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制麦过程中小麦淀粉含量及淀粉酶活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 6种小麦为试材 ,对制麦前后小麦直链、支链淀粉含量以及发芽过程中的α、β -淀粉酶活力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 ;对成品麦芽中淀粉酶活、淀粉含量及成品麦芽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制麦前后各品种小麦支链、直链淀粉含量均下降 ,总淀粉降解程度与原小麦中支链、直链淀粉比存在正相关性 (P <0 .1)。成品麦芽中α、β -淀粉酶活与品种有关。成品麦芽糖化力与麦芽中淀粉酶活存在显著 (P <0 .0 5 )正相关性 ;成品麦芽糖化时间与麦芽淀粉含量存在极显著 (P <0 .0 1)正相关性。筛选出豫麦 5 0、SP2 0 2 7、pH97194 2为较好的制小麦麦芽品种  相似文献   

2.
以黑米作为原料,研究黑米在发芽的过程中γ-氨基丁酸、矿物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黑米发芽过程中γ-氨基丁酸含量发生较大变化,呈上升趋势;黑米中的矿物元素也略有增加,本实验为开发发芽黑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黑米作为原料,研究黑米在发芽的过程中γ-氨基丁酸、矿物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黑米发芽过程中γ-氨基丁酸含量发生较大变化,呈上升趋势;黑米中的矿物元素也略有增加,本实验为开发发芽黑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发芽条件(发芽温度,发芽时间,浸泡时间)对小麦发芽过程中α-淀粉酶活力和其淀粉黏度变化.结果表明:在选定的水平下,得到α-淀粉酶活力最高的发芽条件为15℃,发芽6 d,浸泡3 d;g淀粉黏度值最大的发芽条件为20℃,发芽6d,浸泡3 d.α-淀粉酶活力与淀粉黏度随时间变化成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5.
燕麦发芽过程中淀粉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建国 《中国粮油学报》2012,27(4):25-27,49
研究了裸燕麦发芽过程中淀粉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发芽过程中,燕麦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及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总淀粉酶活力明显地先增加后降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的含量均随着发芽的进行呈下降趋势,发芽72 h分别降低了25.86%、11.08%和17.31%。相关性分析表明,燕麦发芽期间还原糖、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与α-淀粉酶、β-淀粉酶及总淀粉酶活力呈显著正相关,而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均与淀粉酶活力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研究黑米在发芽过程中VB2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在22℃条件下进行黑米的发芽实验,在发芽过程中测定VB2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实验表明,在发芽期间黑米中VB2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在22℃发芽条件下,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发芽第6天为最大值;而在28℃发芽条件下,黑米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了19.5%,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发芽第4天为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燕麦发芽过程中淀粉理化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建国 《中国粮油学报》2012,27(5):27-30,34
以山西产裸燕麦为原料,在控制的条件下发芽72 h,每间隔12 h取样,测定燕麦淀粉的颗粒结构、溶解度等理化特性。结果表明,燕麦发芽过程中,其淀粉颗粒仍保持了原淀粉的外貌形态和X-射线衍射A型图谱特征。发芽处理使燕麦淀粉的溶解度增加,膨胀度减小,同时会导致淀粉冻融稳定性变差,易于老化。但适度的发芽可增加淀粉的透明度,增强淀粉糊的热稳定性和冷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种小麦发芽过程中淀粉酶活力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6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小麦发芽过程中淀粉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活力均随发芽天数的增加而增大直至达最大值,不同品种同一发芽阶段的小麦其β-淀粉酶活力差别较大,同一品种同一发芽阶段的小麦其β-淀粉酶活力是α-淀粉酶的100倍左右.  相似文献   

9.
