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墙的热工性能对于建筑外围护结构传热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空心砌块通风墙体热工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24 h及8:00~20:00空调运行模式时,不同空腔厚度及不同空气流速时通风墙体的内表面热流及温度,并与相同空腔厚度空心砌块普通墙体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空心砌块墙体内通风可降低墙体内表面的温度和热流。与普通空心砌块墙体对比,当空调24 h运行且空腔内流速为1 m/s时,厚度为80 mm、100 mm和120 mm的空心砌块通风墙体内表面热流分别降低39.1%、37.8%和36.1%;当空腔内流速为2 m/s时,内表面热流分别降低48.7%、48.0%和47.0%;当空调8:00~20:00运行且空腔内流速为2 m/s时,内表面热流分别降低29.6%、33.7%和31.3%。该结论可为空心砌块通风墙体的应用及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空心砌块通风墙体是一种新型的建筑围护结构,该结构可以利用空调系统排风、地道风或夏季夜间凉风对空心砌块墙体的空腔进行通风,实现墙体内部冷、热量的转移。该技术将热回收或可再生能源利用与降低墙体内部冷/热量结合起来,可削弱室外气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减小墙体内表面温度的波动,从而改善人体的热舒适性。为了研究该新型通风墙体的传热特性,建立了空心砌块通风墙体的二维简化传热模型。并且在稳态情形下,计算分析了该通风墙体内表面的平均温度。还进一步研究了空心砌块通风墙体的当量热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空心砌块通风墙体能获得较低的墙体内表面温度和较高的当量热阻,同时,也降低了室内负荷。  相似文献   

3.
文中设计了一种新型复合通风墙体,将其传热效果与普通120墙体作对比,并结合低品位能源对通风墙体夹层进行了换热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新型通风墙体不仅能有效减缓由室外环境引起的室内温升,还能为室内提供一定的冷量;在进行空调所需冷量的计算中发现,复合通风墙体能近似达到空调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分析了建筑墙体的瞬态传热特性,测试了夏季通风墙体与非通风墙体的日温度变化,以及通风墙体房间在自然通风与非自然通风状态下的温度变化。实验结果显示:通风墙体对温度波幅的衰减系数较小,有利于减小室内空气温度的波动,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通风墙体减小传热过程中内侧墙体的温度梯度,减少了通过墙体的热流量,有利于减少房间的空调冷负荷;自然通风对室内温度波的影响较大,对于夏热冬冷地区利用自然通风技术排除室内余热的非空调建筑,太阳直射辐射的墙体采用通风墙体能取得良好隔热效果。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墙体在外界交变温度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研究了建筑墙体的动态响应特性。该模型中考虑太阳辐射和室内通风量的影响。本文以南京市的天气数据为例,给出了建筑墙体的室内温度响应以及墙体材料对动态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室外温度变化,室内温度响应存在时间滞后和振幅衰减。夏季炎热,可采用通风和敷设反光材料的方法降低室内温度。  相似文献   

6.
利用混凝土空心砌块中心孔洞上下贯通的特点,建立空心砌块通风墙体的实验模型,对武汉地区南向空心砌块通风墙体夏季设计日工况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测墙体内外表面温度和热流,研究不同的空腔气流温度和速度对其隔热性能的影响,并与非通风墙体进行对比,探讨空心砌块通风墙体的隔热性能。结果表明:空心砌块通风墙体能够有效的提高墙体当量热阻,降低从室外传入室内的热量,有较大的节能潜力,空腔内风速对墙体热工性能影响较大。与不通风墙体相比,空腔内风速越大,其隔热性能越好,空腔内风速分别为0.3 m/s,0.9 m/s,1.5 m/s,1.9 m/s时,当量热阻由0.64 m~2·K/W增加为1.61 m~2·K/W,3.06 m~2·K/W,3.86 m~2·K/W和4.12 m~2·K/W,全天内表面热流分别降低40.5%,73.3%,79.4%和82.6%,墙体内表面平均温度分别降低1.8℃,2.8℃,3.0℃和3.1℃;气流温度对当量热阻和内表面热流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蓄热、通风复合墙体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荐志远  赵晶波  穆建军 《砖瓦》2006,(11):51-53
文章介绍的复合蓄热、通风墙体建筑,主要测试了复合墙体冬季利用太阳能加热墙体内空气及相变材料对室温的影响,以及夏季尝试地埋管冷空气降低墙体温度,避免墙体向室内传热来降低整个建筑的空调负荷.  相似文献   

