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产生了"信息过载"问题,新闻推荐系统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的新闻。文章完成了一个基于主题推荐的新闻推荐系统的研究和实现,针对该系统的关键部分即新闻主题和用户兴趣模型做了深入的研究并进行了程序上的实现。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主题的新闻推荐方式,将概率主题模型引入到文本推荐中,并深入研究了采用Gibbs抽样算法的LDA主题提取模型。文章在研究基于记忆的用户兴趣模型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主要是针对记忆模型对用户长短期兴趣不适应的问题,提出了根据用户访问频率来确定不同兴趣度衰减速度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网络社交活动个性化推荐精度较低的问题,融合用户对活动兴趣度、召集者影响力以及地理位置偏好等三方面因素,提出一种融合多因素社交活动个性推荐模型。采用LDA文件主题模型求取用户与其参加过的所有社交活动的主题分布,利用隐含主题概率分布来表征用户的兴趣度,并构建用户与召集者间的影响力矩阵。根据活动举办地与用户常住地,建立距离幂律分布,并结合用户参加活动的频数,建立用户地理位置偏好概率模型。采用不同权值配比,综合三方面的因素形成最终的社交活动个性推荐。对比实验表明,该算法与三个因素个性推荐算法相比,准确率至少提高了36.7%,召回率至少提高了35.9%;与其他两个同类网络社交活动推荐算法相比准确率至少提高了8.77%,召回率至少提高了8.57%。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信息过载”问题使准确的新闻推荐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提出基于兴趣标签的个性化新闻推荐系统,利用Hadoop大数据平台,采用基于项的协同过滤算法,通过收集用户的浏览记录和兴趣标签,挖掘用户的主题兴趣,建立用户的兴趣模型,提高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准确性和可扩展性,具有良好的推荐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冠楠  陈端兵  傅彦 《计算机科学》2013,40(11):126-130
如何将合适的信息推荐给合适的用户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推荐系统的基本问题。新兴的社会化推荐系统(social recommender system)通过兴趣相似的用户之间分享信息而达到个性化推荐的目的。使用多维兴趣向量刻画用户的兴趣,采用多智能体模型(multi-agent model)模拟,并引入用户和新闻的质量,分析了用户网络的结构特征以及质量因素对新闻推荐和传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社区的主题不同,社区的中心用户兴趣专一,与社区的主题一致。此外,推荐中引入质量因素可以加快系统在高推荐成功率上的收敛速度,更能区分不同质量用户的粉丝数和不同质量新闻的传播深度与广度,增强了高质量用户和新闻的影响力,提高了系统中新闻推荐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交网络的用户数量呈爆炸式增长,如何为用户推荐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好友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项目-用户兴趣标签图"的协同好友推荐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基于"用户-项目-标签"的三部图物质扩散推荐算法来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并引入"用户-用户兴趣标签图"二元关系,通过用户的兴趣标签图来发掘用户的兴趣主题;然后根据用户主题分布,利用KL距离来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最后将两组结果采用调和平均数方式融合得到用户间的综合相似度,并进行好友的推荐。通过在Delicious和Last.fm数据集上的实验证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Top-N推荐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同时通过在学术社交网站——学者网数据集上进行的学者推荐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核心用户的推荐度。  相似文献   

6.
个性化推荐是解决Internet中信息过载的重要工具,在研究有关个性化推荐的技术和相关动态的基础上,以用户实际应用为驱动,提出一种多维加权社会网络中的个性化推荐算法。首先,该算法构建了用户之间的多维加权网络;然后利用复杂网络的聚类方法——CPM算法寻找邻居用户;最后基于用户之间的相似性做出推荐。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算法的多维网络的推荐系统与基于内容推荐系统和协同过滤推荐系统相比,有较高的查全率和准确率,个性化推荐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的社交网络好友推荐方法用户兴趣不明显、用户之间相关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共同用户和相似标签的协同过滤算法。抽取共同关注用户作为共同项目,加入体现用户兴趣的自定义标签数据,并对标签进行相似度计算处理,以扩充稀疏矩阵,改善协同过滤推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与单指标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相比,基于共同用户和相似标签的好友推荐方法更好地体现了用户兴趣,同时在推荐准确率和平均准确率上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推荐系统中存在的冷启动、数据稀疏、语义缺乏、推荐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事件本体的推荐算法。结合新闻的分类结构和新闻语料构建事件本体,对用户浏览的新闻进行要素抽取并构建用户兴趣模型。基于事件本体的分类结构计算新闻事件之间的相似度,通过用户兴趣模型计算用户兴趣相似度,根据事件本体非层次结构的语义半径寻找相关新闻事件。综合事件本体相似度、用户兴趣相似度和非层次结构相似度3个方面得出新闻个性化推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推荐结果优于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和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  相似文献   

9.
