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煤矿井下事故发生时,避难硐室可为井下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险空间,供氧系统可为避难硐室内的避险人员提供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保障。经研究分析,避难硐室供氧方案必须采用压风系统供氧、压缩氧气供氧(氧气瓶供氧)和备用自救器3种方式。扼要介绍了压风供氧与压缩氧气供氧两种供氧方式的供氧量计算方法、供氧原理与主要技术参数,以及气幕喷淋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供避难硐室供氧系统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3.
为完成常村煤矿避难硐室供氧系统的构建,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常村煤矿避难硐室“多级供氧系统”的研究内容及地面钻孔、井下压风和生氧净化器3种供氧系统的工作原理;根据温度平衡原理,计算压风系统的供风量为300 L/min;根据人均需氧量及空间影响函数,计算生氧净化器系统96 h,100人的总供氧量为484 m 3;根据人均排放二氧化碳情况,计算生氧净化器系统去除二氧化碳所需进风量为468 m 3 /h;通过净化器药剂压损试验,测得药剂压损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增大,且当风速大于5 m/s时,压损增加较快;通过打压试验,测定常村煤矿避难硐室进、回风系统可保证硐室内160 Pa正压;研究结论可为避难硐室供氧系统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和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5.
6.
7.
8.
压风供氧系统能够为井下避难人员提供充足的氧气,维持避难硐室必要的生存条件。为保证供氧系统能够连续供氧,且维持在人体适宜的压力范围,设计了基于PLC的避难硐室地面压风供氧系统。该系统通过钻孔将地面气源输入井下,并利用PLC自动控制技术使呼吸管道内的空气压力维持在150~300Pa之间,实现系统的连续供氧功能。一旦自动控制系统出现问题,语音声光报警器会立刻发生警告,提醒逃生人员手动打开闸阀。如果无人操作则监控分站将自动切换到高压氧气瓶供氧系统,以保证避难硐室内的人员健康。 相似文献
9.
供氧系统是避难硐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避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对目前避难硐室采用的3种安全供氧方式,即压风供氧、压缩氧气瓶供氧、化学制氧(包含再生药板生氧装置和氧烛供氧)进行了分析比较,为避难硐室安全供氧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煤炭科学技术》2016,(3)
针对矿井避难硐室应急响应流程复杂、操作难度大、管理培训困难等问题,通过数学建模、仿真模拟、硬件编程等方式,对避难硐室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研究,提出了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方式及基于该控制系统的避难硐室应急响应流程。实现了对避难硐室电力系统和压风系统的自动状态检测及切换,得出了100人避险条件下的压风切换阈值为0.48 MPa。实现了压风量、温度、O2浓度、CO2浓度等参数的自动调节,并通过Simulink软件仿真模拟得出:该控制系统在100人避险条件下,O2、CO2、温度超限恢复响应时间分别为11.7、15.0、13.3 min。同时利用人机界面,对整个硐室进行直观、有效地控制。运用该系统,可以有效提升矿井避难硐室应急响应效率,降低操作、管理及培训难度。 相似文献
11.
12.
KO2作为井下避险空间供氧系统中的备用氧源,在其他供氧方式失效时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上分析了KO2的产氧原理,对KO2氧板进行了实验室湿度试验和CO2试验,测定了KO2氧板在不同环境下的产氧速率和CO2吸收速率。在湿度试验中,持续以0.4 L/min的速率通入CO2,得出相对湿度为90%时KO2氧板的产氧速率最高为0.129 L/min,CO2吸收速率为0.055 L/min;CO2试验中,相对湿度为90%,氧板在无CO2的试验中产氧速率更高为0.157 L/min;然后进行CO2吸收试验,使用2 kg的JS剂能够吸收以1.6 L/min的速率产出的CO2,并在4 h内使密闭空间中的CO2浓度保持在1%以下;最后结合载人试验验证了KO2氧板下井下避险空间使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煤矿矿井永久避难硐室的功能,运用系统论的分析方法对煤矿矿井永久避难硐室进行研究,得出了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建设的内容应包括永久避难硐室系统背景研究、永久避难硐室系统组成、永久避难硐室系统量化、永久避难硐室系统评价以及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协调研究等,并对各个子系统的设计内容提出了设计要点,为煤矿矿井永久避难硐室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为提高正压氧气呼吸器的氧气利用率,使人体呼吸更舒适,设计了一种智能供氧装置,其供氧流量可随人体所需自动调节。介绍了智能供氧呼吸系统及智能供氧装置的工作原理,试验检测了使用智能供氧装置的呼吸器的呼吸阻力、气瓶余压、吸气温度和吸气CO2浓度。试验表明,智能供氧呼吸系统呼吸阻力差变小、呼吸阻力曲线更平滑,呼吸器的氧气消耗量更小、使用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