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等理论、方法为指导,以野外露头资料为主,综合应用钻井、测井等资料对下扬子地区古生代海相地层进行了研究。在野外考察过程中识别出代表四种类型层序边界的不整合面,即隆升侵蚀型不整合、海侵上超型不整合、水下侵蚀型不整合和暴露侵蚀型不整合。此外,还识别出4种类型的凝缩段,即震旦系的煤层,志留系、石炭系高骊山组的页岩,奥陶系的薄层白云岩以及石炭系的薄层灰岩。根据这些界面标志,共划分出11个二级层序,建立了下扬子区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根据下扬子地区古生界野外露头剖面所确定的岩性、岩相、沉积构造等沉积标志特征,确定了下扬子地区古生界发育3种沉积体系类型,即大陆沉积体系,海陆过渡沉积体系和海洋沉积体系。最后结合区域性大地构造背景及前人研究成果,对本区的盆地性质及演化进行了研究,并分别建立了研究区震旦纪-晚奥陶世、泥盆世和石炭纪两坳夹一隆型的克拉通盆地层序模式、晚奥陶世末到晚志留世的前陆盆地层序模式和中、晚奥陶世、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层序模式,总结了其各自的层序发育特征,明确了研究区不同类型背景的层序的储层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2.
桂中坳陷中泥盆统纳标组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露头、岩心、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理论方法,对桂中坳陷中泥盆统纳标组的露头和钻井资料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研究,共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从下到上依次为SQ1、SQ2、SQ3;同时对坳陷内中泥盆统地层层序界面的类型和界面的特征进行了重点分析,认为区内的层序界面主要包括古风化壳、大气淡水作用面、岩性、岩相转化面和上超面。通过对基干剖面、辅助剖面和主要的钻井资料的分析.对研究区的沉积体系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结合露头和钻井资料,对桂中坳陷中泥盆纪应堂期的岩相古地理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编制了桂中坳陷中泥盆纪应堂组期(SQ1,SQ2,SQ3)的岩相古地理图。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进传统露头研究方法的不足,以及客观、全面地认识露头所揭示的地质信息,将激光雷达技术应用到露头地层成图研究中,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地层图像可视化,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杨家沟剖面数字露头。 基于数字露头开展上三叠统延长组长 3 油层组层序地层、沉积旋回和砂体展布等地质信息的提取与分析,并利用典型层序界面识别标志,结合层序地层学理论,在数字露头上进行层序边界识别和层序界面追踪,划分出 1 个四级层序界面,其界面之下地层岩性表现为反旋回,界面之上地层岩性表现为正旋回,层序界面对应的位置砂体最厚。 通过建立研究区沉积旋回的识别标志,在数字露头上进行沉积旋回界面的追踪与对比,识别出了 3 个不对称式短期旋回,这 3 个短期旋回又可组成 1 个四级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为一套整体向上变细的四级准层序组,其砂体厚度向上具有减小的趋势。 通过建立砂体解释标志,分别在四级基准面旋回底部和剖面顶部识别出了典型的河道砂体,进而对露头解剖的单砂体内部砂层进行了精细刻画与对比。 总体认为,剖面岩性以细砂岩和粗粉砂岩为主,局部夹暗色泥岩和页岩;砂体侧向迁移,在垂向上呈多期叠置关系,横向上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进传统露头研究方法的不足,以及客观、全面地认识露头所揭示的地质信息,将激光雷达技术应用到露头地层成图研究中,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地层图像可视化,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杨家沟剖面数字露头。基于数字露头开展上三叠统延长组长3油层组层序地层、沉积旋回和砂体展布等地质信息的提取与分析,并利用典型层序界面识别标志,结合层序地层学理论,在数字露头上进行层序边界识别和层序界面追踪,划分出1个四级层序界面,其界面之下地层岩性表现为反旋回,界面之上地层岩性表现为正旋回,层序界面对应的位置砂体最厚。通过建立研究区沉积旋回的识别标志,在数字露头上进行沉积旋回界面的追踪与对比,识别出了3个不对称式短期旋回,这3个短期旋回又可组成1个四级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为一套整体向上变细的四级准层序组,其砂体厚度向上具有减小的趋势。通过建立砂体解释标志,分别在四级基准面旋回底部和剖面顶部识别出了典型的河道砂体,进而对露头解剖的单砂体内部砂层进行了精细刻画与对比。