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冷起动时间较长是小排量高压共轨柴油机所面临的问题之一。研究改善小排量高压共轨柴油机的冷起动时间的同时,考虑满足相应的排放要求。以某排量为1 L的柴油机为研究对象,提出柴油机冷起动改进的方案,并对预热部件、飞轮、燃油系统进行优化与改进进行了相关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措施改善了柴油机的冷起动性能,同时也满足了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2.
魏崇帆 《内燃机》2013,(6):47-49
当环境温度为0~10℃时,我们在某型号柴油发动机上进行了冷起动试验,起动效果差。针对该问题,我们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起动喷油量、喷油提前角、预热、轨压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束后进行了冷起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预热是改善该型号发动机冷起动性能的主要因素;起动喷油量、喷油提前角、轨压、预喷对起动性能的改善幅度有限。  相似文献   

3.
共轨油压对高压共轨柴油机起动特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高压共轨试验测控系统,确定了高压共轨柴油机起动特性评价指标,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共轨油压对高压共轨柴油机起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它控制参数不变的前提下,柴油机起动过程的轨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随着共轨油压的变化存在一个轨压值使起动性能最佳,过大或者过小的共轨油压都会使起动时间增加,HC排放增多.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典型的电控高压共轨系统的结构,从进气系统、排气系统、润滑系统、燃油系统、起动系统、ECU、传感器和喷油器几个方面分析了电控高压共轨式柴油机起动困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6DF2柴油机冷起动困难的问题,用自主开发的电控高压共轨系统取代原机所用的机械泵系统,并设计了起动控制策略,主要包括对主喷及预喷油量,主喷及预喷定时以及起动轨压的控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自主高压共轨系统及以上控制策略能在不增加任何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大幅提高6DF2柴油机的冷起动性能,满足实际车用柴油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车用柴油机起动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发现,一些满足排放法规的车用柴油机投入使用后,在寒冷地区起动困难,而且起动后排气管冒浓白烟,这不仅给用户带来不便,还污染环境,成为低排放车用柴油机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介绍了解决这一问题所进行的试验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过小的供油提前角是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因素,加大起动时的供油提前角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预喷射对高压共轨柴油机起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预喷射对高压共轨柴油机起动特性的影响,针对某柴油机厂生产的4dc型高压共轨柴油机建立了试验测控系统,提出了起动特性评价指标,通过试验研究了有无预喷射、不同预喷油量和不同预喷时间对起动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预喷射对于高压共轨柴油机起动性能的影响是很大的,引入预喷射之后,起动时间和HC排放有了明显改善;工况一定时,存在一个最佳的预喷射量,过大或者过小都会使起动时间增大,HC排放增多;同时,存在一个最佳的预喷射时间,过大或者过小都会使起动时间增长,HC排放增大.  相似文献   

8.
GD-1高压共轨式电控柴油机的起动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基于GD-1高压共轨电控柴油机分析了柴油机起动困难的原因,并在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柴油机起动过程的控制策略,分别对喷油量、喷射压力与燃油喷射进行控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以上控制策略可有效改善柴油机起动性能。此控制策略可在不增加任何硬件的基础上提高柴油机的起动性能,满足实际车用柴油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对柴油机起动阶段排放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柴油机起动阶段,因温度较低,尾气排放以未燃HC为主,本文针对高压共轨柴油机起动阶段的HC排放展开了试验研究.高压共轨喷射系统具有精确、灵活控制喷油量及喷油定时的优点,在柴油机起动过程中,分别通过改变共轨油压、喷射提前角、起动喷油量、预喷油量、预喷射时间这5个喷射控制参数值测试分析了HC排放的规律,可知:这5个喷射控制参数均存在一个最佳值使HC排放量最低,过大或过小均对HC排放的减小不利.  相似文献   

