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放工作面煤层自燃综合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佳新能源公司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防治问题,在对1501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对14和15号煤层的煤样进行了升温氧化试验,确定了一氧化碳和乙烯为该矿的煤层自燃指标气体;采用在采空区注氮CFD模拟、理论计算等方法,进行采空区注氮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注氮为主,工作面上下端头密闭编织袋堵漏、工作面架间喷洒阻化剂等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可以成功治理1501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危险,使工作面回风巷的CO体积分数由原来的0.008 0%降到0.001 5%,上隅角CO体积分数由0.010 0%降到0.004 0%.  相似文献   

2.
夏海斌  昝军才  林建成  李可 《陕西煤炭》2020,39(1):123-126,185
针对小庄煤矿40203综放工作面采空区出现自然发火隐患问题,分析了该工作面自然发火原因、液态CO 2防灭火机理及施工工艺,成功实施了液态CO 2防灭火技术在现场的应用。在向40203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灌注液态CO 2后,采空区出水温度由灌注前的36℃降至26.5℃,上隅角袋子墙内CO浓度由灌注前的0.0067%降至0.0051%,上隅角采空区19 m处CO浓度由灌注前的0.0072%降至0.0053%,采空区出水温度和CO浓度显著下降并维持稳定。实践表明,该技术成功遏制了采空区遗煤进一步氧化升温,消除了采空区自然发火隐患,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也为矿井防灭火工作积累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治理低推进度易自燃煤层综放工作面的发火,根据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机理对常村煤矿21170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并实施了以"控制漏风、阻化遗煤"为主的自然发火综合治理技术方案,即降低工作面风量、封堵漏风通道、均压通风等措施减少采空区的漏风强度,以及向采空区注浆、注氮阻化遗煤自燃。常村煤矿21170工作面自燃治理的实际运用结果表明,所采取的措施符合实际,工作面回风CO浓度很快降到24×10~(-6)以下,有效地控制了采空区的自燃。  相似文献   

4.
在对半孤岛综放工作面采空区发生自然发火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岱庄煤矿2108半孤岛综放工作面的实际情况,研究确定了工作面邻侧、后部采空区监测技术及工作面通风压能监测技术相结合的采空区自然发火监测方案,对于及时发现自然发火隐患及漏风源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提高了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采空区自然发火的治理对策,保障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针对长期停工综放工作面有效管控自然发火重大风险难题,星村煤矿3306综放工作面通过采取提前处理采空区、降低工作面风量、停工后采空区及两顺槽、支架煤体预处理、降低风流温度、预测预报等综合预防治理措施,实现了对3306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重大风险的有效管控。  相似文献   

