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专页     
上海市禁用一次性塑料饭盒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从2000年10月1日起、向“白色污染”开战:车站、码头、机场、风景区,全面禁用一次性塑料饭盒。日前,上海市市长徐匡迪签发了《上海市一次性塑料饭盒管理暂行办法》的市府第84号令,上海市从今年的10月1日起实施。自1998年9月国家环保局与建设部、铁道部等8个部委联合发文治理“白色污染”以来,长江下游各城市先后出台相关政令,提出:“禁白”。浙江、杭州市早在1997年就发布了市容管理条例,规定不得使用、销售发泡塑料餐盒,温州在1999年1月1日起就推广  相似文献   

2.
陈炜强 《中国包装》1996,16(1):23-23
治理“白色污染”关键是“废旧塑料回收”佛山美华塑料厂陈炜强近月来,泡沫塑料餐具与环保的冲突成了一个话题。新华社1995年4月18日消息称:铁路沿线“白色污染”将得到治理。“羊城晚报”又报道,上海市正加紧制订一项旨在用纸餐具取代塑料餐具的法规。两篇报道...  相似文献   

3.
四年前,根据《上海市一次性塑料饭盒管理办法》规定,上海开始按照“谁生产、谁处置”的原则,对生产一次性塑料饭盒的生产单位按每只3分钱的标准征收回收处置费。通过“3分钱”的经济杠杆,本市“白色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迄今为止回收总量累计超过5亿只。但是上海市在实施一次性塑料饭盒管理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外省市生  相似文献   

4.
由于塑料轻便、卫生、美观、成型方便、价格适中,在包装工业中使用量越来越大,它的废弃物也随之增多。“白色污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消除“白色污染”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如何消除“白色污染”必须慎重考虑,轻率作出决定必将导致国家和人民的巨大损失。上海市曾首先颁发了禁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杭州跟着也是以纸代塑,纸盒生产一哄而上,结果是纸盒厂效益不佳,快捷方便的盒饭销售明显下降,究其原因是纸盒使用不如塑料饭盒方便,且价格是塑料饭盒的一倍以上,从环保的角度看纸盒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上海包装》2001,(3):5-6
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于 6月 5日 (世界环境日 )举办以“防治白色污染 ,倡导绿色包装”专题研讨会。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人们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并重的可持续发展主流中 ,提高环境意识 ,开展环境保护是一项永恒的课题 ,常筑不懈的工程 ,永远做不完的工作。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举办这次研讨活动 ,其目的就在于再一次借助众人关注世界环境日 ,继续把防治“白色污染、倡导绿色包装”工作大力推向社会 ,推向前进 !今年的“治白倡绿”活动 ,面临着一些客观的新情况 ,主要是 :经贸委颁布淘汰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生产的六…  相似文献   

6.
业内简讯     
上海发布强制性地方标准申城决心根治“白色污染”【本刊讯】上海市技术监督局在3月1日正式发布一部旨在清除白色污染的强制性地方标准。此标准明确规定:一次性餐具必须在9周内完全降解。从1999年6月5日起,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生产经销企业,技监部门将依法进行...  相似文献   

7.
刘华 《包装世界》2005,(3):52-52
美国最近研制出新型循环再利用塑料,可在室温环境下及标准制造压力下进行循环再利用制成的新型塑料,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技术监督局3月1日式发布了一部旨在清除白色污染的强制性地方标准。此标准明确规定:一次性餐具必须在九周内完全“降解”。从今年6月5日起,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生产经销企业,技监部门将依法进行查处。一次性餐具目前已成为破坏上海市都市环境的罪魁之一。据调查上海快餐业每天扔掉的一次性餐具已达300多吨,其中一次性塑料餐具占2/3,仅塑料快餐盒每天废弃达80万至100万只,聚乙烯塑料袋有10万多公斤。上海市技监局这次出台的这部《一次性降解餐具)标准,对影响环境的降解指示也作了明确限定,要求一次性餐具在一的环境温度和土壤…  相似文献   

9.
包装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装是产品的“嫁衣”。目前包装工业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塑料类包装废弃物的污染,其主要危害是:生产发泡塑料时使用了氟氯烷烃类物质从而导致地球臭氧层减少;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废弃后导致的“白色污染”仍然十分严重;包装废弃物进入江河、湖泊和海洋造成水质污染等。要想降低包装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包装材料的选择是一个重要因素。目前绿色包装材料中应用较多的指纸浆模塑包装制品,  相似文献   

