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种方法提取光皮木瓜籽油及成分分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与油脂》2015,(8):56-61
以光皮木瓜籽为主要原料,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亚临界流体萃取、低温压榨4种不同提取方法对木瓜籽油得率的影响,利用GC–MS分析了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木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与相对含量,并测定亚临界流体萃取的木瓜籽油理化指标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木瓜籽油得率有显著性差异,得率大小依次为:超声波辅助提取(环己烷)>微波辅助提取(乙酸乙酯)>亚临界流体萃取>低温压榨。而且亚临界流体萃取木瓜籽油脂肪酸组成与其它3种方法有较大的差异,亚临界流体萃取的木瓜籽油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6.61%,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88.75%,明显高于其它3种方法,且油脂中多酚、黄酮、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亚临界水萃取过程中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溶剂流速、系统压力等因素对枇杷叶中熊果酸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提取液进行HPLC分析确定熊果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提取温度200℃、时间75min、泵的频率50Hz、压力10MPa,提取率达到70.28%.与传统加热回流和超声辅助提取法进行比较,在不使用有机溶剂的前提下,不仅缩短了萃取时间,同时提高了熊果酸的提取率,证实了亚临界水萃取方法具有高效节能的优点,并为亚临界水萃取方法用于熊果酸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不同方法提取余甘子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及其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方法对余甘子多酚提取的影响,采用溶剂回流、超声波、微波、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和亚临界水萃取5种方法提取余甘子多酚,对5种方法提取样品分别进行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清除试验和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是一种高效的提取方法,溶剂回流提取时间长但提取较为充分,抗氧化活性较强;亚临界水萃取没食子酸提取率和抗氧化能力明显高于其他方法。指纹图谱分析表明,亚临界水萃取与其他方法有较明显的差别,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了余甘子多酚特征信号峰与提取方法间的关系,有利于余甘子多酚提取的方法选择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开发一种萃取条件温和、得率高的缬草精油提取工艺,以缬草根为原料,采用亚临界流体萃取缬草精油。以缬草精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萃取溶剂、液料比、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次数的影响,进而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亚临界流体萃取缬草精油的工艺条件,并运用GC-MS分析缬草精油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亚临界流体萃取缬草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丁烷为萃取溶剂、萃取压力0.47 MPa、萃取温度47℃、液料比11∶1、萃取时间25 min、萃取次数4次,在此条件下缬草精油得率达到(3.383±0.004)%;亚临界丁烷萃取的缬草精油中共鉴定出57种成分,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相对含量为29.63%,关键药理成分缬草醛和缬草素相对含量分别为2.28%和0.25%。综上,亚临界丁烷萃取缬草精油得率高,缬草精油中含有一定量的缬草醛和缬草素,具有潜在的产业化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余甘子干果粉为原料,研究亚临界水萃取余甘子多酚的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亚临界水萃取余甘子多酚工艺中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和液料比等因素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最佳优化工艺参数:余甘子干果粉碎过40目筛,纯水80m L,液料比47∶1,亚临界萃取温度212℃,提取11min,余甘子多酚平均提取率17.08%,实测值与预测值符合良好。高效液相分析表明,亚临界水萃取样品中没食子酸提取率达3.284%,远高于溶剂回流提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亚临界水萃取余甘子多酚具有一定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7.05μg/m L和54.35μg/m L,小于TBHQ和溶剂回流提取样品。体现了亚临界水萃取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快速、高效、环境友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以杜仲籽为原料,4号溶剂为提取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杜仲籽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进行优化。重点探讨料液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次数对杜仲籽粕残油率的影响,并采用GC分析杜仲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杜仲籽油的最佳亚临界萃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1.0 h、萃取压力0.5 MPa、萃取次数3次,该条件下杜仲籽粕残油率为0.85%;杜仲籽油的主要脂肪酸为亚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7.
