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脉冲双丝焊接机器人在装载机动臂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装载机动臂使用焊接机器人的策划过程及效果.对动臂的四角圆弧矩形焊缝在三维空间的焊接进行试验,验证焊接机器人的智能软件对不规则曲线焊缝能够实现船形连续多层焊接,能够通过寻位和焊缝跟踪功能满足外形尺寸精度不高的结构件的焊接;根据装载机动臂焊缝尺寸欠、连续性好的特点,采用脉冲、双丝、船形、连续、多层焊的焊接技术方案,提高焊接效率;采用双变位器的技术方案,焊接机器人能够连续工作,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通过全面批量应用,证明所采用的焊接机器人系统工艺适应性强、焊接稳定性好、焊接效率高. 相似文献
3.
《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2015,(4)
提出了适合于中部槽焊接的工艺方法,即激光-MAG复合打底焊和双丝MAG填充焊工艺,为中部槽焊接从半自动化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采用激光-MAG电弧复合进行打底焊接能有效改善电弧稳定性,成功解决了焊接接头熔透问题,提高了焊接接头质量,并获得了宽泛的打底焊工艺窗口;通过试验分析,发现对中部槽NM400和ZG30Si Mn材料进行焊接时,应严格控制焊接热输入以避免焊接裂纹的产生,同时提出了适合于中部槽焊接的最佳坡口结构。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分析了传统手工焊接方法的缺陷,提出了一种中部槽机器人自动焊接生产线方案,介绍了生产线的设计原则、工艺流程、生产能力、主要设备及其性能,该机器人自动焊技术的成功应用,提高了中部槽制造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了中部槽的焊接质量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部槽机器人焊接中产生的缺陷,进行了生产模拟试验,分析了缺陷产生的原因;通过一系列阶段性工艺试验,提出了其焊接缺陷的防止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结合实际生产情况,研究了22mm厚16Mn钢板的对接双丝埋弧焊工艺,给出了一套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8.
9.
文中以中部槽用Hardox450低合金高强钢与ZG30SiMn钢为焊接材料,分别采用手工和机器人MAG焊接方式进行了模拟焊接,通过超声波探伤、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低合金高强耐磨钢中部槽机器人焊接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预热温度为200℃,层间温度控制在150℃左右和焊后缓冷工艺进行机器人MAG焊接,其接头力学性能达到中部槽力学性能指标设计要求。与手工焊接相比,利用机器人进行中部槽焊接时,其打底焊和填充焊时的热输入较大,但盖面焊的热输入较小,焊接生产效率明显高于手工焊接的。机器人焊接热输入波动范围小于手工焊接的,其焊接产品质量稳定性优于手工焊接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德国CLOOS公司的TANDEM双丝焊设备并配以珠海金宝热融焊接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双立柱龙门式焊接操作系统,对刮板机中部槽中底板进行两套TANDEM焊接系统一双丝双枪同时焊接,焊接质量优良,焊缝成形美观,焊接效率大幅提高,一个小时生产一个中部槽,纯焊接时间30mi。左右。与普通手工CO2焊相比,不但能得到美观高质量的焊缝,而且焊接综合效率提高6倍左右,是中部槽焊接的首选工艺。 相似文献
11.
12.
13.
分析了焊接机器人系统应用特点,提出了焊接机器人的常见应用形式,并就如何将焊接机器人合理,高效地应用于生产制造业进行了实际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使用弧焊机器人工作站,配套以专用焊接夹具或工装,采用MIG等焊接工艺,组成高效、柔性焊接系统,对汽车零部件包括底盘、车身覆盖件以及动力系统各类零部件进行弧焊焊接。机器人工作站设置考虑了操作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要求,利用机器人系统本身的优势开发了强大的应用程序,采用友好和简易的编程界面,操作简单、易学。焊接夹具设计考虑了空间的复杂定位、定位点选择合理、定位方式正确,有效防止了变形。论述了该系统焊接汽车拖拽架等零部件过程。通过现场调试及测试,该套系统能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消耗。 相似文献
15.
16.
17.
在对机器人语言的特点和系统构成分析的基础上,开发了混合式弧焊机器人语言.该语言除了具有一般程序设计语言所必需的顺序、分支、循环和子程序以外,还具有弧焊机器人所必需的机器人运动控制和焊接等相关功能.为了实现这些功能,设计了HAWRL的数据表示方法、指令集和变量,提出了数据和程序分离的程序结构形式.从而使得HAWRL兼有机器人级机器人语言简单易用以及任务级机器人语言编程效率高的优点.试验表明,应用HAWRL可以高效、快速、容易地生成机器人程序并被正确地执行;同时,它也提供了机器人和外部设备的统一接口. 相似文献
18.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melting rate in twin-wire welding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D.Sc. Janez Tu
ek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0,100(1-3):250-256
The paper treats four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calculation of melting rate in arc fusion welding with a wire in coil form.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permit calculation of melting rate in direct current welding with single-wire and double-wire electrodes (both polarities).
For single-wire welding the models treated have been improved with regard to the ones published in the literature, for twin-wire welding, these are the first models for calculation of melting rate.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have already been tested in practice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 that they are very accurate, simple and applicable to practic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