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锦5块的边底水及断层水非常活跃,由于开采时间早,油井吞吐周期高,边底水侵入严重,造成该井区大多数油井高含水生产或停产。通过分析建议应用大位移侧钻挖掘井间剩余油,应用负压采油技术挖掘预留避水层潜力,螺杆泵技术挖掘层间剩余油,通过对该块的水淹形势及剩余油分布状况分析,证明该块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井问注汽未波及区域,以及初期投产时底部预留的避水层。  相似文献   

2.
田莉 《中国科技博览》2011,(35):187-188
稠油蒸汽吞吐开发后期,面临“三高、一低、一快”,即:高吞吐轮次、高采出程度、高含水、压力水平低、递减快,要保持区块产量规模。水淹规律及剩余油分布研究是基础,是进攻性措施的物质储备。稠油蒸汽吞吐属降压开采,边部压力相对较高,措施效果明显,合理利用边部水体能量,均衡动用储量,仍使我们当前保持区块产量规模的重要举措。区块内部主体,实施提升压力水平,改善驱替效果的可行性实验,为二次开发提升油藏整体水平,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曙光油田主力区块已进入蒸汽吞吐开采后期,油藏采出程度高、剩余油高度分散、挖潜难度越来越大,后备资源不足成为制约油田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在杜210南部低品位储量区域综合利用地震精细解释、储层评价等多种技术手段,在重构地下认识体系基础上,重新评价二次开发潜力,并根据油层发育特点,分区分井型进行井网重构,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了适应油藏特点的工艺配套措施,保证二次开发效果。共部署油井26口,动用地质储量183万吨,实现了低品位储量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4.
滨8—3块经过40多年的开发,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该块油层发育较多,油井水淹情况十分复杂,但剩余油较为丰富,通过开展对该块水淹规律的研究,搞清了砂层组内水淹规律、平面水淹规律、砂层组间水淹规律及各油层组的流体主渗流方向【1】。提出了剩余油分布的特点和剩余油富集区【2】。从而为该块的开发生产调整提供了可靠的地质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欢西油田稠油藏类型多为边底水油藏,油水关系非常复杂。在吞吐降压开采中后期,油层水淹严重,制约了油藏的持续稳定生产。我们从含水和压力变化趋势,油井见水类型判别人手,采用数理统计、类比和测井曲线,“找水”而非“找油”动态监测等方法,分析研究了油层水淹规律,用“四性”关系进一步识别水淹层,通过上述研究,认清油水分布规律和剩余油潜力,进而实施配套的挖潜采油工艺技术,使稠油藏保持I.2%的采油速度稳产,含水控制在78%左右。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目前稠油井多轮次的注汽吞吐后,油层亏空严重,层问矛盾及层内矛盾突出,注汽压力低,蒸汽热效率低,且常规高强度固结材料调堵技术对高渗透层封堵强度高,容易对油层造成伤害,后期油井液量较低,甚至不供液的问题,提出了蒸汽吞吐暂堵技术研究。该技术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高强度凝胶,封堵大孔道,调整吸汽剖面,而当温度降低或采取其它相应的工艺措施,所形成的凝胶体变为低粘度流体,解除堵塞,打开大孔道,恢复产液剖面,既可以解决汽窜问题,又保障了油井产能,达到暂堵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杜48块杜0组油层为研究对象,利用高精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储层反演技术识别薄层有利单砂体,并综合应用三维储层精细地质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一体化技术开展油藏精细描述。新增动用储量311×10^4t。目前已成为薄层稠油油藏吞吐后期二次开发的典型区块,为薄层同类稠油油藏开发后期挖潜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8.
改善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核心是经济高效地开发油藏中的剩余油,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是改善蒸汽吞吐后期开发效果的依据,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是准确确定剩余油分布的保证应用侧钻井、加密井、数值模拟、动边界无网格等方法确定出平面剩余油分布规律,因此,需要我们加强对余油分布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杜48块杜0组油层为研究对象,利用高精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储层反演技术识别薄层有利单砂体,并综合应用三维储层精细地质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一体化技术开展油藏精细描述。通过丰富低阻油藏成藏规律认识,结合现场试采,重新修正四性关系图版,新增动用储量449×10^4t。目前已成为薄层稠油油藏吞吐后期二次开发的典型区块,为薄层同类稠油油藏开发后期挖潜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王杰 《中国科技博览》2013,(14):163-163
总结分析了曙光稠油薄互层油藏特点及吞吐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油藏基础研究人手,通过研究曙光油田薄互层油藏纵向及平面动用程度,分析油藏剩余油潜力。再针对剩余油分布及油藏特点,在油井精细注汽管理上下功夫,对单并、单层进行细致研究,提出从平面上采取轮注的方式,选择采出程度较高、日产能力较低的井进行轮注;从纵向上选取动用程度较差的油层实施选段注汽或从平面上选取动用较差的区域实施助排类措施;选取平面上动用程度较大的区域,且生产井段较长的油井或纵向上渗透率较差的油层实施选段注汽加助排措施。多项措施并举,不但节约注汽量,而且提高吞吐效果,达到提高油井产油和延缓区块递减的的目的。对于同类油藏以及处于开发同期的油藏均具有良好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152区块为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的常压、中高渗、岩性-构造普通稠油油藏。分别在六个砂体部署热采开发水平井13口,随着多轮次吞吐转周,油井综合含水持续上升,部分井层水淹严重。通过实施泡沫驱油工艺技术有效抑制油井含水上升,提高了周期产油量。  相似文献   