6.
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过程的动态数值模拟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文虎 《煤炭学报》2002,27(1):54-58
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浮煤自燃主要取决于浮煤厚度,氧浓度,漏风强度,工作面推进速度和自燃发火期5个参量,工作面正常生产时,采空区自燃三带处于一个动态的稳定状态。根据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发火特点,将松散煤体自燃发火数学模型简化,建立了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湿度变化的动态数学模型,用计算机动态模拟采空区浮煤自在升温过程,对时反映采空区温度分布状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对采空区浮煤自然危险性进行超前预测,指导综放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针对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漏风量和丢煤量增加、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发生较大的变化、采空区自燃问题突出的特点,本文应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规律,实现了自然发火的分级预警,确定了塔山煤矿煤样氧化自燃标志性气体应采用以CO为主,C_2H_4为辅的指标体系,建立了以注氮为主的综合防灭火技术体系,为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火灾防治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铁北煤矿新二采区左二片综放工作面设备回撤期间工作面局部架间出现自然发火征兆的问题,提出了以工作面施工注氮钻孔,进行采空区注氮为主,沙墙封堵为辅的综合防治自然发火的措施,结果表明采空区注氮这一方法有效抑制了综放工作面回撤期间采空区自然发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综放回撤面自然发火预防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华 《煤矿安全》2006,37(8):42-43
分析了综放回撤面自然发火的原因,阐述了综放回撤面预防自然发火的技术措施,并对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的位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该文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 ,对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注氮防灭火工艺进行了论述 ,为防治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运河煤矿5305综采放顶煤工作面为例,针对俯采下行通风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治的难点和关键环节,分析了影响下行通风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因素,并重点介绍了工作面回撤期间采取的各种防火措施,加强风流的控制和采空区的封堵,经多种防火措施的综合运用和现场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保障了5305综放工作面生产回撤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综放采场自然发火规律及注氮防灭火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全  王省身 《煤炭学报》1996,21(6):618-623
应用现场试验和理论研究,对综放采场自然发火规律及注氮防灭火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综放采空区的进风侧是重点的防自然发火区域;采空区内部的漏风源会加剧采空区内的自然发火危险性;综放采空区在一定空间高度范围内存在着自然发火危险性;氮气注入采空区后即有其主运动方向,又有具体的分布形态;注氮口位置距工作面10~20m为佳;注氮能够消除综放采空区空间高度上的自然发火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燕子山煤矿8901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面临的煤炭自然发火问题,结合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了发火原因,提出了均压通风、封堵漏风、采空区注氮和地面集中灌浆相结合的综合防灭火技术.现场应用结果表明:8901综放面采空区的漏风量由150 m3/min降至20 m3/min,CO浓度由0.0015%逐渐降至0.000015%,工作面上隅角CO浓度始终保持在0.000015%以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薛村矿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火灾指标气体及温度的检测,得出了薛村矿煤炭自然规律,并提出了预防自然发火的关键技术。认为合理配风,均压堵漏,快速推进,减少丢煤,采空区雾化阻化,采空区注浆、注CO2气体等是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防止易自燃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自然发火问题,以A50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A503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原因,提出了提高工作面推进速度、地表和井下堵漏相结合、均压通风、采空区注氮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技术。现场实施后,通过对采空区取样进行检测,CO气体浓度为(0~5)×10~(-6),基本保持稳定,并未出现异常变化,说明采取的综合措施实现了对A503工作面自然发火的有效治理,保证了工作面的顺利回采。  相似文献   

16.
大兴矿N27层综放面煤层为高瓦斯易自然发火煤层,N2-702综放面和N2-703综放面回采期间均发生过自然发火事故封闭工作面,N2-701综放面回采时通过对CO来源及自然发火参数研究,以预防为主,制定并实施了采空区压注氮气、前后三角点采空区充填河砂、注三相惰化泡沫、煤体注凝胶、注水、均压通风、合理控制瓦斯抽采量以及收尾期间架后插管充填河砂等一系列综合防火措施,防止了自然发火事故发生,确保了大兴矿高瓦斯易自燃综放面开采以来首次安全顺利回采、封闭结束。  相似文献   

17.
孤岛工作面综放开采过程中自然发火规律为:(1)采空区中部发火率低,采空区周边的发火率高;(2)本煤层回采时工作面采空区发火率低,相邻采空区发火率高。(3)本面进回风顺槽、起采线和停采线自燃危险性较大。该文通过对孤岛工作面综放开采过程中自然发火状况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综合防灭火措施,杜绝自燃发火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煤炭自然发火机理,对缓斜综放工作面的采掘时空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回采时回采巷道内及冒落于采空区的顶煤是综放工作面煤炭自然发火的主要地点。并且解释了综放工作面开采厚煤层比倾斜分层开采时自然发火严重的”现象。同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综放无煤柱开采的注氮防灭火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东滩矿 14 30 8(西 )综放工作面复合采空区“三带”分布的考察研究 ,采用了旁路式超前工作面移动钻孔注氮工艺 ,不仅抑制了综放工作面后方采空区的自然发火 ,而且防止了相邻采空区的自燃 ,保证了综放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0.
刘靖 《江西煤炭科技》2021,(2):195-197,200
针对29406综放工作面拆架封闭过程中容易产生CO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工作面8#煤层自然发火产生CO的原因,提出采用预防性灌浆、采空区注氮气惰化、自然发火预测预报、优化工作面通风系统设计、改变工作面拆架工艺、降低采空区漏风、采空区实施采后快速封闭等综合防灭火措施进行治理.现场实践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方法不仅可以缩短拆架时间,还可以有效降低CO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