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导出了具有再热过程内可逆卡诺热机输出功率、循环效率的表达式,分析了具体再热过程内可逆卡诺热机参数与输出特性的关系,利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的方法,求得了中间过程对输出特性的影响,以达到通过中间过程来优化循环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引入可逆度系数,讨论了卡诺热机的最佳热效率与功率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居里外斯定律出发,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研究了磁性体的内能和定磁热容量的特性,计算了以磁性体为工质的可逆卡诺热机的效率,讨论了卡诺热机工作的条件.结果表明:系统的定磁热容量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但是一般磁性体的内能不仅仅随温度变化.卡诺循环的效率只取决于热源和冷源的温度,符合卡诺定理的推论.  相似文献   

4.
用有限时间Yong经济分析法导出了在一般传热规律下内可逆卡诺热泵的最佳利润率与供热系数间的普适关系,并藉此讨论了三种常见传热规律时内可逆卡诺热泵的有限时间Yong经济最优性能的特点,得到了一些新的普适结果。  相似文献   

5.
以内可逆卡诺制冷机模型为基础,采用卡诺制冷机的“生态学”优化准则,导出以理想气体或范德瓦尔斯气体为工质的内可逆卡诺制冷机制冷率和转速间的优化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普通物理与初等微积分讨论了用转筒法测粘滞系数的公式。首先运用坐标变换的方法证明了牛顿摩擦定律F=ηs(dV)/(dn)在转动情况下应为F=ηs(r(dω)/(dr));进而运用该公式及动量矩守恒求出了角速度ω不同的两同轴长筒间的ω分布及内摩擦力矩;再次通过分析端面以下液体分布的简化物理模型,引入修正量Δ,求出了端面的内摩擦力矩,最后得到η=η′/(1 Δ),其中η′=(mgR(R_2~2-R_1~2))/(8π~2R_1~2R_2~2Ln)Δ=(R_1~2(R_2~2-R_1~2))/(8R_2~2LΔZ) ((R_2~2-R_1~2)~2)/(8R_2~2LΔZ) (ΔZ)/(2L)。用该公式计算测量结果与标准值的误差小于4%,与用落球法测得的结果比较,二者一致。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导出了在闭区间[-1 1]上关于权函数p(x)=(1+x)/1-x~(1/2)的正交多项式及其递推公式,进而导出关于积分(1+x)/(1-x)f(x)dx~(1/2)的高斯型求积公式及其余项表达式。  相似文献   

8.
对随机参数μ估值精确到△μ,可提供足够平均信息量的样本容量n称为可信样本容量。设(X_1,…,X_n)是iid 样本,X_1~N(μ,σ),σ>o。μ服从共轭型先验分布N(m,s)。文中证明了■对μ提供的信息量仅与n 和(S/σ)有关,给出了决定可信样本容量的公式n≥((2ne)/(k~2)-1)(σ~2)/(s~2)其中ks=△u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了一个计算多角颗粒自由沉降速度的公式: u_c=(k_1ds~2(ρ_S-ρ_L)g)/(α{[(3/2ds)~3k ρ_L(ρ_S-ρ_L)g]~(1/2) 18μ})其中 k_1= 0.843 log 92.3/Sudi 该公式是从Stokes理论和Newton阻滞定律导出的。利用上式计算的数值与实际沉降数据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分析弯道水流垂线平均流速入手,建立了弯道水深沿槽宽分布的公式h=h_1+(β_0α~2)/(2λg)(y~(2λ)-R_1~(2λ))和床面纵向切力沿稽宽分布的公式τ/τ_0(C_0/C)~2((?)/U)并利用实测资料对这两个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检验,成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竖直U型埋地换热器两支管间热量回流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竖直U型埋地换热器两支管间存在的热量回流(“热短路”)现象对换热器实际的传热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这是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和施工U型埋地换热器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利用地热换热器传热模型及设计软件,对竖直U型埋地换热器两支管间的热量回流现象进行了分析,着重讨论了两支管间距和回灌材料的导热系数对热量回流的影响。提出了减小热量回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粮食的温度和含水率(湿度)是安全储粮的重要指标。不合理的储藏方式,会使粮食品质劣变速度加快,甚至会霉烂变质。因此,了解掌握不同粮食的各种物性参数,是保管好粮食的有利因素。本文是属于粮仓热湿性能专题研究的一部分,着重对各种粮食不同物性参数进行了系统测定,找出了相互之间的关系,整理、绘制了图表和计算公式,介绍了测定方法,为粮食在保管过程中热湿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蓄热式热交换器内部传热方程的数学解析,利用求得的温度分布规律和热交换效率的评价方法,在热交换器效率最高的前提下,得出了关于热交换器最佳换向时间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进现有二维传热模型建立准三维传热模型,模拟U型竖直埋管地下换热器的运行工况.模型引入换热功率函数作为边界条件,对单个线热源到区域中心距离提出新的计算方法,运用有限体积法求解.通过与实验结果比较,模型结果可以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并且给出U型管内流体温度分布情况以及钻孔深度对U 管两支管之间的热短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热管散热器在电力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散热器在散热能力上已很难满足电力电子元件工作频率和集成度不断提高其散热量急剧增加的要求,这将严重影响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本文根据热管的工作原理,建立了热管应用于散热器的传热模型,分析了热管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和安装、布置、运行等方面上的优势,新型热管散热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给出解析法求换热网络中最大热回收量的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讨论了最小允许接近温度与最大热回收量之间的关系,编制了计算机程序,用实例进行了考核计算。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换热器200余年的发展历程,对不同结构换热器的产生及典型应用进行综述.重点阐述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微结构换热器和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四种不同结构的换热器,及其为了实现强化传热所开展的相关几何参数优化和结构改进的发展工作.分析现有换热器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限制,总结换热器结构更新的具体建议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论供暖系统的分户计量与集中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不合理的供暖收费制度,阐述了按热量收费的必要性,分析了现有分户计量的基本方法、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供热系统的集中控制,讨论了分户计量和集中控制协调运行的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应保证二者协调运行,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9.
管壳式换热器瞬态换热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分析,分别以壳程流体、管程流体、管内外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管壳式换热器瞬态换热数学模型.模型中很好地解决了顺流和逆流同时存在的问题.存此基础上借助于仿真手段对管壳式换热器的瞬态换热性能进行分析,为了减小线性化方法带来的误差以及提高计算的准确度,仿真计算时所采用的数学模型未进行线性化处理,而直接采用非线性化方程进行程序编写.仿真结果与换热器实际运行数据吻合很好,说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同类换热器瞬态换热性能分析.通过对换热器瞬态换热性能的分析,町清楚地了解换热器的动态换热特性,为换热器设计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跟踪式热平衡温度测量的原理:当检测头与被测体靠近时,通过对流换热形成梯度为零的温度场,因而二者温度相等。这种梯度为零的温度场是通过对检测头的一端制冷(或加热)跟踪被测体的温度形成的.最后给出了静态和动态实验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