万梅  曹琳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21,38(7):258-264,331
传统基于社交网络的推荐系统均假设社交网络为静态的拓扑结构,而实际社交网络存在动态演化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嵌入和社交网络动态演化的新闻推荐算法.采用神经网络嵌入模型学习用户在时间域和社交网络域的动态表示;利用核映射将高维的动态表示映射至低维的向量空间;从时域和网络拓扑两个上下文识别局部的核心.基于新浪微博数据完成了新闻推荐实验,结果表明,引入用户时域行为信息能够增强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现有多数新闻推荐方法将用户兴趣划分为感兴趣和不感兴趣,难以对用户兴趣实现更精细的描述。针对该问题,将情感空间的思想融合到推荐系统中,提出一种以情感为依据的阅读兴趣表述方法。采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对眼动追踪数据的分析,提取阅读兴趣和眼动追踪数据之间的关系,建立基于眼动数据的用户兴趣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准确率达到86%,比PLSR模型高7%,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的旅游路线推荐算法推荐准确率不高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兴趣点(POI)流行度和用户兴趣偏好的个性化旅游路线推荐(PTIR)算法。首先通过分析得到用户真实的历史旅游足迹;然后根据用户在每个景点的逗留时间提出基于时间的用户兴趣偏好;最后在给定的旅行时间限制、起点和终点下,设计最优旅游路线计算方法。在Flickr社交网站的真实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传统的只考虑POI流行度的算法,该个性化旅游路线推荐算法的准确率和召回率都有较大提升;相比只考虑用户兴趣偏好的算法,该个性化旅游路线推荐算法的准确率和召回率也有所提高。实验结果表明综合考虑POI流行度和用户兴趣偏好能使路线推荐得更准确。  相似文献   

12.
用户间多相似度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传统的User-based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仅采用了单一的评分相似度来度量用户之间对任何项目喜好的相似程度。然而根据日常经验,人们对不同类型事物的喜好程度往往是不同的,单一的评分相似度显然无法准确描述这种不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间多相似度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即基于用户间对不同项目类型的多个评分相似度来计算用户对未评分项目的预测评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预测评分的准确性及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13.
党博  姜久雷 《计算机应用》2016,36(4):1050-1053
针对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仅通过使用用户评分数据计算用户相似度以至于推荐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首先,以用户评分的平均值作为分界点得出用户间的评分差异度,并将其作为权重因子计算基于评分的用户相似度;其次,依据用户项目评分和项目类别信息挖掘用户对项目类别的兴趣度以及用户项目偏好,并以此计算用户偏好相似度;然后,结合上述两种相似度加权产生用户综合相似度;最后,融合传统项目相似度和用户综合相似度进行评分预测及项目推荐。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基于用户评分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所提算法在数据集下的平均绝对误差值平均降低了2.4%。该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推荐算法精度以及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14.
