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内排土场面临内排空间不足需要进行增高、端帮出水渗入排土场、基底倾向与排弃物倾向相同等诸多边坡稳定性不利因素。通过研究内排土场基底岩性和影响内排土场的不良地质条件,并根据排土场存在的破坏类型,分析了内排土场7种潜在破坏模式,确定了内排土场滑坡模式为沿排弃物料滑动与沿基底弱层滑动,控制内排土场增高主要因素为基底下部5~10 m之间的弱层。  相似文献   

2.
为了合理评价含基底软弱层的露天煤矿内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实现内排土场边坡形态动态优化设计,根据对露天煤矿内排土场地质资料调查分析,确定了露天煤矿内排土场潜在的滑坡模式,分析了内排土场排弃至不同位置时的边坡稳定性。基于内排土场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确定了不同时期内排土场边坡的排弃高度与边坡角度。实现了内排土场在动态的排弃过程中边坡形态的动态优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霍林河北露天煤矿开采条件和开发现状,针对露天煤矿实际生产中相邻采区转向过渡、采区间煤柱回采、内排土场空间紧张等难题;分析了采场-内排土场复合边坡稳定性,采用内排压脚、随采随排、及时压帮的方式解决内排土场滑坡区域带来的边坡安全隐患问题,确定了采区间煤柱区域最终开采形态和开采方式,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详细规划了采区转向过渡时期的采剥工程计划,优化内排土场排弃空间,避免发生外排占地,为露天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胜利露天煤矿东帮涌水和内排土场的滑坡因素的分析,找出了可能引起内排滑坡的主要因素为东帮地下水涌水,所以,采取了疏干排水、在内排基底修筑疏水盲沟、在内排上部修筑防隔水坝和减缓内排边坡角等综合治理措施,来防止内排土场发生滑坡。  相似文献   

5.
针对霍林河南露天煤矿横采内排工艺应用现状,考虑到内排追踪距离、边坡稳定性等因素,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踏勘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最小内排追踪距离,选取典型剖面分析南露天煤矿现状端帮、横采工作帮、横向内排土场边坡的稳定性,并确定了端帮边坡和横向内排土场边坡的最大稳定帮坡角。分析得出横采内排工艺端帮边坡、工作帮边坡以及横向内排土场边坡均满足安全储备系数要求,计算得出端帮边坡最大稳定帮坡角为25°,横向内排土场边坡最大稳定帮坡角为17°。  相似文献   

6.
在对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内排土场的滑坡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模拟等手段对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内排土场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内排可能滑坡的主要因素为地下水,所以,主要采取疏干排水及减缓内排边坡角措施来防止内排土场滑坡。  相似文献   

