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构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通过单因素、多因素正交实验法得到系统运行所需最佳运行条件,微动力曝气最佳运行条件为曝气位置为下行流湿地60 cm,曝气时间为3.5 h,曝气量为600 mL/min,曝气方式为连续曝气0.5 h,停机1.0 h。在最佳运行条件下,考察微动力曝气对系统内DO、pH值、COD、NH_4~+-N、TN浓度的影响,同时考察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在最佳运行条件下,出水的DO质量浓度为7.89 mg/L,pH值为7.26,COD、NH_4~+-N和TN的去除率均达到了90%以上;NH_4~+-N出水浓度达到了地表水I类标准,TN出水浓度达到了地表水II类标准;湿地系统CW1对微污染水NH_4~+-N、TN和COD的去除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湿地系统CW1和CW2。可见,通过微动力曝气,能明显增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水源的脱氮效果,并且能极大地提高湿地系统内的COD、NH_4~+-N和TN去除率。  相似文献   

2.
间歇进水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净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研究了间歇运行条件下湿地对人工废水中COD和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后对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5%、80%、70%,出水的pH值和DO较进水有所提高.COD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湿地下行流上层0~25 cm、氮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湿地下行流上层0~35cm以内.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基质、植物根系等过滤吸附、截留以及微生物氧化作用实现的.结果还表明启动阶段对湿地植物根系的诱导生长,有利于提高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两相厌氧系统处理乙酰螺旋霉素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两相厌氧系统处理抗生素废水的生产性应用表明 :当两相厌氧系统进水pH ,VFA ,COD ,BOD5分别为 5 4 6 ,1376mg/L ,85 97mg/L ,4 12 6mg/L ,产酸器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的停留时间为 12h时 ,pH由5 4 6升高至 6 18,VFA由 1376mg/L升高至 32 81mg/L ,BOD5/COD由 0 4 8升高至 0 5 2 ;产甲烷器 (厌氧复合床反应器 )的停留时间为 39h时 ,COD和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 90 4 %和 94 5 % .  相似文献   

4.
抗生素废水处理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中试规模的厌氧复合床 (2 2m3 )和周期循环活性污泥系统 (12m3 )处理抗生素废水 .当厌氧复合床的容积负荷为 6 0kgCOD/(m3 ·d)时 ,SS ,COD ,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 74 9% ,91 1% ,95 5 % ;当周期循环活性污泥系统的污泥浓度为 4 0 0 0mgMLSS/L ,污泥负荷为 0 4kgCOD/(kgMLSS·d)时 ,SS ,COD ,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 90 3% ,87 6 % ,95 4 % ,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生物制药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GB8978- 1996 ) ,为工业规模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参数和科学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5.
通过2组对比试验(垂直流与水平流湿地、单段式与三段式水平流湿地),考察了不同构型湿地中溶解氧的分布情况及脱氮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构型人工湿地水力流态的区别,导致了床体溶解氧分布和脱氮效果的差异.垂直流人工湿地独特的结构设计和水力流态更有利于湿地内部的供氧,局部氧浓度可比水平流湿地高0.17 mg/L;脱氮效果优于相同运行条件下的水平流湿地,NH_4~+-N、TN去除率分别可提高约9%、5%.三段式水平流湿地通过接触槽内复氧,有效改善了溶解氧分布,利于硝化反应进行,NH_4~+-N去除率最高达66%,TN去除率最高达71%,分别比单段式湿地提高约8%和5%.此外,三段式湿地在较低水位下运行仍能取得较好的脱氮效果,其最佳停留时间的范围也得以延展.  相似文献   

6.
为找出抗生素废水适合的生物处理方法,研究了水解酸化-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抗生素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相同体积(62 L)的升流厌氧污泥床和厌氧复合床(UBF)处理水解酸化后的抗生素废水,当COD容积负荷为6.0 kg/(m3.d)时,厌氧复合床对SS、COD、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75.6%、91.7%、96.1%;出水采用相同体积(64 L)的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和周期循环活性污泥系统(CASS)进行处理,当COD容积负荷为1.6 kg/(m3.d)时,周期循环活性污泥系统对SS、COD、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91.6%、88.7%9、5.4%.结果表明UBF和CASS系统是抗生素废水处理中先进高效的生物反应器.  相似文献   

