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现代建筑”、“后现代建筑”及“解构主义建筑”的产生、观点和实践的分析,阐述了“现代建筑”没有灭亡,“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补充和发展——“现代建筑”的多元化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赵更新 《四川建筑》2001,21(2):18-20
本文通过对中国后现代建筑现状的分析,指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没有在中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蓬勃发展,而在某些经济发展较快地区,适应历史、社会发展的新一代“高技派”建筑正慢慢兴起。本文从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国内建筑市场的状况和由此导致的建筑师的工作方式两方面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郭济朝  方可 《门窗》2013,(2):223-224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建筑观念发生了两次重大的转折:第一次是从古典建筑到现代建筑的转变,第二次是从现代建筑到后现代建筑的转变。后现代主义在批判现代主义千篇一律的建筑风格中产生并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想没有清晰的模式和体系,也没有一种明确的设计风格宗旨,但要求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颠覆。后现代建筑在中国也有着很多的实践,本文以保罗·安德鲁设计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为例,简析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跟随大卫·哈维的政治一经济批判思路对神秘而模糊的“后现代”时期进行了一次深入浅出的全面梳理和剖析,对《后现代的状况》一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粗线条的勾勒,重点阐述了“灵活积累”与“时空压缩”对资本主义社会由现代主义时期向后现代主义时期转型的重要影响,以及后现代主义在城市与建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王颖 《时代建筑》2022,(6):72-77
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是建筑学界“后现代主义”一词的提出者以及致力于将其推广的第一人。他不但创造了“后-现代主义建筑”这个说法,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著作,促成了后现代建筑话语在全球的广泛传播。而随着人们对后现代主义的反思,詹克斯与他的后现代主义著作似乎又迅速进入一个“过时”的状态。詹克斯的后现代论述真的是一个随时间发展从“入时”到“过时”的过程吗?文章深入分析了詹克斯有关后现代主义论述的“错时”,这种“错时”存在于它和现代主义论述之间,也存在于建筑和人文学科、中国和西方之间。  相似文献   

6.
韩斌 《新建筑》1991,(4):25-29
C·詹克斯对P·埃森曼有一次特别采访,在他们唇枪舌剑的对话中,我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问题。譬如: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最早宣布“后现代死亡”的埃森曼又坚持自己是后现代主义者?解构建筑和后现代建筑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些费思索的问题,它使我们在有限的资料中冥思苦想,争论不休。这里把所想到的一些略加整理,求教于广大同行,也许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陈欣 《室内设计》1995,(2):24-29
“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文化与室内空间形态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使建筑空间形式的变化适应了工业社会文化需求,改变了延续很长时间的古典风格,但其发展到后来,形成了千篇一律的所谓“国际式”(International Style)。这种风格逐渐暴露出了在反映社会文化发展上的不足。本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建筑界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Post—Modernism)。 “后现代”概念实际上首先是一个深刻的文化概念,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8.
对母亲住宅及后现代主义建筑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通过对母亲住宅的研究,使读者从深层面上了解后现代建筑的特征及其复杂性与矛盾性。对建筑创作与创新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梳理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发端、发展中形成的理论和具体的建筑实践,总结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三方面特征——装饰主义、文脉主义和隐喻主义,并对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后现代建筑大师罗伯特文丘里、里卡多波菲尔和米歇尔格雷夫斯的建筑理论和作品进行了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作为多元社会的重要理论观点,由六七十年代以来,在美、英、意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发展,至今已发展成一股不容忽视的建筑思潮,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在我国开始产生影响,并深深扎根于世界文化之中。本文主要分析了后现代建筑理论的产生和主要特征,并分析了后现代建筑理论的局限性,对我国运用后现代建筑理论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建筑曾经在20世纪后期流行一时。对后现代建筑的理解始终有分岐,后现代主义在其他学术领域的含义与建筑界也有所不同。进入新世纪有必要对这个不确定的、含混的术语重新进行分析。R.文丘里被认为是后现代建筑的重要理论家,富兰克林纪念馆是他的重要代表作,深入研究这个作品有助于我们从深层次理解后现代建筑的含义。富兰克林纪念馆可以作为后现代建筑或现代建筑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冯娜  矫苏平 《安徽建筑》2009,16(1):16-17
波普艺术;中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把商业大众化的文化引入艺术。后现代社会,各艺术之间相互渗透,建筑领域也是如此,文中从通俗化、商业化、戏谑化三个角度对波普建筑予以细致分析,并引出作者对波普建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的是现代建筑巨匠密斯在包豪斯的建筑教育实践,论述了其具体内容与特点以及对中国建筑学术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城市规划界经历了规划理论的嬗变,系统理论、理性规划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理论、新右翼规划理论、实用主义理论、规划师作为倡导者的理论、后现代主义规划理论和协作式规划理论是其中的主要代表。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规划理论的主要思路是应对经济增长、应对区域竞争和应对改善需求。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转型时期我国城市规划的理论要从应对转型发展、应对社会治理、应对城市分化和应对规划体制变革等方面入手分析和构建。  相似文献   

15.
节水园林势在必行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袁嘉祖 《中国园林》2003,19(9):44-46
由于现代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将是长期困扰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近年来,我国南涝北旱加剧,少雨干旱将持续到2015年。因此,节水园林势在必行。积极推广国内外节水灌溉技术,强化园林节水措施,实施跨流域南水北调,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实现节水园林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近现代以来日本建筑发展的道路,探索其迅速发展的过程和原因;并且对中国建筑的现代化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木结构房屋的特点以及在国内外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发展木结构房屋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发展木结构建筑的市场潜力巨大,应该抓住机遇、解决问题、发展木结构建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在后现代社会中设计与社会的本质联系和相互作用,揭示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某些社会学本质特性。  相似文献   

19.
从大邑刘氏庄园看外来文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邑刘氏庄园这座乡土建筑的调查和研究仔细分析其带有的外来文化影响的痕迹,并回顾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特别是与刘氏庄园有关的历史,指出外来文化从传入到推动中国建筑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目前在中国是多阶段共存。而认为中国建筑要发展就必须解决对外来文化“消化不良”的现象,化被动为主动,寻找中国的建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专业化壁垒日益森严的建筑学与中国现实之间存在相当严重的隔阂。这一隔阂反映在知识体系、美学标准、价值观等方面。文章继而讨论了建筑与社会制度、历史传统和社会大众的关系,并指出批评的作用就是发现好作品并指出其何以为好。最后,作者对建筑批评的写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