研究精白保胚米发芽过程中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葡聚糖内切酶活力的变化,同时测定其中还原糖、总糖、淀粉及热水溶性直链淀粉的含量变化,并以发芽糙米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精白保胚米和糙米发芽过程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活性先由低变高,再由高变低,精白保胚米在发芽16h时淀粉酶的活性最高,而糙米在发芽时淀粉酶活性达到最高点时间较长;葡聚糖内切酶活力随发芽时间的增加活性逐渐升高,糙米在发芽过程中葡聚糖内切酶活力高于精白保胚米。还原糖、总糖的含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在20~24h后逐渐降低,精白保胚米在发芽过程中还原糖的含量高于糙米。淀粉含量随发芽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热水溶性直链淀粉的含量则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0.
陈春旭  郭元新 《食品科学》2015,36(13):69-73
以发芽苦荞为主要材料,研究苦荞发芽过程中淀粉理化特性(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度、透明度、老化值、酶活力、冻融特性和碘蓝值)的变化情况,并对淀粉颗粒的显微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随着发芽天数的增加,苦荞淀粉颗粒直径由4~5 μm增加到7~8 μm,颗粒形状大多数为卵形和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有极少数淀粉颗粒为球形。同时,发芽使荞麦粉中的部分淀粉颗粒水解而呈现多孔状,随着发芽时间增加,多孔淀粉颗粒增多。颗粒除了淀粉的溶解度、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下降以外,其他各指标均表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钙处理对发芽糙米中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研究了Ca2 + 处理对发芽糙米中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2 1± 0 5 )℃发芽温度下 ,0~ 15mmol/LCa2 + 浓度范围内 ,低浓度的Ca2 + 能提高发芽糙米中淀粉酶活力 ,最佳浓度为 0 5mmol/L ,超过此浓度则产生抑制作用。在不同的发芽时间里 ,糙米中淀粉酶活力都表现出这一变化趋势 ;淀粉含量随淀粉酶活力升高而降低 ;低浓度Ca2 + 有提早发芽糙米还原糖含量高峰出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温度处理对发芽糙米中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温度处理对发芽糙米中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1 6~ 2 8℃温度范围内 ,较低的温度能提高发芽糙米中α 淀粉酶和总淀粉酶活力 ,较高的温度使酶活力高峰提前出现 ,糙米最适发芽温度为 2 2℃。发芽糙米中 β 淀粉酶活力受发芽温度的影响较小。在发芽期间 ,糙米中淀粉含量随淀粉酶活力升高而降低 ,还原糖含量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13.
将黑糯玉米进行发芽处理后,采用湿法提取工艺制得淀粉。比较发芽黑糯玉米淀粉与未发芽黑糯玉米淀粉的特性。结果表明:发芽处理后淀粉的颗粒保持原有的偏光十字结构;发芽处理后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变小;酸水解过程的前6d,发芽处理淀粉水解率比原淀粉大,之后水解率小于原淀粉;发芽处理淀粉糊的透明度高,抗凝沉性强,冻融稳定性好。淀粉性质的变化说明发芽处理使淀粉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特别是无定形区的直链淀粉的结合产生了不同稳定性的新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黑糯米、血糯米中提取淀粉,对其表观结构、球晶结构、支链链长、结晶结构、短程结构、黏度性质、糊化性质、老化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淀粉颗粒形态类似,均具有双折射现象;黑糯米淀粉支链中A链、B2链所占比例较低,B1链、B3链所占比例较高;X衍射结果表明,两种淀粉均属于A型晶体,血糯米淀粉相对结晶度较高;红外结果表明,血糯米淀粉有序程度较高,无序程度较低;黏度结果表明,血糯米淀粉峰值黏度、崩解值较高,回升值、糊化温度较低;热力学结果表明,黑糯米淀粉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止温度均较高,且更容易发生老化。两种淀粉在结构特性、物化性质方面存在差异,为指导糯米原材料的选用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选取糙糯米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发芽处理(调控发芽时间),然后经水磨碱法提取淀粉,探讨不同发芽处理时间对糙糯米淀粉基本理化指标及糊化、流变与质构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发芽处理提高了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度、起糊温度与热糊稳定性,使其凝沉特性及流动性得以改善,但降低了淀粉糊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内聚性和胶黏性,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趋势更加明显。