7.
复合人工湿地处理邯郸市多元污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耐污性强的水生植物构建了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邯郸市多元污水进行了长期净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构建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常年对污水都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系统对BOD、TN、TP去除率分别在25~65%、27~84%、30~80%之间。潜流人工湿地子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和稳定性明显好于表层流人工湿地系统。系统的净化效果受气温、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基质的共同影响,其中气温是影响系统净化效果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8.
HRT、缺氧时间、好氧时间对碳、氮去除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好氧时间与缺氧时间对连续流间歇曝气一体化氧化沟系统碳、氮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氧时间是影响系统BOD5和TN去除率的最显著性因素,好氧时间对BOD5去除率也存在显著影响;在HRT8hr,好氧时间2hr,缺氧时间2hr的运行方式下,能够获得以下出水水质:BOD5<20mg/l,TN<20mg/l,BOD5去除率为85.2%,TN去除率为55.5%。  相似文献   

9.
五日生化需氧量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是评价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相对耗氧指标.本文借助传统的BOD5测定方法,用同一稀释公式,计算出培养液中水样的取用量,进行BOD5测定,根据水质耗氧规律推导出BOD5速测公式,建立一种BOD5的快速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人工湿地对氮磷去除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人工湿地系统对不同氮磷浓度污水的处理效果,采用改良混合式平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在户外自然条件下进行试验,并将湿地植物按夏冬季节类型进行混搭栽培,基质按粒径和孔隙率不同进行有层次配置。结果显示,试验第1阶段,进水为成都犀池富营养化水体,水力停留时间为3 d时,水质净化经过了非稳定和稳定2个时期,在系统总体上运行到25 d后逐渐趋于稳定,各级湿地不同水层pH始终稳定在中性偏酸性范围,TP、TN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60%、80.46%;随后提高进水中氮磷浓度(模拟生活污水),进入试验第2阶段,水力停留时间仍为3d,在21 d的运行周期内,系统一直保持比较高的抗冲击和稳定性,TP、TN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86.8%、90.08%,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GB3838—2002)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818—2002)中一级A类标准。研究结果表明,本人工湿地系统对不同水质中N、P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并且能实现湿地系统的周年循环处理污水的效能,加之其低投资、低能耗及低成本管理等特点,无疑是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富营养化水体行之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以重庆某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为研究对象,采用空化水射流空化降解垃圾渗滤液中复杂有机物,通过实验研究了泵压、围压、pH值和空化时间对空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影响规律,得出了空化水射流能降解有机物,从而显著提高渗滤液的可生化性的结论,同时确定了最佳空化条件是围压0.6 MPa,pH值9.0,空化处理时间90 min,泵压10 MPa。在最佳条件下空化处理垃圾渗滤液,COD和BOD5分别上升了124.8%和293.3%,BOD5/COD也提高了52.44%,色度降低,SS提高了191.5%,为后续处理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液—液萃取处理高氯难降解有机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药化工厂生产苯肼、苯唑醇、乙基氯化物过程排放的废水PH=0.93,CODcr=39406mg/L,BOD5/CODcr=0.02,Cl^-=56563mg/L,是高氯难降解有机废水。采用三辛胺作萃取剂,用液-液取处理,三辛胺与水中Cl^-离子形成萃合物而使Cl^-转移到有机相,再经高效絮凝处理后,CDOcr去除率总计达89.8%,Cl^-去除率总计达83.2%,B/C比从0.02上升到0.34,可生化性大幅度提高。废水再经河水稀释进A/O池生化处理8d后,可达标排放。负载萃取液用5%NaOh水溶液反萃取。由于萃取剂回用降低了处理费用,液-液萃取在废水处理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UV/H2O2,UV/O3和UV/H2O2/O3三种高级氧化体系处理乙烯装置所排放废碱液的特点。对于UV/H2O2体系,随着H2O2剂量的增加,COD的去除率以及处理液的可生化性(BOD:COD值)都随之增大,其性能也好于单独的H2O2体系,该体系在最佳条件下,COD的去除率达到68%,BOD/COD值从0.22增大到0.52;对于UV/O3体系,随着O3剂量的增加,COD的去除率及处理液的可生化性(BOD:COD值)也都随之增大,其性能也好于单独的O3体系。该体系在最佳条件下,COD的去除率达到54%,可生化性(BOD/COD值)从0.22增大到0.48;对于UV/H2O2/O3体系,其COD去除率比UV/O3体系高出22.0%。  相似文献   