10.
王沛  刘炼  魏志勇 《中国包装》2008,28(6):76-77
包装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装是产品的“嫁衣”。目前包装工业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塑料类包装废弃物的污染,其主要危害是:生产发泡塑料时使用了氟氯烷烃类物质从而导致地球臭氧层减少;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废弃后导致的“白色污染”仍然十分严重;包装废弃物进入江河、湖泊和海洋造成水质污染等。要想降低包装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包装材料的选择是一个重要因素。目前绿色包装材料中应用较多的指纸浆模塑包装制品,  相似文献   

11.
正白色污染、海洋污染触目惊心;限塑令、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呼声渐高;塑料材质就要被包装界抛弃了吗?塑料界的"环保型选手"——生物塑料迎来出场的高光时刻。生物塑料在包装界的广泛作为生物质塑料眼药水瓶有着100多年历史的日本眼科处方药龙头企业参天制药株式会社近  相似文献   

12.
1.药品包装所引起环境问题 药品包装物主要包括:纸类、塑料、金属、玻璃及合成材料。为防止药品在运输、搬运过程中可能导致的损坏,不少药品的包装中还加附有大量的填充料,此类填充料又以发泡塑料最为常见。这些包装物是人们生活中固体废物的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以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为主要原料的塑料包装物由于其成本低廉、包装作业性能优良在药品包装中被广泛采用,而这类物质大多难以自然降解,由此而引起的“白色污染”将对水土环境产生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印建 《上海包装》2008,(2):59-59
日前在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召开的“包装与环保”座谈会上,上海市包协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精神,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无不具备对立统一的两重性。发展包装事业是促进经济发展、造福人类的大好事,但同时,又产生了包装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其中又以塑料为甚。因为许多塑料制品的废弃物难以降解,不会腐烂。这就是“白色污染”。如何治理“白色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心的课题,国人也日趋重视。21世纪  相似文献   

15.
叶柏樟 《中国包装》2006,26(5):119-119
为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品牌和形象,降低包装成本、减少“白色污染”、避免“绿色贸易”壁垒,根据纸蜂窝、纸浆模塑设备及制品生产企业和用户的建议和要求,信息产业部包装办公室定于2006年10月25至28日在四川长虹举办“全国电子信息产品推广应用纸蜂窝、纸浆模塑包装技术交流暨行业发展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卞文志 《中国包装》2013,(12):74-75
2008年6月1日起实施的“限塑令”己过去五年多,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对全国各个省区市的落实情况进行的督导检查结果表明,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和丢弃量明显减少,“白色污染”问题得到一定程度遏制。据统计,5年来,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使用量累计减少670亿个,  相似文献   

17.
据《光明日报》4月8日报道,我国铁路一年使用近4亿只塑料泡沫餐盒,而回收率仅为16.6%,有2亿多只餐具被扔在铁路沿线两侧,由于塑料包装材料难于消除,于是,形成了“白色污染”。  相似文献   

18.
1999年3月20日,由南海波丽塑料包装有限公司、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塑料三厂有限公司、南海海洋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等主持召集了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十二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厂家,共同对今年二月份国家经贸委颁布的第六号文中“把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列为首批限期ZUU年淘汰的落后产品之一”进行了讨论。与会代表首先认真学习了该文件和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治理白色污染部际联席会议纪要》内容和精神,面对“如何治理白色污染”和“限期2000年将要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这两大问题,与会代表踊跃发言,借此机会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包装》2013,(7):15-15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限塑令”实施5年来,塑料购物袋使用量和丢弃量明显减少,“白色污染”问题得到一定程度遏制,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普遍减少了2/3以上,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使用量累计减少670亿个。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包装不仅给生产和生活带来方便,而且可提高商品的档次,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包装技术和经验,对提高我国商品的包装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今年2月,笔者有幸出访北美,参观了多家包装企业,对那里的包装产品的生产过程、包装机械和包装材料等方面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对石蜡在纸制品包装方面的应用感触颇深。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产品的包装越来越讲究。由于塑料的不可降解性,大量塑料的采用,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治理“白色污染”是我们所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所以,今后我国包装工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