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火山岩基底储层纵向差异明显,油气成藏规律复杂。通过岩心观察、裂缝描述、物性分析以及构造建模并结合勘探生产实践,认为苏德尔特构造带火山岩基底潜山储层纵向具有明显的“三分性”:顶部风化带,中层淋滤带和内幕致密带。顶部风化带发育风化缝,伴生构造缝,低孔—超低渗,属于孔—洞型储层;中部淋滤带以小缝为主,发育溶蚀孔洞,低孔—低渗,属孔_缝型储层;内幕致密带以微裂缝为主,构造缝发育,超低孔—低渗,属微裂缝型储层。裂缝储层主要集中在大型控洼边界断层附近,断阶带的中—浅层和断垒、断崖带的中—深层。苏德尔特构造带具有“断层—缝洞网—不整合”三元成藏模式,油气通过单向运移,双向运移以及“倒灌式”运移3种方式成藏。研究区的潜力勘探区为断垒(断崖)带的中—深层致密带以及边界断层附近的中—深层淋滤带和致密带储层。  相似文献   

2.
海拉尔盆地贝尔断陷苏德尔特变质岩潜山油藏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拉尔盆地贝尔断陷中的变质岩潜山油藏规模大,产量高。变质岩储层在纵向上可分为:风化破碎带,裂缝、溶孔、溶洞发育带和致密带。前两个带储层均具有裂缝和孔洞储油的特点,它们是在长期剧烈的断裂构造活动、风化、淋滤、湖水侵蚀等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潜山油藏可分为侵蚀残丘块状潜山油藏、反向断块块状潜山油藏、顺向断块层状不规则潜山油藏3种类型,均具有储集物性优越、油质好、产能高的特点。尤其是在反向屋脊高部位,因裂缝、溶孔、溶洞发育而使其油气富集高产。另外,这些潜山的储集特点不受埋深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海拉尔油田贝301试验区块自全面投入注水开发以来,部分井存在注水压力上升快、吸水能力下降的情况。为解决完不成配注的问题,根据海拉尔油田贝301试验区强水敏特性,室内复配筛选了低破碎高效防膨醇基酸液体系。该体系具有较好的溶蚀、低破碎、破乳、助排、抑制二次沉淀等性能,现场应用2口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在海拉尔油田贝301试验区块强水敏储层进行规模化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用多矿物双水模型评价海拉尔盆地泥质砂岩储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海拉尔盆地储集层岩块含量高、储层物性变化大等特点,选用优化测井方法进行处理解释。首先根据海拉尔盆地实际地质分析资料建立了多矿物双水解释模型,采用此模型并选用多条测井曲线,分别建立测井响应方程,然后利用优化测井解释方法计算出岩石骨架成分与储层参数,达到了对储层储集性质及流体性质精确解释的目的。对该区多口井的处理结果与实际岩心分析及试油资料的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测井解释模型与方法先进、合理、可靠,计算的储集参数精度较高,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此外,根据岩相特征与实际取心资料建立了岩相划分标准,进行了测井相的划分。  相似文献   

5.
海拉尔盆地多凹多隆,不同凹陷内的成藏规律不尽相同。以海拉尔盆地霍多莫尔构造带为研究对象,从地质背景、地震资料及重点井位资料入手,划分构造带的构造单元,识别区域内的断层和不整合面,预测主力储层的砂体厚度并刻画研究区及周缘的砂体展布范围。通过对断层、砂体和不整合与油气聚集关系的研究,认为断层、砂体和不整合是霍多莫尔构造带成藏的主控因素,并控制了构造带内不同构造单元的油藏类型、输导体系组合样式和成藏模式。构造带内的斜坡区形成砂体-不整合输导体系,主要发育岩性油藏和构造-地层油气藏;古隆起区形成断层-不整合-砂体输导体系,主要发育构造-地层油气藏和潜山油气藏;浅部走滑断层带形成断层-砂体输导体系,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油藏。构造带内不同构造单元对应形成斜坡带成藏模式、古隆起带成藏模式和走滑断层带成藏模式。霍多莫尔构造带隆起区油气聚集受控于断层和不整合,斜坡带油气聚集受控于砂体和岩性圈闭的聚烃规律。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张韩地区长2储层敏感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敏感性评价的目的是研究储层损害机理,为保护储层提供可靠的依据.鄂尔多斯盆地张韩地区储层物性较差,属于中孔-低渗到低孔-特低渗储层,从敏感性实验分析入手,测量不同样品的敏感性指数,从而分析并确定了其各敏感性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敏感性特征除碱敏为弱至中等偏弱外,其余"四敏"都为无或弱敏感性特征.因此,在勘探开发过程中主...  相似文献   