10.
张有  邹龙  刘雄  蔡遂生  夏秀娟 《柴油机》2004,(Z1):16-18
在现有D6114B型柴油机产品平台上,应用柴油机电控技术,开发成欧Ⅲ型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详细介绍了总体布置设计、零部件设计及计算分析、样机台架试验研究.初步试验研究表明:该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艮  王剑平  曹诚  周庆年 《内燃机》2011,(1):39-40,59
建立了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工作过程的数值仿真模型,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喷油器不同喷孔直径和喷孔数的组合对喷油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软件仿真技术对高压共轨燃油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和优化设计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发电用柴油机的排放必须达到欧洲非道路排放III阶段A标准的要求,使用电控高压共轨系统对其进行了匹配,为使匹配工作进展顺利,设计了一套匹配流程,并按照流程的步骤对高压油泵、喷油器、轨、电控系统和标定策略等进行了匹配和设计,匹配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此流程匹配出来的柴油机各项指标都达到了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
对某高压共轨柴油机上燃用E0纯柴油和3种不同配比的乳化柴油的燃烧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测得不同转速和负荷下,燃用E0纯柴油和3种不同配比乳化柴油的缸内压力、压力升高率、瞬时放热率、累积放热率以及燃烧持续期的曲线。结果表明:乳化柴油的燃烧特性与E0纯柴油类似;在2000r·min^-1、50%负荷和3200r·min^-1、50%负荷工况下,燃用乳化柴油的缸内最高压力更高,在试验所测的其它工况下,乳化柴油的缸内最高压力相比E0纯柴油均没有明显下降;乳化柴油的瞬时放热率峰值和累积放热率曲线均高于E0纯柴油,ED乳化柴油的瞬时放热率峰值最高;燃用乳化柴油后,燃烧持续期缩短。  相似文献   

14.
CA6110/125ZLRA5高压共轨电控柴油机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对原样机进行了性能与排放试验。在对共轨样机的试验中 ,通过改变共轨压力、喷油定时、预喷间隙和预喷量以及发动机的进气涡流比等参数 ,找出了这些参数对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规律 :降低涡流比可使柴油机的烟度、颗粒度及标定点的比油耗明显改善 ;提高轨压可明显改善柴油机的烟度和比油耗 ;增大提前角可使烟度降低。对两种柴油机均进行了负荷特性、速度特性、排放特性试验 ,共轨样机与原样机相比烟度、比油耗明显下降 ;随着负荷的增大NOX 也大幅度下降。研究结果表明 :共轨发动机的各排放指标均超过了欧Ⅱ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共轨压力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及其共轨压力调节原理,制定高压共轨系统共轨压力控制策略,编写共轨压力闭环控制程序并开展共轨系统平台试验,验证了共轨压力闭环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16.
1前言 日本日野汽车公司以“性能与环境相溶合”为座右铭,正在开发人与自然溶为一体的高性能汽车。 最近在大型载重车用直列六缸发动机上,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开发了新K13C型增压中冷发动机,该发动机进一步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经济性、安全性,已安装在1998年春季开始销售的大型载重汽车上。 本文以该柴油机的核心技术共轨系统作为中心,对新K13C发动机的特征进行说明。2 开发目标 为减轻用户负担及防止地球温室效应,降低燃油耗日益成为紧迫且重要的课题。带有增压中冷的发动机能进一步降低燃油耗而被广…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可变几何面积增压器(VGT)与某轻型柴油发动机的匹配试验研究。在稳态工况下,系统研究了VGT开度对EGR柴油机的性能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通过调整VGT的叶片位置可以在保证较大空燃比的前提下实现较为理想的EGR率,从而达到降低NO_x与PM的目的;合理的分配VGT叶片开度,可有效降低柴油机的油耗水平。  相似文献   

18.
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是一个兼有离散事件和连续过程的混合系统.针对这一特点,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建立了共轨系统实时仿真模型.该模型将喷油器的燃油喷射事件看作轨压的一种扰动,调节轨压控制阀的高压燃油回流量作为对扰动的补偿,因此能客观地反映共轨管内的压力波动特性.仿真分析及油泵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效率,适合ECU硬件在环测试中轨压控制策略的确定和可控燃油喷射参数的初步标定.  相似文献   

19.
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和柴油机电控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作为一种高度柔性控制的燃油喷射系统,以其显著的优越性,已经成为现代柴油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详细介绍了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和特点,概括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给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功率柴油机循环喷油量较大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带蓄压腔式的电控喷油器。利用CFD软件对喷嘴内的燃油流动进行多维两相流建模,研究分析蓄压腔参数对喷嘴内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节流孔面积的增大,孔内空化效应增强,燃油流速降低,出口流量减少;当蓄压腔容积增大时,空化效应增强,喷孔下游燃油的速度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