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研究了起始虫口密度分别为0、6、12、18 头/kg赤拟谷盗成虫为害小麦粉不同时间后挥发性物质种类、含量及成分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被赤拟谷盗成虫为害后的小麦粉挥发性物质主要为烃类、醇类、醛类和其他物质,随着为害时间的延长,小麦粉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增加,烃类、酯类和酸类物质含量随虫口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醇类物质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起始虫口密度为12 头/kg赤拟谷盗成虫为害小麦粉40 d时出现了酮类物质。不同初始虫口密度赤拟谷盗成虫为害后的小麦粉主要特征挥发性物质为1,2-15,16-二环氧十六烷、(E)-3-二十碳烯、1-十二烯、环十二烯、1-十五醇、4-异丙基-1,3-环己烷二酮、羟甲基环丙烷、1-十三烯、(Z)-2-庚醛、戊醛、17-十八炔酸和甲基苯醌。本研究结果为通过检测储粮环境挥发物变化预测害虫发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潜在危害的储粮害虫大黑粉盗Cynaeus angustus研究缺乏,掌握其磷化氢耐受力有助于科学治理。采用快速击倒和FAO推荐方法测定了磷化氢对大黑粉盗的KT50值和毒力方程,并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和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进行了比较,测定了100、200、300、400、500 mL/m3磷化氢模拟熏蒸中3种害虫卵、幼虫、蛹和成虫不同时间的死亡率。磷化氢对大黑粉盗、赤拟谷盗和锈赤扁谷盗的KT50值分别为7、127和3 736 min,相应毒力方程斜率值b为3.67、8.28和9.94,相应LC50值为0.008、1.34和5.88 mg/L。害虫不同虫态在100~500 mL/m3浓度下的半数致死时间LT50值于大黑粉盗卵为4~2 h、幼虫4~1 h、蛹4~1 h、成虫3~1 h,于赤拟谷盗为卵12~5 d、幼虫11~5 d、蛹13~7 d、成虫10~4 d,于锈赤扁谷盗为卵28~13 d、幼虫为18~9 d,蛹26~11 d,成虫17~9 d。相应的完全致死时间(LT100)于大黑粉盗卵为21~6 h、幼虫8~3 h、蛹9~6 h、成虫5~3 h,于赤拟谷盗卵为21~18 d、幼虫21~15 d、蛹27~18 d、成虫21~12 d,于锈赤扁谷盗卵为54~30 d、幼虫42~30 d、蛹48~30 d、成虫36~25 d。所测大黑粉盗为磷化氢敏感品系,其各虫态对磷化氢的耐受力为卵>蛹>幼虫>成虫,其耐受力远小于赤拟谷盗和锈赤扁谷盗磷化氢抗性品系。  相似文献   

3.
赤拟谷盗是小麦粉加工及储存过程中的重要害虫之一。选用普通小麦粉180g,向其中投入赤拟谷盗成虫,研究小麦粉在感染头数分别为0、10、30、60、100、200,感染时间为0、15、25、35、45d时的品质变化。实验表明: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大和感染时间的延长,小麦粉的水分稍有上升,灰分变化不大;粗淀粉含量降低,粗蛋白质含量升高,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则呈现不规律的波动;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含量下降,醇溶蛋白的含量上升;降落数值下降明显。在较低虫口密度下时,小麦粉的峰值黏度、最低黏度、黏度破损值和最终黏度有升高趋势,但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大又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4.