总体认为,剖面岩性以细砂岩和粗粉砂岩为主,局部夹暗色泥岩和页岩;砂体侧向迁移,在垂向上呈多期叠置关系,横向上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5.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是一断陷盆地,产油气迄今已逾50年。这里,上侏罗一下白垩统,表现为一个碳酸盐岩沉积随海平面升降变化的完美实例。分析它,我们采取了综合地层学的途径。这包括:用地震地层学方法识别、勾划地层层序;用井及露头资料分析岩性、孔隙类型;通过露头确定古生物年代,古生态环境,及精细地层物性。结果表明 Vaca Muerta,Quintuco,LomaMontosa,和 Mulichinco 组是穿时的岩相地层单元。它们包含在一系列横向充填浅水、稳定海盆的海退沉积层序中。至少有九个楔形沉积层序。在年代上,它们贯穿 Tithonian,Berriasian和 Valanginian 期,且都包含有地震剖面上可以圈出的陆架、陆架边缘、陆坡、盆地相区。在与地震剖面相联的井中,Loma Montosa 和 Quintuco 组的主要碳酸盐岩储集层分别代表不同楔形层序的内陆架和外陆架部分。Vaca Muerta 组的生油页岩出现在陆坡和盆地部位。最年轻的海退层序是 Mulichinco 组的陆架到陆表相砂岩沉积。陆架范围、横向海退和沉积层序的垂向堆积,它们的发育程度受全球海平面升降的明显制约。其他沉积控制因素,象热力下沉、沉积下陷,发生在盆地发展演化的中到晚期,影响缓慢,速度几乎恒定。对一给定的沉积层序,从陆架到盆地的理想岩性模式是:陆相砂、页岩;海相内陆架泥晶灰岩、白云岩和页岩;陆架中部鲕粒、生物骨架灰岩,页岩;外陆架软体动物泥晶灰岩、页岩;陆坡、盆地黑色有机质页岩。盆地西部边缘露头区,沉积特征与地下相似。这里,岩性地层单元,由南向北、向盆地中心穿时。西北部露头区(马拉圭),海平面升降的年代及其相应沉积,可以籍助他人精细的地层和古生物观察结果,综合得出.  相似文献   

6.
根据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综合利用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以层序体系域边界特征为划分依据,将塔里木盆地满西地区石炭系划分为6个沉积层序,并确定了低位、海进、高位体系域的发育情况。研究区石炭系沉积于陆棚区,主要发育河流、滨岸、浅海陆棚、浅水碳酸盐岩、扇三角洲、海岸平原、泻湖、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合等8种沉积体系。低位体系域以发育河流沉积体系为特征,海侵体系域发育有浅海陆棚、浅水碳酸盐岩、海岸平原、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合沉积体系,除河流沉积体系外,其它7种沉积体系在高位体系域中均有发育,研究区主要储集砂体分布于高位体系域的滨岸沉积体系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区为川东地区 ,在对其沉积发展史研究的基础上 ,分别在川西、川东、川南选择了三个典型的露头剖面 ,进行地面露头的层序地层学分析 ,并结合井下 (梁向 1井 )剖面资料划分出基本的二、三、四级程序 ,进而在研究区内东西向、南北向剖面进行井间层序划分对比 ,从而建立起川东地区上二叠统层序地层模式 ,为生物礁的预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滨里海盆地东缘石炭系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滨里海盆地东缘石炭系各岩性段进行分析对比和沉积古地理研究,建立了研究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将研究区石炭系划分成5个二级层序(自下而上依次为SS1—SS5)和11个三级层序(依次为S1—S11)。在层序等时对比的基础上,研究了各层序岩性组合在盆地中不同区带的发育状况、展布特点以及优质储集层可能的发育区。二级层序SS5和SS2高位体系域的一套白云岩储集层和一套滩体灰岩,分别与SS5顶部和SS3中广泛发育的泥岩盖层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并形成重要的油气藏。从已发现的油气藏分布来看,区域构造位置相对高的部位有利于碳酸盐岩储集相带的发育。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层序地层划分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层序地层研究的理论及方法,针对塔里木盆地石炭系东河砂岩开展层序地层研究,探讨在塔里木盆地利用露头—钻井—地震资料为基础的综合层序地层解释方法技术,识别层序边界,建立地层格架。通过野外露头观察、钻井资料分析及地震剖面综合解释方法技术,在石炭系识别出了6个层序。重点对觉马—赛克区东河砂岩段层序进行分析,认为该段是一个穿时岩性地层单元,跨3个层序,即C-SQ1,C-SQ2,C-SQ3,其主体相当各层序的低位—海进域(TST),为一套海岸上超砂岩沉积,是今后的重点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0.
