚支护结构的支护特性与施工要点。研究了桩锚支护结构内力计算与稳定性验算方法,分析了基坑支护结构受力变形规律,总结了深基坑施工方法。研究表明,砂土地层深基坑采用桩锚支护结构具有可行性,可满足基坑的安全性要求;砂土层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变形时间效应不明显,桩顶最大水平位移约0.13%He;锚索张拉锁定后初期预应力损失明显,在锁定后短期内随时间呈指数形式变化;地下室结构防水采用结构自防水、结构外包防水、细部构造防水三种防水措施,经工程应用可满足主体结构的防水要求。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我国的工程建设日益增多,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对其结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对其变形特征进行研究,防止其在应用过程中出现过大变形就显得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对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受力和变性特征进行分析,期望可以为相关结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梁文辉 《江西建材》2023,(9):244-245+248
双排桩式围护结构常应用于周边环境复杂且场地狭小的深基坑项目,而围护结构变形是深基坑常发的事故,因此,研究深基坑双排桩式围护结构支护施工技术尤为必要。文中设计了一种梅花式双排桩式围护结构,按照设计要求采用旋挖钻机钻进成孔,在钻孔内灌注混凝土浆液冷凝成桩,完成深基坑双排桩式围护结构支护施工。结果表明,双排桩式围护结构水平侧移最大值为15.31mm,未超过设计预警值,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赵峰  郭成军  孙洪飞 《山西建筑》2012,38(20):60-61
采用有限元建立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分析模型,对桩土接触作用进行模拟,得到前、后排桩的桩后土压力,通过桩后接触土压力与理论土压力比较,得出计算桩后土压力的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20.
双排桩支护结构由抗滑桩、冠梁和刚架梁组成,是一种刚度大、稳定性高的空间结构体系。依据相似原理,采用正交试验法制备相似材料,制作地层和双排桩支护结构的相似材料模型,通过模拟基坑开挖过程,探究双排桩的变形规律,并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双排桩支护结构前排桩主要发生弯曲变形,承担大部分荷载;后排桩主要发生拉伸变形,起锚固和分担荷载的作用。模型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呈现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论合理可信,对双排桩的结构设计优化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