米糠油的萃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米糠油萃取的过程,采用球形模型建立动力学方程,研究温度,米糠/溶剂比对米糠油萃取特性的影响,为米糠油浸出工艺设计及浸出操作条件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米糠/溶剂比的减小,米糠油的萃取率逐渐升高,在温度为50℃、米糠/溶剂比为1:6时,米糠油的萃取率为16.8%,扩散系数升高,平衡浓度降低;而随着温度的升高,米糠油的萃取率逐渐升高,扩散系数升高,平衡浓度升高;扩散能随米糠/溶剂比的减小而升高,当米糠/溶剂比为1:8时,扩散能达到1 776 J/moL。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亚临界萃取杏仁油的最佳工艺参数,选择杏仁为原料,研究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料液比和萃取次数对杏仁油出油率的影响,并对提取的油脂的成分进行GC-MS。结果表明,亚临界萃取杏仁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时间28 min,萃取温度40℃,料液比1∶5(g/mL),萃取3次,在此条件下,出油率达51.7%±0.6%;GC-MS分析表明,亚临界萃取的杏仁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91.3%,其中油酸质量分数68.5%、亚油酸质量分数22.8%。因此,采用亚临界萃取杏仁油是一种萃取高质量杏仁油的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的原理及相对于6号溶剂萃取的优势,论述了亚临界低温萃取小米糠油的生产工艺,为小米糠的综合开发利用及小米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理功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多糖的提取方法对多糖的提取率、结构以及生物活性都有影响,对其后续的研究应用十分重要。亚临界水具有绿色环保、无毒副作用、提取率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的提取。在高温高压下,亚临界水可以改变溶剂的极性和介电常数,从而有助于改善提取工艺,提高提取物的传质效率,保持其生物活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关于亚临界水萃取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亚临界水技术在果蔬、食用菌、海产品等多糖的提取及改性中的应用,为多糖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利用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大规模工业化提取多糖和针对性获得目标多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亚临界水萃取紫甘薯红色素.以花色苷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紫甘薯色素的最佳萃取工艺,并且与超声波提取法和溶剂浸提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亚临界水萃取紫甘薯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10℃、提取时间6 min、液料比40∶1(mL∶ g)、乙醇浓度40%、pH2.5,此时花色苷提取率为(1.897±0.049)mg/g.与超声波提取法和溶剂浸提法相比缩短了提取时间并且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以亚临界CO2萃取工艺的技术原理,以绿色溶剂CO2为萃取溶剂,(乙醇)为夹带剂,在对辣椒、木薯、红薯萃取过程中以不同的压力、温度提取有效成分。亚临界和超临界同属一类工艺技术,而亚临界只是在临界压力之间工作,应用亚临界技术萃取,其萃取压力比超临界的低,生产条件温和、安全,能有选择性地分离辣椒、木薯、红薯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3.
《粮食与油脂》2015,(11):34-37
以亚临界丁烷为溶剂提取牡丹籽油,以牡丹籽油萃取得率为考察指标,利用L4(23)正交试验法优化亚临界流体萃取牡丹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对所得牡丹籽油进行脂肪酸及理化指标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牡丹籽提取率达到98.1%,所得牡丹籽油α–亚麻酸含量为41.54%,具有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graphy,GC-MS)技术研究不同萃取方法获得的花椒精油的风味成分。结果显示,3种萃取方法获得的精油主要成份基本相同,只是含量略有差异。主要有1-(2-羟基-4,6-甲氧基苯基)-乙基酮(水蒸汽蒸馏39.83%、超临界萃取41.06%、亚临界萃取35.46%)、3-甲基-6-(1-甲基乙基)-2-环己烯-1-酮(水蒸汽蒸馏5.22%、超临界萃取3.95%、亚临界萃取4.36%)、4-亚甲基-1-(1-甲基乙基)-环己烯(水蒸汽蒸馏4.19%、超临界萃取3.65%、亚临界萃取3.84%)、β-水芹烯(水蒸汽蒸馏3.15%、超临界萃取2.68%、亚临界萃取3.02%)等。抗菌试验表明,花椒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氏菌、绿脓杆菌的抗菌活性非常好,而且3种提取方法提取的精油的抗菌活性差异不大。花椒精油对黑曲霉、假丝酵母具有较弱的抑菌作用。抗肿瘤试验结果表明,精油对MFC-7细胞具有最强的抑制率,对Hela细胞具有最弱的抑制率。总的来看,上述3种菌株的生长抑制率受上述3种方法提取的精油的影响效果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5.
