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地下构造复杂且原始采集地震数据的信噪比低、噪声干扰强等原因,常无法正确拾取地震层位,如出现层位跳变等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抗干扰的地震层位追踪算法,首先基于Morlet小波进行滤波去噪,并进行相干计算以获得倾角控制体;然后使用倾角信息进行初始追踪,加快增长速度;若初始追踪失败,根据同相轴类型,在搜索时窗内继续追踪候选点,追踪过程利用倾角信息获得正确的邻域进行增长判断;本文还使用了多个容许偏差值进行逐步追踪的同时,通过权值参数控制倾角在断层处停止增长。实验表明本文算法识别的层位面与原始数据的地质层位吻合良好,且断点位置较准确。  相似文献   

2.
喇嘛甸油田经过多年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油层绝大部分已经水淹,剩余油在纵向上和平面上高度分散,开采难度越来越大,为进一步深化油藏特征研究,有效指导精细开发调整,在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后,首次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对喇嘛甸油田北块断层进行了重新解释。通过利用标准井进行地震合成记录的层位标定,利用地震剖面和平面上的波阻特征及相干体等识别结果,实现了断层的解释,并结合测井资料进行了断点的井震交互验证,最终落实了研究区的断裂特征。通过井震结合进行断层解释大大提高了断层解释的精度,为今后注采系统调整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古龙断陷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成果,依据地震相、水平时间切片寻找反射特征、几何外形明显的火山锥体及火山口,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属性分析、立体透视种子点追踪等多项技术完成火山岩体的平面、空间解释。该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在火山岩体识别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火山岩天然气有利含气区的预测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三维地震数据采集是三维地震勘探的第一阶段工作,所得到的第一手资料直接影响后续的处理解释结果和精度,关系到地震勘探的成败。而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设计是三维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的关键环节,在不同地形、地表条件下合理选择观测系统是最大限度取好第一手资料的前提。本文基于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基本理论,从基本原则、参数选择出发,在此基础上,以油田某工区为例,在一定程度上讨论了如何根据具体工区设计三维地震观测系统以及束状正交非对称接收观测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在实际勘探中,由于环境、设备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采集的地震数据中有很多丢失的数据,严重影响了数据的解释工作。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地震数据的时空相关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约束压缩感知的地震数据重建方法。该方法使用内核奇异值分解(KSVD)字典学习算法训练超完备字典作为稀疏变换基,进而利用改进的稀疏自适应匹配追踪算法(SAMP)完成重建。通过初始稀疏性估计和变步长策略,减少了SAMP中收敛所需的迭代次数。利用真实的地震数据和微电阻率成像数据进行实验,将所提出的方法与压缩感知重建算法进行了比较,不仅提高了重建数据的准确性,而且缩短了执行时间。  相似文献   

