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柠檬酸、磷酸对冷榨油茶籽毛油酸法脱胶效果,活性白土和活性白土与活性炭复合吸附剂对冷榨油茶籽毛油脱色脱胶的效果。方法 从酸种类、酸添加量、加水量、温度、时间、搅拌转速方面考察了冷榨油茶籽毛油酸法脱胶效果;从吸附剂种类、吸附剂添加量、温度、时间、搅拌转速方面考察了冷榨油茶籽毛油吸附脱色脱胶效果;此外分别从2个工艺考察了上述参数变化对冷榨油茶籽毛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酸法脱胶柠檬酸添加量为油重的0.5%,温度为90 ℃,时间为30 min,加水量为油重的3%,搅拌转速为60 r/min时,油茶籽毛油脱胶率为49.39%;吸附脱色脱胶活性白土添加量为油重的2%,温度45 ℃,时间10 min,搅拌转速100 r/min时,油茶籽油脱胶率为51.39%,脱色率为95.74%,2种工艺对油茶籽油酸价均无显著影响,酸法脱胶由于高温操作使得过氧化值升高,吸附脱色脱胶能够降低过氧化值。结论 添加少量活性白土吸附脱色的同时能够达到与酸法脱胶相当的脱胶效果,同时能够改善油茶籽毛油的色泽、透明度和过氧化值,且工艺无需使用酸和水,故油茶籽毛油精炼工艺中可以考虑省去酸法脱胶工序。  相似文献   

2.
陈焱 《中国油脂》2021,46(7):23-26
研究了大豆油脱色工艺中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及活性白土添加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活性白土水分含量、比表面积对其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精炼小包装巴西一级大豆油为例,实验室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脱色时间30 min、脱色温度120 ℃、活性白土添加量0.9%、活性白土水分含量8%、活性白土比表面积180 m2/g;在最佳脱色条件下,脱色油吸光度为0.60,脱色油品质较好,进一步降低了脱臭能耗。  相似文献   

3.
孟思 《中国油脂》2022,47(1):17-21
对高酸值米糠油的活性白土与硅胶联合脱色工艺进行研究。对酸值(KOH)为27 mg/g的米糠油进行先活性白土后硅胶脱色,以脱色率、谷维素含量和精炼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活性白土与硅胶联合脱色条件。结果表明:活性白土脱色最优工艺条件为活性白土添加量2.5%、脱色时间30 min、脱色温度90℃;硅胶脱色最优工艺条件为硅胶添加量2.0%、脱色时间30 min、脱色温度82℃。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活性白土脱色后,米糠油脱色率为79.15%,谷维素含量为2.14%,精炼率为90.05%;再经硅胶脱色后,米糠油脱色率为47%,谷维素含量为2.10%,精炼率为88.36%。经过活性白土与硅胶联合脱色后米糠油的色泽明显改善,色泽(25.4 mm罗维朋比色槽)由原油的Y35、R15降至Y5、R0.3。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硫酸催化制备橡胶籽油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并以活性白土为脱色剂,考察了脱色条件对橡胶籽油生物柴油脱色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硫酸催化制备橡胶籽油生物柴油的较佳工艺条件为:醇油物质的量比20∶1,催化剂用量为橡胶籽油质量的2%,反应时间8h,反应温度65℃.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转化率达到83.16%.橡胶籽油生物柴油脱色处理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白土用量为生物柴油质量的7%,脱色时间30 min,脱色温度80℃.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脱色率达到75.65%.  相似文献   

5.
以冷榨的胭脂萝卜籽毛油为原料,分别考察了不同因素对水化脱胶、碱炼脱酸、吸附脱色与加热真空脱臭等过程精炼效果的影响,并对油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化脱胶的条件为温度75℃、磷酸添加量0.4%、加水量5%,脱胶率为90.1%;碱炼脱酸的参数为碱炼初温40℃、碱液浓度16 °Bé、超碱量0.3%,脱酸率为93.7%;活性白土为脱色吸附剂,在添加量0.3%、温度80℃、时间50 min时,脱色率为83.5%;在170℃下加热真空脱臭1.5 h得到无气味的精炼油;精炼油的折光指数1.468±0.001、碘值(98.5±0.6)g/100 g、酸值0.28 mg KOH·g-1等各项指标均符合二级菜籽油和萝卜籽油标准。  相似文献   