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发芽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糙糯米淀粉糊的黏度、内聚性与咀嚼性,增强其吸水能力及流动能力,改善其凝沉特性,有利于其在食品加工及速冻食品中的应用,呈现出非常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糙米发芽过程中淀粉功能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芽对糙米(品种:武运粳46)淀粉组分及含量、流变、凝胶、热力学和加工特性的影响。提取发芽0、24、48、72、96、120 h的糙米中的淀粉,用流变仪测定淀粉的动态流变学特性,质构仪测定淀粉凝胶的质构特性,并分析发芽对淀粉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图谱和加工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发芽后糙米中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随发芽时间的延长,糙米中的淀粉在升温过程中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的峰值增加,淀粉糊化变性时的温度下降,糙米淀粉的弹性和黏性得到改善;发芽对淀粉凝胶质构特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凝胶强度、凝胶硬度、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均在72 h达到最大值;DSC扫描图谱表明发芽使糊化焓增加,提高了其稳定性和结晶度,对淀粉的相转变温度(To、Tp、Tc)无显著影响(P>0.05);发芽改善了淀粉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发芽后淀粉的持水性没有显著(P>0.05)变化,持油性整体呈上升趋势。发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糙米淀粉的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的加热时间对大米进行处理,并从加热处理过的大米中提取淀粉,采用电镜扫描仪、差示扫描量热仪、质构仪、流变仪等检测仪器研究加热时间对大米淀粉的颗粒形貌、热力学性质、凝胶特性、流变等性质的影响,采用酶解法测定加热处理过的大米中抗性淀粉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淀粉的膨润力与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加热时间在0~10min 时,抗性淀粉含量减少,其范围为18.01%~8.10%;淀粉颗粒由单个独立的颗粒逐渐膨胀至相互粘连,糊化焓值降低;硬度、延伸性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淀粉糊的剪切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8.
Enzyme-resistant starch (RS) was degraded, in part, by amylase(s) that act on raw starch. The degradation (solubilization) was accompanied by changes in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peak temperature and enthalpy) and, probably, by the presence of a lipid-amylose complex. The degradation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one of the two main contiguous peaks of RS around 155°C.  相似文献   

19.
玉米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永强  韩春然  方蕾 《食品科学》2007,28(11):294-297
本实验研究了玉米萌发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其中所含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并研究了最佳萌发条件下,总淀粉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力的变化情况,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确定了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分子量,以SephadexG-100色谱对两种酶进行了分离。结果表明,水分含量、温度、光照以及赤霉素等因素对玉米淀粉酶活力均有影响,在水分35%、温度30℃、赤霉素30mg/L和自然光照条件下萌发,玉米的淀粉酶活力最高;在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活力增加得比较缓慢,而且活力也大大低于β-淀粉酶,总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力上升都比较迅速;β-淀粉酶的分子量为189.82×103D,α-淀粉酶的分子量为54.26×103D。  相似文献   

20.
损伤淀粉含量对米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不同粉碎方法得到损伤淀粉含量不同的米粉,研究了损伤淀粉含量对米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损伤淀粉含量的增加,米粉的总直链淀粉没有明显差异,可溶性直链淀粉和溶解度显著升高,溶胀度变化不大而透明度则显著降低。快速黏度分析(RVA)表明糊化温度由89.2℃降低到86.2℃,回生值由89.58 RVU降低到59.33 RVU,峰值黏度由139.29 RVU降低到85.08 RVU,谷值黏度由103.67 RVU降低到49.04 RVU,末值黏度由180.67 RVU降低到108.38 RVU。损伤淀粉含量9.05%米粉的衰减值最低。糊化后米粉凝胶的硬度和弹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