前期实验表明,锈赤扁谷盗喜食含酵母的食物,且发现添加酵母可增加锈赤扁谷盗种群数量,为明确酵母对锈赤扁谷盗生长繁殖和行为调控的影响,本文测定了取食含不同浓度活性酵母和灭活酵母食物的锈赤扁谷盗发育历期、羽化成虫数量、初羽化体重、雌雄比以及成虫体重增长率等生物学参数;利用四臂嗅觉仪比较了活性、灭活酵母和酵母提取物及其挥发物对锈赤扁谷盗的引诱力,及利用GC-MS分析三种酵母挥发物组分。结果表明,活性酵母和灭活酵母处理锈赤扁谷盗羽化成虫数量显著高于对照;添加活性酵母、灭活酵母均可缩短锈赤扁谷盗的发育历期;添加灭活酵母可显著提高羽化雌成虫比例和初羽化雌成虫的体重增长率。锈赤扁谷盗对灭活酵母具有较强的偏好性,这可能与灭活酵母挥发物中特有的二丁基化羟基甲苯等11种化合物有关。综上所述,摄取的酵母可能主要为锈赤扁谷盗提供营养物质,灭活酵母更适合作为锈赤扁谷盗生长发育的营养源;灭活酵母及其挥发物对锈赤扁谷盗具有较高的引诱作用,这为明确酵母对锈赤扁谷盗的引诱作用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评估了不同食物组合对锈赤扁谷盗的诱虫效果,并分析了不同温度、虫口密度、食物挥发物等因素对引诱剂诱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和实仓,食物组合5和17对锈赤扁谷盗都具有较好的引诱效果。食物组合5在20~30 ℃下随温度增高诱虫活性升高,30 ℃时具最高诱虫活性26.39%;2.5~15头/kg虫口密度下诱虫率为22.22%~51.85%。食物组合17在实仓中最大诱虫率为75.56%,最长持效期可达40 d。食物挥发物在食物组合诱虫中起重要作用,食物组合5挥发物诱虫率为对照诱芯的2.20倍;锈赤扁谷盗触角对食物组合5挥发物的1~100倍稀释液均有明显的电生理活性。本研究筛选出2个锈赤扁谷盗食物源引诱剂,有望用于粮仓等锈赤扁谷盗的种群动态监测和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42~62 ℃的极端高温、10~25 ℃的常规温度和-5~-15 ℃的极端低温对三种扁谷盗属害虫的致死作用,研究了极端低温下锈赤扁谷盗、长角扁谷盗和土耳其扁谷盗对温度的敏感差异性,评估了控温储粮技术防治扁谷盗害虫的可行性。在极端高温下, 54 ℃处理75 min、58 ℃处理60 min、62 ℃处理45 min能够完全杀灭锈赤扁谷盗成虫。在常规温度下,锈赤扁谷盗幼虫12 d死亡率低于30%,其死亡数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极端低温下,长角扁谷盗对极端低温较为敏感,其次为土耳其扁谷盗、锈赤扁谷盗。极端温度防治害虫的有效性取决于有效的温度、足够的暴漏时间和处理物料的安全性。极端低温通常比极端高温需要更长的暴露时间,但长时间暴露在极端温度下被处理商品受损的风险将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主要储粮生态区的海南、广东、云南、福建、浙江、湖南、湖北、河南、山东、辽宁、山西和黑龙江等12个省77个地市,现场采集调查了具有代表性的粮库、小麦粉厂、米厂、饲料加工厂和农户等共计505个。在所有调查的12个省内均有米扁虫和锈赤扁谷盗分布发生,除湖南省、山西省和黑龙江省外其余各调查省份均采集到小蕈甲。从发现害虫的单位总个数与调查单位的总个数之比(发现比率)看,米扁虫、小蕈甲和锈赤扁谷盗的发现比率分别为18.81%、11.48%、45.94%,锈赤扁谷盗的发现比率远高于米扁虫和小蕈甲的发现比率。比较不同省份中调查害虫分布发生的广泛性可看出,在海南省调查锈赤扁谷盗的发现比率与米扁虫和小蕈甲的发现比率相似,在山东省锈赤扁谷盗的发现比率略低于米扁虫发现比率,在黑龙江省的锈赤扁谷盗发现比率与米扁虫发现比率一致,其他所调查诸省份中锈赤扁谷盗的发现比率(14.29%~69.81%)显著高于米扁虫(3.03%~36.17%)和小蕈甲(0~33.92%),在我国主要储粮生态区多数省份中锈赤扁谷盗的分布发生程度远大于米扁虫和小蕈甲。  相似文献   

8.
采用拌粮法对已感染锯谷盗和锈赤扁谷盗的稻谷原粮进行处理,以明确多杀菌素新剂型对两种储粮害虫的杀虫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锯谷盗对多杀菌素纳米水剂的敏感性低于锈赤扁谷盗,供试药剂对锯谷盗和锈赤扁谷盗的最高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1.70%和90.29%。测定了不同浓度的多杀菌素纳米水剂与甲基嘧啶磷乳油复配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锯谷盗和锈赤扁谷盗的校正死亡率分别在82.90%和97.95%以上,均显著高于单剂使用多杀菌素纳米水剂的防治效果。研究发现多杀菌素纳米水剂的防治效果受昆虫种类、药剂浓度、处理时间和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可结合多种影响因素,改进应用技术,综合制定防治策略,有效防治储粮害虫。  相似文献   

9.
