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潘宝玉 《地矿测绘》2005,21(2):35-35
为了加强全国各地矿测绘单位的协作,相互交流经验,提高地矿测绘及制版印刷技术水平,探讨地矿测绘信息及技术交流的方法和途径,在全国各省、区地矿测绘院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地矿测绘新技术应用交流会”于2005年4月19-22日在美丽的泉城济南热烈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区地矿测绘院的院长、总工程师、技术质量管理负责人、论作、驻济南部分地勘单位的技术人员及测绘仪器、软件公司的代表80余人。会议开幕式由山东省地质测绘院院长丁峰主持。山东省地矿局万志博副局长、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测绘管理处曲伟刚副处长、山东省地矿局信息处李旭处长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万副局长和曲副处长作了重要讲话。山东省国土测绘院董同玉院长向大会发来了贺信。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云南省地矿测绘院李寓昆报道 全国地矿测绘信息发展及计算机应用交流会于1999年6月21日至24日在贵阳举行,全国地矿测绘单位及有关部门37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贵州地勘局李含正局长、刘巽锋总工程师、贵州省测绘局李再文副局长等领导亲临会议指导。开幕式由地矿测绘计算机应用协会常务副会长孔祥敏同志主持,中国地质调查局何志文同志作会议报告。何志文同志在报告中介绍了测绘行业的形势和地矿测绘系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测绘科技发展的七个特点,提出了关于地矿测绘科技发展规划应该注意的问题;明确指…  相似文献   

3.
《地矿测绘》2016,(4):49-49
本刊讯(潘宝玉报道)9月23日,2016年全国地矿测绘工作会议在武汉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地矿测绘》理事会主办,湖北省国土测绘院承办,来自全国地矿系统28家地矿测绘单位的院长、分管副院长、总工等及11家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公司代表共计100余人参加了会议。湖北省地质局副局长李华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湖北省国土测绘院院长王亚毛致欢迎词。会议开幕式由湖北省国土测绘院党委书记许红主持。  相似文献   

4.
刘嘉 《地矿测绘》2017,(4):49-50
本刊讯(刘嘉 报道)11月3日,2017年全国地矿测绘工作会议在南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全国地矿测绘理事会主办,江苏省地质测绘院承办,来自全国地矿系统28家地矿测绘单位的院长、分管副院长、总工及11家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公司代表共计100余人参加了会议.江苏省地矿局副局长陈国祥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江苏省地质测绘院院长冒爱泉致欢迎词.会议开幕式由江苏省地质测绘院副院长朱益虎主持.  相似文献   

5.
经过对目前测绘事业单位发展现状的分析认为,除少数纯公益性测绘事业单位外,测绘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改制已是必然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测绘事业单位企业化改制的必然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介绍了云南省地矿测绘院在全国事业单位中率先实现企业化改制这一实例,为相关单位的企业化改制提供了一些具体操作经验。  相似文献   

6.
师晶 《地矿测绘》2018,(3):51-51
本刊讯 9月18~19日,由《地矿测绘》编委会主办、河南省地矿局测绘地理信息院承办的2018年全国地矿测绘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地矿测绘院的院长、总工、技术负责人及河南省地矿局相关单位等200余人参加了会议。河南省地矿局党组书记、局长郭轲,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毛忠民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河南省地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禄丰年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7.
对地矿测绘人才培养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地矿部门测绘工作的分析,对高校培养的地矿测绘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了探讨,并从培养模式、培养方法等方面对地矿测绘人才培养的有关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地矿测绘》2017,(2):2-2
云南省地矿测绘院简介云南省地矿测绘院始建于1958年,隶属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是我省最早成立的专业测绘单位,也是首批取得国家"甲级测绘资质"测绘单位之一。50多年来,为云南省的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城市规划、交通建设、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了大量高精度控制网、三维地形数据、各种比例尺地形图、GIS数据库、航测遥感影像等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出色地完成了省内外、国外的一些控制测量、数字化地形测绘、工程测量、不动产测绘、国  相似文献   

9.
正云南省地矿测绘院简介云南省地矿测绘院始建于1958年,隶属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是我省最早成立的专业测绘单位,也是首批取得国家"甲级测绘资质"测绘单位之一。50多年来,为云南省的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城市规划、交通建设、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了大量高精度控制网、三维地形数据、各种比例尺地形图、GIS数据库、航测遥感影像等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强全国各省区地矿测绘院/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讨、分析当前国内测绘市场形势和《地矿测绘》杂志的办刊方向,“2004年全国地矿测绘工作会议暨《地矿测绘》第三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于8月3—6日先后在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区首府延吉市召开。  相似文献   

11.
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是一个具有网络性的、多指标的复合体系,难以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有效的评价。基于网络分析法建立了一套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应用Super-Decisions软件将大量数据、信息综合加工处理,并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数据标准化方法,计算出综合评价值,从而量化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概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敏  贾志红 《中国矿业》2014,23(4):65-68
促进我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协调发展,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已有矿业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为核心,构建了反映城市经济结构、资源潜力、资源开发现状、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与矿区和谐为要素的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我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针对当前我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资源与环境瓶颈问题,尤其是城市扩张引发的资源压覆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兖州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动态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界了矿区可持续发展及其能力的概念。在分析矿区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核心的集成化动态仿真系统,利用此系统对兖州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动态分析,找出了影响该矿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该矿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面向县域矿产资源规划与管理的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矿产资源的消耗也在迅速增加,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将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开发一个功能强大的矿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于规划、管理、开发矿产资源都是十分必要的。以某县矿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例,阐述了系统的构建流程,包括系统体系结构、开发平台以及开发工具的选取、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运行环境等。通过系统的运行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以及GIS技术在该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结构及模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晓明  吕广忠 《金属矿山》2004,(7):59-61,64
论述了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结构模型,评价因素选取与指标体系构建,着重介绍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模型、隶属度、权重的确定方法,为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了一种比较符合实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测绘科技应用与发展的优势转变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测缓科技的应用必须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优势,进行优势转变和调整,拓宽和发展应用领域,服务于区域持续发展战备的实施。主要的转变策略包括由技术支持的向决策支持的转变、由基础性工作向全过程调控的转变、由独立技术向综合集成技术的转变,并应形成新的发展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产资源开发受到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限制,要保持矿区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根据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建立了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结构,并应用矢量法,建立了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多指标评价模型,为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徐君 《矿业快报》2004,20(1):17-20,26
在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矿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三层结构和21个指标)。通过比较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方法,在充分考虑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矿区城市的特点基础上,提出层次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方法相结合的状态趋势评价模型,它既反映某一时点的矿区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又能综合对比出矿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状况。最后对焦作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莫技 《煤炭工程》2012,(5):73-75
 新汶矿区孙村煤矿是一座具有百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开采水平为-1100m水平,垂深达1350m,是目前国内开采最深的矿井。随着综合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矿井煤炭资源日趋枯竭。为实现老矿井可持续发展,现在正向-1300m水平开拓延深,但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压大、地温高、战线长、生产系统复杂、通风阻力大、地质构造复杂等一系列难题,成了制约矿井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针对这些难题,研究实施了特深矿井优化降阻、提升通风系统能力技术,简化了通风系统,降低了通风阻力,改善了生产作业环境,提高了采区生产能力,为深部矿井复杂条件下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筑牢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量化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量化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该体系包括矿产资源优化配置体系,矿产资源的价值体系、矿产资源价格体系和矿产资源收益分配体系。这4个体系紧密联系,有机构成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量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