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食用植物油掺伪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食用植物油的掺伪现状.介绍了食用植物油掺伪检测方法,并对各种检测方法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食用植物油中掺伪情况,并综述了其相关检测技术,为食用植物油中掺伪检测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对掺伪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当前食用植物油掺伪现象时有发生,传统理化特性与感官特性等检测手段很难达到现在要求。受检测时间长、检测成本高等影响,且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析步骤过于复杂,检测面临很多限制。现在可以采用电子舌对食用植物油掺伪进行检测,能够快速准确得出结果,也为植物油品质鉴别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本文以电子舌检测技术为例,分析了食用植物油掺伪检测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
食用植物油是重要生活必需品,但食用油脂掺假问题比较突出。将廉价植物油掺入到高价植物油中,可以此获得高额利润,但这些做法极大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本文主要综述了理化鉴别、仪器分析等当前植物油掺伪检验的主要方法及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等色谱技术,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紫外和拉曼光谱等光谱技术以及核磁共振和电子鼻等现代分析技术在植物油防伪鉴别上的应用,总结了国内外植物油掺伪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对在植物油掺伪鉴别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市场上存在用低值低价油脂掺伪高值高价食用植物油的现象,这不仅损害食用植物油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也不利于我国食用油脂产业的健康发展。许多学者将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到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为了对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总结了国内外现阶段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的研究进展,这些机器学习算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人工神经网络等。对所述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研究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量选择合适的算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进口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定进行了研究 ,通过三种可能出现的植物油掺伪设计实验方法 ,进行气相色谱测定 ,并根据色谱图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绘制了鉴别掺伪曲线 ,为判断掺伪提供初步的方法及有关数据  相似文献   

7.
食用植物油掺伪的高分辨气相色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进口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定进行了研究,通过三种可能出现的植物油掺伪设计实验方法,进行气相色谱测定,并根据色谱图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绘制了鉴别掺伪曲线,为判断掺伪提供初步的方法及有关数据。  相似文献   

8.
食用植物油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为人体提供每日必需的能量,还提供必需脂肪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因此其品质与安全性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然而当前我国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食用植物油的掺伪。从食用植物油中的成分出发,重点分析了其中的脂肪酸、甘油三酯、植物甾醇、维生素E、挥发性物质等成分在食用植物油掺伪检测技术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为今后食用植物油的掺伪检测提供一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一种快速测定食用植物油碘值的检测方法,采用布鲁克公司生产的MPA型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获取了482个食用植物油样品的光谱信息,利用GB/T 5532—2008方法测得了碘值的化学参考值,运用OPUS 7.0软件建立了模型,并采用交叉检验确定了最优建模参数。结果表明:交叉检验标准偏差(RMSECV)为0.824,相关系数(R2)为0.998 9,样品集预测偏差平均值(MVPD)为0.65%,相对分析误差(RPD)为29.7,偏移为0.004 34,最佳谱区范围为9 403.8~7 498.4cm-1。该模型用于快速测定食用植物油碘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植物油品质特性和掺伪检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所列举植物油不同品种固有的特征成分的差异,论述采用光谱、色谱、质谱以及电子鼻等分析技术,研究植物油的真实性成分,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掺伪检验方法,规范市场,促进植物油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食用植物油掺假鉴别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阐述了食用植物油掺伪的现状,综述了理化方法、色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的检测原理,以及在食用植物油掺假鉴别中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应用最广泛的色谱法,它主要通过对脂肪酸、甾醇、生育酚等物质的测定来进行掺伪鉴别.同时,对核磁共振波谱法、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在油脂掺伪检测中的初步应用进行了归纳.对掺伪检测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食用植物油中动物源性成分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建立了应用PCR技术快速鉴别食用植物油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方法。以食用植物油中掺入的动物源性基因为靶标,自行设计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同时选用动物物种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分别得到相应的目的片段。通过三对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建立了从食用植物油中快速检测是否含有动物源性成分的方法;利用所选的动物物种特异性引物,进一步建立了从食用植物油中鉴定猪、牛、羊、鸡、鱼5种动物源性成分的方法,此方法能检测出含有0.1%(m/m)动物源性成分的植物油。  相似文献   

