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以藜麦、苹果为主要原料,探究藜麦果肉饮料的生产工艺条件和最佳配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藜麦果肉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藜麦添加量50%、烘干温度50℃、果肉含量30%、蔗糖15%、柠檬酸0.08%,该饮料具有藜麦的品质和营养,生产的藜麦果肉饮料,麦香可口,食用方便,具有营养、保健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藜麦因其独特营养特性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欢迎,但是食用前的去皂处理造成了藜麦营养损失和资源浪费,如何在加工中保留更多的藜麦营养成分引发研究人员的关注。该文介绍国内外关于藜麦籽粒的形态结构与营养成分,藜麦米加工及碾磨方式对藜麦米营养成分影响的进展,旨在为藜麦精深加工和精准营养供给的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分析了近几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情况以及食用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现状,概述了食用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主要分类和常用的检测技术,旨在为市场监管部门及时管理好不合格食用农产品、保障食用农产品食用安全性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青海、云南、秘鲁、河北、玻利维亚等地产的15种藜麦籽的氨基酸组成,并对其氨基酸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藜麦籽的总氨基酸含量为9.81%~12.68%,EAA/TAA的范围为34.5%~36.0%,EAA/NEAA范围为52.0%~56.0%,其中沽源县白色藜麦籽(Q13)EAA/TAA为36.0%,EAA/NEAA为56.0%,品质最佳,可作为藜麦籽蛋白产品开发与利用的理想资源。藜麦籽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均值为88.9,含硫氨基酸(甲硫氨酸、半胱氨酸)的氨基酸比值系数(RC)最小,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与甲硫氨酸和胱氨酸含量较高的食品一起食用,可以提高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国内外藜麦食用及食品加工现状,介绍了藜麦在医药保健、饲用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提出我国藜麦开发利用的重点发展方向,以期为藜麦加工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米中农药残留检测是保证其食用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前处理技术是提高大米中农药残留检测准确性的关键。近年,大米中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技术得到不断发展,综述大米中农药残留提取和净化技术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
藜麦蛋白的特点、性质及提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藜麦因具有丰富的营养而被FAO推荐为最适宜人类食用的"全营养食品"。藜麦中丰富的蛋白质可以作为食品工业中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均衡的氨基酸组成和营养特性提高了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主要综述了藜麦蛋白的营养特性以及藜麦蛋白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简要概述了藜麦蛋白的分子组成和微观结构、物化特性和功能特性,为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藜麦的食用价值,将益生菌与藜麦结合,为藜麦微生物固态发酵提供了基础。该研究以藜麦为发酵基质,选择红曲菌为发酵菌种,探究红曲发酵藜麦基质适生性,分别对藜麦添加量、碳源添加量、氮源添加量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影响分析,并以菌体干重为评定指标进行正交优化试验,获得最优种子液配方,利用最优种子液配方进行藜麦固态发酵,对未发酵藜麦和固态发酵藜麦进行风味物质分析及感官评定分析。结果表明,应选择蔗糖为附加碳源,蛋白胨为最适氮源,所得最优种子液配方为:藜麦添加量100 g/L、蔗糖添加量30 g/L、蛋白胨添加量30 g/L,且利用最优种子液配方进行固态发酵后,红曲固态发酵藜麦感官评定及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均优于未发酵藜麦。  相似文献   

9.
为推广藜麦的食用和加大藜麦深加工食品的开发,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藜麦可溶性膳食纤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对提取的藜麦可溶性膳食纤维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藜麦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酶添加量0.70%,酶解pH为5.10,酶解温度51℃,酶解时间60min,超声...  相似文献   

10.
