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低温热发电技术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案例,包括低温热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制取低压蒸汽、供暖热水。基于热效率和火用效率的分析评价表明,提升低温热的能级是两类技术的共性特征,这两类技术的热效率均偏低。从热效率和火用效率角度分析,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技术优于低温热发电技术;从产品能源能级角度分析,低温热发电技术优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技术。当低温热供给温度高于110℃时,推荐低温热发电技术;低温热供给温度高于110℃、且全厂低压蒸汽不足时,推荐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产低压蒸汽技术;低温余热资源供给温度高于110℃、且存在冬季供暖工况,或存在大量低温热阱时,推荐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制取热媒水技术。  相似文献   

2.
简要阐述了吸收式换热机组的工作原理,介绍了某公司化肥装置利用吸收式换热机组回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制取热水供暖气系统的应用情况,并进行了节能效益分析。实践表明,该套装置节能效果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吸收式热泵用于稠油污水余热回收的仿真和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辽河油田稠油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 6 0℃以上的污水 ,总量在 30 0 0〔10 4t/a ,其中包含的余热量很大 ,回收稠油污水的余热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回收稠油污水的余热 ,可以为长输管线拌热、用户供暖、锅炉来水加热等提供热源。为了选择适当的余热回收方案和余热回收系统的工作参数 ,本文对回收稠油污水余热的吸收式热泵进行了仿真和优化。1 稠油污水余热回收方案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 ,设计了两种利用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回收稠油污水余热的方案。方案一 :利用典型的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回收稠油污水的余热。本方案的基本流程是 :…  相似文献   

4.
尹辉 《石油化工设计》2013,30(3):52-54,69,70
结合东北某炼化公司回收炼油低温余热项目,介绍了压缩式热泵、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分析了压缩式热泵、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在炼厂低温热回收项目中的适用条件。通过具体项目,着重介绍了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在炼油装置中的应用。提出热泵作为提高低品质热能的重要手段.将在炼厂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以热能为驱动,从低品位热源吸收热量,将其转化为高品位热源,满足油田生产用热。该工艺能有效回收利用低温热能。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在华北油田的应用案例,利用油田回注污水的低温余热,减轻了污水回注过程对设备和工艺流程的腐蚀,年节能量758.48 tce,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以热能为驱动,从低品位热源吸收热量,将其转化为高品位热源,满足油田生产用热。该工艺能有效回收利用低温热能。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在华北油田的应用案例,利用油田回注污水的低温余热,减轻了污水回注过程对设备和工艺流程的腐蚀,年节能量758.48 tce,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在酒精生产过程中,精馏工序的能耗最大,通过回收利用精馏环节所产生的余热,不仅能实现能源回收利用,而且还能够有效控制热能污染问题。精馏节能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热泵精馏的热回收利用效果最好。对此,首先对酒精精馏工艺流程进行了介绍,然后对热泵精馏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技术在废热回收中的应用方式进行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8.
钟英竹 《石油化工设计》2013,30(2):53-55,69
归纳了炼油企业中低温热利用的各种措施,分析了目前国内炼油企业回收低温热节能技术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建议借鉴其他能源行业的成熟技术,把低温热转化成其他能源形式后再加以回收和利用。改进设计理念,使吸收塔低温操作;提出了利用低温热制冷开发新的低温热肼;借鉴地热发电行业的卡里娜循环技术,将炼油企业过剩的低温热转化成电能,将富余的低温热转换输出;采用吸收式热泵技术提升低温热源问题,改善其品质,从而扩大现有低温热的应用范围,实现炼油企业的节能。  相似文献   

9.
直燃机排烟热回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是以天然气等燃料为驱动能源的空调冷热源设备(简称直燃机)。直燃机排出的余热以热能的形式存在。对这部分不同温度的余热采用不同的技术进行回收,可以节省能源,提高能源总利用率。其中回收烟气中的部分热量,作为吸收式制冷机的热源,通过制冷循环达到制冷的目的,是利用余热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以带排烟热回收发生器的串联循环为例,对这种循环进行了热力计算,确定了高压发生器和排烟热回收发生器的结构形式和传热管尺寸。通过热回收,一次能源效率可提高2.03%,取得了较好的余热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天然气处理站应用一体化热水直燃非电空调和高温水源热泵回收天然气处理装置工艺废热、压缩机组废热和硅油炉及再生气加热炉烟筒废气的热量的应用情况,通过余热回收利用,满足了处理站办公楼、生产厂房冬季供暖和夏季集中供冷需要,年节能降耗140万元,也减少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精馏环节的能源利用效率,基于高效回收换热器余热和梯级用能的理念,提出了设置中间换热器与吸收式热泵相结合的精馏节能系统;以某石化企业180 kt/a气体精馏“三塔”(脱丙烷塔、脱乙烷塔、丙烯精制塔)系统中的脱丙烷塔为研究对象,采用Aspen Plus建立数学模型,对中间换热-吸收式热泵精馏节能系统的中间再沸器、中间冷凝器以及热泵的操作参数进行优化,并对“三塔”精馏流程的节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中间换热-吸收式热泵精馏节能系统可将脱丙烷塔的蒸汽消耗量降低25%;对于完整“三塔”精馏流程,蒸汽消耗量可降低38.8%,循环冷却水用量节约42.5%,新增利润约530.8万元/a,项目静态投资的回收期为3 a。  相似文献   