利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利用塔里木盆地满西地区石炭系的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在研究区石炭系识别出了7个层序边界界面,包括3个Ⅰ型层序边界及4个Ⅱ型层序边界。相应地,将石炭系划分为6个沉积层序(2个Ⅰ型层序,4个Ⅱ型层序)和13个体系域,除陆架边缘体系域不发育外,其它体系域发育齐全。满西地区石炭系沉积于陆棚区,为海陆交互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沉积,区内石炭系层序地层框架相当于Vail模式的陆架坡折向陆的部分。  相似文献   

11.
子长油田安定地区延长组长6 油层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子长油田安定地区延长组长6 油层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长6 油层属典型的低渗-超低渗储层,生、储、盖组合单一;湖相烃源岩为油气的生成提供了物质保障;泛滥平原相、沼泽相泥岩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盖层条件;长6 油藏属于典型岩性圈闭油气藏,油气富集主要受物性、岩性及岩相等因素影响。有利的沉积相带和储层物性共同控制了长6 油藏的油气分布。  相似文献   

12.
由于前人对华北地区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的系统研究较少,其沉积格局及演化规律尚不明朗。基于层序地层学理论,根据华北地区上三叠统整体发育特征,将其划分为卡尼阶和诺利-瑞替阶共 2 个等时地层单元,并以优势相法分别编制了岩相古地理图。晚三叠世华北地区整体上东高西低,地层东薄西厚,以陆相沉积为主。主要沉积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和南华北地区,前者为开阔的内陆坳陷湖盆,岩相北粗南细,厚度北薄南厚,沉积中心偏南,上三叠统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盆地中西部地区;后者由一系列小型湖盆组成,沉积中心位于西北部,以济源地区上三叠统最为发育,其他地区仅为零星分布,储层物性总体较差,上三叠统油气资源匮乏。通过对华北地区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明确了盆地演化、沉积体系、烃源岩、储集层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要存在自生自储、上生下储和下生上储等 3 种生储盖组合类型,指出了鄂尔多斯盆地盐定三角洲、环县三角洲、甜水堡三角洲和环县-甘泉地区以及济源盆地为其油气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3.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咸化湖混合沉积模式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是中国陆相非常规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通常认为芦草沟组沉积环境为咸化湖。在野外露头、井下岩心、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矿物分析及扫描电镜等观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复杂岩相及沉积环境分析,认为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广泛发育典型的咸化湖相混合沉积,既包括混积岩,又包括混积层系。研究结果表明,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岩石矿物成分混杂,混积特征明显,宏观上表现为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及火山碎屑岩所构成的交互沉积层系,微观上则表现为陆源碎屑组分、火山碎屑组分与碳酸盐组分所构成的混积岩。基于沉积环境与物源变化提出了3种混合沉积类型,分别是相缘混合沉积、母源混合沉积和突变式原地混合,同时建立了芦草沟组咸化湖背景的"多源同期、混合沉积"模式,并探讨了陆相咸化湖混合沉积对于致密油勘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室内常规薄片与铸体薄片显微镜下鉴定与定量统计,结合孔隙度与渗透率测定、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我国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石炭系火山岩的岩性特征、岩相、储集空间类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陆东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对储集性能的影响做了深入的研究,整体研究结果显示:区内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为次火山岩、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沉积火山碎屑岩;火山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孔和裂缝;次火山岩相和爆发相的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其次为溢流相储层,火山沉积相中凝灰岩储层储集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渝东石炭系岩相古地理及有利储集相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东石炭系是四川盆地的主要产气层,渝东地区石炭系研究程度较低,勘探工作进展缓慢。通过对地层、层序和沉积相的研究.总结出渝东地区石炭系地层的展布特征、层序特征、沉积相类型与分布特征,以及重点层位沉积相的控制因素。研究认为:渝东地区石炭系整体沉积较薄,地层具有东薄西厚、南薄北厚的特征,沉积自下而上是一个海侵过程,沉积地貌由早期的东低西高、北低南高,逐渐过渡到晚期的西低东高、南低北高,有利沉积相带为颗粒滩,主要受由鄂西海而来的潮汐沟道控制。  相似文献   

16.