以藜麦为原料,藜麦甾醇得率为考察指标,利用超临界CO2-皂化法萃取藜麦甾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对藜麦油脂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提取藜麦甾醇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0 h,在此条件下,藜麦甾醇的得率可达20.20 mg/g。从藜麦油脂中共分离鉴定出29种脂肪酸,其中主要的脂肪酸为亚油酸、亚麻酸和油酸,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74.59%,超长链脂肪酸含量高达27.66%,是其它品种藜麦含量的2倍;支链脂肪酸的含量达0.63%。该研究为藜麦的深度开发和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是南美洲特有的一种植物,其叶片、花、果实、籽实和种皮中富含皂苷,藜麦皂苷是一种苦味物质和抗营养因子。目前常用的皂苷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酸碱水解法、沉淀法、超临界CO_2法及超声波萃取法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藜麦皂苷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抑菌、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这些特性都使藜麦皂苷成为医学、保健品、食品等行业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主要对藜麦皂苷的研究现状、结构组成、提取方法、分离纯化、分析测定、生物活性、以及环境对藜麦皂苷的影响进行了概述,以期为藜麦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具有"营养黄金""未来食品"的美誉,但中国种植藜麦历史短,食用基础都在国外,如何丰富藜麦的食用方法,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藜麦食用方法显得十分必要。试验研究藜麦粉与高筋面粉不同配比混合粉的糊化特性,进一步测定由这些混合粉制成碗托的质构特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青海高原藜麦作为原料,碱性蛋白酶作为酶解剂,研究藜麦淀粉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藜麦淀粉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藜麦淀粉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为0.598%,pH值为9.09,酶解时间为122 min,酶解温度为40.60℃,在此条件下藜麦淀粉提取率的预测值为89.26%。以最佳工艺条件对藜麦淀粉进行提取,验证试验中藜麦淀粉的提取率为(89.09±0.15)%,蛋白质残留率为(1.02±0.46)%。藜麦淀粉提取率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19%,与所建立的模型预测值接近,表明此模型优化藜麦淀粉提取工艺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对段木银耳与袋栽银耳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素进行评估,研究分析两种银耳的无机元素、氨基酸、多糖、蛋白质、脂质、农药残留等成分的含量,对比两者的食用安全性及经济价值。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微波消解检测银耳样品中的无机元素以及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检测其营养素含量,使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检测两种银耳中的六六六和滴滴涕农药含量。结果显示,段木银耳中的钙、镁、铁、锰元素含量高于袋栽银耳,其中钙元素含量是袋栽银耳的45倍多,而袋栽银耳中钠元素含量是段木银耳的2倍左右;段木银耳中的总糖、还原糖及脂质含量高于袋栽银耳,袋栽银耳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则高于段木银耳,但两者相差不多;两种银耳样品中均未检测出农药残留,样品中铅、汞、铬、镉等几种有害金属元素的含量也均在安全限量值以内,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研究表明,段木银耳的营养素和食用安全性均比袋栽银耳高,因此段木银耳的食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以藜麦为原料,通过烘烤、挤压膨化和蒸汽热处理3种方式对藜麦进行加工。采用感官评价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法对其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热加工方式对藜麦风味的影响不同。苯乙醛、反-2-辛烯醛、壬醛、反式-2-壬烯醛和癸醛为热加工藜麦的关键风味物质,反,反-2,4-壬二烯醛为蒸汽热处理藜麦特有的关键风味物质,苯乙醛对烘烤藜麦的熟花生香味贡献较大。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进一步对不同方式热加工后的藜麦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挤压膨化和蒸汽热处理对藜麦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影响较大。此外,不同热加工方式均可以降低藜麦的苦涩味,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皂苷含量进行测定,烘烤、挤压膨化和蒸汽热处理后藜麦中的皂苷含量降低,与藜麦苦味的减少有关。