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横跨珠江口水域,大桥沿线大量的桥墩和海中人工岛必将对珠江口水域的水动力环境产生影响.采用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模拟了建桥前后珠江口水域的水动力变化和影响程度,采用非结构网格模拟桥墩和人工岛的形状,有限体积法求解水沙控制方程.模拟结果表明,大桥工程引起的水动力变化区域主要集中在东、西人工岛上下游各5 km及非通航区桥位上下游各1 km范围以内水域,对珠江口水域的水动力分布格局基本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含有紊动黏性项浅水方程的数值求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紊动黏性项对水流方程数值求解的稳定性至关重要.采用基于无结构网格的有限体积法对方程进行离散,对流项的界面通量采用Roe格式的近似Riemann解计算,紊动黏性项采用单元交界面的平均值估算,底坡源项则采用特征分解法处理.应用该模式模拟了圆柱绕流,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形较相符.对港珠澳大桥的海中人工岛水域的潮流运动进行了有效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水建筑物附近水域复杂的水流结构.  相似文献   

3.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三峡勘测公司在完成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岛隧工程香港大屿山至西人工岛测量平台高精度跨海高程传递项目后,以雄厚的技术实力继续续约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测量平台至西人工岛测量平台6 000 m跨海高程传递工作。港珠澳大桥是我国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  相似文献   

4.
伶仃洋为弱潮河口,潮差较小,平均潮差为0.86~1.69 m,最大潮差为2.29~3.36 m.伶仃洋潮汐动力远远强于径流动力,潮流是塑造和控制滩槽格局的主要动力因素.通过伶仃洋河口潮流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伶仃洋河口潮流动力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潮底动力环境影响的范围和强度表现为东部人工岛附近较强,西部桥区附近相对较小;近桥局部区域潮位及流场的变化比较明显,远离桥轴线5 000 m以外区域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5.
由于珠江口港珠澳大桥(包括联络桥)、人工岛及其他重大工程的实施,改变了珠海拱北湾海域潮流与水沙条件,通过珠江河口平面二维模型对拱北湾进行潮汐动力、泥沙淤积进行分析预测,初步提出了拱北湾的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珠江河口整体潮流泥沙物理模型的主要特点.通过局部动床冲刷及悬沙淤积试验,研究了港珠澳大桥修建前后伶仃洋滩地的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修建后主流区附近桥址断面局部河床将出现明显的冲刷调整.与无工程相比,工程后伶仃洋各主要浅滩10年累积淤积厚度有所增大,但量值较小;主要浅滩发展速度呈增大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工程实施后,伶仃洋三滩两槽的总体格局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7.
拟建的港珠澳大桥,为实现桥隧平顺过渡,设置了东、西两座海中隧道人工岛.人工岛地基土上部为深厚淤泥及粉质黏土夹砂层,下部为承压水中砂层,基坑最大开挖深度达15.5 m.为达到基坑干地安全施工目的,综合考虑人工岛支护结构、地基处理方案等因素,对西人工岛暗埋段基坑防渗降水的保留粉质黏土防渗层方案和设置升浆混凝土封底方案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许栋 《给水排水》2020,46(4):129-133
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是举世瞩目的粤、港、澳三地大型跨界衔接工程——港珠澳大桥的重要配套项目。由于口岸建造在海上人工岛上,地基条件差,珠海地处台风频发地区,如何解决口岸核心区重点建筑群内管道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大屋面雨水排水问题、地下室广场防涝问题,是本项目雨水排水设计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于上述问题和技术难点进行解析,设计了一系列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珠江河口整体潮流泥沙物理模型的主要特点.通过清水定床、局部动床及悬沙淤积试验,研究了港珠澳大桥修建后对伶仃洋滩地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修建后对河道的行洪、排涝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伶仃洋海区涨落潮主流没有明显改变.工程后主流区附近桥址断面局部河床将出现明显的冲刷调整.与无工程相比,工程后伶仃洋各主要浅滩10 a累积淤积厚度有所增大,但量值较小;主要浅滩发展速度呈增大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工程实施后,伶仃洋三滩两槽的总体格局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0.
正台风"山竹"9月16日来势汹汹,在其过境珠海期间,港珠澳大桥供电稳定正常,大桥当晚照常亮灯。记者从南方电网广东珠海供电局获悉,港珠澳大桥由110kV拱桥线为其供电,另有两条备用线路保持热备随时待命,分别是110kV人工岛变电站送出的岛桥线及10kV大桥备用线。若110kV拱桥线出现问题备用线路可随时为大桥提供动  相似文献   