8.
针对重庆地区高温湿热的气候特征,提出采用贴附射流冷却墙体内壁面的方式进行夜间通风,并进行了实验测试和模拟分析。对比室外气象条件相近的无通风工况和采用贴附射流夜间通风工况的实测结果,分析了夜间通风对墙体壁面温度的影响。通过测试室外气象条件近似、通风速率相同、通风开启时刻不同的2个工况的数据,采用Fluent软件建立非稳态三维模型,计算了西外墙的热流密度和蓄热量。计算结果表明,该夜间通风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墙体蓄热量。  相似文献   

9.
重庆某双层皮外围护结构通风效果实测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勇  李百战  刘红 《暖通空调》2007,37(8):42-45
对某改造建筑的双层皮外围护结构间层通道内的冬、夏季空气温度和速度及内侧墙体壁面温度进行了实测,分析了该双层皮外围护结构在冬、夏季的通风效果,结合室内工作者在外围护结构改造前后对室内空气环境的舒适性感受,分析了该双层皮外围护结构设计上的一些问题,指出了该结构体系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为防止厂房内高温热源的热量向工作区域的扩散,提出一种新式的用于厂房高温热源的通风供冷墙体.采用Fluent软件分别模拟了供水参数、送风速度、环境温度、空腔厚度等对墙体隔热降温性能的影响,最后研究得出夏季工况下不同因素对通风供冷墙体单位面积供冷量,外墙温度和散热量的变化规律,为外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防止厂房内高温热源的热量向工作区域的扩散,提出一种新式的用于厂房高温热源的通风供冷墙体.采用Fluent软件分别模拟了供水参数、送风速度、环境温度、空腔厚度等对墙体隔热降温性能的影响,最后研究得出夏季工况下不同因素对通风供冷墙体单位面积供冷量,外墙温度和散热量的变化规律,为外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防止厂房内高温热源的热量向工作区域的扩散,提出一种新式的用于厂房高温热源的通风供冷墙体.采用Fluent软件分别模拟了供水参数、送风速度、环境温度、空腔厚度等对墙体隔热降温性能的影响,最后研究得出夏季工况下不同因素对通风供冷墙体单位面积供冷量,外墙温度和散热量的变化规律,为外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贵阳地区为例,采用Fluent软件对贵州省居住建筑外掠墙体通风冷却措施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计算得出不同送风温度和送风速度下满足有效通风所需要的时间,从而分析外掠墙体通风措施的有效性及其节能效果。结果表明:相同冷却效果下,与使用空调所产生的能耗相比,贵阳地区采取该措施的节能率高达67.9%。  相似文献   

14.
基于建筑3D打印研究被动式墙体热工构造,利用"特朗勃"墙的原理,借助建筑3D打印墙体形成的空腔可以衍生、发展成具有保温通风换气性能的墙体空气夹层。论文结合被动式太阳能集热原理,拟通过热压作用形成室内空气流动,寻找为室内供热的新思路,以减少热损失。并运用ANSYS软件对比分析不同构造墙体的热工性能,寻找最佳、合理的解决方案,实现墙体保温与构造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一种新型强制通风型隔声通风窗在住宅建设中的应用。隔声通风窗以不同厚度的玻璃及空气夹层对噪声源进行衰减,通过在住宅的不同位置设置进出风口形成无管道中央通风系统,使居住在都市中的人们可以享受到宁静和新鲜空气。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放射性厂房中高发热量设备室通风的一般形式,提出了采用增加隔热保温材料优化设备室通风的措施。CFD模拟结果表明,该措施能有效降低设备室混凝土围护结构的温度,减少热损失,降低通风系统风量,从而达到节能、降低设备初投资和便于管道布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自然通风对轻质墙体热湿传递的影响,设计了一种通风型太阳能光伏多层外墙结构,通过测试房和对比房的对比实验,得出以下结论:光伏组件的遮挡和空气层的存在能减小墙体的得热量,从而减小空调负荷;开启光伏组件背面通风流道,能使墙体更快地干燥,降低墙体内的相对湿度,减小墙体内的湿积累,并可为墙体机械通风时空气层排湿风机的设计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提出1种新型外墙排风隔热机制,以及该墙体的四种结构:基本型、内衬型、夹层通风型和外保温型。以基本型结构为例,阐明隔热机制;通过二维稳态传热数值模型,计算当量热阻,并与普通非保温墙和外保温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排风隔热墙的隔热性能优越,具有潜在的节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的住宅在夏季间歇机械通风条件下,为了解墙体的热工性能与室内热环境的关系,通过对不同朝向、不同热工性能的墙体与室内温度的实测和计算机摸拟计算,分析了常用的240砖墙和其他几种采取保温措施的墙体与室内气温的关系,从分析看出,提高墙体的总热阻在白天对室内气温的影响很小,而夜间可明显降低机械通风量。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通风空调管道内的灰尘沉积情况,分析了通风空调管道内灰尘沉积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