14.
0 INTRODUCTIONCurrentprocessforethyleneproductionisnotenvi ronmentfriendly ,becausealargeamountofspentcausticisdischargedduringthescrubbingofthecrackinggas ,whichcontainshighconcentrationsulfideandorganiccompounds.Sometechniqueshavebeenappliedtotreatthespentcaustic ,includingchemicaloxidation ,neutral izationandprecipitation[1~ 3] .However ,lowremovaleffi ciencyandsecondpollutionarecommonlyinvolvedinthesetechniques .Althoughwetairoxidationprocesscanefficientlyremoveorganiccompoundsinspe…  相似文献   

15.
UASB-A/O-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处理聚丙烯酰胺高浓度有机废水,设计规模为120m3/d。在进水COD、BOD、SS、NH3-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140、1420、238、78mg/l时,处理后出水COD、BOD、SS、NH3-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12、17、13、11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工程实践表明,该组合工艺具有投资少,占地面积小、运行效果稳定、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在考察国内含氰废液处理现状和研究部分处理方法基础上 ,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 ,针对丙烯腈一段急冷水这一高浓度有机氰废液 ,建立了一种新的处理方法———精馏法。对处理前后废液的CODcr、BOD5、氰化物度、不同稀释比的生化曲线及有机物可生化性进行了细致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废液经过处理后 ,CODcr去除率高达 95 .2 % ,BOD5/CODcr由原来的 0 .1 5变为 0 .3 1 ,废液的可生化性得到改善。通过对轻组分及重组分的回收利用 ,可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 3 .0× 1 0 6 元 /a。该方法简便、实用、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用氧化沟加反应沉淀工艺 ,成功处理某生活、科研混合废水的工艺 ,其主要指标 CODcr、BOD5去除率分别为 96.2 7%、97.60 % ,出水 CODcr为 4.1 5~ 1 2 .8mg/l,BOD5为 2 .1~ 3 .0 6mg/l,到地面水 级标准 ,保护了饮用水水源 ,实现了污水回用。  相似文献   

18.
洗浴废水回用处理的水质控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工艺处理洗浴排水,在水温10℃时,主要控制指标浊度、COD、BOD5和ABS平均平除率分别为98.1%,95.2%,93.3%和68.2%,出水水质完全满足中水控制指标要求,试验中发现出水浊度与COD和BOD5有着很好的相关性,可以出水浊度监测COD和BOD5指标,使运行管理简便、结果完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生物法处理磺化泥浆体系钻井废水的可行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用混凝法处理磺化泥浆体系钻井废水难以达标排放,采用其它物化法处理成本太高的问题,预期采用UV/Fenton氧化好氧生物法处理。对经UV/Fenton氧化后的磺化泥浆体系的钻井废水用水质评价法、生化呼吸曲线法和摇床模拟实验3种方法进行了可生化性评价,然后通过间歇式生物处理小试考察了好氧生物法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并测定处理钻井废水后污泥的脱氢酶活性(DHA)。结果表明,经UV/Fenton氧化后的磺化泥浆体系钻井废水的可生化性较好,但对其处理时仍需要先进行菌种驯化;污泥经摇床驯化后。在间歇式生物处理小试中,混合液悬浮固体质量浓度(MLSS)为3000mg/L左右,水力停留时间为4h时,出水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最大可达60.7%,生化需氧量(BOD)去除率最大可达94.2%,而且此时污泥活性较高。初步证明了用UV/Fenton氧化一好氧生物法处理钻井废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