13.
常见植物油鉴别及掺伪的气相色谱新检测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魏明  曹新志  廖成华 《食品科学》2003,24(12):103-106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了常见植物油脂酸组成与含量,对其有关实验条件进行了优选,获得常见植物油脂脂肪酸组成与含量正常值。测定模拟掺伪常见植物油脂脂肪酸组成与含量,获得掺伪常见植物油脂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常见植物油油品的鉴别及其掺伪的气相色谱检测法,可快速鉴别常见植物油的种类,对常见植物油是否掺掺伪可作出快速判别,同时对掺伪植物油可作定性、定量分析。用本法对市场销售食用植物油进行抽检,共抽检了262件油样,检出掺伪芝麻油83件、掺伪菜油47件,掺伪花生油菜23件,掺伪橄榄油11件,掺伪量10%~95%不等。表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旋转流变仪探讨了15种植物油和13种不同品牌花生油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食用植物油的黏度(η)不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改变,均属于牛顿型流体,橄榄油黏度最大(0.065 50 Pa·s),其次是茶油,葡萄籽油黏度最小(0.047 80 Pa·s);植物油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其流变学特性为温度敏感;除花生油外,其余植物油的lnη与1/T在0~50℃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 4),13种花生油黏温曲线(lnη与1/T)均为非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Chromatographic and spectroscopic methods used for the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triacylglycerol (TAG) species present in less common edible vegetable oils (almond, hazelnut, pumpkin seed, safflower, sesame, walnut, and wheatgerm oils) are reviewed. For these oils, as well as for thistle oil and high-oleic sunflower oil, for which no data exist on their TAG composition, both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nd gas chromatography (GC) chromatographic plus spectrometric techniques have also been performed. Triacylglycerol comparison of the data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is also presented. Five fatty acyl moieties (palmitoyl-, stearoyl-, oleoyl-, linoleoyl-, and linolenoyl-) are found to mainly contribute to the formation of TAG species of the aforementioned edible vegetable oils, whereas six more (palmitoleoyl-, arachidoyl-, gadoleoyl-, heptadecenoyl-, margaroyl-, and erucoyl-) are reported as minors. Only 19 to 33 TAG make up the mass of these oils. These TAG are also found in most common edible oils, thus indicating a “uniformity” in the minor and main TAG composition of edible vegetable oils. Trioleoyl-glycerol predominates in almond (13.3-48.6%), hazelnut (35.3-57.9%), and high oleic sunflower (44.2% and 52.9%) oils, trilinoleoyl-glycerol in safflower (40.1-49.7%), thistle (36.9% and 46.0%), walnut (25.9-38.1%), and wheatgerm (15.7-33.0%) oils. Sesame and pumpkin seed oils are rich in dioleoyl-linoleoyl-glycerol (5.9-17.5%, 9.5% and 18.6%, respectively) and oleoyl-dilinoleoyl-glycerol (8.0-18.7% and 12.8-21.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及其在食用植物油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主要研究了HACCP体系的原则和实施步骤,着重讨论了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并以食用植物油的生产为例说明了如何进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的确定,可为油脂企业制定HACCP计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潲水油回流餐桌等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探寻准确、快速、高效的潲水油鉴别新方法成为食用油安全性检测的新要求。用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技术(Fourier transform mid-infrared spectroscopy,FT-MIR)对精炼潲水油(refining hogwash oils,RHOs)和4 种不同正常食用植物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和玉米油)进行快速检测,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建立了RHOs和4 种不同正常食用植物油的判别模型。结果表明,在全光谱范围(4 000~450 cm–1)内,经二阶求导(Savitzky-Golay,5 点)后,RHOs和4 种不同正常食用植物油FT-MIR有显著差异。PLS-DA模型对22 个未知样品预测发现,判别模型的整体正确判别率均为100%。此结果表明FT-MIR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作为RHOs和4 种不同正常食用植物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和玉米油)区分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8.
19.
食用植物油能够为机体生长和代谢提供能量,补充人体必需脂肪酸和多种微量营养素。植物油中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氧化酸败,产生一系列有害氧化产物,食用后对机体生理健康造成一定威胁。因此,本文简述了食用植物油氧化诱因、主要氧化途径-自动氧化机制及油脂氧化的危害,具体从低温储藏、气调储藏和添加单一或复配抗氧化剂方面综述了食用植物油抗氧化研究进展,并对目前食用植物油氧化和抗氧化措施等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食用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的儿茶素类食用植物油抗氧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色拉油和精炼菜籽色拉油为实验油,采用活性氧法(AOM)研究了儿茶素EGCG的长链脂肪酸酯EGCG单棕榈酸酯的抗氧化活性,并与合成抗氧化剂特丁基-4-羟基茴香醚(BHA)、2,6-二特丁基对甲酚(B肿)、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脂溶性的EGCG单棕榈酸酯的抗氧活性与TBHQ相当,而比BHA、BHT有更强的活性,是食用植物油很好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