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实验室分离的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生长特性.通过测定培养过程中吸光度、Fe2+浓度和总Fe浓度的变化,计算Fe2+氧化速率,研究初始pH值、初始接种量和温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该氧化亚铁硫杆菌在接种初期,生长缓慢,对Fe2+的氧化速度较慢,12h后繁殖速度加快,氧化速率开始增加,27h后对Fe2+的氧化速率达最大值0.52g/(L.h),30h后Fe2+转化率接近100%;适宜于该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和代谢的初始pH值为2.30,接种量为10%,培养温度为28℃.  相似文献   

2.
氧化亚铁硫杆菌优化培养及脱硫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提高煤炭生物脱硫效率,缩短微生物脱硫时间,根据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eillus rerooxidans,T.f.)对煤中黄铁矿(FeS2)高度选择性吸附及氧化的特性,在9K培养基基础上,调整Fe^2,H^+,NH4^+才离子浓度及增加FeS2,葡萄糖驯化T.f.研究了T.f.优化生长的条件,并在脱硫试验中检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T.f.2期优育后正常生长,在10%接种、27℃,PH为1.85时效果最佳.煤样颗粒越小对T.f.生长效果越好,脱硫率越高;最佳脱硫时间约7d,最高脱硫率可达76.2%.T.f.脱硫机理是溶解氧、细菌和Fe^3+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云南某硫化矿酸性废水中分离出一株氧化亚铁硫杆菌,并进行了其最佳生长条件及生长动力学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适宜的培养温度应在25~35℃,最佳生长初始pH值为2.0-2.5,最佳生长初始Fe^2+浓度应在0.15 mol/L左右,这也与9K培养基中Fe2+浓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氧化亚铁硫杆菌分离复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已退化的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液中分离出氧化活性较高,生命力强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1,对其菌落,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生长条件为培养温度30℃,pH=2.0,分离出的T1菌株氧化活性是分离前菌株氧化活性的1.2倍。  相似文献   

5.
营养条件对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和脱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考察了氧化亚铁硫杆菌(T.f.)对不同氮源、能源的利用,研究了空气中氧化不同时间的煤系黄铁矿的脱硫情况.结果表明:在选择的3种氮源中,尿素经过诱导可被T.f.菌较好地利用,提示该菌可产生诱导性脲酶.在利用尿素初期由于尿素的水解,提高了溶液中的pH值.在选择的能源中,Fe^2+是T.f.菌容易利用的能源基质.添加培养过的回收单质硫粉可提高菌体生物氧化速率.空气中氧化20 d的煤系黄铁矿有助于菌体的吸附,但吸附菌体的生物氧化速率较低.脱硫过程中30 d后对于空气中氧化4 d的煤系黄铁矿,同时接种亚铁与单质硫培养的菌种其黄铁矿硫脱除率达52.2%,接种亚铁培养的菌种其黄铁矿硫脱除率为43.2%,接种单质硫培养的菌种其黄铁矿硫脱除率为33.9%.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氧化亚铁硫杆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生长温度、pH值、能量来源、耐重金属的能力、质粒DNA含量等方面。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能够为细菌的驯化育种等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氧化亚铁硫杆菌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氧化亚铁硫杆菌诱变育种的方法以及诱变育种的研究现状,并对诱变育种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氧化亚铁硫杆菌在单质硫表面吸附氧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质硫为惟一能源对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进行了12 d的浸出实验,测定了菌量和硫酸量.考察了最初24 h内菌量、亚硫酸盐量.结果表明:培养第5 d后吸附态菌量达到最大值,而游离态菌在第4 d才出现生长,第9 d后该菌量达到最大值.菌体在单质硫的等温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方程,且pH在3.0~6.0范围变化对菌体吸附量影响较小.在无菌条件下,亚硫酸氢钠的消除为零级反应;在有菌条件下,随初始PH提高,亚硫酸氢钠的消除量增加.在相同pH条件下,游离态菌对亚硫酸氢钠消除量大于吸附态菌.  相似文献   

9.
硫酸和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低品位磷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硫酸和氧化亚铁硫杆菌(Af.f.)浸出低品位磷矿过程中初始pH值和底物成分对磷的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1.50~3.50时,硫酸和Af.f.都能有效提高细菌培养液中磷的浸出率,且当pH值为2.00、培养底物为混合矿时,Af.f.浸出磷矿中磷的浸出率最大,达到9.50%.  相似文献   

10.
氧化亚铁硫杆菌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特性及氧化亚铁的作用机理,总结了氧化亚铁硫杆菌在环境工程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对山东兖州,内蒙乌达高硫煤进行了电化学调浆处理,运用X-射线衍射(XRD)测试技术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对高硫煤电化学调浆浮选脱硫进行了研究,实证了煤中黄铁矿被氧化作为多硫化铁的事实。结果表明,电化学调浆不破坏煤的结构,经过电化学调浆浮选,能有效的脱除煤中硫,尤其是黄铁矿硫,它是一种温和,无污染,高效的脱硫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酸性气体生物脱硫中细菌的培养及固定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不同 pH、 Fe2+浓度及接种量对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 H-2软性填料为载体,固定氧化亚铁硫杆菌.构建了固定床生化反应器.考察了不同稀释 率、通气量下固定床生化反应器氧化 Fe2+的情况,最大氧化反应速率可达4gEe2+/h.  相似文献   

13.
Problems in desulfurization of coal by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is analyzed and calculated. The resultshows that 1) the △_rG_m function of the reaction of pyrite into FeS and the modifying reaction decreasing theoxygenous functions on coal surface is smaller than zero in a spontaneous reaction, and greater than zero in a non-spontaneous reaction; 2) the △_rG_m value can be adjusted by pH and the dosage of electrolyte to make it be greaterthan zero, which is favorable for the modifying reaction and useful for desulfurization of coal. The research hasprovided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determining reasonable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desulfurization  相似文献   

14.
我司设计入炉煤种硫份为0脱硫效率9浆液pH值维持5以上时脱硫系统S实际最大处理能力为26mg/m折合煤质含硫1通过采用脱硫添加剂,在保证脱硫效率大于9浆液运行pH值5的前提下,脱硫系统的S实际处理能力提高到3mg/m折合煤质含硫1有效解决了火电厂高硫煤的问题,提高了电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Influence of factors such as potential of electrolyte, electrolyzing time, concentration of electrolyte, and pH value on flotation and desulfurization of coal was research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can enhance the desulfurization effect and increase the yield of clean coal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So 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相似文献   

16.
煤炭脱硫微生物生长代谢的电化学调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微生物脱硫是一个复杂的具有电子转移的电化学过程,应用电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进行调控,有利于矿物的微生物脱硫.基于对煤炭脱硫微生物培养基的电化学特性研究,利用外控电位法控制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研究了氧化还原电位对脱硫微生物生长代谢影响.研究表明:严格控制浸出体的外加电位,可增加细菌活性和生长繁殖速度,在-500 mV电位下,细菌的生长期缩短了40%,细胞浓度增加5~10倍.  相似文献   

17.
检索了国内外相关资料,介绍了燃煤脱硫技术的发展过程、技术现状及世界各国脱硫装置的应用状况.对我国开展燃煤二氧化硫控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为适应我国燃煤脱硫技术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