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合成孔径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介绍合成孔径雷达干扰(SAR)干扰对抗技术研究现状的同时,概述了与之密不可分的SAR系统性能、抗干扰措施以及干扰效果评估方面的研究现状。分传统性干扰方法和特色干扰方法,列出了当前典型的SAR干扰样式;重点讲述了SAR干扰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归纳出SAR对抗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有效干扰SAR,必需从非相干干扰走向相干干扰、从简单噪声干扰走向复杂样式调制干扰、从单一干扰手段走向复合、多样的智能干扰以及从静止目标干扰走向运动目标干扰。   相似文献   

2.
从雷达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技术两方面分析了车载雷达干扰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DRFM间歇采样转发的相干假目标串干扰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是一种能对相干雷达进行相干假目标串干扰的技术,实现这种干扰的关键器件是数字射频存储器。从理论上对这种干扰样式的实现方案与关键步骤进行了讨论,并重点对其进行了仿真与分析,验证了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各种激光对抗技术及其在军事装备中的应用并从激光侦察,反激光侦察,激光干扰,激光干扰等几个技术领域,介绍了激光对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干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简要介绍无线干扰产生的根源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TDD系统中的典型干扰:小区内的干扰、小区间的干扰、TDD系统与FDD系统的干扰等,然后特别研究和总结了建设基于TD-SCDMA标准的3G移动通信系统存在的无线干扰基本情形,主要有:TD-SCDMA技术内的干扰、WCDMA与TD-SCDMA的干扰、cdma2000与TD-SCDMA的干扰、TD-SCDMA与GSM/GPRS的干扰、TD-SCDMA与PHS的干扰等,并从系统工程设计和技术方案设计以及政府频率规划等角度简要指出了降低和消除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激光对抗技术与装备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各种激光对抗技术及其在军事装备中的应用并从激光侦察反激光侦察,激光干扰,激光干扰等几个技术领域,介绍了激光对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组网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提出了一种新式的针对组网雷达的干扰技术,详细介绍了这种新干扰技术的干扰原理,并对这种新干扰技术的布站模式和RCS的计算进行了阐述,最后从有效干扰功率密度的角度分析了该方法的干扰效果。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证明该技术具有很多优势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
刘振  隋金坪  魏玺章  黎湘 《信号处理》2017,33(12):1593-1601
有源干扰识别是现代雷达主要发展的抗干扰手段,本文首先从干扰效果角度重新对传统有源干扰进行划分,系统介绍了近年来新型有源干扰手段及其特点,其次,分别从有源干扰特征分析、特征提取与选择、分类器设计等重点研究方向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相关研究的文献,最后分析了目前有源干扰识别技术的研究缺陷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分析LTE系统所采用的技术,分析了OFDM的技术特点,说明频率复用对于LTE系统的重要性。从干扰协调的角度对干扰与容量损失的关系、干扰余量的取定等做了定量的分析和计算,给出了干扰协调设计要点的总结。给出了针对于不同频率复用系数下SINR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陈强 《无线电工程》2011,41(11):34-36,64
介绍了卫星信号可能的受干扰形式,并从卫星星上抗干扰技术和地面抗干扰技术2个方面介绍了抗干扰措施。提出了能够有效抑制干扰的抗干扰技术——频域滤波和空时滤波级联技术,通过频域的干扰抑制处理和空时滤波2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该技术抑制干扰的特性。针对四元阵天线接收机方案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技术在卫星接收机中应用能够有效的抑制干扰。  相似文献   

11.
分布式压制性干扰下的双基地雷达探测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基地雷达由于其收、发站分置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从双基地雷达方程和压制性干扰带来的热噪声的变化出发,推导出了对双基地雷达进行分布式压制性干扰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分布式干扰下各种干扰情况对双基地雷达探测能力的影响,并与自卫式干扰和远距离支援式干扰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对双基地雷达实施分布式压制性干扰可以达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统计MIMO雷达的干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采用了空间分集和频率分集技术,克服了雷达截面(RCS)角闪烁带来的性能损失。分析了对MIMO雷达有效干扰的几种方式:多波束雷达干扰、分布式干扰、假目标欺骗干扰和网络雷达干扰。  相似文献   

