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利用RS技术从1996和2005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提取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信息,在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功能,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通过土地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模型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并分析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区域以农林牧业生产为主,耕地-林地相互转换最为剧烈;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具有较高的保留率;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具有较高的转换率;2005年区域土地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一般,与1996年相比有变好的趋势;略微和基本变好所占比例为21.39%,基本不变的比例为78.17%,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略微变差占最小的比例,该结果对区域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参考国内外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甘肃省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简称 PSR)结构模型,构建了一套包括22个指标变量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计算了甘肃省2005—2013年的综合生态安全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来看,甘肃省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状况逐渐改善,但还处于“一般”状态。  相似文献   

3.
以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滨州市为例,从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三个方面选择评价指标建立了针对土地利用的可拓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可拓数据挖掘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该地区20年来的土地利用方式及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为该区域今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科学的土地利用管理提供决策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为动态监测珲春市生态环境,选取人类活动、土壤和植被3个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建立了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利用1996年9月、2004年5月和2015年9月3个时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图,提取了3个对应期的土地利用数据、植被覆盖度数据以及土壤侵蚀数据.通过叠加分析得到这3个时期的生态环境状况综合指数数据.数据显示:这3个时期占比例最大的生态指数分别为"优"(48.02%)、"良"(46.91%)和"良"(48.38%),说明珲春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良好;3个时期的生态指数呈"优"的地区面积逐渐减少,生态指数呈"良"、"中"和"差"的地区面积逐渐增长,说明珲春市的整体生态环境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评价皖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为实现皖北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依据。通过构建皖北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统计数据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皖北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的发展程度和耦合协调度,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和生态环境水平研究期间不断增大,说明皖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呈现好转;耦合关系变化与之相似,2005—2009年皖北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状况为高度不协调,之后协调度有所提高,2011年为低度协调。通过研究皖北地区城市化发展历程及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为提高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新乡市待整理、复垦与开发各类利用不充分和未利用土地的类型、区域分布状况 ,指出这些土地利用类型的特点、利用方向并对它们进行了规划 ,从而合理地利用这些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 ,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 .  相似文献   

7.
新乡市土地整理、复垦与开发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新乡市待整理、复垦与开发各类利用不充分和未利用土地的类型、区域分布状况,指出这些土地利用类型的特点、利用方向并对它们进行了规划,从而合理地利用这些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临川区土地生态环境的研究,采用德尔菲法、等距划分法、加权指数法,确定该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权重、以及安全等级,得出临川区各乡镇的生态环境安全指数,为临川区土地生态环境安全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水生态环境承载力可以作为衡量区域经济社会与水生态环境协调程度的判据.以生态环境需水量和水环境容量作为水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础,构建了山东省水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单项指标评价;建立了水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并对山东省2000~2005年水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成果为有关决策部门指导水环境管理、水资源保护和推进生态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水生态环境承载力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水生态环境承载力可以作为衡量区域经济社会与水生态环境协调程度的判据.以生态环境需水量和水环境容量作为水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础,构建了山东省水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单项指标评价;建立了水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并对山东省2000~2005年水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成果为有关决策部门指导水环境管理、水资源保护和推进生态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Evaluating land use efficiency is critical to the revision of general land use planning. An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for regional land use efficiency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aspects of society, economy,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The weight of each indicator was defined by an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the entropy method (EM). Then, a case study in Zhanjiang was carried out to analyze the regional land use efficiency from 1996 to 2004 and its developmen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multifactor composite evaluation and an analytical model of the degree of coordin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and use efficiency with respect to society and the economy improved, whereas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fficiencies were found to decrease. The degree of coordination in Zhanjiang is still at the status of basic coordination. Finally, measures for enhancing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stablishment are suggest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gulations of land use structure and patterns, establish ecological forests for the public good and green corridors and prevent the soil erosion.  相似文献   

