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著的《建筑室内PM_(2.5)污染控制》已于2016年5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主要内容来源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建筑室内颗粒物污染及其复合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2012BAJ02B02)"的部分研究成果。全书分为9章,分别为:第1章室内PM_(2.5)来源与污染控制现状;第2章PM_(2.5)与人体健康;第3章PM_(2.5)的基本性质及动力学特征;第4章室内外PM_(2.5)污染实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别对北京市3个家具和3个服装市场的室内甲醛和PM_(2.5)的质量浓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1)家具市场周平均甲醛浓度在0.09~0.19 mg/m~3内,其中地板区甲醛浓度较高,为0.178~0.195 mg/m~3;2)服装批发市场周平均甲醛浓度在0.06~0.25 mg/m~3内,其中鞋、箱包区甲醛浓度较高,为0.243~0.253 mg/m~3;3)家具和服装批发市场分别有53.3%和64.7%的楼层平均甲醛浓度超过了GB 9670—1996《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的限值0.12 mg/m~3,且所有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4)当家具市场和服装批发市场室外PM_(2.5)浓度低于或略高于标准值45μg/m~3时,其室内PM_(2.5)浓度为56.21~61.36μg/m~3,均超过了标准值35μg/m~3,且高于室外浓度;5)场所室外PM_(2.5)浓度是室外标准值45μg/m~3的2.02~2.53倍时,室内PM_(2.5)低于室外浓度,且随着室外PM_(2.5)浓度的升高,室内PM_(2.5)浓度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3.
建筑室内PM_(2.5)污染控制设计计算方法提出的时间相对较短,室内PM_(2.5)污染源负荷的计算方法有待完善。本文以北京市某办公建筑半集中式空调系统为例,初步提出室内PM_(2.5)污染源负荷"同时发生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对室内PM_(2.5)污染控制进行相关设计。半集中式系统PM_(2.5)污染控制设计时,分别计算新风系统和室内空气处理系统去除的PM_(2.5)负荷,室内空气处理系统需扣除新风承担的室内PM_(2.5)负荷。该设计探讨旨在为我国相关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型公共建筑PM2.5控制技术是指室内外新回风通过物理过滤技术手段进行PM2.5高效过滤,为室内环境提供安全、健康、舒适、节能的空气。PM2.5过滤成套装置包括PM2.5空气过滤器、PM2.5浓度探测仪、PM2.5浓度显示仪等产品。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5):572-575
阐述了重量法(DPI)测量原理,分析了适用于现场测试的采样方法和操作流程,并首次利用DPI对燃煤电厂排放PM2.5进行现场测试研究,将测试结果同电荷法(ELPI)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仪器的测试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DPI测试方法可为标准测试方法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人们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室内度过,室内颗粒物浓度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本文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建立室内颗粒物的动态平衡方程,探讨其衰减的影响因素。对于全空气一次回风集中过滤的系统,室内PM_(2.5)浓度的衰减时间仅与回风换气次数、新风换气次数和过滤效率有关;使用蚊香作为内尘源(产尘量为11.77+1.33 mg/h),通过实验在30 m~3环境舱内,验证了该模型在无内尘源和有内尘源条件下的准确性。对于换气次数N8,新风比S0.1,过滤器PM_(2.5)效率η70%的一次回风全空气系统,室内PM_(2.5)浓度衰减达到稳定的时间约为0.5 h。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4)
目的了解兰州市不同功能区大气PM_(2.5)的污染来源及贡献率。方法选取兰州市经济中心城关区和核心工业区西固区进行PM_(2.5)样品采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离子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PM_(2.5)中的金属元素、水溶性离子及PAHs浓度,结合PCA-MLR模型探讨其来源及贡献率。结果两区均以燃煤/交通混合污染源对PM_(2.5)浓度的贡献最大。城关区的主要污染源为燃煤/交通混合污染源、土壤扬尘及生物质燃烧源,其贡献率分别为52%、35%、13%;西固区除燃煤/交通混合污染源(38%)、土壤扬尘(24%)占较大部分外,工业污染源、工业/燃煤混合污染源及二次污染源也占有一定的比例(38%)。结论兰州市城关区和西固区PM_(2.5)的最大污染来源均为燃煤/交通混合污染源。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31)
根据2013年19月唐山市城市空气质量PM2.5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表明PM2.5污染具有季节性,冬季污染严重,春夏季较低。PM2.5浓度日变化则呈双峰状态,高峰出现在上午89月唐山市城市空气质量PM2.5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表明PM2.5污染具有季节性,冬季污染严重,春夏季较低。PM2.5浓度日变化则呈双峰状态,高峰出现在上午89时,次高峰出现在晚上219时,次高峰出现在晚上2122时。地域分布则呈现出越靠近市中心PM2.5浓度越高的特征。PM2.5/PM10的比值为0.606,表明唐山市区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在PM10中的比重大于粗颗粒物,细颗粒物PM2.5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9.
