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董永胜  许军 《酿酒》2007,34(4):49-51
利用选育的耐酸耐高温酵母Q-10,采用甜高粱秸秆固态发酵生产燃料乙醇.当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34℃,发酵起始pH4.0,糖化酶和纤维素酶用量分别为50U/g原料和20U/g原料,发酵周期4d时,乙醇体积分数达到6.5%.小试试验乙醇体积分数达到6.4%.工业试验乙醇体积分数达到6.0%.  相似文献   

2.
甜高粱秸秆榨汁发酵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以甜高粱秸秆榨汁的酒精发酵、原汁的保存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整原汁的酸度,能够防止杂菌污染,在29℃恒温条件下,可延长甜高粱榨汁的保存期至2~3d;耐高温活性干酵母的加量为0.1g/100 mL,并可实现甜高粱秸秆榨汁的浓醪发酵;发酵时间控制在28h左右;高糖度发酵醪含糖量为20.6 g/100 mL,成熟醪酒精度达12.8%vol.  相似文献   

3.
主要对甜高粱秸秆汁的酒精发酵、原汁的保存期进行了实验室条件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糖汁可以实现正常的酒精发酵,原汁的保存期可以延长至3d。  相似文献   

4.
甜高粱秸秆固体发酵生产乙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高粱秸秆固体发酵生产乙醇工艺流程为:粉碎后的甜高粱秸秆经过部分蒸料加热后与冷料混匀,使料温达到20℃左右,接种,入池发酵.经过4~5d发酵,发酵温度可从18℃升到40℃左右,糖的利用率可以达到47.6%,蒸馏后酒精度最高达到73%,平均为59%,平均出酒率为48.4kg/t.  相似文献   

5.
为得到糖化降解甜高粱秸秆最优的条件,甜高粱秸秆进行NaOH处理后,利用多种分解纤维素的菌种进行混合发酵。结果发现,白腐菌、黑曲霉和康宁木霉组合发酵NaOH处理过的秸秆,其降解率最高,糖化率达到3.19mg/mL。  相似文献   

6.
以耐酒精高活性干酵母为原始出发菌株进行60Co-γ辐射诱变处理,经逐级筛选和300g甜高粱秸秆固态发酵,确定H13为最佳诱变菌种;并对H13菌株的甜高粱秸秆固态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粉碎后的甜高粱秸秆300g,5‰的菌体接种量、68%的基质含水量、36℃条件下发酵60h,乙醇产率达6.4g/100g鲜秸秆.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4):108-114
为了提高豆粕饲料的品质,采用菌酶协同方法发酵豆粕。筛选了最优植物乳杆菌和蛋白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确定了1株产酸多、谱宽的植物乳杆菌DY6作为发酵菌株;选择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为菌液接种量5%,最佳加酶量1 250 U/g,最佳发酵温度37℃,最佳发酵时间48 h;此工艺下的豆粕中粗蛋白质量分数为53. 1%,肽含量为107. 21 mg/g,总酸质量分数为2. 5%,蛋白质体外消化率为69. 8%;与未发酵豆粕相比,发酵豆粕中粗蛋白含量提高了6. 23%,肽含量提高了223%,总酸含量提高了1. 8%,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提高了17. 85%。菌酶协同处理豆粕可以有效提高豆粕的各项指标,提升饲料品质,在生物饲料行业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刘媛洁  张良 《中国酿造》2022,41(6):217-223
以青钱柳干燥后叶子为原料,青钱柳多糖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复合酶(纤维素酶与半纤维素酶质量比1∶1)对原料进行酶解处理,再经过混合菌种(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质量比1∶1)对酶解液进行发酵,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酶菌协同发酵产青钱柳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8∶100(mg∶mL)、纤维素酶与半纤维素酶质量比1.8∶1.0、复合酶添加量0.8%、酶解时间2.5 h、蔗糖添加量8.0%、粗糙脉孢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质量比2∶1、混合菌添加量5.0%、发酵时间60 h。在此优化条件下,青钱柳多糖含量达到3.34 mg/mL。  相似文献   