以稳定化小麦胚芽为原料,分别采用亚临界丁烷、超临界CO2和有机溶剂萃取小麦胚芽油,通过对比分析小麦胚芽油得率、水分含量、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脂肪酸组成、VE以及氧化稳定性指数(OSI),研究萃取方式对小麦胚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萃取方式中,超临界CO2萃取的小麦胚芽油水分含量最高,为4.32%;亚临界丁烷萃取的小麦胚芽油的得率(9.24%)、OSI(2.55 h)、VE含量(3 749.79 mg/kg)最高,而有机溶剂萃取的小麦胚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最高;萃取方式对小麦胚芽油的脂肪酸组成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小麦胚芽油的品质受萃取方式的影响,亚临界丁烷萃取的小麦胚芽油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6.
以亚临界流体萃取法、热榨浸出法、冷榨浸出法所得棉籽饼粕为实验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法提取棉籽蛋白,对其蛋白结构与功能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棉籽蛋白的主要亚基分子质量为50、45?kDa且只有一个吸热峰,起始温度、变性温度和焓变范围分别为85.6~87.8、94.3~97.7?℃和5.6~7.9?J/g,热榨浸出粕蛋白二硫键的含量最低并且含有许多低分子质量亚基;亚临界流体萃取粕蛋白和冷榨浸出棉籽粕蛋白的二级结构中有较低的β-折叠含量、较高的α-螺旋和β-转角含量;热榨浸出粕蛋白的变性温度最高。亚临界流体萃取粕蛋白具有较高的吸水性、吸油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表面疏水性和荧光强度。冷榨浸出粕蛋白的吸水性、吸油性、表面疏水性和荧光强度高于热榨浸出粕蛋白。亚临界流体萃取法所得棉籽粕的蛋白变性程度最小,更多地保留了棉籽蛋白的天然结构和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7.
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应用于中药挥发油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荫榆  赵强  张彬 《食品科学》2008,29(1):379-382
综述了近十几年国内外迅速发展起来的亚临界水萃取(sub-critical water extraction,SWE)技术在中药挥发油提取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包括原理、装置、影响因素的研究和技术的应用.与其它传统的挥发油提取方法相比较表明,亚临界水萃取技术萃取能力强、快速,挥发油回收率高、油质干净纯正、便于成分分离,是一种对中药生产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型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以小麦胚芽为原料,研究亚临界水萃取小麦胚芽多糖的工艺流程及条件,探讨水料比、pH、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对小麦胚芽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为:pH 6,水料比20︰1(mL/g),提取温度150℃,浸提时间10 min。在这个条件下小麦胚芽多糖的提取得率为7.26%。而传统热水浸提法多糖得率为3.29%,与传统热水浸提法相比,亚临界水浸提法具有明显的优势。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亚临界水萃取对小麦胚芽多糖的结构无影响,亚临界水萃取可用于小麦胚芽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19.
党参皂苷提取工艺优化及抑菌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发掘党参提取物新活性,拓宽其应用范围,试验考察了亚临界水提取党参皂苷的工艺。研究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萃取压力、料液比、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党参皂苷得率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显示,最优工艺条件为:亚临界萃取压力10.4 MPa、料液比1∶53 g/m L、萃取温度130℃、萃取时间110 min,亚临界水萃取得到的党参皂苷得率较高,其最高得率为30.68 mg/g。研究结果表明亚临界水提取方法可用于党参皂苷的提取及用于抑菌性研究,这为党参皂苷的产业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工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吴其飞  史嘉辰  孙俊  陈中伟  徐斌 《食品与机械》2018,34(7):164-168,220
文章首先介绍亚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分析萃取溶剂、萃取温度和压力、萃取时间和次数以及料液比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亚临界流体萃取过程的动力学、热力学变化规律。同时通过对比采用亚临界流体萃取与其他萃取技术所得油脂的品质,说明油脂有益伴随物在亚临界流体萃取中的迁移情况。最后展望亚临界流体萃取理论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