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西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面“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也是指导煤炭企业安全转型和谐发展的科学理论,必须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和谐的目标,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打下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扎根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土壤发展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的科学发展执政理念的升华,是党经过长期地深入思考,不断追求进步与创新的优秀成果。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与实践上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又向前推进一步,开拓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其特有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卓越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执政伦理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诉求,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政治保证,奠定社会和谐的道德基石。针对目前执政伦理方面存在的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在促进社会和谐的视域中,应深刻把握党的执政伦理建设的基本构成,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牢固坚持党的执政伦理制度:切实培育党员干部的道德自觉,增强执政主体的自觉感和道德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创新的理论概括,具有深厚的哲学意蕴。本文从“现代化”的视角出发,分析并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构建,对唯物史观的深化以及对唯物辩证法新的阐释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王伟 《中国科技博览》2014,(43):191-191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鲜明肯定普世价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回应了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社会存在的价值失范、道德滑坡等现实问题,而且从社会伦理规范层面勾画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愿景,为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奠定了价值共识及其共同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关于这个论断,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等方面,联系实现这一结合过程的中介——早期的共产主义者,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是如何结合并产生中国共产党这一产物。而这一论断对我们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业设计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芳  陆长德 《包装工程》2006,27(1):179-181,192
提出了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工业设计的论点,从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重新界定艺术的含义、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化解我国工业设计存在的难题、马克思主义为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指明方向的几个方面对论点进行了论述,结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业设计相结合,不但能够指导我国工业设计的健康发展,而且为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开拓了新的领域.文中试图为我国工业设计理论体系建提供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党要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增强执政本领.廉洁自律,只有这样,我们的人民才能相信我们的党  相似文献   

12.
叶晖 《中国科技博览》2012,(31):521-522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事业的稳步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历史新时期,对党的发展战略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和谐社会建没首次作为主题,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理论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显示了对社会主义建没规律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党中央对执政规律的删性把握和高超的执政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刘和谐文化理念的现代化法制建没进行研究,首先对和谐文化的理论部分做了简要的慨述,其次详细分析了构建和谐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建议,并对全文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徐欢 《中国科技博览》2014,(44):274-275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六中全会还提出到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任务,其中一条就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这个理论的提出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重大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这表明我们党清楚地认识到,党的方针、政策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深深植入人们心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核心.这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要求,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客观需要。只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指导并发展的数十年时间中,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两大成果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大成之作。本文主要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成果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并深入分析了两大理论成果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7.
我们党现在拥有8000多万党员,已成为领导13亿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经历了90年的发展历程,集中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即;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望未来,到本世纪上半叶,“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两大宏伟目标,这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宏伟目标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  相似文献   

18.
在长期执政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围绕着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探索形成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各项任务和举措,又把这种探索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对于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开创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都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过程中,要把马克思主义群众化,正确区分大众化与中国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调动全体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同推动马克恩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全新命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理论探索的基础上,对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而形成的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可以从“点”、“线”、“面”、“体”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与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