11.
廖健雄 《人民珠江》2014,(5):100-103
在我国采用沉管法建造水下隧道是工程测量领域相对较新的技术,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为实例介绍了沉管隧道管节沉放测量的过程、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结果对于制定沉管隧道工程测量技术方案和实施沉管隧道工程测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广东水利水电》2011,(11):I0004-I0004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港珠澳大桥在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上的进一步发展具重要战略意义。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以期于2016年完成,大桥投资超700亿元,约需6年建成。  相似文献   

13.
港珠澳大桥横跨伶仃洋河口,该水域南北长75 km,东西宽约50 km,模拟总水域面积大于2 100 km2.针对此类型的桥梁潮流物理模型设计,桥墩桩群处理是关键问题之一.对于小尺度单桩如仅按几何相似比尺进行设计,则无法满足阻力相似,因此本模型在满足潮流运动相似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大桥桩群总阻力相似的方法进行概化处理,并经过水流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物理模型桩群概化处理和边界控制合理,较好地模拟了大桥建设对水流运动影响,为跨海特大型桥梁模型设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盘锦人工岛建设条件进行初步分析。首先介绍了人工岛工程方案及工程海域的自然条件;其次,采用经验证的二维潮流及对流扩散数学模型对方案实施后的潮流泥沙特征及水体交换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拟建人工岛建设后,水体交换能力较强且对周边海域水动力泥沙影响范围及程度不大,但应注意人工岛附近水域淤积及局部冲刷。  相似文献   

15.
现代工业发达的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城市拥挤,发展人工岛成为目前世界用海的流行趋势。本文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人工岛为例,对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工程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探讨,供类似工程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期澳门在氹仔与九澳岛之间兴建飞机场,并在九澳岛建筑深水港,需要了解珠江河口水沙运动特点及径潮流相互作用对澳门附近周围水域的影响。为此,澳门港务厅曾委托葡国水文学院对该海区进行二维潮流的数位模拟,但因缺乏珠江口门水沙资料,该模型不够完善。而珠委长期从事珠江口门开发与整治工作,积累较多有关资料与研究成果,特别是珠科所现建有大型的磨刀门口门的物理模型。将其扩大后,模型延伸可包括澳门附近水域的范围。这将是进一步研究澳门兴建上述工程前后影响因素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双方愿意在互谅、互让、互惠的基础上为澳门的开发进行技术合作。1988年6月中旬  相似文献   

17.
珠江河口区河网发达,水系庞大,入海口门众多,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河口之一。在分析河口复杂的水动力条件的基础上,介绍自行开发的珠江河口一、二维联解整体潮流数值模拟技术。从应用角度,为了精确模拟工程结构,引进通度系数改进模型,利用水槽模型试验得出桥墩阻力概化公式,成果应用于跨海特大型工程港珠澳大桥防洪影响论证中,流场模拟效果良好,同时对模型进一步完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工程为背景,针对明挖隧道滨海沉积区地层压缩性大、地下水位高的特点,考虑围护结构与土体接触效应,采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分析了基坑坑底旋喷加固体不同空间布置形式和范围对围护结构和周边土层的影响,并对坑底工程群桩不同工况进行对比分析。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潮流作用下复合桥墩局部冲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墩冲刷是桥梁水毁的重要原因之一,准确地计算桥墩冲刷深度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比较准确地计算桥墩局部冲刷深度,结合某跨海大桥,采用非结构网格技术和大、小模型嵌套的方法建立该大桥海区的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采用潮位、流速、流向等实测资料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该海区的潮流动力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大桥工程对周围海域的潮流动力影响,并采用我国行业标准推荐的2种公式以及美国现行规范推荐的公式计算多座跨海大桥桥墩的局部冲刷计算.结果表明:大桥工程对桥区附近水域流速和潮位影响不大,桥墩可能发生最大局部冲刷深度的位置均位于主墩深槽附近.  相似文献   

20.
结合港珠澳大桥工程,将孔压静力触探试验结果与地质钻孔所揭示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确认了采用孔压静力触探试验对于工程中地质分层的可靠性和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