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Planning》2019,(8)
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如何以城市候机楼为载体为苏州旅客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无缝衔接的机场出行服务,是苏州城市候机楼发展的重要课题。在阐述苏州城市候机楼的作用及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分析苏州城市候机楼的发展现状及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城市候机楼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对区域一体化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德州陵县两市县的现状及特征进行总结,通过理论研究以及对国内其它一体化成功案例的总结与借鉴,研究高铁背景下德陵一体化实施策略,对德陵地区功能定位、产业分区、结构形态、交通组织、空间形象塑造等方面开展综合一体化的规划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国家财政制度创新角度,分析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提出通过推进长三角财政制度创新来促进经济一体化的新思路:经济一体化应与财政制度创新同步;“区域公共产品”需由各地区财政共同投资,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和推进必须依靠财政手段,以此才能尽快实现长三角城市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7.
公共服务的空间配置是影响城市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公共服务空间差异的研究有助于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城市合作共赢发展。以县区为基本评价单元,运用空间分析方法,从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和便捷度两方面对长三角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并结合城市等级,分类研究不同城市等级下的公共服务能力特点,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公共服务在区域层面存在空间差异,东南片区城市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获取便捷性高,苏北皖北部分城市的县区公共服务获取便捷性较高,西南片区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和获取便捷性均偏低;(2)城市内部公共服务同样存在差异,中心城区或新区公共服务配置水平高,边缘城区或边远县公共服务水平低;(3)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较多是高公共服务水平县区,大城市Ⅰ和大城市Ⅱ以中低公共服务水平的县区居多。此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与城市常住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经济发展水平高、常住人口多的县区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较多。希望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均衡和共享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招标活动中的评标环节存在不少问题,亟待实现智能评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地区发挥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责无旁贷.以工程建设施工为例,探索智能评审系统的研发并对其在长三角区域的应用路径进行了分析,对推进电子招标智能评审系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9.
旅游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高级阶段。长三角作为我国最早提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区域,其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初始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经济、交通条件、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是实现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互利共生、价值共创和全面共享的发展路径,并成为推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研究发现旅游一体化是一种发展过程,也是一种发展状态,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下,必将进入一体化发展的成熟阶段,各项旅游要素也将重新组合,需要用一种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科学评估与优化长三角一体化格局,对于探索新时代区域发展范式、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也对其它区域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研究应用人群活动、企业关联等新数据与区域空间组织规律分析等新技术,系统搭建从理论研究到关键网络解析技术的评估体系,构建应用导向的空间优化关键技术框架,形成长三角一体化科学评估与空间优化的研究集成。一方面,重点聚焦区域一体化研究的科学范式和量化方法,提炼形成基于长三角又超越长三角、具有全国示范价值的区域研究方法;另一方面,聚焦区域一体化的空间组织规律与空间优化方法,使经济、社会、环境与空间发展相匹配、相适应。最终形成长三角“城市群—都市圈—城市”三个层次的系列研究成果,有力支撑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与研究,积极助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关于中国高速铁路可达性的研究:以长三角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关于长三角高速铁路可达性的比较研究。文章共包含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高铁在国内外发展情况以及研究背景的概述。第二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中国高铁可达性的基本方法。第三部分是对长三角城市在高铁网络中的外部可达性以及高铁站在城市内部可达性的比较分析。最后一部分是研究结论综述以及相关建议的提出。研究发现,高铁可以显著改善城市的外部可达性环境,但这种改善的地区分布并不均匀。大城市和小城市的获益要明显高于中等城市。外部可达性的提升使得高铁站的城市内部可达性变得更加重要。数据显示,相比于常规铁路,高铁出行的总行程中更多的时间被消耗在铁路系统之外,即城市交通中。此外,高铁站的区位选择对其城市内部可达性有着巨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不同交通模式之间的分配同样存在差异性,相比而言,公共交通更易受到车站区位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21世纪世界将进入高铁时代。中国高铁建设迎头赶上,“四纵四横”建设已全面展无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将在加快城市群内部的同城化趋势的同时,促进各大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将更加明显。中国在加快高铁建设的同时.应避免出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负溢出效应,同时处理好高铁与其他运输工具的关系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4)
作为当今世界区域发展最为成功、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欧盟一体化发展领先于世界其他经济一体化组织,其旅游一体化进程与模式也值得参考和借鉴。欧盟旅游一体化从政策环境、区域机构、资金支持、文化融合、交通运输、平衡城乡发展等方面一直不断深入发展。欧盟旅游一体化的经验对于我国长三角地区旅游业的联动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促进区域旅游制度化,建立区域协调机制,注重"刚性"的制度联合;注重区域旅游合作,实现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太浦河是跨两省一市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空间骨架。目前发布的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草案已提出区域协同发展的目标,但从流域尺度的空间规划落实到场地尺度的规划设计尚缺乏中间层次的规划支撑,导致实际问题与解决策略之间的错位。浙大-西浦-同济联合Studio模拟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语境下跨行政主体协作的跨学科、多尺度流域规划设计,回溯各个尺度,归纳原型设计策略作为系统性的规划设计导则,探讨在流域尺度进行统一实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18.
自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各城市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竞争与合作并存,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众多方向性选择。各城市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创新,寻求多方合作,特别是为节点城市深度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作为节点城市,浙江省湖州市充分发挥生态特色,坚持绿色发展,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绿色示范作用逐步彰显,但是在转型过程中依然存在众多节点型城市同样面临的瓶颈问题,为破解这些问题,在一体化进程中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应当主动探索模式创新、合作创新和制度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9.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城际高铁通行时长、班次数据、人口流动数据,利用平均旅行时长、社会网络分析研究高铁对区域可达性和空间联系格局演变的影响,发现:(1)高铁推动各大中小城市均衡地接入长三角高铁网络,区域可达性整体水平提升了50%,但过长的途外附属时间使得未开通高铁的城市、中小城市在区域可达性格局中处于劣势。(2)高铁推动了长三角空间联系格局的非均衡演变,在中心辐射型高铁网络的带动下,人口趋于向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中心城市流动,与周边地区形成同城化的核心边缘模式,而未开通高铁的城市与外围城市在空间联系格局中面临着要素流失的困境。(3)总结了高铁影响区域发展的作用路径,为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