7.
大庆油田海拉尔盆地兴安岭群火山岩储层主要为安山—流纹质凝灰岩、安山质凝灰岩、粗面—流纹质凝灰岩,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发生压裂早期砂堵,返排率低,压裂成功率低。针对这些特点,通过岩石水理特性实验和岩石力学特征研究,提出了以下解决措施:①凝灰质火山岩储层粘土含量高时,应提高压裂液的防膨胀性能,大排量施工,增加裂缝净压力;②碱性和偏碱性凝灰质储层,应研究使用低滤失压裂液,降低滤失量,同时提高压裂液的防膨胀性能;③凝灰质储层塑性较强时,应尽量提高施工排量。  相似文献   

8.
海拉尔盆地构造特征与含油气性探讨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海拉尔盆地的基底是西伯利亚板块和中朝板块敛合后形成的古生代褶皱带。中生代,在先存断裂活动基础上发育了一系列断陷。断陷发育经历了初始张裂、强烈拉张、拉张裂陷、缓慢沉降、回返萎缩五个演化阶段。可划分出三类断陷六类构造带。断陷分割性强、差异升降明显、具有多物源、多烃源区、低地温梯度、后期岩浆活动相对较弱等特点。并指出盆地西部断陷油气形成条件优于东部,逆牵引构造帝、滑陷式背斜带等有利于油气聚集,并已获工业油流。  相似文献   

9.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气藏选取24块样品开展敏感性实验。研究表明储层具有常温低压低孔低渗的特点,储层应力敏感性和水锁效应强是储层伤害的主要形式,其原因在于储层平均孔喉半径细小,微裂缝较发育,喉道类型以片状喉道为主。在速敏、水敏、盐敏、酸敏、碱敏实验分析基础上研究认为研究区储层敏感性总体表现为弱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海拉尔盆地泥岩烃浓度封闭特征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深入研究海拉尔盆地大下段泥岩盖层发育特征及其封气机理的基础上,对8个主要断陷大下段泥岩盖层的烃浓度封闭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查干诺尔、乌尔逊断陷大下段泥岩盖层具有好的完全烃浓度封闭能力;贝尔、呼和湖和赫尔洪德断陷具有较好的完全烃浓度封闭能力;红旗、呼伦湖和乌固诺尔断陷仅具部分烃浓度封闭能力。大下段泥岩盖层烃浓度封闭能力形成时期早于南下段烃源岩的大量排气期,封气有效性好,有利于南下段烃源岩排出的扩散  相似文献   

11.
综合应用岩心、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在地震剖面追踪和连井剖面对比的基础上,通过井震结合分析将海拉尔盆地呼南地区的南屯组一、二段细分为5个旋回,并对每个旋回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相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呼南地区南屯组一段地层以冲积平原、扇三角洲和滨浅湖相为主,南二段以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相及沼泽相为主;南二段发育多个煤层,和暗色泥岩交互分布,构成煤系烃源岩;南二段上部2个旋回的三角洲前缘储层物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
本根据海拉尔盆地沉积岩层中的放射性元素含量以及深部岩层的地震波速,计算了盆地不同深度岩层的放射性生热率,然后采用“剥层法”从地表开始,自上而下地扣除盆地在不同演化阶段各岩层提供的热量,从而得到盆地在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幔热流值,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盆地深部热流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储层物性较差,属于中孔-低渗、低孔-特低渗储层,进行敏感性实验分析,测定出不同样品的敏感性指数,进而分析并确定其各敏感性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储层整体上敏感性为:弱速敏、弱水敏、弱盐敏、中等酸敏、弱碱敏。此外,通过对不同流速和与之对应的渗透率的研究,探明了速敏性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4.
以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油藏为例,通过裂缝平面分布特征、裂缝孔渗特征、开发井初期产能等方面分析,对苏德尔特潜山油藏裂缝发育特征与油水分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裂缝发育程度与潜山油藏储层含油性具有正相关性,裂缝的发育程度控制原油在圈闭内的运移与聚集,裂缝性储层纵向发育的非均质性决定了同一断块内不同井区油水界面的差异分布,裂缝在空间的不连通性造成断块内孤立分布的裂缝性储层发育区保存原有的地层水状态。分析裂缝对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油藏油水分布的作用,对于类似地质条件基岩潜山油藏评价及开发优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储层裂缝进行了综合评价。建立了裂缝发育程度的三维空间分布模型,模型显示上部Ⅰ油组裂缝发育程度较好、中部Ⅱ油组裂缝发育程度中等、下部Ⅲ油组裂缝发育程度较差。裂缝的发育与岩性、岩层厚度及断层密切相关,随着泥质、凝灰质含量的降低、砂泥岩单层厚度的减小及距断层距离的减小,裂缝发育程度增强。应根据裂缝的发育规律采取相应的开发措施,加大渗透性较好的裂缝方向的井距,使用不规则井网进行开发;采取与裂缝垂直方向布置水井与油井;增加中、低渗透井区的水注入量,控制高渗透层的水注入量;在裂缝较发育的井区,使用较高的采油速度;在裂缝密度小的井区,则需进行压裂,使用较低的采油速度。  相似文献   