9.
玉米秸秆经球磨预处理后物理空间结构和化学物质结构改变,更容易被相应的酶降解,进而被微生物利用,其饲用品质提高,从而可能替代饲料中的部分粮食。研究表明,球磨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粒径大小均匀,约90%的颗粒集中在10~100μm,酸性洗涤纤维下降3.5%,可溶性总糖提高2.0倍,对其单糖组成分析发现:可溶性总糖的增加主要来自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分子断裂。用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酶解球磨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比酶解前分别提高了3.3倍和9.7倍,球磨预处理后酶解效率大大提高。球磨预处理的玉米秸秆经固态酶解、发酵后,总酸质量分数达26.3 mg/g,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质量分数分别下降9.1%和4.9%,乳酸菌含量达到1.5×109CFU/g,饲用品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运用响应面法优化银杏果的酶菌协同发酵工艺,以期得到一种抗氧化活性高的银杏发酵粉.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料液比、复合酶制剂添加量、糖化酶和α-淀粉酶添加质量比、酶解时间、混合发酵剂添加量、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添加质量比、发酵时间对银杏发酵粉可溶蛋白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的影响;并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主要对甜高粱秸秆汁的酒精发酵、原汁的保存期进行了实验室条件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糖汁可以实现正常的酒精发酵,原汁的保存期可以延长至3d。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对甜高粱秸秆酶水解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超声波以及酸碱对甜高粱秆酶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能有效地破坏甜高粱秆的纤维结构,并能提高纤维酶的水解得率。超声波处理的最佳条件为功率120W,超声波作用1次的时间1s,间歇时间4s,总操作时间20m in,甜高粱秸秆的酶水解率可达9.62%。经过酸-超声波-碱液复合处理后,秸秆残渣的酶水解得率为52.02%。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黑曲霉、绿色木霉、酵母菌和EM菌对小麦秸秆发酵的效果,筛选出较优的发酵菌种;对筛选出的菌种,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回归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4种菌种中以黑曲霉发酵效果最好,通过回归试验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9℃,接种量5%,发酵时间3.5 d。在此条件下,小麦秸秆中还原糖含量为2.13 g/(100 g),蛋白质含量为3.48 g/(100 g)。  相似文献   

14.
甜高粱汁发酵生产酒精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甜高粱汁发酵生产酒精工艺进行研究,考察了甜高粱汁在不同的pH值、接种量、温度下的发酵和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甜高粱糖汁发酵生产酒精的最优条件为:pH 4.5、接种量10%、温度36℃.该工艺条件下可获得9.8%vol的酒精.  相似文献   

15.
饲用β—葡聚糖酶固体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黑曲霉G-415固体发酵中碳氮比例,无机氮源,大麦粉及发酵时间对β-葡萄糖酶酶产量的影响,该菌在28℃培养50h,β-葡聚糖酶活力可达62688u/g(干曲),酶最适反应温度40℃,最适pH5.5。  相似文献   

16.
实验研究不同的接种量、N源添加量、pH、发酵天数对甜高粱茎秆汁液发酵酒精的影响。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适宜甜高粱茎秆汁液发酵酒精的四个单一最适条件,再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优化试验确定甜高粱茎秆汁液发酵法生产酒精的适宜工艺条件组合是发酵温度37℃,接种量4.5%,氮源添加0.9%,pH值4.5,发酵天数4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甜高粱秸秆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及分布的研究,为提高甜高粱秸秆的能量密度和饲料质量提供依据。对甜高粱组织进行人工分离、分别测定其营养成分,结果发现糖分主要存在于髓,其次是皮中,占总量的91%以上;蛋白质、脂肪、灰分主要存在于叶中;纤维素主要存在于皮中;穗中的各营养素含量很高,但总量很少。营养素在秸秆,组织中的不均衡分布为秸秆的分离利用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黄孢原毛平革菌、里氏木霉和黑曲霉共同发酵生产柠檬酸。首先以水稻秸秆中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降解率为参考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正交试验考察黄孢原毛平革菌和里氏木霉对水稻秸秆的降解情况,最佳的结果:初始pH为4.0,黄孢原毛平革菌和里氏木霉的比例为1∶5,黄孢原毛平革菌和里氏木霉的复合接种量为18%,最佳的发酵降解时间140h。然后接种黑曲霉,以柠檬酸的产量为参考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正交试验考察黑曲霉发酵情况,最佳结果:初始pH为4.0,黑曲霉的接种量为15%,最佳的发酵降解时间140h,柠檬酸的产量达到79.83g·L~(-1)。  相似文献   

19.
刘长江  梁爽  郑艳  宗绪岩  李长彪 《食品科学》2010,31(11):173-177
以菌体生物量和酶比活力为参考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β- 葡萄糖苷酶基因工程菌发酵条件,得到最优的发酵条件:温度37.9℃、pH6.6、接种量10%、转速200r/min、诱导时间10h,在此条件下发酵可以使β- 葡萄糖苷酶酶活力达到147.8U/L。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甜高粱秸秆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及分布的研究,为提高甜高粱秸秆的能量密度和饲料质量提供依据。对甜高粱组织进行人工分离、分别测定其营养成分,结果发现糖分主要存在于髓,其次是皮中,占总量的91%以上;蛋白质、脂肪、灰分主要存在于叶中;纤维素主要存在于皮中;穗中的各营养素含量很高,但总量很少。营养素在秸秆,组织中的不均衡分布为秸秆的分离利用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