6.
杨鹏 《中国科技博览》2014,(45):347-347
在滨173块的滚动勘探过程中,为得到该块准确精细的构造解释结果,在构造解释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地震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研究区T3、T4、T6等层面的精细构造解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江75井区块三维为例,运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结合地震地质、沉积、测井等资料,在层位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运用井点砂砉统计值与属性分析技术优选出能够反映出本区储层物性和含油性较敏感的最大峰值振幅、均方根振幅属性,并依据这两种属性的分布和低幅度构造特征对储层的平面分布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屈政  赵艳 《中国科技博览》2011,(32):608-609
strata软件是由加拿大HRS(Hamson Russsel Software Service Limited)研制开发出来的,它是在最小二乘法非线性优化算法基础上实现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的。其主要内容有:(1)解释目的层位的标定:(2)地震子波的提取:(3)剩余相位校正:(4)反褶积处理:(5)层位解释及初始模型建立:(6)模型反演。胜利油EH基山砂岩体是沙三1的一个水下冲积扇体,岩性横向变化快。利用Strata软件反演结果剖面上从扇根到扇端砂岩由厚变薄由粗变细的特征清楚,绘制的砂岩厚度图清楚地勾勒了冲积扇的平面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分段微差爆破地震效应的叠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薛孔宽  唐光荣 《爆破》1991,8(3):67-71
本文依据岩土介质中爆炸应力波的传播理论,分析了爆炸地震速度实测波形峰值包络线的基本形态,通过几何作图和解析计算对分段微差爆破地震效应进行叠加分析,并由实例验证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在近场地震作用下,为减小桥塔塔身弯矩,悬索桥桥塔创新性地设置波形钢腹板横梁。以大渡河大桥为研究对象,基于横梁拟静力试验数据,建立结构动力数值计算模型并输入不同类型的近场地震动计算结构的地震响应,探究采用波形钢腹板横梁悬索桥的优势和近场效应对结构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采用波形钢腹板横梁的桥塔有自重轻、刚度小的优势,更符合强柱弱梁和强剪弱弯;在高烈度的近场作用下,以波形钢腹板横梁的延性作为抗震策略是合理的。脉冲效应对本桥响应影响较大,因此建议此类型桥梁应重视近场脉冲效应;而上盘效应对本桥的响应小于无近场效应的地震动,故处于上盘的桥梁是更安全的;在横向地震激励下,近场脉冲效应对主塔的位移和弯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震频带宽度的限制,原有的砂体解释技术已不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是目前具有可能性和可操作性的比较成熟的提高地震分辨率的实用技术,在提高牛庄油田王541砂体分辨率应用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滩坝砂油藏勘探成效。方法采用相干体技术和利用地震属性定性分析技术,进行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在构造圈闭的有利储层发育区部署井位钻探。结果在纯化油田南部滚动勘探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发现了纯677块,探明石油地质储量70万吨。结论滩坝砂油藏的滚动勘探中,采用相干体技术和地震属性分析等方法,其滚动勘探成效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多次波的存在导致处理后的资料成像不准确,严重干扰了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主要应用在资料处理中使用消除多次波的两种主要方法及原理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叙述地震空气枪子波特性即初始脉冲声压波形及其频谱的测试方法,并地其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针对黄土塬地区煤田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工作面临着许多特殊问题,如复杂的地表条件和松散的黄土严重地影响了野外地震数据的采集质量,严重地影响了地震资料的正确成像。采取正确合理的处理流程有助于得到高分辨率的地震资料,对于提高解释构造成果的精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多年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就地震发生的机理、预报研究的基本途径以及汶川地震发生机理和失报问题做了探讨;分析了地震短临预报前兆、测震学应用的局限性及地应力转移和追踪;提出了今后地震预报工作的9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小断层在常规地震剖面上常表现为同相轴的微小变化,如扭曲、振幅突然变弱、地震道波形的相似性变差等。而在方差体切片上小断层则可以清晰地表现为平面上的线状属性异常,因此利用线状方差体属性异常可进行小断层的解释和预测。实例表明,有效利用方差体技术,可以提高小断层的解释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18.
地震勘探方法作为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一种,不仅在其擅长的油气资源勘探领域,而且在找寻其他矿藏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阐述用油气勘探的技术思路,结合富钾卤水的地震响应特征,确定地层深部富钾卤水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和应用效果,总结寻找卤水矿藏可运用的地震勘探解释技术和流程。四川盆地东部某富钾卤水区的实际应用表明,地震勘探方法能较好地圈定富钾卤水储层,并能提出勘探远景区。  相似文献   

19.
破坏性地震是可以预测的——孕震物理模型及临震信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地震前兆有它自已的孕震物理模型,地震孕育全过程分为加载、相持、卸载、短临和临震5个阶段;多次震例证明,破坏性地震的孕震物理模型是会重复和再现的;提出了追踪地震前兆信息,循序渐进预报地震的分析方法,对地震预报的阶段性进行了实用性的划分,有希望实现对破坏性地震的预报。  相似文献   

20.
毫秒延时爆破段延时间隔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娄建武  龙源  卢云 《爆破器材》2006,35(1):26-29
文章对在微风化的花岗岩石场地采集的毫秒延时爆破地震信号进行了分析,其爆破地震波各段间的振动波形在近距离时,波形分开,而在中远距离处,各段装药激励的爆破地震子波开始叠加.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在该试验场地的毫秒延时爆破段延时间隔可以选择在25~50ms间.采用多分辨分析技术对试验中的多段微差爆破地震信号进行了4个尺度的分解,各尺度下的细节分量比较分析表明,毫秒延时爆破的多段延时特征在尺度j=2,3的细节分量中得到了清晰的表示,尤其是在j=2的尺度上表现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