16.
海拉尔盆地乌南地区油气主要富集在乌东斜坡带,油水垂向分布主要为上油下干和上油下水,无统一的油水界面,是受岩性、断裂双重控制的岩性——断块油藏.应用镜质体反射率对乌南地区的主要油源区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埋深曲线对生油时间进行了判断:乌南次凹为油气主要生成区;生成期为伊敏组至青元岗组沉积时期.在此基础上,通过断层、局部构造与不整合、沉积砂体与断层关系3方面对成藏控制因素进行研究:断层在成藏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长期活动的大断层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断块内构造部位的高低控制了油水分布;油源断层切割了沉积砂体,油气沿断层进入对接砂体,向高部位运聚成藏.  相似文献   

17.
海拉尔盆地断层封闭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海拉尔盆地同一断块群上的探井的油、气显示差异较大。分析认为断层的封闭性是影响其油、气聚集的主要因素。为此,从断裂带中的泥质含量、断层面所受正应力以及断块两盘的岩性对置关系等3个方面研究了断块封闭性,应用地质风险概率法对断块的封闭性进行了评价。在计算 断层面所受正应力时,仅考虑断块的垂向封闭性;在确定断层两盘岩性的对置关系时,只考虑断层的侧向封闭性;而在求取断裂带中的泥质含量时,既考虑了断块的垂向封闭性,又考虑了断层的侧向封闭性。通过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断块封闭性的评价,预测出Ⅰ、Ⅱ类断块群各5个,对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海拉尔盆地早白垩世孢粉古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孢粉数据指示:早白垩世铜钵庙组下部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林、草丛,属于湿润的暖温带气候;铜钵庙组上部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草原、灌木丛,属于湿润的南亚热带气候.早白垩世南屯组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林,属于半湿润的暖温带气候.早白垩世大磨拐河组一段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混交林,属于湿润的暖温带气候;大磨拐河组二段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草原、疏林,属于湿润的北亚热带气候.早白垩世伊敏组一段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混交林、灌草丛.属于湿润的南亚热带气候,伊敏组二段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林、灌草丛,属于湿润的南亚热带气候,伊敏组三段中下部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林、灌木丛,属湿润的热带气候,伊敏组三段上部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混交林、灌木丛,属于湿润的热带气候.上述各组段的孢粉古植被和古气候特征可作为海拉尔盆地地层对比的新标志.  相似文献   

19.
20.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储层粘土矿物及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储层粘土矿物组合主要为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和伊/蒙间层(I/S)。粘土矿物对储层的影响几乎全是负面的,致使储层的物性变差。粘土矿物的成分和含量对储层敏感性影响很大,下石盒子组砂岩储层为弱~中等水速敏、水敏、HCl酸敏,中等盐敏、碱敏和强HF酸敏;山西组砂岩储层为弱~中等水速敏、水敏、HCl酸敏、HF酸敏,中~强盐敏和强碱敏;太原组砂岩储层为弱~中等的水速敏、水敏、盐敏、HF酸敏,弱HCl酸敏和中等碱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