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发展中的中等城市交通问题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中等城市发展是较为活跃的.在未来的20年间,将会有一些中等城市实现向大城市的飞跃.而目前许多大城市存在的交通问题,就其根源可以探究到孕育其发展的中等城市甚至小城市.根据近年来对一些中等城市的交通调查研究的总结,结合国外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些经验.分析了我国中等城市目前普遍存在的交通问题特征及发展趋势.并探讨了发展中的中等城市的交通规划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希望引起规划人员对中等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视.能在目前这种大城市交通危机发生前。提出有效的控制策略出了说明问题,有些数据取至大城市).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亟待全面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提出了“控制大城市,多搞小城镇”;“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等一系列城镇发展方针。这些发展方针从维护中国社会稳定和改善人居环境的良好愿望提出的,对我国小城镇的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中等城市在城市地域结构体系中的优势及发展趋势。一、中等城市的概念二、中等城市的特点1、依托有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2、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3、经济发展的专业化与协作化水平较高。4、交通网比较发达5、经济中心6、行政职能分级的多层次性三、中等城市在城镇地域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中等城市具有组织城镇地域结构体系与经济网络的作用。2、中等城市具有组织合理开发城市区域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智力资源作用。3、中等城市具有组织生产、贸易、金融等中心作用。四、中等城市作用应如何发挥?1、必须在国家经济计划指导下发挥中等城市作用。2、中等城市在城市地域体系中要开展经济区划工作.3、中等城市要进行经济体制的综合改革工作。五、中等城市在城市地域体系中的发展趋势1、中等城市工业向农村扩散,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2、中等城市在城市结构体系中的产业结构将趋于合理。3、中等城市在城市结构体系中规模结构将趋于合理。4、中等城市在城市地域结构中基础结构会得以发展。5、中等城市在城市地域结构中的经济实力和中心作用会充分发挥出来。6、中等城市在城市结构体系中的发展战略最符合我国国策。7、中等城市在城市地域结构体系中的城市化水平发展将增快。  相似文献   

4.
以渭南市为例,从居民出行方式、路网结构、干道功能定位、道路交通管理等方面分析了中等城市的交通特点,并就中等城市的快速路网布局和建设实施安排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今后的中等城市交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梅河口市以扩权强县改革为契机,坚持把城镇化作为建设中等城市的突破口,牢牢树立建设中等城市、全面均衡发展、争创全省一流"三个站位"发展理念,通过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互动发展,走出了一条城镇化特色发展道路。突出规划引领作用——打造中等城市建设靓丽名片坚持规划先行,突破县级市定位,按照中等城市标准,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等城市停车问题突出且城市发展程度有限的现状,分析停车现状,整合国内外城市停车系统改善策略,然后结合中等城市自身状况,提出适合中等城市的近期和远期停车政策。  相似文献   

7.
分析当前国内中等城市的发展需求,结合国内外CBD的发展历程,提出中等城市建设CBD应吸取的经验和发展的特色,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合理发展中等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形成完善的城市体系,有效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和带动小城市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催生哺育了一批中等城市,特别是自1983年以来,全国不少地区实行了市管县的新体制,对中等城市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城市管理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要求也越来越高。与先进大城市的管理水平相比,我国中等城市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9.
灵山县锁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把灵山建设成为北部湾经济区中等城市”的目标,采取“四轮”驱动办法,多渠道、全方位、引资、融资、合资推进“中等城市”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今年8月,全县建成城区面积达到33.8平方公里,同比增长14.79%;常住人口达到38.75万人,同比增长12.9%。其中县城建成城区面积达到15.5平方公里,同比增长16.12%;常住人口15.6万人,同比增长19.2%。  相似文献   

10.
<正> 一九八○年,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方针,这是对我国城市化道路历史经验的总结,比原来所提“控制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的方针,更加完整,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特别是明确提出合理发展中等城市是个重要的发展,下面就谈谈我们对发展中等城市问题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从城镇化发展的阶段入手,提出了城市发展质量的阶段性内涵.以江苏为例,遵循绿色发展的理念,构建了涵盖经济可持续、社会文明、生态环境、宜居建设四个方面的可测评、可衡量的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索了基于绿色优先的正向-逆向数据标准化和基于市民关注度的层次分析指标权重值方法.通过江苏各城市发展的指标值数据标准化以及指标权重计算,对江苏省各设区市和县(市)城市发展质量的单项质量以及综合质量进行了客观评价.根据江苏省城市发展质量的体检评估结果,对江苏省的城市发展提出了区域差别化发展、重点市县节点培育、宜居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治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江苏城市酸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恶化,酸雨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江苏城市酸雨程度不断加重,酸雨问题已成为江苏可持续发展中必须认真重视的制约因子。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了江苏城市酸雨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并就控制和减轻酸雨危害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浙地区中小城镇城市化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勇  王竹  朱晓青 《规划师》2004,20(6):64-66
江浙地区中小城镇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城市风貌单调雷同、地域传统文化淡化、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将生物学上的细胞理论应用到城市规划领域,强化、激活、重组江浙地区中小城镇仍具有生命力的地域基因,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调整城市结构,优化景观与生态格局,应该是江浙地区中小城镇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以江苏省各市县为研究案例,在逐层剖析城市建设发展目标与问题的基础上,建立城市建设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江苏目前城市建设发展的阶段特征,进而向可操作、可调控的发展方向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5.
运用因子分析法,从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两个维度,建立了城市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江苏省13个主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出13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呈现苏南城市>苏中城市>苏北城市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美国“阳光地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和韩国东南沿海区域发展历程的回顾,本文总结了国际沿海开发和城市化发展存在的共性规律。认为江苏沿海城镇发展要积极借鉴集中型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模式,有选择地培育深水港和门户中心城市,加强港口、一陆港产业和城镇的互动发展,加快以高速干线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江苏面临的区域形势与自然资源条件,形成多样化的动力机制,分阶段、有重点、按时序地推进区域开发与城市化进程。在汲取国际沿海开发教训的基础上,提出要超前确定综合目标,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实行“据点”开发,加强城乡统筹,及时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7.
吴唯佳  郭湛 《华中建筑》2004,22(6):116-117
苏南地区县级城镇正处于从小城镇向小城市的快速转变过程。结合苏南地区小城市发展的外部条件和面临问题的分析,以城市规划的过程管理为依据,对小城市建筑环境提出了面向设计和面向项目开发的管理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江苏省13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以2000年、2009年、2018年为时间断面,构建了高速交通优势度和旅游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高速交通系统与旅游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全省高速交通优势度稳步提升,苏南地区以南京为核心、沿沪宁线逐步形成了高速交通优势带,苏中和苏北地区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1996年到2005年江苏统计年鉴的数据为鉴,拟对江苏省城市和区域的经济水平与社会发展进行定量比较和分析,通过SPSS分析软件研究了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信息化、高等教育及公共资源之间的关系,并揭示了这些关系的内在含义和规律,以期对江苏省经济社会的良性、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1996年~2004年江苏省县市城市化水平空间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2004年,江苏省县市城市化发展水平空间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各县市城市化水平差异有所缩小,但区域差距仍然显著,且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工业化发展速度等的不同,各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随着"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沿江城市带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成为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隆起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