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脂肪胺的生产方法与需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脂肪胺类的脂肪伯胺、脂肪仲胺和脂肪叔胺的国内外生产工艺和生产状况,并对其市场需求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脂肪一步催化氨化制备脂肪腈的研究——(一)催化剂部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脂肪一步氨化制脂肪睛的新方法。重点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方法对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催化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根为阴离子时,阳离子选铅较好;催化剂制备温度70℃最好;老化和干燥温度略低。  相似文献   

3.
详细介绍了脂肪一步催化氨化和脱水制备脂肪腈的工艺流程。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氨流量、反应温度及分馏柱温度或填充物对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是:催化剂用量为3%~5%,氨流量800(L/h·kg油脂),末段反应温度270℃以上,分馏柱温度80~86℃,分馏柱填充物用脱水性物质。实验最好的反应结果为腈得率约92%。  相似文献   

4.
以颗粒状甲基苯三唑和液态脂肪胺为原料合成甲基苯三唑脂肪胺盐,利用FT-IR、气相色谱、元素分析、VPO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采用溶解度试验、铜片腐蚀试验和四球试验分别考察合成甲基苯三唑脂肪胺盐的油溶性、抗腐蚀性和抗磨性。结果表明,合成的甲基苯三唑脂肪胺盐纯度高,具有比市售苯三唑脂肪胺更好的低温油溶性能、抗腐蚀性能和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通过环氧化物与CO2共聚法、脂肪族环状碳酸酯开环聚合法及脂肪族二元醇与碳酸二烃基酯聚合法合成脂肪族聚碳酸酯(APCs)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对各种反应体系所采用催化剂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讨论了APCs的结构与其生物降解性及热分解性等性能的关系;结合APCs的性质介绍了它在医用材料、陶瓷及橡胶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比较了合成APCs的不同途径的特点,并对APCs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脂肪二元羧酸及其盐的制备方法、脂肪二元羧酸的分离方法、脂肪二元羧酸盐的热稳定性以及脂肪二元羧酸及其盐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特征。脂肪二元羧酸的制备方法有氧化法、Diels-Alder法、二元醇法、水杨酸裂解法、腈水解法和生化法;脂肪二元羧酸盐的制备方法有中和法和复分解反应法。总结了30种脂肪二元羧酸金属盐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发现镁盐、钡盐锶盐为螯合配位,钙盐、锌盐中同时存在螯合配位和桥式配位。脂肪二元羧酸的种类对羧酸盐配位结构没有影响,镁盐、钙盐与锶盐、钡盐在熔融后的结构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7.
8.
简单介绍了影响沥青乳化荆性能的CMC、HLB、ξ电位,并介绍了酰胺多胺阳离子沥青乳化荆的分子结构及其在乳化、储存、拌合等应用过程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高氯酸电位滴定法测定脂肪烷基二甲基甜菜碱活性物和未反应胺含量的原理、测定步骤及结果处理,并对工业品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中的活性物和未反应胺含量进行了测定,讨论了方法的准确性和重现性。结果表明:该方法为常规的酸大滴定,具有试剂易得、操作方便、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级及重现性好等特点,可用于脂肪烷基二甲基知甜菜碱的质量分析控制。  相似文献   

10.
11.
介绍了脂肪族聚碳酸酯(APCs)的基本特性,综述了APCs合成工艺、改性、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酯交换法合成APCs属于清洁生产工艺,具有原料易得、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等优势,更适宜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针对APCs热学性能较差的问题,进行改性和功能化可以实现它在可生物降解包装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固态电解质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离子色谱法测定大气中氨及低级脂肪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波 《石化技术》1998,5(2):108-111
采用草酸处理过的玻璃纤维滤膜来采集大气中的氨及低级脂肪胺,超声浸取后,注入离子色谱仪分析。用本方法测定大气中的氨及低级脂肪胺,当采样体积为2.4m3时,其中氨与三甲胺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2×10-4mg/m3和2×10-3mg/m3。  相似文献   

13.
实验以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中间体(2,3-环氧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中间体在丙酮介质中与氧化磺化木质素发生O-烷基化反应,生成木质素表面活性剂。探讨了反应介质、物料比、反应时间、温度等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O-烷基化反应在丙酮均相介质中进行,改善了反应物的溶解性,提高了反应效率;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3 h;n(木质素)∶n(中间体)=1∶1.1时,产物中含氮量达2.28%。基本表面物化性能测试表明,高级脂肪胺改性木质素产物的表面活性较好,表面张力为17 mN/m,较木质素43 mN/m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15.
《石油化工》2016,45(3):257
脂肪族聚碳酸酯(APC)是一类新型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综述了APC的制备方法,包括光气法、CO2/环氧化物共聚法、开环聚合法和酯交换法,并重点阐述了酯交换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APC的热力学性能、结晶行为、力学性能、热降解机理和生物降解性能与结构的关系;介绍了APC的应用情况。对APC未来的研发方向及实现工业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祝桂香  张伟  韩翎  许宁  计文希 《石油化工》2014,43(5):561-565
以自主研发合成的生物可降解脂肪芳香共聚酯——聚(丁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以1,4-丁二酸、1,4-丁二醇和对苯二甲酸为单体原料)为增韧改性剂,对脆性的聚乳酸(PLA)进行共混增韧改性,研究了PBST加入量对PLA/PBST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结合DSC曲线研究了PLA/PBST共混物的结晶度和结晶能力的变化,从微观形态阐述了PBST对PLA的宏观增韧改性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m(PLA)∶m(PBTS)=60∶40~40∶60时,PLA/PBST共混物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拉伸屈服应力最大可达31.6 MPa)、较大的断裂伸长率(与纯PLA相比,增大了近50倍)和较高的缺口冲击强度(最大可达8.16 kJ/m2),是一类力学综合性能优异的生物可降解塑料。  相似文献   

17.
以IPDI、PTMG、DMBA、HEA等为主要原料,制得HEA封端的聚氨酯丙烯酸预聚体,再加入中和剂、多官能度单体和水进行中和乳化,制备出复合水性UV固化粘合剂。通过FTIR,考察了不同羧基含量、中和度等对该粘合剂的耐水性和粘接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生物可降解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以脂肪族酯和芳香族酯为单体制备生物可降解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研究进展。随脂肪族酯链段的长度和共聚酯无规立构度的变化,共聚酯的物理性能(强度、柔韧性)和降解性能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类共聚酯通常结合脂肪族聚酯的生物可降解性和芳香族聚酯优异的热和力学性能(其力学性能甚至超过低密度聚乙烯),成为一类新型可替代传统塑料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因此可推广应用于生物医学和环境友好的材料领域。  相似文献   

19.
<正>由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研制成功的低级脂肪醇脱氢胺化合成低级脂肪胺钴催化剂,日前获国家发明专利(ZL00/05224-1)。低级脂肪胺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合成材料、纺织、医药、农药行业的重要精细化工商品。国内现有乙胺、丙胺、异丙胺、丁胺等低级脂肪胺装置总生产能力约80kt/a,这些生产装置均采用醇加氢胺化技术路线,所用催化剂大多为进口产品,每年需约30t,合人民币1000余万元。吉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