本研究为藜麦的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白、黄、红、黑等4种藜麦为材料,采用福林酚法、亚硝酸钠-硝酸铝法进行总多酚、总黄酮含量测定,以清除DPPH·、ABTS+2种自由基的能力为评价指标,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4种藜麦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分别为(1.6374±0.0047)~(2.8776±0.0699)mg/g和(4.4480±0.0646)~(10.3109±0.1131)mg/g。黑藜麦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均最高。4种藜麦醇提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的为红藜麦(EC50=6.5440mg/mL),最弱的为黄藜麦(EC50=15.242 8 mg/mL)。只有红藜麦和黑藜麦醇提物均对ABTS+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效果,其EC50分别为42.0292mg/mL、49.2832mg/mL。4种藜麦均含有一定量的总多酚和总黄酮,红藜麦和黑藜麦的抗氧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20,(2):157-164
为了明确小麦粉中添加藜麦粉对馒头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该文探讨了高筋小麦粉中添加不同比例不同品种藜麦粉(红藜麦、白藜麦以及黑藜麦)对混配粉面团和馒头品质的影响,分析了混配粉面团粉质特性、馒头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以及馒头加工过程中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10%和20%藜麦粉的3种藜麦混配粉馒头均能保持较好的弹性、黏聚性和回复性,且感官评价总分均在82分以上,而添加30%藜麦粉严重降低了馒头品质。3种藜麦混配粉馒头的多酚含量均显著高于高筋小麦粉馒头(40. 39 mg GAE/100g),尤其添加20%藜麦粉的黑藜麦混配粉馒头最高(165. 41 mg GAE/100g)。在藜麦馒头加工过程中,抗氧化活性降低。与小麦馒头相比,添加20%藜麦粉的馒头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加,其中,添加黑藜麦粉的馒头抗氧化活性最高(ORAC值为2 624. 4μmol TE/100g)。3种藜麦粉的适宜添加比例为20%,此添加比例可以在保证藜麦混配粉馒头品质的同时有效提高馒头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筛选不同颜色藜麦营养价值较高的品种并揭示藜麦品种间抗氧化性质的差异。以红藜、白藜、黑藜三种不同颜色种类的藜麦为原料,对其进行固态发酵,从总糖、总酸、氨基酸态氮、pH值四个方面评价藜麦固态发酵产物的营养价值,对总酚含量进行测定,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铁离子的还原能力等为外抗氧化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不同颜色的藜麦品种对固态发酵产物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大米为参照,在相同发酵条件下,大米的总糖含量明显高于藜麦(P<0.05),不同颜色的藜麦总糖含量存在差异;黑藜和红藜的总酸含量明显高于白藜(P<0.05);藜麦的氨基酸态氮含量高于大米(P<0.05),且黑藜与红藜相近略高于白藜;黑藜的DPPH清除率高于红藜与白藜;藜麦的铁离子还原能力远高于大米,且红黑藜的还原能力较强。在三种藜麦中,黑藜与红藜的抗氧化性较强,营养价值也更高,白藜在总糖与总酸上更为均衡化。  相似文献   

19.
对3种品系藜麦(黑藜麦、红藜麦和黄藜麦)进行体外模拟消化,研究多酚类物质和黄酮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总多酚含量为黑藜麦红藜麦黄藜麦(P0.05),总黄酮含量为红藜麦黑藜麦黄藜麦(P0.05)。经体外模拟消化后,口腔、胃和小肠能显著促进多酚类物质和黄酮类物质的释放(P0.05)。FRAP抗氧化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约为口腔小肠胃大肠(P0.05),且藜麦消化液抗氧化性与多酚类和黄酮类物质释放量呈显著正相关。经体外消化后藜麦中结合型多酚类化合物(没食子酸、阿魏酸等)被显著释放,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使藜麦具有较高的营养健康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膨化藜麦粉、牛奶为原料,选取嗜热链球菌6063、保加利亚乳杆菌6064、动物双歧杆菌B15混合发酵藜麦牛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探究膨化藜麦粉的添加对酸奶品质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益生菌发酵藜麦酸奶的最佳菌种配比为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动物双歧杆菌=2:1:2,最佳工艺为接菌量2%(v/v),藜麦添加量5%(w/v),发酵温度41 ℃。在此条件下,藜麦酸奶风味良好,乳酸菌总活菌数达到109 CFU/mL。从发酵开始至贮藏21 d结束,藜麦酸奶可滴定酸度始终高于纯酸奶,乳酸菌总活菌数低于纯酸奶。藜麦酸奶成品的蛋白质、多酚及黄酮含量分别比纯酸奶提高了88.67%、166.67%、284.62%。乳酸、甲酸、乙酸、丙酮酸含量分别为5.80、1.42、0.11、0.01 mg/g。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风味分析,藜麦酸奶中共检出7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与纯酸奶相比,新产生3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结果将为藜麦酸奶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工艺依据,进一步促进藜麦的应用与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