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新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转型期,新产业、新形态的出现对新一代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参考国家教学标准,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要求,构建了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软件技术课程体系,并对课程标准设计进行了介绍,为培养更多新时代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4.
5.
包装除了保护商品的基本功能外,更具有传达着商品信息、体现商品价值、提升商品形象的作用。在现消费时代,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已不仅仅是对商品物质本身,更是对商品品牌、文化价值等的消费。因此,包装所呈现的视觉形式需要与商品及其品牌的定位、企业文化相符合,有效地将商品具有的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传达出来,从而,赢得市场的认可。本文将以茶叶包装为例,分析品牌定位与包装设计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运用包装设计去体现商品品牌的定位与形象,为包装设计的设计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岗课赛证、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来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首先对当前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然后提出育人模式的实践路径,采用案例研究法,对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施育人模式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探究。取得的积极成果包括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乡村战略出发,通过分析电商农产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性和现存问题,探究“王德一”芝麻酱电商包装设计策略,提出建设品牌形象,融合地域文化;改善包装结构,体现绿色环保;提升美学文化,创新设计风格的设计思路,旨在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包装设计课程包含理论、技术和工艺等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入涠洲岛农产品包装实际项目,提高了学生体验感和实践能力。阐述了包装设计课程的现状,分析了乡村振兴和包装设计课程的联系,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实践表明,以地域文化资源为导向、倡导“企业进校园、项目进课堂”的包装设计课程改革,对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张家界学院设计类专业为例,探讨了以赛促教模式下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通过分析当前设计类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竞赛为驱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实际案例为支撑,详细阐述了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实施过程,并分析了其效果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于社会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传承需要注重教育领域的革新,课程思政是指通过全员、全过程、进行思想教育,保证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而行,对于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更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成长规律,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本文以包装设计课程为例,探讨课程思政、竞赛模式、实践创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意在通过多角度提升我国思政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运动无处不在.运动使我们变得年轻,充满自信.每一个人都希望在自己人生的舞台上展现自我.竞技体育在赋予人们力量、技巧和美的同时,也给了人们更多体现价值的机会。运动鞋伴随体育的发展而发展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运动鞋的款式和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设计师如何将运动鞋的款式与经济、社会、文化联系起来.如何使设计让消费者接受.以适应和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这是全国设计师所关注的课题。当运动鞋的质量不再是技术上的“瓶颈”.售后服务不再让消费者烦恼的时候,体育文化、品牌价值和商业利润的综合体现赋予了体育用品设计、营销更丰富的内涵。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运动鞋市场,中国如何创出名牌,参与国际竞争,这是众多厂家和设计师所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正随着经济建设和科技水平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选择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同时,对商品的包装设计也有了更高的视觉要求,不仅要满足心理需求,还要符合审美标准。商品包装作为传递商品信息的渠道,已经越来越受到设计者的重视。如何让商品包装传达更多的信息,产生更多的视觉吸引,已成为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14.
1.《张骞出使西域图》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意义
唐初《张骞出使西域图》是记录了西汉武帝时期,为了促进中原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流,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伟大历史画卷.张骞是我国有史记载、走出国门放眼看世界的先行者,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展现了我国人民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有唐一代,为了进一步拓宽丝绸之路的影响,加强对西域诸国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传承前人丝路文化精神,还原历史风貌,提前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来抬高佛教在当时的社会地位,绘于敦煌莫高窟323窟的《张骞出使西域图》,是佛教徒根据史实改编的佛教故事画,且与唐初统治者为维护国家统治,稳定李氏政权,提高王室威望,供奉古圣人老子为其祖先,并实行一系列"尊道抑佛"、"道在佛先"的政治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该壁画也是在当时佛道之争十分激烈的社会背景下,佛教与道教《老子化胡经》相抗衡的一种现实反映.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哲学观、道德观和自然观在中医药领域的集中体现。以中药老字号“佛慈”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品牌包装设计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以期为中医药老字号品牌的现代化转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楚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乡土情怀和民族认同文化基因,是民族的灵魂。了解楚文化,有利于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当前高职艺术类学生存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多、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不高、盲目崇拜欧美文化的现象。将中华优秀的楚文化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是一个铸就“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将乡土情怀、民族认同要素进行外化释义,潜移默化地引导高职学生自觉地将自己的文化根须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现有的交互设计逐渐趋于成熟,情感化设计逐渐成为用户体验设计的新趋势和设计师关注的焦点。通过在包装设计中融入情感交互理念,以用户为中心,优先考虑中小学生实验需求,根据反馈不断迭代设计,以多感官体验为切入点,设计师可以为中小学生创造更具沉浸式、信息量更大和可持续的学习体验。深入探讨情感交互理念在中小学化学实验教具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探讨其对中小学生学习成果、参与度和消费行为的潜在影响,旨在效增强中小学生的学习体验,满足其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19.
茶饮市场竞争激烈,为提高品牌知名度及受众接受度、进一步刺激市场消费,联名合作、优势互补成为各大品牌营销的重点。包装设计作为产品的外在表现形式,能够对品牌形象和文化的内涵进行直观的视觉表达。本文主要以喜茶与各品牌联名产品为例,分析各品牌联名图案元素与品牌文化内核在联名茶饮类包装视觉设计中的运用,旨在研究其应用价值和应用形式。联名茶饮进行包装视觉设计应找准产品定位,分析联各品牌图案元素,采用图案的直接运用或联名元素结构创新的方式进行创作,通过文化内核的提炼,与消费者实现情感共鸣,创造性的将其应用于茶饮料的视觉包装设计中,可以丰富其文化内涵,提高其附加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