袁正午  陈然 《计算机应用》2018,38(3):633-638
针对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在数据稀疏的情况下存在的性能缺陷和相似性度量方法的不足,为了提高推荐精度,改进原算法得到了一种基于多层次混合相似度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该算法主要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首先采用模糊集的概念将用户评分模糊化,计算用户的模糊偏好,并结合用户评分的修正余弦相似度和用户评分的Jarccad相似度总体作为用户评分相似度;再对用户评分进行分类来预测用户对项目类别的兴趣程度,从而计算出用户兴趣相似度;然后利用用户的特征属性来预测用户之间的特征相似度;其次根据用户评分数量来动态地融合用户兴趣相似度及用户特征相似度;最后融合三个层次的相似度作为用户混合相似度的结果。利用MovieLens公用数据集对改进前后的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当在邻居集合数量较少时,改进的混合算法相对修正余弦相似度算法的平均绝对偏差(MAE)下降了5%左右;较改进的修正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的协同过滤(MKJCF)算法也存在略微的优势,随着邻居集合数的增加MAE也平均下降了1%左右。该算法采用多层次的推荐策略提高了用户的推荐精度,有效地缓解了数据稀疏性问题和单一度量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时间加权的协同过滤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岚  翟正军 《计算机应用》2007,27(9):2302-2303
协同过滤是个性化推荐系统中采用最广泛的推荐技术,但已有的方法是将用户不同时间的兴趣等同考虑,时效性不足。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协同过滤算法,使得越接近采集时间的点击兴趣,在推荐过程中具有更大的权值,从而提高了推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胡伟健  滕飞  李灵芳  王欢 《计算机应用》2016,36(8):2087-2091
协同过滤算法可以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记录去预测其可能喜欢的物品,是现在业界应用极为广泛的推荐算法。但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并没有考虑到用户兴趣的概念漂移,在一些基于时间的协同过滤算法中对推荐时效性的考虑也有所欠缺。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用户兴趣随时间转移的特点,改进了相似度的度量方法,同时引入一种增强的时间衰减模型来度量预测值,并将这两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了用户兴趣的概念漂移问题并考虑了推荐算法的时效性。仿真实验中,分别在不同的数据集中对比了该算法与UserCF、TCNCF、PTCF以及TimeSVD++算法的预测评分准确度和TopN推荐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够降低预测评分的均方根误差(RMSE),并在TopN推荐准确度上均优于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存的基于标签的社会化推荐系统在构建用户兴趣模型时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综合标签及其时间信息的资源推荐(TTRR)模型。此模型考虑了用户的兴趣具有时间性的特点,即用户兴趣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用户最近新打的标签更能反映用户近期的兴趣这一特性。为此,在借鉴协同过滤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利用标签使用频率信息和项目的标注时间来构建用户评分伪矩阵;在此基础上计算目标用户的最近邻集合;最后根据邻居用户给出推荐结果。通过在CiteULike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并与传统的基于标注的推荐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TTRR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出用户的偏好,能够显著地提高推荐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协同推荐技术存在的数据稀疏性和恶意评价行为等问题,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社会网络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该方法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对协同推荐方法加以改进, 结合用户信任关系与用户自身兴趣, 通过计算网络节点的可信度来消减虚假评分或恶意评分给推荐系统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而提高了推荐系统的准确度。实验表明, 相对于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 该算法可以有效缓解用户评分稀疏性及恶意评价行为带来的问题, 显著提高推荐系统的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任柯舟  彭甫镕  郭鑫  王喆  张晓静 《计算机应用》2021,41(10):2806-2812
针对推荐算法中的数据稀疏问题,通常引入社交数据作为辅助信息进行社会化推荐。传统的社会化推荐算法忽略用户的兴趣迁移,导致模型无法描述用户兴趣的动态变化特征,也忽略了社交影响的动态特性,导致模型将很久以前的社交行为与近期社交行为同等对待。针对这两点提出一种社交信息动态融合的社会化推荐模型SLSRec。首先,利用自注意力机制构建用户交互物品的序列模型,以实现对用户兴趣的动态描述;然后,设计具有时间遗忘的注意力机制对社交短期兴趣进行建模,并设计具有协同特性的注意力机制对社交长期兴趣进行建模;最后,融合社交的长短期兴趣与用户的短期兴趣来获得用户的最终兴趣并产生下一项推荐。利用归一化折损累计增益(NDCG)和命中率(HR)指标在稀疏数据集brightkite和稠密数据集Last.FM上把所提模型与序列推荐模型(自注意力序列推荐(SASRec)模型)和社会化推荐模型(社会推荐的神经影响扩散(DiffNet)模型)进行对比验证。实验结果显示,SLSRec模型与DiffNet模型相比,在稀疏数据集上的HR指标提升了8.5%;与SASRec模型相比,在稠密数据集上的NDCG指标提升了2.1%,表明考虑社交信息的动态特性使推荐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个基于Web用户访问路径聚类的智能推荐系统.系统使用基于代理技术的结构,由离线的数据预处理和基于用户访问路径的URL聚类以及在线推荐引擎两部分组成.提出了一个基于用户浏览兴趣的推荐规则集生成算法,在度量用户浏览兴趣时综合考虑了用户浏览时间和对该页面的访问次数.提出了一个基于推荐规则集和站点URL路径长度的URL推荐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比使用基于关联规则和基于用户事务的推荐算法的精确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