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P2P的直播应用是当前发展最为迅速的因特网应用之一,实时识别P2P直播流是管理网络P2P流媒体流量和理解网络行为的关键一步.针对当前P2P流媒体直播流的识别方法较少,识别效果一般,文章分析了P2P直播流的行为特征,提出了基于节点连接度的识别方法和基于BM信息比的识别方法,并结合两个流量特征采用联合特征进行P2P直播识别.实验表明该方法识别整体准确率较高,可以实现P2P直播的在线识别.  相似文献   

2.
基于跨层特征的P2P流量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2P技术飞速发展,应用形式不断多元化,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信息共享和直接交流的需要;但是同时也对其他网络应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高效可靠的P2P流量识别技术的研究刻不容缓.分析常见P2P流量识别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跨层特征的P2P流量识别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基于流特征的流量识别方法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互信息的P2P流量特征选择方法和基于该方法的随机森林技术在流量识别中的应用模型,将网络流数据流分为P2P流和非P2P流。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说明了采用随机森林技术进行P2P流量识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P2P环境中访问控制问题,将信任机制、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及用户兴趣结合进行研究.引入了主体、客体的密级、完整性等级、兴趣值和信誉等级等概念.根据用户对资源感兴趣的程度并利用已有的访问控制策略思想,定义了新的基于兴趣分类、信任和安全等级的P2P访问控制策略.通过对其合理性的分析和研究得知,该策略是对已有的模型的访问控制策略的改进和扩展,适用于P2P网络环境的安全访问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5.
P2P电子商务中一种基于交易标的额 的信任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信任评价机制是P2P电子商务中一种能够识别恶意节点并确保系统正确性和可用性的有效机制。信任评价机制的准确性依赖于信任值的计算方法。目前大多数信任评价机制中没有考虑交易金额对信任值的影响,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易标的额的信任评价模型,并给出了一种动态信任阈值设定机制,实验表明该信任模型能有效防止节点的恶意行为,可以很好地应用于P2P电子商务中。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升P2P流量的识别精度与控制效果,提出了深度学习算法的P2P流量识别与控制方法.采用P2P流量数据训练深度学习算法的BP神经网络,根据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对训练样本进行预分类,得到包含各服务流量特征的预分类结果.将预分类结果作为P2P流量聚类中心值,通过聚类算法检测P2P流量样本数据,得到P2P流量识别结果.采用分形自回归综合滑动平均模型分析P2P流量控制机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识别性能稳定、识别结果精度较高,有效降低了流量传输的丢包率,可对P2P流量传输进行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利用少量标记样本实现准确的P2P流量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半监督近邻传播(AP)聚类算法的P2P流量识别方法.首先对少量样本进行标记,然后在聚类过程中为标记样本和非标记样本设置不同的参考度,使标记样本能够优先成为类代表点,进而通过样本间的消息加权更新完成聚类,最后按照相应的"标记-类别映射"规则实现对P2P流量的识别.研究了参考度与消息加权更新对识别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标记样本的比例为5%时,对P2P流量的识别准确率高于90%,误识别率低于3%;当标记样本的比例达到15%后,识别准确率高于95%,最高可达98%,而误识别率则低于1%;识别性能随标记样本比例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介绍了P2P的定义及特征,并从对等的角度分析了它的特点,然后分析了当前各种P2P流量识别技术及研究进展,最后对P2P流量识别技术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P2P网络对等节点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机制的动态信任模型.对模型的算法和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利用该模型可以在2个对等实体间建立高效、可靠的信任关系,有效防止恶意攻击,提高P2P网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借鉴聚类思想引入基于支持向量数据描述(SVDD)的原理,建立P2P流量识别模型。该模型首先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训练集降维,然后用SVDD方法寻找包含大部分样本最小超球,保留各自支持向量样本点作为识别模型;然后计算测试样本距各球心距离,距离近者为其所属类别。该模型简单,适合P2P流量识别环境,克服了现有基于机器学习的流量识别方法在多类分类中模型复杂、数据不平衡等缺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校园网中P2P应用的管理策略及流量监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多种针对P2P应用的管理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使用"构建校内资源共享的平台 部署网络杀毒软件 流量监控"的综合策略来应对校园网的流量问题.