6.
对山桐子原油进行脱胶、脱酸、脱色精炼处理。考察了脱色剂种类对脱色率的影响,并以脱色率为考察指标,活性白土(优选的脱色剂)添加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山桐子油的脱色工艺。对精炼前后山桐子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白土添加量17%、脱色温度94?℃、脱色时间94 min,在此条件下山桐子油的脱色率为(91.07±0.43)%;精炼后,山桐子油的品质得到显著提升,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基本不变,亚油酸含量高达73.46%。  相似文献   

7.
紫苏油脱色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 ,研究了温度、吸附剂用量、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确定紫苏油脱色的最佳条件为 :1 0 0℃、 2 0min、活性炭添加量为油重的 3% ,活性白土添加量为油质量的 7%。  相似文献   

8.
以盐焗鸡卤汁分离鸡油为原料,研究了卤汁分离鸡油的脱色工艺过程,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设计实验,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合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为:活性白土添加量8.31%,脱色时间20.6min,脱色温度90℃,搅拌速度150~200r/min。采用上述脱色条件,所得盐焗鸡卤汁分离鸡油的吸光值从3.109降至0.054,脱色率达到98.26%。  相似文献   

9.
以非洲山毛豆毛油为试验材料,讨论温度、时间、脱色剂种类、脱色剂添加量对非洲山毛豆毛油脱色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山毛豆毛油脱色工艺进行优化,得到山毛豆油吸附脱色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白土与活性炭比例9∶1,吸附剂用量5%,脱色温度75℃,时间40 min。该条件下山毛豆毛油脱色率为93.69%,与模型预测值93.150 7%接近。  相似文献   

10.
对黑莓籽油的脱色工艺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黑莓籽油中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表明:黑莓籽油的适宜脱色工艺条件为活性白土用量9%、脱色温度70℃、脱色时间15min;此条件下脱色,黑莓籽油色度降为R0.8、Y10.0;黑莓籽油主要含有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5种脂肪酸;其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相对含量约为85%;优化得到的脱色方法对黑莓籽油脂肪酸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温度、吸附剂用量、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确定紫苏油脱色的最佳条件为:1000℃、20min、活性炭添加量为油重的3%,活性白土添加量为油质量的7%。  相似文献   

12.
吸附脱色条件对紫苏油POV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娟 《中国油脂》2004,29(6):50-51
紫苏油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是迄今发现的α-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植物油,极具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但也极易氧化变质.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吸附脱色时吸附温度、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对紫苏油POV的影响.确定最佳吸附脱色条件为:100℃、20min、活性炭添加量为油重的2%,活性白土添加量为油重的5%.  相似文献   

13.
活性白土在单色光条件下对大豆油脱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活性白土添加量为0.5%条件下,以VIS-450光与活性白土协同作用对大豆油进行脱色,以脱色率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并采用响应面的方法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的脱色条件为:电流强度21.3A,温度78.8℃,时间18.7 min,搅拌速度80r/min,得到大豆油的脱色率为97.8%.并且脱色后的油脂油色稳定,放置时间长,不易返色.  相似文献   

14.
脱色是瓜蒌籽油精炼过程中比较难处理的环节。选用活性白土对瓜蒌籽油进行脱色,测定了瓜蒌籽油的脱色率,并探讨了不同脱色工艺对瓜蒌籽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磷脂酶脱胶-脱酸-脱色工艺脱色效果较理想。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白土用量14 g/100 g,脱色温度95℃,脱色时间2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瓜蒌籽油脱色率达到98.5%。  相似文献   

