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1月,联合国发布《创意经济报告2008》,报告显示的数据让我们惊喜:2005年,中国的创意产业出口超过意大利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创意产业出口国家。然而,这个在2015年有望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的巨大产业,到底在哪里?中国是否适合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存在哪些优势,政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提供怎样的支持和服务,都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年前,当《Computer Arts数码艺术》杂志在国内杂志媒体中首先提出“创意产业”、“创意经济”乃至“创意产业”、“创意经济”乃至“创意中国”的概念时,世界范围内的创意思潮已经风起云涌,蔚然壮观。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谈到创意,我们想到什么? 一个新奇的点子或者一个吸引力十足的设计? 各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时尚潮流? 其实创意无所不在,贩卖和购买创意也可以变得非常容易。 不只是创意而已,这里还有自由和热情,一切尽在——创意集市。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周刊》2007,(23):88
奇普,希思现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向读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创意能成功,有些却不能?在让创意更有黏性本书中,不仅揭示了能够“黏”在脑中的创意特征,还对能让创意具有黏着力的方法做了阐释。另外一方面,一些创意天然有趣,一些创意则天然无趣。哪些创意是天然有趣,还是被某些方法改造得有趣?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锻造我们的创意使之成功于世呢?  相似文献   

5.
新的世纪.应当是创意世纪;从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到创意经济的乘势崛起直到创意社会的应运而生,正在为我们的世纪带来新的文化视野。当代中国应当是创意中国;从中国制作到中国创作,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正在为当代中国带来新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6.
是创意邂逅帽子,不是创意本身就是一顶帽子? 我们总在翻来覆去绞尽脑汁的在讲创意.做设计,做广告,也许当你在走过无数弯路之后才会恍然大悟,有些时候与其在繁复和创新上绞尽脑汁,倒不如用一种最直白.最亲切的方式去告诉大众,什么是设计?什么是设计的功效?设计又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7.
在新世纪刚刚露出曙光之际,英国选择了中国.“创意英国“催生了“创意中国“,“新英国“已然诞生,“新中国”也已跃然纸上。位于远西和远东的两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家,在新的创意经济时代重逢和握手,这是历经三百年的重逢,这是跨越欧亚大陆的握手。它必将深刻地改变英国、改变中国.创造人类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胥米 《数码设计:surface》2009,(12):196-213,216
中国的原创力量与国际创意差距还有多远?思考远不如行动来得实际。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推手,而一群对“中国创造”抱有热忱和信念的行动分子,正在扮演这样的角色。他们策划组织了若干备受瞩目的项目,创造了各种展示、交流的机会,让创意人、制造商、媒体、决策者和广大民众部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时代,也是国际设计界相互较量创意的时代,而灵感源头该自何处来?近年来台湾提倡“文化创意产业”、“美学经济力”、“设计,台湾的竞争力”……等口号,不论文字和何有力,喊得如何卖力,最后设计师自身还是得回归到本土传统养分的汲取,并进一步施以创意肥料,才得以培育出独特的设计品种。  相似文献   

10.
《数码摄影》:中国摄影在线作为中国最早向国内介绍国外创意摄影的网站之一,请您谈谈现在国内外的创意摄影有何差距?  相似文献   

11.
创意产业在现代服务业中,对城市经济起着带动作用。创意产业将成为未来10至20年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增长因素,创意集聚区的涌现,让创意产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景象。文章详细论述了中国创意产业所面临的困境,并阐明了应该如何打造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让创意的浪花成为有源之水.驱动设计师不断拿出感动用户的服装设计。在强手如林的服装设计界脱颖而出呢?这是每个服装设计师,设计机构乃至成衣公司都在思考的话题.近日我们走访了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系的一些师生.一起聆听来自中国服装设计前沿领域的声音。当提到如何让创意无限延伸的问题,很多北京服装学院的师生都提到了一个看似很容易忽略的细节.那就是要经常把自己所作的创意方案以及搜集到的各种服装设计方案打印结集.在创意贫乏时拿出来慢慢翻看,总能进发出不少灵感的火花.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创意产业风起云涌,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为中国的设计产业及设计教育提供难得的契机与挑战。中国的设计如何融入世界、面向现代,创造价值传承文化,激场生活?需要我们用创新的思维,打破常规,展开想象的翅膀,重新思考演绎。  相似文献   

14.
1月3日.中国太平洋学会领导听取北京信息空间文化经济研究院专家关于国际创意产业发展趋势的国际创意产业发展趋势的研究,支持成立有关的课题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已贯穿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态势。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催生新兴业态、带动就业、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6.
创意·无限     
《微型计算机》2007,(4Z):3-13
什么是创意产品? 其实,很多有创意的产品都是平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产品,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 只要设计者多一份思考,添一份精致,带一份创新,创意产品就会随处可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信息化》2007,(3):37-39
面对中国消费群体的日渐成熟,面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面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在这些世界品牌希望给中国人带来怎样的品牌认知?他们如何去实现全球统一策略和本地化市场策略的融合?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在中国本地化进程中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最近,迷茫和恐慌煎熬着不少中小企业,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美欧经济何时复苏?中国经济受牵连的程度有多大?新的上下游产业链何时才能重构?原材料价格何时才能稳定?中国内需市场是否能够顺利启动。  相似文献   

19.
刘亚杰 《软件世界》2010,(10):10-11
在中国,头上顶着“创新”帽子的企业不少,但拿出创新成果的并不多。而这其中,李开复苦心经营的“创新工场”格外引人瞩目。相比李开复在Google辞职时候表现出的豪情壮志,很难平复众多针对“创新工场”质疑的声音。“创新工场凝聚的到底是一流的创意人才还是一流的创业者?”、“真正一流的创意人才和创业者是否能够顺利进入创新工场这个平台?”、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家早就指出,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当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把自主创新升级为国家战略的时候,中国也踏上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战略转变之路。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将文化创意产业作用于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乃至国际文化地位的提升功能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国外相比,创意产业在我国存在着巨大差距。如何追赶这种差距,文化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又是什么?这是在热潮追捧后冷静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