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11例,其中男3例,女8例,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腹痛相关检查未发现异常,多数患者至出现意识障碍、严重酸中毒表现,此时查血糖、尿糖及酮体异常才明确诊断及治疗,认为腹痛患者查血、尿糖及酮体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治。方法对临床4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治疗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结论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补充胰岛素的同时要注意纠正酸碱及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有2例因合并高渗性昏迷、呼吸衰竭死亡,其余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没有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迅速地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准确地判断病人的血糖血酮水平,抢救昏迷、预防全身感染,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续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联合胃管补液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高渗昏迷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高渗昏迷患者,治疗组68例,采用胰岛素泵与胃管补液联合治疗,对照组67例,采用胃管补液与正规胰岛素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72h内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泵与胃管补液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高渗昏迷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患者的抢救和护理对策。方法 实施有计划的抢救和护理。及时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在小剂量胰岛素应用的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及加强基础护理。结果 27例酮症酸中毒昏迷患者除2例合并有肺部感染、心肺功能不全、呼吸衰竭死亡外,其余25例病情逐渐好转出院,临床抢救护理有效率92.59%。结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可以控制的,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为患者的治疗和急救提供有力的保证,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1型糖尿病的误诊原因及诱发因素。方法对我院于1999年3月至2008年3月误诊的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误诊的疾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误诊疾病中腹泻病3例,肺炎3例,急性支气管炎1例,哮喘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结论儿童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常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极易造成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理系统的护理措施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救治中的重要性。方法将接受相同治疗50例患有酮症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甲组实施全面系统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健康指导及出院指导。对乙组实施基础护理。对比分析2组恢复情况。结果甲组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处理3例出现并发症者症状均较快改善。乙组患者出现并发症者8例,症状改善较慢。结论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强病情观察和基础护理,重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对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中的作用。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56例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的按照护理干预内容完成3个月的调整,中途无一例退出,3个月内无一例患者出现糖尿病加重,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糖尿病合并感染等急性并发症。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后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糖化血红蛋白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决心,积极配合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是干预的主要内容,可以从生活中对疾病进行治疗,减少药物的应用,防范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赵文杰 《化工之友》2007,26(20):9-9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的降糖效果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有效性。方法6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为期40周的罗格列酮治疗观察,单用二甲双胍组27例;合用磺脲类加二甲双胍组33例。均接受罗格列酮4mg/片,晨服。结果2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胰岛素、胰岛抵抗指数(IRI)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罗格列酮是胰岛素增敏剂,有明显的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综合症,其特点是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研究表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是胰岛素转导信号的负调节因子,已经是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一个新的靶点。PTP1B抑制剂能够有效地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PTP1B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关欣 《医药化工》2006,(12):16-19,23