<正>PM2.5是指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它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危害极大,是目前包括北京在内的世界各国大城市空气污染重点治理对象。环境治理是指为维护城市区域的环境次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各级政府依据国家和当地的环境政策、环境法规和标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手段调控人类生活行为,限制人类损害城市环境的有关行为的总称。本文主要从经济和技术两个方面综述国内外PM2.5控制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5—2016年郑州市9个国控监测站点的连续监测数据及遥感影像数据,在1~6km尺度上分析PM_(2.5)、PM_(10)与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各季节的耦合机制及尺度效应。结果表明:在春季3km×3km~6km×6km尺度,夏季3km×3km、5km×5km、6km×6km尺度,秋季2km×2km~6km×6km尺度增加绿地面积对PM_(10)浓度具有显著缓解效应,且在秋季5km×5km尺度缓解作用最佳;当绿地面积在春、冬季达到3km×3km,秋季达到5km×5km尺度以上时,绿地面积的增加才能使PM_(2.5)浓度降低。在秋季2km×2km~6km×6km尺度加强大型绿地斑块的保护及拓展、提高绿地斑块集群效应可以显著降低PM_(10)浓度,尤其在3km×3km尺度减缓作用最佳;分别在冬季4km×4km、5km×5km尺度增加大型斑块面积、提高斑块聚集程度能明显缓解PM_(2.5)浓度。在冬季1km×1km尺度或春季1km×1km尺度提高绿地斑块形状复杂程度可以分别降低PM_(10)和PM_(2.5)浓度。该成果可以为多尺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PM2.5概念、组成、来源及危害,从太原市的地形、地貌、气象特征对PM2.5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论述,对钢铁企业排放PM2.5的主要工序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太钢当前PM2.5的防控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湖南某生态性大学校园内的PM2.5浓度进行为期一周的布点监测,获得校园内PM2.5的浓度分布数据,结果表明整个校园内的PM2.5浓度基本超出了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值。通过分析发现PM2.5超标与城市灰霾天气有很大的关系,灰霾天气是造成其超标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校园内施工场地施工的影响。最后,结合数据分析提出了改善校园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上海市城市环境气象中心2008~2012年连续观测的PM2.5小时资料,分析了上海市PM2.5的年际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并与典型城市霾与非霾时段PM2.5的浓度值进行了对比,并从污染物来源角度对2013年1月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1年,PM2.5的平均质量浓度呈逐年下降态势,从52.9±37.5μg/m3下降至34±26.9μg/m3,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上海PM2.5质量浓度基本相当。PM2.5平均质量浓度按月平均值高低可分为两个时段,较高时段为1月、2月、3月、11月和12月,其余月为较低时段,两时段特征明显,且其PM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6.4μg/m3和27.8μg/m3。风和降雨是影响PM2.5质量浓度的主要气象要素。不同城市霾与非霾时PM2.5质量浓度不同,可能原因是其组成成分不同导致。2013年1月霾的出现,黑碳可能对其有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25)
PM2.5作为形成雾霾的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控制PM2.5污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5)
目的探究PM_(2.5)是否通过组蛋白乙酰化途径加重大鼠哮喘。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哮喘组、PM_(2.5)低、中、高剂量刺激哮喘组。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HDAC1、HDAC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ELISA、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组蛋白H3K9、H3K18乙酰化水平。结果 PM_(2.5)中、高剂量刺激哮喘组HDAC2 mRNA水平、PM_(2.5)中剂量刺激哮喘组HDAC1蛋白表达量、PM_(2.5)高剂量刺激哮喘组HDAC2蛋白表达量均低于哮喘组(P<0.05)。PM_(2.5)低、中、高剂量刺激哮喘组H3K9ac水平高于哮喘组(P<0.05),PM_(2.5)高剂量刺激哮喘组H3K18ac水平高于哮喘组、PM_(2.5)低、中剂量刺激哮喘组(P<0.05);H3K9ac、H3K18ac蛋白表达主要集中在支气管上皮细胞,哮喘组表达量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PM_(2.5)中、高剂量刺激哮喘组高于哮喘组(P<0.05)。