7.
排土场边坡稳定是确保露天矿持续、正常生产和周边作业人员及设备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如何针对排土场边坡实际条件,对其稳定性进行科学评价,并提出合理的边坡稳定性控制措施是采矿工程领域工程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的技术问题。论文针对安家岭露天煤矿实际条件,运用岩土力学试验、极限平衡分析等方法和手段,对首采区运输主出入沟北侧、破碎站以东的内排土场南帮边坡稳定性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大三轴剪切试验,确定了排弃物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在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及潜在滑坡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极限平衡分析法优化了内排土场南帮的边坡形态;制定了基于地表位移监测的内排土场边坡稳定性控制方案。研究成果对于安家岭露天矿排弃工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勇 《煤炭工程》2012,(Z2):91-93
胜利一号露天煤矿为满足生产需求、减少占地,计划对沿帮排土场进行增高扩容.为保证增高扩容后边坡的稳定,采用边坡勘察、室内试验、边坡极限平衡分析、边坡数值分析等手段对沿帮排土场扩容进行了研究,最后给出了排土场扩容的具体设计参数,并初步制定了提高边坡稳定的措施,保证了露天矿的正常生产,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针对露天矿土-岩复合逆倾边坡到界边坡形态设计问题,结合达连河露天煤矿外排土场北帮-采场顶帮复合逆倾边坡的工程实际,基于刚体极限平衡与三维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了露天矿土-岩复合逆倾边坡的滑坡模式及稳定性规律,设计了最终边坡形态,确保北帮到界过程中煤炭资源回采的安全。研究结果表明:达连河露天煤外排土场北帮-采场顶帮复合逆倾边坡的滑坡模式为圆弧滑动;使外排土场北帮-采场顶帮复合逆倾边坡满足安全要求的采场边坡角为33°;露天矿土-岩复合逆倾边坡岩体的破坏形式为拉张-剪切复合型,岩体自重作用下的坡脚处应力集中造成的局部岩体破坏是整体边坡失稳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0.
结合某露天煤矿内排土场地质环境现状,发现其潜在滑坡趋势已形成,通过比较边坡稳定性分析常用方法的优缺点,选择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作为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的主要判别方法,并借助摩根斯坦-普瑞斯法综合分析内排土场边坡的可能滑裂面;2种方法计算的稳定性安全系数分别为1.015和1.003。结果表明,内排土场边坡现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受软弱泥层影响大,具有沿软弱泥层整体滑移的危险,为提前制定有效的边坡防护措施提供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云生 《煤矿安全》2020,(3):235-238
采用摩根斯坦-普瑞斯法和有限差分法对层状软岩边坡在无水位和雨季水位2种状态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并以顺兴露天煤矿采场和排土场边坡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降雨对采场南帮边坡剖面D2的稳定系数折减幅度最大,达到了29.63%;对西帮D3剖面位置的弱化幅度最小,仅为0.14%。其主要原因在于南帮的暴露面积相对于其它边坡更大,在降雨影响下南帮边坡内部的水位线浸没了潜在滑面,增加了潜在滑面上部滑体的重力和水压力,造成边坡安全系数的急剧下降。采取削坡减重、内排压帮及疏干排水相结合的滑坡防治工程措施可有效的提高边坡稳定性,防止形成滑坡。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魏家峁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性破坏模式,介绍了该露天煤矿的工程地质条件,利用FLAC3D软件构建工程地质模型,分析了工作帮边坡、内排土场、东一排土场、西南排土场、非工作帮的稳定性破坏模式,得出的结论对该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型露天煤矿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且主要集中于内蒙古地区,该区域岩性以软岩为主。以软岩为主的采场、排土场复合边坡形成后,采场软岩边坡将在外排土场的载荷作用下发生变形,同时外排土场也发生沉降作用,两个应力场复合叠加后,致使复合边坡整体应力场发生变化,不利于边坡稳定,易形成复合滑坡灾害。本次分析是基于强度折减理论,应用FLAC3D对采场排土场复合边坡变形进行数值模拟,展现出采场排土场复合边坡的变形机理。依据数值模拟结果,获得采场排土场复合边坡的最危险滑面和多处潜在滑动面,为采场排土场复合边坡失稳的预测及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霍林河北露天煤矿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边坡稳定性较差.为了揭示北露天煤矿滑坡机理,采用边坡稳定性雷达监测技术,结合雷达监测数据和边坡自身特点,分析北露天煤矿排土场潜在滑坡模式;通过边坡稳定性雷达提前获取变形数据,在边坡失稳时提前发出滑坡预警,以确保坑下生产作业安全;最后对雷达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重点监测区...  相似文献   

15.
针对胜利东二号露天矿首采区采场南帮-南排土场复合边坡变形实际情况,结合现场揭露的泥岩弱层等工程地质条件,建立了南帮复合边坡模型,利用极限平衡法对南帮复合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南帮复合边坡存在滑坡危险的结论,预测其破坏模式为顺层滑坡。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矿山开采,胜利一号露天煤矿内排土场北帮稳定性问题较为突出。结合该矿实际问题,在工程地质勘查基础上采用Bishop法计算稳定系数,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稳定系数进行验证,进而对胜利一号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判断内排土场北帮边坡的稳定情况。  相似文献   

17.
针对黑岱沟露天煤矿阴湾排土场出现大量裂缝,局部区域发生滑移,调查了排土场裂缝分布规律,分析了监测数据。在此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潜在滑坡区现状边坡破坏机理和滑坡影响进行了研究及分析。  相似文献   

18.
针对露天矿内排土场在堆叠过程中的边坡形态问题,以哈尔乌素露天矿内排土场为工程背景,应用刚体极限平衡软件定量分析了内排土场堆叠至不同高度时的边坡稳定性及其潜在滑坡模式,采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内排土场边坡进行模拟分析,揭示了内排土场边坡的变形破坏形式及其滑坡机理。结果表明:哈尔乌素露天矿内排土场的潜在滑坡模式及其稳定性主要受基底弱层的控制;优化后排弃至1025平盘时边坡角度为18°、排弃至1095平盘时边坡角度为17°、排弃至1165平盘时边坡角度为16°、排弃至1200平盘时边坡角度为16°;内排土场边坡的滑坡机理为基底赋存的弱层在排弃物料的自重作用下产生塑性屈服,其与排弃物内部产生的滑裂面贯通时,边坡岩体发生剪切破坏并沿内排土场基底弱层挤出。  相似文献   

19.
利用刚体极限平衡分析法(毕肖普法和剩余推力法)结合工坡稳定性分析软件以分析金正泰露天煤矿内排土场边坡稳定性,揭示其潜在滑坡机理,为该矿排土场稳定性研究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他矿排土场稳定性分析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新疆黑山露天煤矿南帮顺层边坡在内排形成过程中局部发生排弃物滑落的问题,对排土场滑塌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确定该排土场滑坡属于"滑移-坐落式"滑坡模型,并且提出了顺层边坡破煤层底板三角岩5 m小台阶的内部排土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