12.
王红 《中国科技博览》2014,(32):347-347
曙光油田主力区块已进入蒸汽吞吐开采后期,后备资源不足成为制约油田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在杜210南部低品位储量区域综合利用地震精细解释、储层评价等多种技术手段,在重构地下认识体系基础上,重新评价二次开发潜力,并根据油层发育特点,分区分井型进行井网重构,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了适应油藏特点的工艺配套措施,保证二次开发效果。共部署油井261:3,动用地质储量183万吨,实现了低品位储量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3.
脉冲中子一中子(PNN)测井是一种新的储层含油饱和度测井技术,为查明油田开发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介绍了PNN仪器的测量原理、仪器技术指标及特点、解释方法。结合PNN测井技术在准东油田5口井的应用实例进行具体分析,认为该技术在油田剩余油饱和度预测及油井水淹程度评价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该技术将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氮气的非凝特性注入地层后具有较强的压制边底水的作用,运用氮气吞吐技术能够有效地压制水锥高度,降低井底附近油水界面:同时抑制边水突进,减缓边水侵入影响,降低油井含水率,提高采收率,该技术在常采井和热采井中均有明显效果。通过现场200多井次的实际应用,措施有效率76.5%,平均单井含水下降12.99个百分点,平均单井日增油1.8吨,累计增油11193.6吨。  相似文献   

15.
欢17兴隆台油层经过30多年的蒸汽吞吐开发,采出程度已高达47%,区块已进入了吞吐后期,油层纵向上储量的动用程度不均,含水大于90%的油井38口。文章通过实施高温调剖堵水技术,解决无法分注的油井因注汽汽窜和高含水导致注汽效果差的问题。对边底水油藏、水窜、汽窜的油井能起到很好的降水、增油的作用,达到提高油层动用程度、改善稠油井吞吐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化学吞吐技术是在多年化学驱油机理研究基础上并结合蒸汽吞吐提出的一项注化学剂开采稠油的新工艺。它是向油层中注入大量的化学吞吐液,该吞吐液可将稠油乳化成低粘度的水包油型乳化液,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毛细管阻力,激发深部稠油的流动,还可改善油层岩石表面的润湿性,预防和解除近井地带由于重质有机物沉积造成的堵塞,从而提高油井产量和泵效,同时利用化学吞吐剂对油层岩石表面的吸附和润湿作用,延长化学吞吐降粘的有效期。  相似文献   

17.
化学吞吐技术是在多年化学驱油机理研究基础上并结合蒸汽吞吐提出的一项注化学剂开采稠油的新工艺。它是向油层中注人大量的化学吞吐液,该吞吐液可将稠油乳化成低粘度的水包油型乳化液,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毛细管阻力,激发深部稠油的流动,还可改善油层岩石表面的润湿性,预防和解除近井地带由于重质有机物沉积造成的堵塞,从而提高油井产量和泵效,同时利用化学吞吐剂对油层岩石表面的吸附和润湿作用,延长化学吞吐降粘的有效期。  相似文献   

18.
杜66潜山油藏属于双重介质底水稠油油藏,于1985年以蒸汽吞吐方式投入开发,随地层压力下降底水锥进,造成油井普遍高含水,油藏含水上升速度陕,产量迅速递减。区块年产油量从高峰期1996年的14.77/吨以每年近2万吨的速度下降,2002年年产油仅4.37万吨。通过深入潜山内幕包括油藏构造特征、储层特征、裂缝特征研究,加强底水运动规律认识,并应用研究成果确定剩余油分布方式,针对性地开展油藏挖潜治理,实施后底水锥进速度减缓,油藏递减率明显下降,实现了稳油控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注水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挖潜难度大,为提高水驱采收率,将研究单元细化到油砂体,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和测试资料,根据油砂体上井网控制情况、水驱特征和边水能量特征,将油砂体划分为弹性驱、注入水驱、注入水+边水驱、边水驱和未动用等类型,详细解剖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动用情况,分析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和潜力,提出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注水油田的剩余油进行了挖潜,水驱效果大大提高。研究表明,以油砂体为对象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注水油田高含水期的开发效果,为剩余油的挖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单六西单元位于单六块西部,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受老区井况逐年恶化、水淹加剧,平面、层间矛盾日益突出,油井综合含水持续上升,停产井逐渐增加等诸多因素影响,挖潜难度逐年加大。针对以上客观事实,近年来在高含水老区立足治水,长停井扶停,挖掘层内、层间及平面潜力。本文主要根据该区块油井历周生产情况及剩余油分布规律,摸排高含水停产井,采取大修、防砂扶停及转周扶停等措施,实施层内挖潜,挖潜层内剩余油。通过对该区块目前现状的分析和总结,结合今年的主要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加深了对该区块的认识,并提出了下步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