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确定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最佳配方,研究其涂膜表面的疏水疏油性、热力学稳定性等性能。方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为原料,丙烯酸十三氟辛酯(PFOA)为含氟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复合乳化剂,去离子水为分散介质,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通过CA,FTIR,DSC,TG和AFM等仪器,对共聚物涂膜的疏水疏油性能、热力学性能及表面化学成分进行表征。结果当乳化剂(OP-10与SDS的质量比为2∶1)的质量分数为3%、引发剂(APS)的质量分数为0.6%、丙烯酸十三氟辛酯(PFOA)的质量分数为9%时,单体转化率最高、凝胶率最低,涂膜对水和十六烷的接触角分别为114°和85°。结论合成的乳液具有良好的疏水疏油性和热力学稳定性等性能,适合油墨罐内壁涂料等产品。 相似文献
3.
有机氟改性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Actyflon-Go4)、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制备了壳层含氟的核壳型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乳胶膜化学组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乳胶粒的微观形态结构,讨论了含氟单体量、乳化剂的量、反应温度等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含氟聚丙烯酸酯除具备丙烯酸酯聚合物本身的成膜性好、网络结构疏松特点外,还表现出了氟聚合物的特点,有较低的表面能,疏水、疏油、耐腐蚀、耐热、抗氧化性等性能。文中介绍了近年来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及与防水防油作用机理相应的结构特点,同时概括介绍了含氟丙烯酸酯中的碳原子对其性能的影响,并对常用的性能表征方法及应用研究作了简要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在微波辐射下,采用细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稳定的含氟丙烯酸酯(F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丙烯酸丁酯(BA)三元共聚乳液。利用FT-IR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组成;采用激光光散射粒度仪(PCS)研究了聚合过程中粒径变化;用称量法测定了转化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乳胶粒的形貌。结果表明,油溶性引发剂AIBN引发FA-MMA-BA三元细乳液共聚合的主要成核场所为单体液滴;所制得的乳胶粒呈球形,平均粒径为72 nm~98 nm;微波的引用能够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单体转化率,且制得的细乳液离心稳定性更好;耐水性随氟单体含量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6.
自交联丙烯酸酯复合聚合物乳液的流变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工作研究了复合胶粒核(Ⅰ)、壳(Ⅱ)组分结构和形态的变化以及复合胶粒粒径大小和分布对自交联型丙烯酸酯复合聚合物乳液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复合胶粒的平均粒径增大时,体系的表观粘度下降,粒径分布对乳液表观粘度的影响与这种分布中一定质量胶粒的表面积大小相关连,胶粒壳(Ⅱ)组分结构和胶粒形态的变化对体系的表观粘度影响较大,该复合乳液体系呈现假塑性流体特征。 相似文献
7.
以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为含氟单体,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含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差示扫描量热(DSC)和透射电镜(TEM)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和形貌,考察了聚合温度、乳化剂用量和引发剂用量对细乳液聚合动力学的影响,通过接触角和吸水率表征了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胶膜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当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用量(占单体总量)为2.5%,引发剂用量为0.5%,反应温度为70℃时合成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稳定性好,乳胶粒平均粒径为180 nm;涂膜耐水性随氟单体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含氟丙烯酸酯乳液(FP),并结合溶胶凝胶法制得的SiO_2,通过浸渍-固化法涂覆到棉织物上,成功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能的棉织物。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粒度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及接触角(CA)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高聚物的结构形貌和热稳定性,讨论了摩擦及皂洗对织物疏水性的影响,随后考察了织物在整理前后的防紫外性能、白度、透气性、折皱回复角及断裂强力等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FP及SiO_2/FP整理后的棉织物均具备超疏水能力,且SiO_2/FP整理织物(CA=157°)比FP整理织物(CA=153°)的疏水性好,说明硅溶胶先对棉纤维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再附载FP提高了其疏水性。经多次水洗或摩擦后织物仍能保持较好的疏水效果,而且整理前后棉织物物理力学性能变化不大,不会影响棉织物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9.
含氟丙烯酸酯核壳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三阶段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制得了以BA(丙烯酸丁酯)-MMA(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为核,BA-MMA-TFEA(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共聚物为壳的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乳液.对乳液聚合过程中单体转化率的变化,特别是乳胶粒子的增长及分布的演变进行了测试和分析,证实了乳胶粒子核壳结构的形成.乳液聚合物膜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相同含氟单体用量的常规孔液相比,含氟聚合物富集于壳层的核壳形态有利于含氟结构单元在聚合物膜表面的分布,使用少量的含氟单体即可显著降低聚合物膜的表面能,提高其耐水性. 相似文献
10.
