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以腐植酸钠和硫酸锰为原料合成硫酸腐植酸合锰的工艺研究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以及试制品在长沙黄鸡饲养试验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蛋氨酸和硫酸锌为原料合成硫酸蛋氨酸合锌的工艺路线及原料配比、pH等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试制品在黄鸡饲养试验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腐植酸钾的性能,组成和应用情况,以甘肃某地风化煤为主要原料成功地制备了腐植酸钾,并研究了最佳工艺条件,所得产品的收率以原料风化煤计达到了80%,以上,产品的腐植酸含量达到了70%以上,符合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用钛白废硫酸制工业硫酸锰的生产工艺及采用该工艺可获取的良好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腐植酸对铜、锌、钼和锰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腐植酸对水溶液中重金属铜、锌、钼和锰等离子的吸附行为,并对分析的最佳条件进行了探讨。泥炭经磺化处理,制备不溶性腐植酸,其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的增大,腐植酸对铜、锌、钼和锰的吸附率增加。当pH=5时,铜、锌、钼和锰在腐植酸中的吸附率达到最大值。吸附进行20min后,腐植酸对4种离子的吸附率达到最大值。吸附等温线分别以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结果显示:锰、钼和铜吸附的最佳模型为Langmuir方程,锌的最佳吸附模型是Freundlich方程。同时发展了ICP测定重金属铜、锌、钼和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泥炭腐植酸配制的液体肥料开展了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介绍了固相法制备腐植酸脲复合物的方法,对其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分别进行了实验研究,使得水溶性腐植酸的生成率达到了98%以上。  相似文献   

8.
硫酸四氨合铜的制备及成分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玲 《广东化工》2011,38(11):124-125
文章采用将CuSO4.5H2O溶于水,逐滴加入浓氨水至溶液变深蓝色,再滴加乙醇的方法制备硫酸四氨合铜(Ⅱ)晶体,并对其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制备的硫酸四氨合铜(Ⅱ)中Cu2+的平均百分含量为25.60%、NH3为27.52%、SO42-为38.46%、H2O为8.42%,实验测定值与理论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10.
硫酸蛋氨酸合锌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以蛋氨酸和硫酸锌为原料合成硫酸蛋氨酸合锌的工艺路线及原料配比、pH等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试制品在黄鸡饲料试验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腐植酸对化学肥料的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曰鑫  栗丽 《腐植酸》2007,(2):22-27
在有机-无机复混肥中添加腐植酸盐配制成的专用肥料是一种多功能肥料,施入土壤中后提高了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从而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其中腐植酸盐对化肥的调控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氮缓释,对磷活化,对钾增效。通过一些试验充分验证了腐植酸对化学肥料明显的增效作用,也总结了含腐植酸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腐植酸(折纯干基)∶氢氧化钾∶尿素∶自来水=1∶0.28∶0~0.56∶14(质量比),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 h,水溶腐植酸提取率在76.9%~88.48%,尿素可以增加提取率11.58%,尿素反应的腐植酸络合酰胺态氮在1.08%~3.38%。尿素在0.04比例时,乙醇溶解物和离心后残渣中的酰胺态和铵态氮最少,尿素反应最彻底;尿素在0.16比例时,尿素参与反应的络合酰胺态氮最高;尿素在0.32比例时,是提取水溶腐植酸的最佳用量。尿素在碱性条件下可以促进和腐植酸的反应,提高腐植酸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13.
黄丽蓉 《中氮肥》2012,(2):16-19
分析了影响腐殖酸盐型煤粘结剂质量的因素。通过试验,对粘结剂配制过程中的加料顺序,温度、pH、钙镁离子量、粘土加量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粘结剂配制工艺优化后,型煤冷强度由50 kg/个提高到65 kg/个,热稳定性合格率由85%提高到90%以上,型煤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腐植酸作为陶瓷添加剂魅力无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然 《腐植酸》2009,(2):9-13
介绍了腐植酸及其钠盐在陶瓷产业中作为多功能添加剂的应用背景、作用机理、制备及应用概况。对腐植酸钠改性方法、发展方向进行评述。指出腐植酸在陶瓷产业清洁生产中起着推动作用,为陶瓷工艺及质量增添无限魅力,在陶瓷工业生产领域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朱金伟 《化工时刊》1999,13(8):14-16
介绍了植酸的生产方法、应用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reactivity of humic acid (HA) with ozone and to evaluate its effect on decoloration and biodegradability. Reagent HA was selected as a target compound, and the change in overall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color and biodegradability during ozonation were investigated. Partial oxidation such as decoloration was observed, though the complete destruction represented by TOC removal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rate of ozone usage decreased as the reaction proceeded. Degradation to the lower molecular weight fragments was confirmed by ultrafiltration.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or and fragmentation was verified. Decoloration was represented by a pseudo-first order reaction. Formic, acetic, oxalic and glyoxylic acids were identified by HPLC and ion chromatography as typical 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ozonated HA solutions, represented in terms of the ratio of BOD5 to TOC, was improved.  相似文献   

17.
腐植酸复合微生物肥在蔬菜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觅  章学梅  任鹏  周涛 《腐植酸》2014,(6):20-23
为了研究腐植酸复合微生物肥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本试验设置常规施肥(对照)处理、普通复合肥处理、腐植酸复合微生物肥处理3个处理,研究了腐植酸复合微生物肥在番茄和辣椒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复合微生物肥有利于改善番茄和辣椒的农艺性状;腐植酸复合微生物肥促进番茄和辣椒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可使番茄产量较普通复合肥增加8.7%,经济效益增加21.12%,辣椒产量较普通复合肥增加11.1%,经济效益增加27.27%。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干旱、半干旱农业地区水资源短缺、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进行了腐植酸保水缓释肥在玉米上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腐植酸保水缓释肥具有良好的抗旱保水作用,能够改善作物营养状况,促进作物生长,增强玉米根系活力,增加叶绿素含量,最终提高了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9.
《云南化工》2016,(1):1-5
以湿法磷酸和腐植酸及其盐类为原料,并以美国嘉吉公司棕褐色磷酸二铵(DAP)产品为参照,按照传统法生产DAP的工艺条件进行着色评价实验。先后研究了不同类别的腐植酸及其盐在浓磷酸、洗涤液和水中的溶解性能;进行不同着色剂种类、用量条件下磷酸通氨中和反应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喷浆造粒实验。研究表明:腐植酸类着色剂在DAP生产系统中的适宜添加方式为先将其配制为10%的水溶液,然后再添加到磷酸或洗涤液中;0.15%用量的ESM-1着色剂产品效果最佳,其颜色最接近美国嘉吉公司的棕褐色DAP产品;添加ESM-1型着色剂对产品养分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简述生化腐植酸的功能、制备及其肥料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化腐植酸是创新型环保肥料的一种,不仅能够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而且在修复土壤、均衡营养、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实例对生化腐植酸的功能、制备方法以及在现代农业中的开发应用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我国生化腐植酸肥料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总结了其研究及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