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生鲜牛乳中莱克多巴胺的检测限为2μg/kg,在2μg/L~100μg/L添加浓度水平上回收率为60%~120%,本方法与仪器技术分析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和灵敏度高,样品加标率回收效果好,检出限低,试剂盒稳定性、重现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离子色谱法对上海地区的500批次生鲜牛乳中硫氰酸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生鲜牛乳中硫氰酸钠含量总体情况符合Pearson5分布(皮尔逊V型分布),90%的数据分布在0.2—3.71mg/kg之间,最小、最大、平均含量分别为0.2、9.66和1.5mg/kg。基于乳制品中硫氰酸钠的每日摄入量和点评估方法得到硫氰酸钠的膳食暴露量为2.0μg/kg标准人每日,结合相关的硫氰酸钠的风险评估研究,表明本研究中上海地区生鲜牛乳中的硫氰酸钠的含量属于正常的生理浓度,对人体正常膳食无健康影响。  相似文献   

3.
猪肝中莱克多巴胺残留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了莱克多巴胺的仪器分析条件。建立了适合于分析检测猪肝中莱克多巴胺的SPE前处理方法,样品加标回收率为53.75%。66.60%,变异系数0.87%-19.43%。  相似文献   

4.
对莱克多巴胺样品提取和检测方法及其进展趋势进行综述,并且对这些检测方法进行总结和比较。  相似文献   

5.
莱克多巴胺抗体的制备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RAC-linker-BSA为免疫抗原获得了莱克多巴胺的多克隆抗体,用混合酸酐法合成包被抗原,建立了莱克多巴胺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ELISA),并对抗体性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制备出的莱克多巴胺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IC50为0.9 ng/mL,检出限(IC15)为0.1 ng/mL,低于同类文献的报道结果;除了与多巴酚丁胺的交叉反应为7.5 %外,与克伦特罗、沙丁胺醇、特步他林、异丙肾上腺素和异奎胍均无交叉现象,说明抗体特异性较高;此外,抗体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可在4 ℃冰箱中储存半年以上.为建立酶联免疫快速检测方法,实现对莱克多巴胺的有效监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进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11):136-138
乳与乳制品出现的质量问题,对乳品的生产和消费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非常不利于乳品业的发展。乳制品质量安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鲜牛乳(原料乳)质量安全状况,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一种利用乳品快速分析仪可以快速检测掺假生鲜牛乳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红外光谱技术鉴别掺假乳,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优化生鲜牛乳中过氧化氢电极检测的工作条件,研究样品处理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重点比较电极法与过氧化氢试纸条法和淀粉-碘化钾法的检出率及误判率,验证生鲜牛乳中过氧化氢的电极检测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0~10mg/L和10~80mg/L范围内电极法的检出率为分别为100%和93.33%,误判率为7.14%和7.89%。试纸条法和淀粉-碘化钾法的检出率分别为0%和83.33%,误判率分别为100%和20%。与过氧化氢试纸条法和淀粉-碘化钾法相比,电极法能够对生鲜牛乳中过氧化氢进行定量检测并具有较好的可靠性,有利于实现生鲜牛乳中过氧化氢的快速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8.
莱克多巴胺残留检测方法及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系统介绍了食品安全中莱克多巴胺测试的意义,并对比分析了酶联免疫方法、免疫层析方法、高效液相法、质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免疫传感器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特点及优劣,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莱克多巴胺作为激素类添加剂,对动物机体产生副作用,同时影响消费者的健康.近年我国进出境口岸屡次在进口动物性食品中检出莱克多巴胺.本文对近几年来动物性食品中莱克多巴胺的检测方法新进展和新兴技术做了大量调查和整理,旨在为出入境口岸动物性食品中莱克多巴胺的检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为进出口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我国北方地区生鲜牛乳中硫氰酸盐含量,提出一个获得生鲜乳中硫氰酸盐本底值的方法,并初步得到一个生鲜牛乳的硫氰酸盐本底值。方法对北方11省市221个奶牛养殖场的生鲜牛乳样品进行SCN-的含量测定。结果统计实验数据发现,所有样品含有SCN~-,含量范围在0.21~6.10 mg/kg之间,平均含量为2.09 mg/kg,数值分布状态为平顶右偏态分布;生鲜乳中硫氰酸盐含量与产地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虽然不同地区来源的生乳中硫氰酸盐含量差异显著,但并没有造成数值过多的增加,初步评估我国北方地区生鲜牛乳中SCN-本底值为6.10 mg/kg。  相似文献   

