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湿陷性黄土作为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基时,容易发生沉陷,引起不均匀沉降,导致地基事故的发生。本文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和分布,分析其湿陷性的形成原因,介绍湿陷性黄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随着设计思想的发展,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本文IDITI法就是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提出的一种新技术,其主导思想是浅层阻水、浅层排水、深层导水,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场对黄土地基的影响,从而提高基础的强度。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25)
宁夏地处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分布广泛,湿陷性黄土的沉陷,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及道路开裂、下陷及变形。对人安全身及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危害。所以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选择合理治理方法,对湿陷性黄土基础做好有效处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李莉 《工程质量》2010,(Z1):166-168
小型建筑物在电力企业应用较为普遍,而在我国北方,不少小型建筑物作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若不重视对其地基的处理,小则房屋受地基沉陷影响而出现裂缝,影响外观;大则会影响到其中的设备,影响电力安全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通过介绍湿陷性黄土的特征、物理特性,联系具体工程实例,分析黄土湿陷的原因,提出了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修建小型建筑物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4.
简析湿陷性黄土填方的现状,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施工,着重阐述了强夯法的优势及施工步骤。结合工程实例,具体论证了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地基强夯处理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地基承载力、回填土质的湿陷性以及回填土密实的均匀度等指标的检测,地基加固效果显著,使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地基获得了较高的地基承载力和密实度,解决了回填区与原土区结合部不均匀沉陷、广大黄土地区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回填地基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仁旺 《山西建筑》2010,36(18):93-94
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对基础病害产生的原因和防治办法,对处理黄土湿陷对基础影响的工程应用进行了探讨,指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对不良软弱地基的加固和处理,以避免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6.
湿陷性黄土地区砌体结构建筑不均匀沉降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智辉 《山西建筑》2010,36(11):104-105
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区砌体结构建筑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提出了砌体结构建筑不均匀沉降的控制措施,以有效解决砌体结构的不均匀沉降问题,避免地基沉陷对建筑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要全面的分析工程地质的基础,要依据地基和上部的结构以及基础等的所有作用,进行有效而又合理的选择地基方案.为了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的要求,并要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和防止沉降量过大及不均匀沉降的产生、消除黄土的湿陷性、防止剪切破坏使地基失稳以及消除地基土的振动液化沉陷影响、减轻膨胀土的胀缩性就要对地基方案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湿陷性黄土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入手,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研究现状,湿陷性黄土的定义和自重性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性湿陷性黄土两种类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原理。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土,在建设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时候,需要对建筑物的地基采取一些处理方法,来改善土的力学、物理特性,减小甚至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确保建筑物可以安全使用。因此本文阐述了孔内深层夯实(DDC)和夯坑基础两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新型技术,为处理此类问题总结了一定的经验,也为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提供一定得参考。  相似文献   

9.
两层建筑物基础持力层为湿陷性黄土,因地基受水浸湿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墙体开裂等现象成为危房.根据工程地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采用微型桩方法对地基持力层进行加固.本文阐述应用微型桩托换加固的原理和设计、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建筑物的地基土为软弱土或湿陷性、膨胀土、冻胀土等,不能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强度和变形的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是很大时(如不大于3m),常采用砂石垫层法处理,只要在设计和施工中严格控制,可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实践证明,对于中小型建筑物,采用砂石垫层作为浅层地基处理的方法,效果显著。这种方法可就地取材,施工机具简单、快捷而经济。因此在浅层软弱地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当建筑物基础下持力层较软弱又不太厚时,不能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承载力及变形的要求,采用砂石垫层置换部分软弱土层,以提高基础下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和不均匀变形。此外,砂石垫层还可以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提高其强度,避免地基土塑性破坏;在膨胀土中,砂石垫层可以调整甚至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作用,以控制建筑物的变形,从而控制墙体裂缝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由于地基处理不当、设计存在缺陷,造成建筑物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上部结构倾斜,在理论分析及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纠偏加固的新技术。采用掏土法与钢管桩和石灰桩组合桩群的综合纠偏法,对某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高层住宅楼基础进行纠偏加固,以达到建筑物纠倾扶正的目的。结合施工后的长期监测结果显示,该高层建筑物的纠偏加固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由于地表排水不畅造成素土、杂填土受水后变形较大,其下的湿陷性黄土浸水后又产生湿陷性变形,从而加剧了地基土的不均匀变形,导致柱基础下灰土垫层拉裂,引起建筑物墙面及地面局部开裂,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实践表明,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处理该类地基事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刘敏  王菲 《云南建材》2012,(1):111-112
人工挖孔灌注桩具有投入较少、施工方便、承载力大、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等特点,是一种在软弱地基和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经济适用的基础形式。但挖孔桩井下作业条件差、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安全和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湿陷性黄土地区往往由于地基处理不当,造成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给建筑物的安全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通过系列工程研究并结合多项工程的经验计算公式,在对实际工程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石灰桩膨胀法加固湿陷性黄土的技术建议,并利用孔隙挤密原理推导了消除黄土湿陷性的计算公式,同时,运用相关的加固地基技术,在系列工程实践中应用效果较好,成功实现了建筑物的基础加固.  相似文献   

16.
张磊 《建筑工人》2012,33(2):12-13
某框架结构商住楼工程,在进行地质勘察时发现,该场地地基土主要构成为黄土状粘质粉土.根据实测,判定该地基土为湿陷性黄土.该土层的下卧层,南面为卵砾石,北面为粉质粘土,过渡区为卵砾石与粉质粘土的混杂土. 一、湿陷性地基土的处理方法 对软弱地基土进行处理,其目的是增加土的密实度,提高其承载力.按土的成分和特性,可采用化学灌浆法、电化学法和热处理法等,可取得较好效果;也可采用桩基,穿越软土层,使建筑物置于坚硬的卵石(或岩石)层上,但资金投入大、工期较长;还可采用换土压实法和强夯法来处理软弱土地基,只要施工方法符合规范要求,效果同样会很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房建工程建设的舒适性、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地基处理是房屋建设的重中之重,特别是西北地区处于黄土高原,分布大量的新黄土,具有一定的湿陷性,在湿陷性黄土地段修建建筑物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如何消除黄土湿陷性成了施工的关键工序。基于此,从房建工程灰土挤密桩作业机理、机械选型、资源配置、施工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论述了灰土挤密桩加固地基的施工工艺,提出了灰土挤密桩施工质量控制要求,提升了地基处理后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地基按照建筑物的用途与荷载需进行适当的地基处理,并选择合适的基础型式.根据建筑物的类别、湿陷性黄土的特性、施工条件和当地材料,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通过设计实例.详细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在工程中常用的两种地基处理方法,并就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如何处理的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牛丽 《山西建筑》2010,36(1):126-127
通过对某工程地基土层地质情况的介绍及相关试验研究,分析了建筑物产生较大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并采用压密注浆、锚杆静压桩等加固措施进行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和既有建筑物的地基处理。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墙体裂缝进行了分析,并详细阐述了高压旋喷注浆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既有房屋地基加固中的原理、设计和施工,为同类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