并对校园网中P2P流量不易监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部署Panabit系统,以低成本的方式,有效监控了校园网中P2P应用数据流量.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D-S理论的P2P网络信任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P2P网络在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必要建立P2P网络的信任机制.根据P2P网络中对等体之间的平等关系和松耦合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P2P网络信任模型.该模型给出了信任辨别框、基本信任概率分配函数以及置信区间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P2P网络的信任传递机制和信任聚合机制.把该模型应用于基于P2P的制造资源网络中证明了其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P2P僵尸网络因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和健壮性,已经成为新型的网络攻击平台,对网络空间安全造成的威胁越来越大,但现有基于规则分析或流量分析的检测方法不能有效检测.为了解决P2P僵尸网络隐蔽性强、难以识别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graph neural network,GNN)的P2P僵尸网络检测方法.该方法不依赖流...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P2P网络信任管理中的信任获取问题.从模拟人的行为的角度出发,在Dempster-Shafer理论框架内,提出一种基于证据理论获取信任评价的方法,并设计了仿真实验进行分析.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评价结果稳定收敛,有利于新加入节点融入网络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P2P的制造资源网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需要在网络中搜索制造资源信息,而通用搜索引擎无法很好地满足这种需求。而,P2P网络是一种有效的资源搜索方式。通过分析P2P网络的基本结构和资源共享方式,提出一种基于P2P的制造资源网络(PMRN)模型。PMRN是由制造单元“自组织”形成的分布式、虚拟、动态和松散的纯P2P模型网络。根据PMRN中对等体之间的平等关系和松耦合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PMRN信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信任传递和信任聚合机制。基于P2P的制造资源网络模型可以充分利用位于网络边缘的各种规模的制造资源,形成可观的制造能力。PMRN的信任机制也为企业间的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现有的信任模型,以解决P2P网络信任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了基于奖励因子的P2P博弈模型,该模型对选择合作行为的节点进行奖励,并根据网络合作节点的占有率对奖励因子进行调整,以此激励单个节点的合作行为选择,促进网络更多节点进行合作,以获取更大的奖励,通过这一良性循环.仿真实验表明,奖励因子对于节点间的信任关系,以及整个网络的稳定性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SVM的P2P流量识别模型,选取P2P流量的上/下行流量比,平均流速率、流持续时间、传输字节数、平均数据包长度等5个特征,对网络流量的P2P流量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网络流量中的P2P流量,准确率达到96%.  相似文献   

18.
基于P2P的混合安全信任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非集中管理认证的,结合局部信任机制以及全局信任机制的P2P安全信任机制.该信任机制结合以往信任模型的优点,既充分利用了P2P中节点自身的交互历史,又有效的考虑了整个网络的交互经历,不仅使安全机制更具有针对性,网络开销变小,还推出了合理的惩罚机制,有效预防冒名、诋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P2P技术的校园网络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2P对等网与传统的B/S网络模式相比,具有传输速度快、无中心化等优点,因而被广泛的用于校园网的分布式计算、流媒体服务、资源共享等方面;同时P2P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网络带宽瓶颈、安全管理等问题.为此,结合P2P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提出了流量识别和控制、端口及网址过滤等解决方案,并对其在校园网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的P2P网络信任模型用单一信任无法准确反映节点行为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双信任的非结构化P2P网络信任模型D-Trust。该模型将信任分为服务信任和反馈信任,提出了双信任的存储、计算和更新算法,以及信任传播机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防御常见的安全攻击,和单一信任相比,更大程度地发挥了节点的服务能力,较已有的信任模型在性能上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