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环境温度降低时,汽车前照灯内部会形成雾状凝结,影响行车安全。本文综述了汽车灯具结雾现象的相关研究进展,从车灯内部传热过程入手,分析了车灯结雾现象的成因和机理;然后从车灯温度场和流场仿真、车灯流场优化设计、车灯结雾热平衡实验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总结了目前常用的改善车灯结雾现象的方法,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车灯结雾现象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为车灯结雾现象的改进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2.
汽车车灯内部存在的结雾问题影响车灯的使用效果。从热分析角度 ,分析由于车灯内部存在流动死区和低温区 ,以及环境湿度大而同时车灯的透气性差等原因引起的雾气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汽车灯具设计阶段传统的利用液膜厚度来模拟分析雾气风险的不足,提出了新的模拟方法:采用车灯外配内表面全露点差阈值法进行车灯起雾风险的分析和研究。该方法不仅可以对车灯外配起雾位置和起雾程度做准确判断,同时还能够定量分析潜在的起雾风险区域。通过对该模拟方法的结果与后期试验进行比对,得到一致的结果,为后续进一步研究车灯起雾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设计基于热管和风扇一体化的3种LED散热结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计算了不同材质、不同结构及不同功率情况下LED车灯结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第3种散热结构能充分发挥热管传热和风扇散热的耦合作用,有效地控制恶劣环境下大功率车灯的结温。研究为工程应用中车灯散热结构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由于车灯长期处于振动环境下,车灯结构很容易发生振动失效,产生安全隐患。固有频率是评判车灯振动特性的基本指标。为了在设计前期评估车灯的振动性能,本文基于Nastran软件,针对某款汽车的车灯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该车灯的频率与振型,并利用共振扫描实验测得了频率结果。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温度对车灯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与测试结果最大误差为7.47%,验证了模拟的准确性。随着环境温度从23℃升到50℃,车灯的固有频率会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2~3 Hz。研究成果为车灯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热量管理是LED汽车灯具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主要研究线路板布局对LED汽车灯具散热影响。以几款LED车灯模组为例,利用软件ANSYS Fluent分别模拟分析线路板过孔及线路板布局对LED结温的影响,并测试了模组样件的实际温度或热阻,再将模拟温度值与测试值进行对比,得出了合理的过孔及线路板布局能有效改善LED车灯散热的结论。并从改善散热的角度对线路板布局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压断路器分合闸线圈在长期运行条件下,会受到温度、湿度、盐雾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性能也会发生相应的劣化.采用湿热试验考察温度、湿度对252 kV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的影响,采用交变盐雾试验考察温湿度及盐雾对252 kV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的综合影响,研究了分合闸线圈在相应试验条件下的劣化情况以及分合闸线圈电流的变化情况.研究结...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雾浓度的计量方法以及气象能见度与目标物可见度的区别,建立一个评价雾浓度等级的新方法,并在模拟的稳定雾场环境中,研究不同视觉条件下雾浓度对视力清晰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智能车灯成为未来汽车照明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数字信息,促进汽车照明产业的智能化应用,在智能车灯的设计与制造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照明领域的应用,在设计阶段,应用于汽车数字灯光设计,实现能感知环境及驾驶状态的智能车灯控制;在制造阶段,应用于车灯智能化制造、管理和检测,实现了车灯智能化生产。在不同应用场景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推动了汽车照明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车灯是汽车中的重要安全部件 ,它使驾驶员能及时了解汽车行驶环境的状况 ,保证行车安全 ,同时车灯也是汽车重要的外饰件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缩短车灯产品开发周期 ,对于新车型的开发和整车的改进 ,以及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车灯产品快速设计方法的实现条件和手段 ,并举例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