岩性油气藏已成为莫里青油田的重要勘探目标,其中双一段又是重点目的层段.通过详细观察双一段井钻取的岩心,进行了岩相划分、沉积构造、剖面结构及测井相分析,进而将研究区双一段划分为扇三角洲相和湖相沉积.通过研究区地震属性和融合属性的对比,认为融合属性能较好地反映单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双一段研究区的沉积相平面图.研究表明:受物源和古地貌控制,不同时期、不同位置的沉积相存在差异.层序Ⅰ时期,沉积活动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层序Ⅱ时期,扇三角洲主要发育在研究区西部,其他地区以湖相沉积为主.该研究成果为圈闭评价和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敖南地区泉四段三角洲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精细岩心观察为基础,在松辽盆地敖南地区泉四段识别出了块状泥砾岩相、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等6种岩相类型,上述岩相类型构成了浅水三角洲平原亚相和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等2种岩相组合形式。结合典型单井沉积微相分析,阐明了研究区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以及纵向演化规律,为该区的储层预测提供了一定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苏北盆地张家垛油田阜宁组三段发育4种岩相:黑色泥岩相,生物扰动粉砂岩相、泥质纹层+生物钻孔粉-细砂岩相及平行层理细砂岩相。剖面结构主要为向上变粗的反韵律,其次是向上变粗复变细的复合韵律,几乎不见正韵律。根据岩石相、剖面结构、测井相及粒度累计曲线,认为阜宁组三段为浅湖滩坝沉积。根据沉积特征和砂体展布规律,将储层进一步划分为坝砂和滩砂,并提出该地区的滩坝沉积模式。坝砂由于泥质含量低、储层物性好,油气充满度高;而滩砂泥质纹层理发育,非均质性弱。由于主要充填在平行层理细砂岩相和泥质纹层+生物钻孔粉砂岩相中,充注程度差别大。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南缘雀儿沟剖面白垩系地层特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目前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勘探的需要,选取研究区典型剖面——雀儿沟剖面开展白垩系地层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基于野外露头观察及薄片鉴定资料,结合地层划分对比及相标志,进行地层特征分析,将白垩系划分为下统吐谷鲁群清水河组、呼图壁河组、胜金口组、连木沁组和上统东沟组。根据岩性、粒度、颜色及原生沉积构造等对沉积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划分出辫状河、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4种沉积环境。研究区下白垩统发育2套沉积旋回,其中清水河组为一个完整的湖进、湖退旋回,发育辫状河、扇三角洲和湖相沉积;呼图壁河组、胜金口组和连木沁组表现为一个完整的湖进、湖退旋回,发育扇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上白垩统东沟组表现为湖进旋回,发育辫状河和冲积扇沉积。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白垩系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20.
准东地区侏罗系既是重要的储集层也是主要的烃源层,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位于阜康凹陷南部的甘河子剖面出露连续完整的中-下侏罗统,通过对甘河子剖面精细地分层观察描述,并以岩石的类型及其组合、沉积构造、颜色和粒度概率累计曲线等实测资料为依据,对研究区中-下侏罗统的沉积相进行了划分,认为八道湾组下部为曲流河相,中部发育滨浅湖亚相,上部以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滨浅湖亚相为主;三工河组下部发育辫状河相,上部主要为滨浅湖沉积;西山窑组主要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2种沉积相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区为曲流河-湖泊-三角洲-湖泊-辫状河-湖泊-辫状河-曲流河相结合的沉积演化模式。研究区古水流资料显示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沉积期的古流向多在SSW向-SW向之间,结合沉积相的相序变化规律,表明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属于克拉美丽山前沉积体系,该时期博格达山地区为水下沉积;西山窑组古流向的优势方位为NW向、NWW向,推测该时期研究区东部和东南部的物源已经存在,北三台地区及博格达山东部地区可能发生初步抬升,阜康凹陷南部地区沉积构造格局较早侏罗世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