11.
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生鲜乳中硫氰酸盐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利 《食品科学》2010,31(6):227-229
建立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电导法分析生鲜乳中硫氰酸盐的方法。采用乙酸溶液沉淀生鲜乳中蛋白,过滤后用RP 柱去除样品中的脂类物质。净化后,直接将试样注入离子色谱仪分离,淋洗液OH-浓度为60mmol/L,外标法定量。稳定性实验中5 次进样1mg/L 硫氰酸根溶液的保留时间平均值为15.445min(RSD 为0.12%),峰面积平均值为0.1839μS·min(RSD 为0.26%)。方法回收率为96.0%~98.0%,RSD < 1.06%,检测限为0.2mg/kg,线性范围为0.5~6mg/L。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分析山东省5家鲜乳生产厂产品的卫生质量。方法按国家标准《乳与乳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检测鲜乳质量。结果5种鲜乳的感官、物理和化学性状正常,酒精检验阴性,无掺假、防腐剂和抗生素,无牛布鲁菌病,无乳房炎乳。结论乳品质量指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可放心饮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鲜驴乳缓解体力疲劳作用。方法:192 只健康成年ICR 小白鼠随机分为4 批(每批48 只),每批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鲜驴乳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 只),鲜驴乳低、中、高剂量(5、10、20mL/(kg bw·d))组分别灌胃给予鲜驴乳,对照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所有实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方法操作,测定动物负重游泳时间、血清尿素氮、血乳酸含量和肝糖原含量。结果:鲜驴乳高剂量组血清尿素氮含量、肝糖原含量、负重游泳时间和血乳酸含量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0.01)。结论:鲜驴乳具有一定缓解体力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在4℃冷藏条件下鲜奶品质的变化以及通过添加乳酸链球菌素、壳聚糖、抗坏血酸3 种复合天然防腐剂对鲜奶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新鲜牛乳相比,空白组在4℃保存3d 后,菌落总数和新鲜度明显变化,添加复合防腐剂的实验组与空白组相比保鲜效果明显,在鲜乳中添加200mg/kg Nisin、0.15% 壳聚糖、0.2g/kg 抗坏血酸保藏效果最佳。可见乳酸链球菌素、壳聚糖、抗坏血酸的共同使用对抑制乳中细菌的生长繁殖和防腐保鲜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鲜乳超声波除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功率、时间的超声波处理鲜乳后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经600W,3min超声波处理的原料乳,杀菌率达93%。并研究了超声波结合巴氏杀菌技术对鲜乳处理后,4℃贮藏条件下牛乳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600W,3min超声波处理的原料乳结合63℃,30min的热处理后,乳品质保持最好,4℃贮藏条件下贮藏期达16d左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山东省5家鲜乳生产厂产品的卫生质量。方法按国家标准《乳与乳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检测鲜乳质量。结果5种鲜乳的感官、物理和化学性状正常,酒精检验阴性,无掺假、防腐剂和抗生素,无牛布鲁菌病,无乳房炎乳。结论乳品质量指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可放心饮用。  相似文献   

17.
鲜奶中甲醛快速检测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试验建立了一种鲜奶中甲醛测定的新方法,即给掺假样品中加入AgNOa和NaOH试液,置沸水浴加热即会出现淡咖啡~深咖啡色均判为阳性反应。在最佳操作条件下,对甲醛的最低检出限可达到7.6ug/ml乳。方法灵敏,试剂简单,掺假现象容易判断,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乳及乳制品中16种稀土元素的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前处理技术消解样品,优化了仪器工作参数,选择103Rh、115In和209Bi元素作为内标,校正基体干扰。结果表明,16种稀土元素质量浓度在0.2~5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0.9995,检出限在0.03~0.52 μg/kg之间,平均回收率在92.3%~109.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1%~5.36%。采用该方法测定国家标准物质柑橘叶(GBW10014),其测定值均在标示值范围内。对市售鲜奶、酸奶和奶粉中稀土元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类乳品中均检出稀土元素,含量为0.04~19.3 μg/kg。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便,能够满足鲜奶、酸奶和奶粉中稀土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刘北林  陈娜 《食品科学》2006,27(4):274-277
本文以鲜奶为例对偏爱型感官评价的实验设计和评价分析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常见的感官评价类型,对鲜奶感官评价结果运用模糊评价法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试验过程中评价人员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