抗性锈赤扁谷盗防治策略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锈赤扁谷盗是我国主要储粮害虫之一,许多粮库普遍反应其治理难度较大。结合试验室试验与生产实际情况探讨了锈赤扁谷盗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掌握温度对氮气气调中害虫不同虫态致死时间的影响程度对科学控制气调时间和成功杀虫具有重要意义。测定了18℃、23℃和28℃温度时锈赤扁谷盗的卵、幼虫、蛹和成虫在98%氮气气调过程中不同时间的死亡率及完全致死时间。温度18℃时锈赤扁谷盗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完全致死时间分别为28、18、28和14 d,23℃时完全致死时间分别为22、14、24和8 d,28℃时完全致死时间分别为16、9、18和5 d。温度18℃时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完全致死时间比23℃时相应延迟6、4、4和6 d,比28℃时相应延迟12、9、10和9 d。实验温度下98%氮气气调时锈赤扁谷盗耐受力最强的虫为蛹期,其后依次为卵、幼虫和成虫期。锈赤扁谷盗蛹在18、23和28℃温度下的死亡率-时间回归方程分别为y = 3.85x - 3.85、y = 4.01x - 3.53和y = 4.72x - 3.71。温度降低显著延迟98%氮气气调杀虫时间,氮气气调锈赤扁谷盗时应以杀死其耐受力最强的蛹为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为开发快速检测我国成品粮中害虫的技术,研究了DNA分子指纹图谱技术检测小麦粉中主要害虫的碎片和虫卵的含量。结果表明,通过对害虫的延长因子EF1基因片段引物的筛选和PCR条件的选择,确定了有效地检测出来小麦粉中的赤拟谷盗、杂拟谷盗和锯谷盗的成虫碎片、幼虫和卵通用引物和PCR扩增条件。通过改良的PCR技术可在4 h内快速检测杂拟谷盗、锯谷盗的卵、幼虫和成虫碎片。最低检出限为可检测出小麦粉中0. 05%(m/m)卵和幼虫、1%成虫的碎片,灵敏度超过了国际标准。DNA指纹图谱中电泳条带亮度(Y)与被检测的不同害虫碎片含量(X)成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858. 36X+74. 540相关系数R为0.961 9。利用该技术检测随机取样的小麦粉中成虫的碎片,检测的准确率最高可达80. 56%。结果说明了利用DNA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可快速检测出小麦粉中害虫的碎片、幼虫和卵含量,并可预测小麦粉中害虫的感染程度。本研究为开发快速小麦粉中害虫的快速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储粮害虫的磷化氢抗性问题,采用电子加速器对长角扁谷盗、锈赤扁谷盗和土耳其扁谷盗成虫及小麦进行辐照处理,研究了0-1000 Gy的电子束辐照对这三种害虫的致死效应,分析了它们对辐照的敏感性,并研究了0-5000 Gy剂量辐照下小麦的加工品质。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处理对三种害虫的致死规律大致相同,其对电子束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电子束辐照对小麦的出粉率、湿面筋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变化明显。与对照相比,经3000 Gy及以上剂量辐照的小麦粉的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显著下降(p<0.05)。因此,100-2000 Gy辐照剂量可以作为辐照防治扁甲科储粮害虫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储藏周期及不同虫口密度锈赤扁谷盗侵染后小麦自身挥发性化合物的动态变化,采用两种固相微萃取模式(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浸入固相微萃取Direct Immersion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DI-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基于小麦挥发性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 PLS-DA)建立模型,然后找到对分类起关键作用的差异挥发性化合物,最后通过绘制热图和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 HCA)确定差异化合物在不同储藏周期及不同虫口密度锈赤扁谷盗侵染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中共定性检测出57种挥发性化合物,锈赤扁谷盗侵染后小麦中共定性检测出61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包括醛类、醇类、烃类、酸类、酮类、酯类等;锈赤扁谷盗侵染后小麦相比空白对照组,化合物含量均有变化,差异挥发性化合物为γ-亚麻酸、2-十九烷酮、γ-己内酯、十七烷酮、二十九烷、二十七烷、二十七烷醇、1-碘-2-甲基十一烷、壬醛;小麦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随储藏周期变化呈规律性变化。因此,锈赤扁谷盗侵染后小麦的酸类化合物显著增加,导致其霉变,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4.
锈赤扁谷盗耐干燥、耐低温,抗药性强,繁殖能力强,一旦感染就会在仓内大量繁殖,引起粮食发热,还可能伴随着其它储粮害虫的产生.利用锈赤扁谷盗善于飞行,具有较强的趋光性的特点,尝试用碘钨灯进行诱杀锈赤扁谷盗的试验.试验效果表明:碘钨灯诱杀锈赤扁谷盗表现一般,但诱捕效果良好.通过方案调整,碘钨灯诱捕结合盛有敌敌畏溶液的药剂盒以...  相似文献   

15.