结论 PM_(2.5)可能通过降低HDAC2基因和HDAC1、HDAC2蛋白的表达,使组蛋白H3K9、H3K18乙酰化水平升高,从而加重大鼠哮喘。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2)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雾霾现象频繁发生,雾霾中主要以PM_(2.5)为主,因此人类长期或短期暴露于高浓度的PM_(2.5)可能对人类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这不仅是工业生产和环境卫生的热点社会问题,更是国内外科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大量研究表明,PM_(2.5)可导致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等出现功能障碍,甚至炎症的发生,严重可导致死亡。本文综述了PM_(2.5)的化学组成、来源、研究方法和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3):217-220
增设超细颗粒团聚装置是降低火电厂PM2.5排放的有效措施。在湍流凝聚实验中,给料的均匀性对PM2.5团聚的影响很大,运用数值方法,采用大涡模型(LES)计算湍流流场和离散相模型(DPM)计算颗粒运动轨迹,分析PM2.5团聚中试试验台不同扩张工况下颗粒的均匀分布,得到水平烟道各截面处颗粒浓度分布以及数值的均方差曲线,证明在试验台圆方管处加设一定管径的扩张管,可以有效改善烟道内煤灰颗粒的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1)
目的了解盐城市典型公共场所室内PM_(2.5)污染状况,研究室外PM_(2.5)质量浓度对室内的影响,为监管部门控制公共场所PM_(2.5)暴露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盐城市区选4家典型公共场所作为监测对象,采用光散射式粉尘仪对室内PM_(2.5)质量浓度进行监测,同时记录环保部门公布的同时段PM_(2.5)质量浓度。结果 4家公共场所室内PM_(2.5)平均质量浓度为95.0μg/m3,是室外的1.68倍。室内PM_(2.5)平均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室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室外质量浓度冬季显著高于秋季(P<0.01),室内质量浓度冬秋季无明显差别(P>0.05)。室内外质量浓度呈高度正相关(R=0.779,P<0.001)。结论盐城市典型公共场所室内PM_(2.5)污染较重,确保集中式空调正常运行和严格控制吸烟和油烟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室内PM_(2.5)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9.
大量实测结果表明,即使关闭建筑外窗,室外细颗粒物(即PM2. 5)仍可跟随建筑外窗缝隙渗透通风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环境。合理评估室内PM2. 5净化过滤负荷对空气净化器设计选型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团队前期提出了基于渗透通风条件下室内PM2. 5净化过滤负荷计算模型,然而,模型中房间换气次数和细颗粒物穿透系数难以简单确定,尚未给出推荐设计值,限制了模型的工程应用价值。为此,本文结合研究团队前期提出的房间换气次数、PM2. 5穿透系数与沉降率推算模型,以及北京地区多个办公建筑室内外PM2. 5质量浓度和室外气象参数长期监测结果,研究并提出了基于渗透通风条件下,不同气密性等级建筑外窗对应的单位缝长渗透通风量和穿透系数确定方法,给出了推荐设计值,评估了建筑外窗气密性等级对空气净化器净化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4)
目的了解平湖市居民PM_(2.5)的认知情况,为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10月1日—12月31日期间,用统一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在本地居住超过3个月、年龄介于17岁~6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匿名调查。主要调查居民对大气细颗粒物PM_(2.5)知晓情况及在空气污染时是否采取自我防护措施。知晓率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结果共调查420人,有效问卷398份,94.76%,其中男195人、女203人,年龄中位数32岁。PM_(2.5)知晓率为75.13%(299/398);本科及以上知晓率(96%)远高于高中及以下(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公务员或国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知晓率(90.32%)远高于农民(3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气污染严重时,居民以采取佩戴口罩78.39%(312/398)为主。结论被调查的平湖市居民对PM_(2.5)对健康的影响认知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针对农民和年龄偏大的人群应该加大PM_(2.5)对健康的危害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