15.
研究吸附脱色工艺条件(吸附剂种类、吸附剂用量、吸附脱色温度、吸附脱色时间)对米糠油吸附脱色综合效果(脱色率及谷维素、甾醇、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保留率和反式脂肪酸生成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全概率分析得到最佳吸附脱色工艺条件:吸附脱色剂为活性白土,添加量为油重的3%,吸附脱色温度120℃,吸附脱色时间25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脱色米糠油的色泽为Y20 R2.1(罗维朋比色槽25.4 mm),谷维素保留率为96.74%,甾醇保留率为90.60%,维生素E保留率为78.68%,反式脂肪酸未检出。脱色米糠油中营养成分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次吸附平衡可有效降低油脂的色泽原理,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分段脱色工艺对大豆油脱色效果的影响,然后通过响应面法获得最佳脱色工艺参数。在添加总量一定时,将活性白土分3 段进行添加,通过改变每段添加量比例,确定最佳吸附平衡的条件;在搅拌速率为150 r/min时,活性白土添加总量1.27%、脱色温度100 ℃、脱色总时间60 min,脱色油脂酸值为0.12 mg KOH/g,过氧化值为3.26 mmol/kg,色泽为黄18、红1.45,相对于常规脱色工艺活性白土用量减少9.29%,提高了油脂的精炼率。  相似文献   

17.
米糠油脱胶和酸化凹凸棒土脱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米糠毛油脱胶工艺,得到的酸法脱胶工艺最佳条件为磷酸添加量0.3%、脱胶温度70℃、加水量3%、反应时间40 min,此时米糠油脱胶率为87.7%。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酸化凹凸棒土添加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化凹凸棒土添加量5%、脱色温度110℃、脱色时间30 min条件下,米糠油脱色率达到96.6%。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碱炼法脱酸、活性白土分批脱色对鱿鱼内脏粗提油进行精炼。分别以酸价和脱色率作为脱酸和脱色效果的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精制工艺,同时分析测定了精制前后鱿鱼内脏油的相关理化指标。结果表明鱿鱼内脏粗提油的最佳脱酸工艺为:碱液浓度26 °Bé、碱炼温度54℃、碱炼时间26 min,在此脱酸条件下鱿鱼内脏油的酸价为(0.63±0.05)mg/g;最佳脱色工艺为:活性白土添加量3.7%、脱色温度88℃、脱色时间60 min,在此脱色条件下鱿鱼内脏油的脱色率为92.38%±1.25%。精制后鱿鱼内脏油的酸价和色泽达到一级精制鱼油的质量标准,其他各项理化指标达到或接近二级精制鱼油的质量标准。精制后鱿鱼内脏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38.91%,其中EPA和DHA含量分别为12.56%和16.32%。以上结果说明本研究优化的工艺能够对鱿鱼内脏粗提油进行有效的精炼,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开发高效、环保的食用油脱色剂,以一种环保方法(半干法)生产的蒙脱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脱色条件(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和脱色剂添加量)下对大豆油、葵花籽油和菜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蒙脱土具有吸附色素和过氧化物从而降低油脂红值和过氧化值的作用,与脱色前相比,大豆油、葵花籽油和菜籽油的红值最大降幅分别为77.4%、92.3%和87.2%,过氧化值最大降幅分别为82.7%、83.2%和91.2%;蒙脱土用于3种植物油的脱色,植物油中总甾醇和总生育酚含量下降,而酸值总体上缓慢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相同的脱色条件下,蒙脱土对大豆油、葵花籽油和菜籽油的酸值、总甾醇含量和吸油率的影响结果均优于活性白土,尤其是吸油率几乎是活性白土的一半。蒙脱土可替代活性白土用于对色泽要求不是很高的植物油脱色中。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脱色工艺对菜籽油中多环芳烃(PAHs)的脱除作用。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吸附剂种类及添加量、脱色温度和脱色时间对菜籽油中PAHs的脱除效果,并采用正交实验对吸附脱除菜籽油中PAHs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1#活性炭和活性白土复合吸附剂的添加量(占油质量)为0. 25%+1%、脱色时间30 min、脱色温度110℃时,BaP和PAH4的残留量分别为0. 23、1. 17μg/kg,均达到欧盟No 835/2011的限量值要求,且PAH4脱除率达到94. 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