不同温度对赤拟谷盗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自然变温(室温,作为对照)、25、30、35℃和相对湿度(75±5)%条件下研究了重要储粮害虫赤拟谷盗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雌虫产卵量及生命表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赤拟谷盗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显著影响。在25~35℃温度范围内,赤拟谷盗卵、幼虫、蛹及整个世代发育历期均随处理温度升高而缩短,每雌产卵量均随处理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加。赤拟谷盗种群趋势指数均大于1,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赤拟谷盗净增殖率(R_0)、内禀增长率(r_m)、周限增长率(λ)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世代平均周期(T)、种群加倍时间(D_t)均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是我国的主要储粮害虫,但近年来有关其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研究少有报道。本研究采用采集、诱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和形态鉴定方法,研究、明确了当前我国赤拟谷盗的地理分布。来自我国23个省(区)56家粮食仓储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已在19个省(区)32家仓储单位采集到赤拟谷盗成虫;西藏4家单位、青海3家单位、甘肃省2家单位均未采集到赤拟谷盗;黑龙江省5家单位中的3家、吉林7家单位中的2家单位有极少量的赤拟谷盗。研究结果表明,赤拟谷盗在我国至少23个省(区)有分布,西藏、青海、甘肃在本调查中未见样品;在过去的60余年中,赤拟谷盗已从东南沿海个别省(区)扩散到了大部分省(区)内;建议我国进一步加强国内粮食调运过程中赤拟谷盗的防控工作,保护好储粮和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不同氮气浓度处理对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 (Stephens)种群适合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构建生命表的方法,研究了95%和98%两种氮气浓度胁迫24 h后锈赤扁谷盗试验种群的生长发育情况,并以此分析了不同氮气浓度对锈赤扁谷盗各生命参数和种群适合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95%氮气浓度处理后,子代锈赤扁谷盗的孵化率、化蛹率、羽化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分别下降了2.00%、11.34%、8.80%,卵、幼虫、蛹及总发育历期分别延长了0.2 d、2.0 d、0.4 d、2.6 d:98%氮气浓度处理后,子代锈赤扁谷盗的孵化率、化蛹率、羽化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分别下降了6.00%、25.33%、13.51%,卵、幼虫、蛹及总发育历期分别延长了0.4 d、4.3 d、1.0 d、5.8 d。此外,氮气气调胁迫导致处理当代锈赤扁谷盗单雌产卵量显著减少,子代雌虫占比升高,但子代单雌产卵量未受到影响。本研究分析了氮气气调胁迫对锈赤扁谷盗种群适合度的影响,为氮气气调防治储藏物害虫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经食品级惰性粉处理的稻谷中锈赤扁谷盗的生存时间,并在实仓验证了散装稻谷仓粮堆表层应用惰性粉拌粮的防治效果。用纯惰性粉处理锈赤扁谷盗的生存时间为0.8 d,采用150 mg/kg惰性粉拌粮法处理的稻谷中锈赤扁谷盗生存时间为0.9 d;无惰性粉处理的活虫样和稻谷样中锈赤扁谷盗的生存时间分别为13.3 d和18.6d。研究表明,惰性粉拌粮对锈赤扁谷盗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实仓试验中应用惰性粉可以减少锈赤扁谷盗的数量,但其应用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粮食与油脂》2017,(8):86-90
昆虫产卵及幼虫期发育情况对昆虫种群数量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分别研究了在28℃、RH75%条件下不同起始虫数的赤拟谷盗、锯谷盗成虫单独及混合饲养子代成虫种群数量变化情况。研究发现混合饲养时赤拟谷盗的子代成虫数量较单独饲养时高,锯谷盗子代成虫数量单独与混合饲养时无明显差别。单独饲养与混合饲养时2种储粮害虫子代成虫数量回归方程的拟合度均较好。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饥饿条件下6种重要储粮害虫赤拟谷盗、锯谷盗、锈赤扁谷盗、米象、谷蠹和烟草甲成虫的耐饥饿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羽化后1周龄的6种储粮害虫成虫,赤拟谷盗和烟草甲成虫耐饥饿能力较强,耐饥饿时间可达到30 d以上,其次为锯谷盗、锈赤扁谷盗和谷蠹成虫,耐饥饿时间可达到15 d以上,米象成虫耐饥性最弱,7 d后死亡率即达到100%。食物气味对参试成虫的耐饥饿能力具有一定影响,其影响作用大小与储粮害虫种类有关。锈赤扁谷盗成虫的耐饥饿能力受食物气味影响最大,有食物气味存在时其存活时间可以延长7 d。本研究结果对科学实施储粮害虫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