现今的胰岛素市场主要品种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主要有猪胰岛素和牛胰岛紊。动物胰岛素主要是从动物(猪或牛)的胰腺提取并纯化,由于与人体自身生产的胰岛索在结构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因而当注射进人体后,人体的”防御系统”即医学上所称的免疫系统会发生排斥反应(医学上称为免疫反应),产生一种称为”抗体”的物质、和注射进体内的胰岛索结合,因而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降低血糖的功效,导致某些病人,注射的胰岛索不能发挥降低血糖的功效,注射的胰岛素剂量会越来越大,久而久之导致胰岛素逐渐失效,少数病人免疫反应较严重,可出现皮疹、发热,全身发痒,甚至血压下降,休克等,这些病人就不能继续用这种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静脉输注在临床的应用中十分常见,又非常的重要。肠外营养以静脉输注葡萄糖为主要营养来源,糖尿病的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等急症主要采用静脉输注胰岛素进行降糖治疗。静脉输注胰岛素必然存在血糖监测和胰岛素用量调整的过程。因为在应用胰岛素静脉输注的过程中,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在安全范围,并尽量稳定在理想水平,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否则会对患者造成新的创伤。在一项多变量回归分析研究中发现,胰岛素用量及血糖水平都是患者病死率的独立正性预测因素[1]。我们将临床常遇到的一些对静脉输液中影响胰岛素浓度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对多种脂肪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病人56例,男性33例,女性23例,年龄(61±7)a,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予罗格列酮4mg·d-1;对照组26例,予二甲双肌和(或)磺酞脉类降糖药,疗程均为2 mo并设正常组,健康者54例,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龄(61±8)a.测定治疗前后各组的血压、抵抗素、脂联素、瘦素、血糖、胰岛素抵抗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血压,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抵抗素和瘦素水平均高于正常组,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组.治疗后,观察组抵抗素和瘦素分别降低(1.73±0.22)和(1.4±0.4)mg·L-1,血糖、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纽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脂联素升高(0.6±0.6)mg·L-1,与对照纽[升高(0.4±0.3)mg·L-1]无显著差异(P>0.05).抵抗素与空腹胰岛素、脂联素呈负相关(r=-0.386,r=-0.387),与体重指数、三酞甘油和腰臀比呈正相关(r=0.4,r=0322,r-=0.298).结论 罗格列酮可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抵抗素、瘦素、脂联素水平,这些脂肪细胞因子的改变可能与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抵抗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征,为该病患者进行治疗和预后提供基础。方法将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先行口服糖耐量试验,后分为糖耐量异常组、糖调节正常组及糖尿病组,实行C肽释放试验,观察比较各组之间的血糖(G)、胰岛素(INS)和C肽水平。结果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糖糖耐量异常组、糖调节正常组及糖尿病组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升高,各组之间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肝源性糖代谢异常的防治应从血糖正常时即开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胰岛素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效果不佳时加用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的31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单纯应用胰岛素日使用量>40u,2周后血糖控制仍不理想者,加用吡格列酮(商品名:安龙平胶囊)4mg,每日一次口服,二甲双胍0.25-0.5g,每日三次饭后服用。2周后检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12周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体重指数(BMI),结果治疗2周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2周后测HbA1c及BMI也明显下降。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效果不佳时,加用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后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匣钵在干燥过程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就是开裂。匣钵产生开裂主要是由于干燥收缩不均匀产生了应力,当应力超过了呈塑性状态匣钵坯体的破裂点或超过其呈弹性状态钵体的强度时就会发生开裂。下面,就五个方面来阐述。一、原料: 1.钵体泥料中粘性物质太多,在干燥过程中收缩较大,当与熟料混和不均匀时,产生应力。这时的应力易超过呈弹性状态钵  相似文献   

17.
通过系列对比实验,研究了弱碱性条件下,丁酮连氮与弱碱性物质A反应制取联二脲的过程中酮连氮与弱碱性物质A投料之比、水解温度、时间、洗水温度、pH值等影响产物收率的各种因素。计算出反应最佳投料比。水解过程中pH值过高时通过加入少量酸性物质调节至弱碱性。弱碱性条件下生产的联二脲避免了酸性条件下水解缩合反应中产生的大量含酸废水,使ADC发泡剂的生产过程更趋于对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8.
小儿神经性尿频症,国内外专著尚无专门记载。通过50例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探讨其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依据,治疗应用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主,每次剂量为4mg/kg,一日3次口服,1周为1个疗程。在治疗中配合心理治疗,以消除精神紧张、惊吓、焦虑等外部诱发因素及酸血症导致的酸性尿,从而解除膀胱三角神经组织受酸性尿刺激,兴奋性增高而表现的尿频、尿急症状。该疗法疗效显著,治愈率达94%,总有效率98%,体现了疗程短,花钱少,使用方便,无副作用,安全可靠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体内尿酸积累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与痛风、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但现有的药物副作用很严重.植物活性成分已被证实在治疗高尿酸血症方面有效果,而且具有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来源广泛等优点.在分析高尿酸血症病理特性的基础上,主要对黄酮类、多酚类、皂苷类、多糖类等植物活...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多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特征包括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 binding protein 2,IGF2BP2/IMP2)作为机体一种重要的胰岛素分泌相关蛋白,其主要在胰腺、脂肪和肠道等组织细胞中表达,IGF2BP2被证实可下调IGF2的表达,与其有关的胰岛β细胞功能破坏是T2DM及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因此,IGF2BP2基因可作为预测糖尿病风险的重要因子之一。本文就IGF2BP2基因与T2DM之间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