13.
基于通用仪器的DRFM 雷达目标模拟器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 《现代雷达》2015,(8):81-85
在雷达测试系统中,需要模拟目标回波;同时,为了测试雷达的抗干扰特性,还需要产生欺骗干扰的信号。数字射频 存储(Digital Radio Frequency Memory,DRFM)由于可以高保真地存储和复制采样信号,测试系统不仅能产生多个假目标, 还能产生距离拖引干扰和速度拖引干扰,是现代雷达目标测试的首选方式。文中基于通用的矢量信号源SMW200 A和实时频谱仪FSW构建的DRFM雷达目标模拟器,实现了雷达多目标实时模拟和干扰模拟,模拟器工作频率覆盖10 kHz ~40 GHz,能够实现雷达多辐射源的信号产生、多目标回波特性、欺骗干扰、噪声干扰、多种环境杂波、合成孔径雷达面目标模拟等。基于通用仪器构建的DRFM 模拟器实现了雷达目标模拟器的通用化和标准化,适合各种雷达系统的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雷达对抗系统的干扰样式不断进步,从最初的噪声压制干扰发展到相参灵巧干扰。转发式干扰作为一种高效的干扰样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雷达对抗系统。文中以雷达干扰中的转发式干扰为背景,提出了恒增益转发的概念,将其与恒功率的传统干扰机进行了优缺点对比,并对系统转发增益这一关键指标进行了理论推导和计算,从而对典型作战对象进行了有效性分析,最后对恒增益转发干扰系统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对线性调频脉压雷达干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统的干扰信号通过线性调频雷达脉冲压缩处理后,能量损失严重.针对该问题,讨论了逆匹配滤波干扰,把经雷达匹配滤波处理后需要得到的干扰信号直接调制到DRFM中的雷达发射信号上.由于与雷达回波密切相关,所以经脉压处理后,干扰能量损失不大.通过仿真分析,证实了其脉压前后信干比变化的确较小,而且从图上也很难区分出干扰信号和真正的目标回波信号,从而达到有效干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航空武器仿真中雷达干扰效果评估模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巨泉  李潮  黄洪旭 《现代雷达》2004,26(4):1-4,20
分析了有源干扰、无源干扰分别采取压制式干扰、欺骗式干扰对对空雷达的影响途径。从基于雷达干扰方程的功能仿真角度出发,研究了航空武器论证仿真系统中雷达综合干扰效果评估模块的各种具体数学模型,分别讨论了对搜索雷达、跟踪雷达的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效果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董自通 《电子科技》2013,26(3):17-19,22
多输入多输出雷达采用了空间分集和频率分集技术,有效地克服了由于雷达截面积角闪烁带来的性能损失。文中介绍了MIMO雷达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对MIMO雷达有效干扰的两种方式:假目标欺骗干扰和分布式干扰,并对假目标欺骗干扰效果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只有对MIMO雷达中的所有雷达都进行干扰时,才能对MIMO雷达系统实现有效干扰。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部分截取雷达信号多假目标干扰原理。分析得出经过雷达信号处理后其存在功率损失,计算出了其功率损失与截取比例的关系,同时通过仿真得出了其信号在进行雷达脉压加窗处理后将带来的加窗损失。分析了部分截取雷达信号多假目标干扰信号由于与雷达匹配滤波器失配带来的额外信噪比损失,并计算得出了其信噪比损失与截取比例的关系。分析了部分截取雷达信号多假目标干扰的功率损失和信噪比损失对干扰效果的影响。最后,将部分截取雷达信号多假目标压制干扰与时域叠加多假目标压制干扰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从雷达基本原理和干扰方程出发,建立了远距离支援式干扰条件下的雷达探测距离模型,研究了不同抗干扰措施下的改善因子,并进一步演算出雷达探测范围方程,利用MATLAB软件对雷达探测威力进行了仿真,分析了不同抗干扰措施对雷达威力的影响,对雷达对抗训练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洋  吴华  李彬  郑贺 《电讯技术》2012,52(4):523-528
提出了基于有源照射箔条云对雷达速度波门进行拖引干扰的复合干扰方法.该方法运用机载电子干扰设备接收、转发敌方雷达发射的信号并照射到箔条云上,箔条云对干扰信号二次辐射,被敌方雷达接收,形成具有和载机相似径向速度的假目标,起到诱骗干扰作用.建立了复合干扰对速度跟踪系统进行干扰的相关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敌机测速跟踪系统进行干扰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