12.
受环境温度限制,加压精馏塔操作压力的设定值普遍偏高,系统能耗较高。以某脱丙烷塔为例,将操作压力由2.00 MPa降至1.60 MPa,塔底重沸器加热负荷可降低12.9%,若能继续降低操作压力,则可以进一步降低系统能耗。采用“基于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精馏塔物料梯级加热方法”,提高塔顶冷却能力,降低塔顶冷凝器工作温度,进而有效降低脱丙烷塔的操作压力至1.30 MPa;同时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塔顶馏出物冷凝热来对进料预热,替代部分重沸器消耗的工艺蒸汽,通过对操作参数及吸收式热泵配置的优化,可使脱丙烷塔能效提高23.3%。将富余的吸收式热泵制热水作为脱乙烷塔和精丙烯塔两塔重沸器热源,可显著降低气体分馏装置的蒸汽消耗量,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DCC(Deep Catalytic Cracking)是一种多产丙烯的深度重油催化裂解工艺。与常规的催化裂化装置相比,DCC装置的吸收稳定系统和下游的气体分离(简称气分)装置需要更多的中低温位热量。因此,DCC与气分装置的热集成方案对装置的低温余热系统、蒸汽产耗平衡和冷却负荷有着重要的影响。采用分析方法,借助流程模拟工具及能级-热量图,量化分析了DCC与气分装置的2种热集成方案,包括基于循环热媒水的直接热联合方案,以及基于热泵工艺的热联合方案。与直接热联合方案相比,热泵方案的换热过程损可减少13.1%,1.0 MPa蒸汽消耗量可降低20t/h;但是直接热集成方案的设备投资低。结果表明,DCC和气分装置中低温热源热阱的优化匹配是提高装置用能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针对常规气体分馏工艺流程中物料加热过程换热温差大、加热能级严重不匹配的问题,提出一种气体分馏塔物料梯级加热的方法,可大幅度提高加该热环节的?效率;在此基础上,针对气体分馏塔塔顶物料散热造成的热能浪费,提出了一种基于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气体分馏塔物料梯级加热方法,通过回收塔顶物料余热,较大幅度地降低工艺蒸汽的消耗,进而显著提高气体分馏工艺的能源利用效率。对银川某炼油化工公司气体分馏系统进行改造,使该系统的工艺蒸汽消耗量减少22.0%,每年可节约运行费用398万元。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1400k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的焚烧式CO余热锅炉存在的问题,通过增设低温过热器、改变省煤器结构、采用水热煤技术和选用固定旋转蒸汽吹灰器等改造措施,提高了CO余热锅炉的蒸汽过热能力、烟气能量回收能力和锅炉热效率,节能效果明显,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齐鲁塑料厂中央空调由原来的中压蒸汽通过换热器加热脱盐水作为热媒供热,改造后主要用苯乙烯工艺凝液通过换热器预热脱盐水,然后用中压蒸汽换热器调整脱盐水到合适的温度后供热。达到利用工艺凝液的余热,节省中压蒸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甲醇制烯烃装置(MTO)反应产物余热和凝结水的余热没有得到利用的现象,采用火用分析方法对原料甲醇-反应产物换热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两个优化措施,一是采用MHE高效换热器回收反应系统余热,二是采用SER蒸汽能量回收技术回收凝结水余热。针对一套30万t/a的MTO装置优化后,烯烃用汽量降低0.3t/t,烯烃生产成本降低45元/t,经济效益1362万元/a。  相似文献   

18.
在放射性有机废物蒸汽重整处理工艺中,蒸汽过热器用于提高进入流化床反应器内的蒸汽焓值,以维持反应所需的温度。本文针对原设计方案中蒸汽过热器出口温度不满足工艺要求的问题,采用在过热器内部增加换热及导流部件的方法,对过热器的传热特性进行了优化。通过CFD分析,优化后的蒸汽过热器传热特性有了较大改善,蒸汽出口温度达到了工艺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