详细介绍了聚硅氧烷/丙烯酸酯混乳液,共聚乳液及复合乳液。阐述了各种乳液的制备方法,对各种乳液的性能及应用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制备及复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液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在使用中会产生环境污染。近年来人们更加重视乳液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开发和应用,常采用的方法有2种:通过乳液聚合将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和其他烯类单体共聚,以及将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和其他乳液通过共混和偶联进行复配。本文对这2 种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乳化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改性水性聚氨酯(AWPU)乳液,并与环氧(EP)乳液混合,通过红外、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法表征了AWPU、EP、AWPU-EP乳液在上胶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其耐热性能。结果表明:在温度低于300℃时,AWPU-EP复合乳液的热失重介于AWPU乳液与EP乳液之间;当温度高于350℃时,AWPU-EP复合乳液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其最大失重速率温度由EP乳液的312.8℃和AWPU乳液的321.6℃提高到410.2℃。用AWPU质量分数为20%和80%的AWPU-EP复合乳液分别对碳纤维上胶时,所得碳纤维的集束性较好,耐磨性能优于用EP乳液上胶的碳纤维。 相似文献
13.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酯二元醇(PCL1000)、三乙胺(TEA)、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丙三醇单缩水甘油醚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含环氧基的水性聚氨酯树脂。对合成乳液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和粒度等分析。结果表明,环氧基引入到聚氨酯分子链中。施胶剂应用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为3%的含环氧基的水性聚氨酯(EWPU)乳液进行表面施胶,纸张施胶度达35.5 s,抗张指数达到51.75 N·m/g,耐折度达38次。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细乳液法制备含氟丙烯酸酯/聚氨酯复合乳液FPAPU,研究4种不同表面性能的成膜基材(铝板、不锈钢板、PTFE板、玻璃板)对FPAPU乳胶膜中含氟组分自组织梯度化分布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铝板和不锈钢板上成膜其梯度化结构不明显;而在PTFE和玻璃板基材上成膜后,存在一定梯度化结构。特别是在玻璃板上成膜,含氟组分含量从膜-基材(F-S)面向膜-空气(F-A)面梯度化增加,膜两面差异性明显,其表面自由能差异达到11.71 mN/m,从F-S面到F-A面形成明显分层结构,F-A面粗糙度较大,水和油(二碘甲烷)在其上的接触角可达到121.6°及90.6°,具备优异的疏水疏油性。 相似文献
15.
16.
以端乙烯基硅氧烷化合物(VTES)为自交联单体,聚乙烯醇为高分子胶体保护剂,丙烯酰胺(AM)、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通过无皂乳液共聚合制备自交联苯乙烯-丙烯酸树脂表面施胶剂,m(VTES)=5.0%,m(AM)=20%时,自交联苯丙乳液具有优异的施胶和表面增强效果,当以质量分数为0.2%的聚合物乳液和5.0%氧化淀粉复配进行表面施胶时,纸张施胶度可达66s,耐折度15次,拉毛速度最大为3.8s。通过红外光谱(IR)和透射电镜(TEM)对杂化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乳胶膜产生了Si—O—Si交联网络,VTES加入不会导致乳液粒径增大。 相似文献
17.
18.
制备稳定的全氟烷基丙烯酸酯改性阳离子聚氨酯复合乳液,并通过红外和核磁共振氟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将其应用在纸张表面处理上,重点研究阳离子扩链剂N-甲基二乙醇胺(MDEA)用量及功能性单体全氟烷基丙烯酸酯(FA)用量对纸张表面防水防油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接触角分析表明随MDEA用量增大,纸张防水性和防油性先增大后减小;随FA用量增大,防水性和防油性均增大。经m(FA)=30%的FAPU复合乳液处理过的纸张,水和油在其上所成初始接触角分别可达132和114°,并且在300s测试时间内,其随时间变化很小。力学性能测定表明MDEA和FA用量增大,纸张抗张强度增大。纸张表面和断面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经FAPU处理过的纸样其纤维结合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9.
以聚己内酯二元醇(PCL,Mn=1000)、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原料,采用自乳化法制备水性聚氨酯(WPU)乳液,并用此聚氨酯乳液与聚乙烯醇(PVA)以及外加交联剂氮丙啶进行复配制得WPU/PVA复合乳液。实验研究了m(WPU)/m(PVA)对复合乳液性能及纸张表面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复合乳液中WPU含量为75%,此WPU/PVA复合乳液具有优异的表面施胶性能,纸张耐折度达到1 025次,干湿强度分别为162.3,57.4N,施胶度达到97s。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动态激光光散射法(DLS)及热重分析(TGA)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核壳硅丙共聚物/硅溶胶杂化液表面施胶剂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来酸酐聚氧乙烯酯(MT)为可聚合乳化剂,采用种子聚合制备了核壳硅丙共聚物,并与硅溶胶形成杂化液,制得反应性表面施胶剂,讨论了其合成影响因素,并优化了合成工艺条件;用IR对马来酸酐聚氧乙烯酯乳化剂、核壳硅丙共聚物、硅溶胶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当w(MT)≥2%时核壳硅丙共聚物乳液具有良好稳定性,当w(KH570)=2%,w(硅溶胶)=6%时,核壳硅丙共聚物/水溶胶杂化液表面施胶剂具有良好的施胶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