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艳琼 《标准科学》2017,(10):74-78
本文介绍了美丽南宁.生态乡村活动的主要任务和做法,阐述标准化在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提出构建美丽南宁.生态乡村标准体系的框架和实施要求,为建设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姜烛  王迁  李馨 《中国标准化》2020,(9):113-116+122
建设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调研陕西省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现状,发现存在思想不重视、工作不扎实、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出部门协作、统筹社会资源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荃 《质量探索》2014,(12):47-49
阐述了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提出了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研究分析了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应涵盖的内容,并对如何有效推行标准化建设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3年,我国首次提出“美丽乡村”建设,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乡村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乡村文明亟待复兴。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掀起了中华大地又一次乡建热潮。公共艺术作为常见的公共空间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乡村振兴队伍中,力图唤醒和激活乡村文化,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乡村综合实力提升,为村民带来幸福感。然而,受地域特点、历史文脉、民族文化、民俗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的限制,同质化、表面化和随之带来的许多潜在问题,已经成为公共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矛盾,难以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态势。从国内外乡村公共艺术创作案例入手,针对乡建公共艺术的特征,乡建公共艺术的介入原因、介入方式和内容、价值意义等进行深度分析,系统地总结公共艺术介入乡建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通过公共艺术介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更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唤醒村民的文明意识和乡村的文化自觉,让“美丽乡村”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5.
材料是一座建筑最基本的物质构成元素,材料的不同构建了建筑肌理和结构构造的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着建筑形态的风格特征。传统的乡土建筑材料,多以生态性、地域性、经济性为建造原则,就地取材,因此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建筑风貌。当下,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背景下,如何让乡村风貌呈现出既具有传统审美特征又具有当代审美倾向的特质,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传统建筑材料继承创新的角度切入美丽乡村建设研究,探究传统材料在当代审美价值体系中的转译方法,创造出既能够传承乡土建筑文化特征,又能反映时代需求和审美的传统材料设计应用方法。从中国本土的设计实践出发,建构传统材料的当代传承意义,旨在推动和倡导在当今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归根乡土,发挥传统建筑材料在其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倪妍 《包装世界》2018,(3):85-89
水环境作为乡村空间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乡村建设有十分关键的影响。文章从美丽乡村建设视角,结合美丽乡村政策定位,分析浙江乡村建设中的水环境问题,如地方政府工作不实、乡村环境基础设施薄弱、乡村建设受村民抵制等,提出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中水环境保护的措施建议,即宣传科普知识提高村民意识、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集中整治水域推动水环境修复、协调"山水林田湖"管理部门间的合作,并通过立法保障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是中国农业第一大省,2015年率先发布了一系列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山东省美丽乡村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标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对山东省美丽乡村主管部门、基层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分析总结标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起到的作用,为生态宜居乡村标准化建设提供实际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薛紫 《包装工程》2023,44(4):390-392, 405
目的 探索乡村公共设施在美丽乡村建设这一大背景下的创新之路。方法 “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符合农业农村实际,但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乡村公共设施让大部分公共空间失去了活力,闲置的情况很多,这对美丽乡村”创建十分不利。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落脚点,深度整合挖掘地域特色、地理优势、文化内涵,总结当前乡村公共设施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对设计理念中的缺失与设计形式及结构的不合理进行阐述,提出尊重生态、因地制宜、多样性发展为基本原则的设计思路,从理论视角进行论述,以实际设计案例加以佐证,旨在对当前乡村公共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问题进行纠正,总结具体、有效的改进方法。结论 美丽乡村视角下的乡村公共设施设计对乡村的形象定位、设施配套和旅游开发有着重要意义,在丰富现有乡村公共设施的基础上,实现了功能与审美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严黎  李娇 《湖南包装》2020,(2):92-94,101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在新时代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压力。传统农产品产业衰退和手工经济的没落遏制了村落的发展,年轻人的流失将传统村落慢慢推向灭亡。文章以"广水桃源村改造"为案例,探讨通过创意产业链模式对美丽乡村进行产业化和品牌化升级。  相似文献   

10.
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的提出,为我国乡镇的可持续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几年,有关美丽乡村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各学科基于自己的专业视角展开了不同层面的探讨研究。对于设计学科来说,这个命题更是一个有理论价值、社会价值、民生价值、实践价值的创新方向。乡村的根基在文化,传统村落既是一个生产生活空间,又是一个承载文化脉络的文化空间,在文化的传承和展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艺术文化形式。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融入传统民俗文化元素,更容易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共鸣。通过对传统民俗文化元素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策略的研究,拓展美丽乡村建设理论,积极推动传统民俗文化元素的活化传承,探索传统文化元素的当代转向。  相似文献   

11.
李晓 《中国科技博览》2013,(31):105-105,106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有着数以万计的农村,随着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各地的开展,许多农村建设问题也被人们提出,其中乡村景观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建设适合新农村自己特有的乡村景观,乡村景观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中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以鲁中山区冕古前村为例,简单的总结了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规划设计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2.
13.
一、绪论 1.1研究背景 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嵌块体,以农业特征为主,是人类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然生态结构与人为特征的综合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乡村景观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何保护乡村景观,充分挖掘乡村景观的生态和文化旅游价值,使其形成高效、完整并具有传统特色的多功能的乡村地域,是21世纪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4.
基于美丽乡村视角下的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废弃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减少农村污染、改善生活环境的关键途径,也是创建美丽乡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在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的内涵,总结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与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列举了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的途径,进而分析了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乡村河道既是乡村重要的生态环境空间,又承载着独特的视觉与文化属性.本文以实际工程——爱民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为例,从污染源分析入手,以排水口检查、雨污分流改造、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态修复为治理方向,给出综合治理方案,旨在营造一个情景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河道环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了农村生活环境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标准化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介绍了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T 813-2013《绿色乡村》和DB43/T 813-2013《乡村绿色家庭》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构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下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下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指出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包括加强农村综合规划与治理、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大力发展农牧结合、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一批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等,并提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魏威 《上海包装》2023,(10):96-98
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景观设计能优化乡村人居环境,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并提升乡村居民文化自信力,是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乡村景观设计存在同质化严重、传统文化边缘化和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从尊重保留、以人为本和创新与传承等原则出发,提出了新时代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景观的设计策略,以期对传统文化有效融入乡村景观设计中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基本方向。当城镇化达到相当水平之后,会有相当大的人口比例留在农村。而就地城镇化就是使海量农村人口有序转移,宜城则城,宜乡则乡,尽可能做到“离土不离乡”。作为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丹东,有着建设美丽乡村的天然优势,我们要根据丹东自身特点,以“美丽乡村”的建设引领“就地城镇化”。近年来,丹东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丹东市农村基础建设薄弱,地域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就地城镇化意愿,制约了丹东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为促进丹东市城镇化发展,帮助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城镇化,我们尝试给出可以践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我国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分析我国农村生活设施建设、管护现状和标准化现状,确定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标准化对象.在此基础上,分层次、分类别地构建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并对标准体系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