12.
Evaluating land use efficiency is critical to the revision of general land use planning. An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for regional land use efficiency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aspects of society, economy,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The weight of each indicator was defined by an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the entropy method (EM). Then, a case study in Zhanjiang was carried out to analyze the regional land use efficiency from 1996 to 2004 and its developmen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multifactor composite evaluation and an analytical model of the degree of coordin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and use efficiency with respect to society and the economy improved, whereas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fficiencies were found to decrease. The degree of coordination in Zhanjiang is still at the status of basic coordination. Finally, measures for enhancing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stablishment are suggest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gulations of land use structure and patterns, establish ecological forests for the public good and green corridors and prevent the soil erosion.  相似文献   

13.
以遥感影像资料为依据,运用Costanza的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分析1996~2000年哈尔滨市阿城区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1996年面积比例为54.38%,2000年为54.55%;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均有较高的保留率,分别为99.68%、99.26%、99.34%、97.24%、97.73%;未利用地的保留率较低,为64.67%;生态服务价值2000年较1996年增加了9.6×106元,生态环境改善,草地、耕地、林地向水域的转移是生态价值增加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增值区域,耕地到水域的转化贡献率最大,为15.96%;生态环境减值区域,林地转化为耕地的贡献率最大,为36.81%.  相似文献   

14.
城郊水土保持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切入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城市扩建过程中,对城区及其周边地区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衍生的生态环境问题非常明显,进而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本研究从郊区与城区物质、能量循环和生态功能联系着手,分析了城郊水土流失的特性和环境影响,根据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灾害损失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建立了城郊水土流失强度及其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从城郊生态整体观考虑,讨论了城区与郊区生态环境的互动效应,提出了建设城市生态安全屏障——城郊水土保持生态安全带设想;并结合特殊的区位功能分区和生态功能链,对城郊各功能区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生态优化设计。为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多功能效应,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乌鲁木齐市生态安全现状,为区域生态建设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历年遥感和统计年鉴数据,采用驱动-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构建城市扩张生态效应指标体系,探究1980—2017年乌鲁木齐市城市扩张的生态效应.[结果](1)1980—2017年间乌鲁木齐市城市用地面积增加6.35 km2,以林地、草地和水域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思想中蕴含着传统生态环境观,徽州因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环境,形成具有徽州特色的生态环境观。本文从徽州生态环境观的角度分析徽州古村落选址、布局、空间营建的思想与方法,挖掘徽州古村落营建理念中的生态环境意识,以及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形成的村落园林化建设思想,以期对当代居住环境规划设计、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从环保角度控制区域土地开发强度,提出了基于环境空气容量的区域土地最大出行产生率确定方法.将用A值法计算出的区域大气环境容量的一部分分担为区域环境空气容量,把由路网容量换算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量与区域环境空气容量作比较,通过调节路网流量使比值为1.剔除过境交通后,利用OD反推理论和调节后的路网流量反推出各小区出行量,根据区域总出行量和可利用土地面积计算出区域土地最大出行产生率.以深圳市某区域路网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确定环境空气容量约束下的区域土地最大出行产生率,在土地开发时考虑环境空气容量,有助于从根源上保护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紧密相关,本文在国家尺度上,选择中国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将CO2排放纳入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函数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度,在ArcGIS软件支持下,分析31个省市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1)2004~2014年间,31省市区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指数整体上升,反映我国近年来,随着土地利用程度的提高,生态安全水平向良性趋势发展;(2)在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耦合度的空间分异上,西部地区的耦合度主要处在低水平耦合阶段和拮抗阶段,中部地区多在磨合阶段,高水平耦合阶段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体现了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耦合水平呈梯度空间分布;(3)从2004、2009和2014年的截面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省市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协调度属于中度协调耦合阶段的土地利用制约型,高度协调耦合区间的省市区数目减少,没有省市区处于极度协调耦合区间,说明我国各省市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水平还较低下.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的土地合理、高效利用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